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大树紧那罗王所问经》言:阿难。菩萨法施有三十二功德名称。何等三十二?1.有正忆念。2.有于智慧。3.有于进趣.4.有离悭结。5.有少淫欲。6.有少嗔恚。7.有少愚痴。8.降伏自他所有结使。9.多人爱敬诸天赞叹。10.诸龙夜叉乾闼婆等常随守护。11.不空受用人之供养。12.衣服饮食卧具医药不求而得。13.名称远闻十方世界.14.诸恶鬼等不得其便。15.诸世尊之所赞誉。16.守护持 三摩地

2018-07-23

一时在释种住处迦毗罗城尼拘陀树园。与苾刍众俱。尔时有一苾刍尼名摩诃波阇波提。持新氎衣来诣所。到所已顶礼足退住一面。即白言。世尊。此新氎衣我自手作奉上世尊。惟愿纳受。令我长夜得大利乐。尔时告摩诃波阇波提。汝可持此氎衣施诸大众。所获胜利同供养我等无有异。是时摩诃波阇波提苾刍尼。重白言。我本发心。唯为世尊故造此衣。愿纳受。令我长夜得大利乐 三摩地

2018-07-23

我若不种如是种子,云何获得如是正果?】也就是说,诸之所以能够调伏众生,都是因为忍辱的缘故;所以忍辱即是成的正因,而无上正等正觉则是忍辱的结果。菩萨在因地时,如果不种下这样的种子,未来如何能够成就无上果呢?因此菩萨若能好好修学忍辱之法,对成之道,将会产生莫大的帮助。然而忍是什么意思呢?忍又分为哪些种类?我们应该如何来修忍呢?所谓忍,就是能接受 三摩地

2018-07-23

《撰集百缘经》卷10〈诸缘品〉第10:尔时世尊,初始成,便欲教化诸龙王故,即便往至须弥山下,现比丘形,端坐思惟。时有金翅鸟王,入大海中捉一小龙,还须弥顶,规欲食噉。时彼小龙命故未断,遥见比丘端坐思惟,至心求哀,寻即命终。生舍卫国婆罗门家,名曰负梨。端政殊妙,世所希有,因为立字,名须菩提。年渐长大,智慧聪明,无有及者;唯甚恶性,凡所眼见人及畜生,则便瞋 三摩地

2018-07-23

什么是“生忍”?生就是众生,“生忍”是说对于众生不好的行为或不合理的对待,都要能安忍;就像故事中的猕猴,对于忘恩负义的人,仍然心怀慈忍,希望他未来能值遇诸而得度。又譬如日常生活中,如果受到委屈,或者说自己已经尽心尽力在作事,可是还被人家嫌东嫌西的,这些都要安忍。所谓历事链心,境界来了,把它当作是自己的功课,当作是逆增上缘,历缘 三摩地

2018-07-23

今天要和大家谈谈,有人问到说:学至今已经半年,看到不顺眼的事情也很容易生气,请问应当要如何克服? 其实这个问题是很多人所共同有的状况,而且还要加上一项叫作看到不顺眼的人。就好像有人问说:贪淫的心念很重,要如何克服、对治?这个问题是类似的,只差在说所针对的烦恼状况是不同的;也就是说,这两个人的习气是不同的。或许有人会说:那么我两种状况都有,那又 三摩地

2018-07-23

典故事》今天我们要来介绍瞋恚对治鬼。这则典故事是出自于《杂阿含经》卷40。这则的大意是:如同我阿难亲自听闻,在某一个时节因缘,陀住在鞞舍离国猕猴池旁边的重阁讲堂。那个时候陀告诉比丘们说:在过去世有一个长得很丑陋、面色很难看的夜叉鬼,有一天,他突然间来到天帝释的宝座上坐下来,也就是坐在玉皇上帝的宝座上。天帝释所管辖的三十三天的天众们,看见了这 三摩地

2018-07-23

想一想,生前一念行善,却导致死后堕三恶道中,如此报偿实在很冤枉啊!然而此中道理,又何尝有人在生前当中,预先告知明白呢?唯有透过菩萨的开示及善知识的教导,以及愿意接受被教导后,并且愿意思维整理的菩萨们,才肯接受啊。很多法师不懂其中舍报过程内涵,仅以自己意识层面了解而揣测,便鼓吹信徒器官捐赠,甚至言说:哪有救人的人会下地狱的啊!如此这样错误的倡导、错 三摩地

2018-07-23

欢迎您收看正觉教团电视弘法节目,目前正在演述的是《三乘菩提之典故事》单元。透过演述解说各种法故事的内容,教导如何来看待真实法义理,希望能为普罗大众种下学习的因缘,欢迎您收看。今天所要为各位菩萨演述的典故事,是有关于《众经撰杂譬喻》卷上说一念嗔心起,火烧功德林。其典故事内容,主旨是在提醒众生,人命在舍报的过程时,并非全无觉知,当医生判定死亡 三摩地

2018-07-23

各位菩萨!您是属于哪一种人呢?我们想想看,如果有人骂我们,我们也同样回骂过去,那我们和他不也是一样吗?并没什么殊胜之处啊!因此我们应该效法世时,世尊对于心高气傲的外道破法者,总是心平气和的为他们一一解说,以善净心来回报外道的恶心;正因为这样,才有后来的一千五百位阿罗汉,来帮助世尊弘扬法,这也正是我们应该努力效法的地方啊!第二、要观无常想,才能获 三摩地

2018-07-23

我若不种如是种子,云何获得如是正果?】也就是说,诸之所以能够调伏众生,都是因为忍辱的缘故;所以忍辱即是成的正因,而无上正等正觉则是忍辱的结果。菩萨在因地时,如果不种下这样的种子,未来如何能够成就无上果呢?因此菩萨若能好好修学忍辱之法,对成之道,将会产生莫大的帮助。然而忍是什么意思呢?忍又分为哪些种类?我们应该如何来修忍呢?所谓忍,就是能接受 三摩地

2018-07-23

 -----学释疑(三)【共130集】第071集(原标题:为什么起嗔会火烧功德林嗔的本质、过失、种类) 三摩地

2018-07-23

我若不种如是种子,云何获得如是正果?】也就是说,诸之所以能够调伏众生,都是因为忍辱的缘故;所以忍辱即是成的正因,而无上正等正觉则是忍辱的结果。菩萨在因地时,如果不种下这样的种子,未来如何能够成就无上果呢?因此菩萨若能好好修学忍辱之法,对成之道,将会产生莫大的帮助。然而“忍”是什么意思呢?“忍”又分为哪些种类?我们应该如何 三摩地

2018-07-23

《撰集百缘经》卷10〈诸缘品〉第10:尔时世尊,初始成,便欲教化诸龙王故,即便往至须弥山下,现比丘形,端坐思惟。时有金翅鸟王,入大海中捉一小龙,还须弥顶,规欲食噉。时彼小龙命故未断,遥见比丘端坐思惟,至心求哀,寻即命终。生舍卫国婆罗门家,名曰负梨。端政殊妙,世所希有,因为立字,名须菩提。年渐长大,智慧聪明,无有及者;唯甚恶性,凡所眼见人及畜生,则便嗔 三摩地

2018-07-23

为我们开示修忍的要领:想要安忍于世间法中或无生法中,应当先破除憍慢心、嗔心及痴心。破憍慢心,在世间法上就能忍,在出世间法上也能忍。......在世间忍中还无法作到时,该怎么办?总得给个方便法,就教导我们方便法说:有世间智慧的人,如果遇到别人恶口骂詈,他心中应该这样想:‘对方骂我的那些字词不是同时出生的’,譬如大骂:你是忘八蛋!忘八是指对方忘 三摩地

2018-07-23

在这里建议大家,如果说你在面对一个境界的时候,你看到自己心里很不舒服,一时之间又没有办法排除;你不妨避开,或者心中默默念著,或者心中默默地数数,这样子就可以把当前的环境给化解掉。 (原标题:面对嗔安忍才能细观)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一个修行人,他既然要从事离欲的修行,他既然要从事不舍众生的修行,所以能够安忍、能够忍辱,那是一个基本的行谊;尤其是,如果人家知道你是一个学人,然后你的嗔心又非常的重,人家一定会想:为什么你一个学人,嗔心都还这么重呢?所以我们有时候会说,我们面对一件事情我们非常不高兴的时候,演也要把它演成我们对这件事情不会那么在意。 (原标题:面对嗔的时 三摩地

2018-07-23

例如说:有一次大迦叶尊者他前往拜会陀,陀因此就劝大迦叶说:你是不是也来协助我,共同来教育这些新来的比丘。可是大迦叶就回绝了,他说:现在的比丘大部分都自以为是,很难教化!陀就问大迦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慨呢?原来,大迦叶看到有两个年轻的比丘跟大目犍连学习,结果这两个比丘在学的时候,发现彼此对法义上有不同的看法,于是两个人就开始在那边争吵起来,然 三摩地

2018-07-23

像现在门中有一些人,他因为从事学术研究,然后否定北传大乘经典,认为这个北传的大乘经典不是说;然后认为导师所传的如来藏的这个教导,这个是后期人所结集出来的经典,不是正说;于是就在网络上大加谩骂,在网络上用各种的恶口、恶言来攻击导师。像这样的一个行为,他就把他的一个嗔恚完全地用文字、用欠缺理性的方法表达出来;这样我们不但看不到他对于法义上有非常正确 三摩地

2018-07-23

《大方广华严经》里面提到:子!若菩萨摩诃萨,起一嗔恚心者,一切恶中无过此恶。何以故?子!菩萨摩诃萨起嗔恚心,则受百千障碍法门;何等百千?所谓受不见菩提障,不闻障,生不净国障,生恶道障,生八难处障,多疾病障,多被谤毁障,生闇钝趣障,失正念障,少智慧障,眼耳鼻舌身意等障,近恶知识障。(《大方广华严经》卷33)开示了很多,我们举一些例子来作说明。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