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现在全球佛教不都是这样吗?从北传佛法到南传佛法,从东半球到西半球,五大洲都一样,那是因为他们受戒时不是正受佛戒,因为传戒者本身并没有戒体。别看许多红祖衣披着,高高在座传起戒法来,你怎么晓得他没有毁破重戒呢?特别是修了双身法以后还在传声闻比丘戒呢!那你去受他的戒,你有得到戒体吗?没有啊!因为他自己的戒体都失去了,哪有能力传你的戒呢?所以那种受戒只是在 三摩地

2018-07-22

若佛弟子不遵守国家的法律,势必造成社会大众对佛教负面的观感,影响佛教的弘传,因此佛弟子不应违犯著作权法。但因为盗戒也是以窃取动产为构成要件,所以侵害著作权,毕竟不同于五戒中的盗戒,也不能算是菩萨戒中的波罗夷罪,而是较轻的戒律。2、 问:《优婆塞戒经》卷六提到:「若有发心施他二衣,受者取一,云不须二,辄还留者,是得偷罪。」但在世法上,别人送东西, 三摩地

2018-07-22

假使女众去买春,丈夫会如何看待她?同理,丈夫去买春,妻子也将一样看待他;若是佛弟子花钱去买春,被人家瞧见了,会作何感想?哎呀!这个人受了菩萨戒,还去!就会影响到别人修学的法身慧命,也会影响到世人对整体佛教的观感,所以虽然不算是犯重戒,但仍是犯轻垢罪,所以也不该做。舍寿以后还得下堕地狱,因为他邪淫而侵犯了别人家配偶,甚至有人使得别人家庭破碎,恶业很大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说目前北传的佛教,就是在我们亚洲所传授(东亚部分),事实上我们所受的这个菩萨戒或是出家戒,出家所受的他都有受菩萨戒。所以说我们所有的菩萨,不管是在家、出家,事实上都是同受菩萨戒的。而且这个菩萨戒是在这些出家众,他们所谓的三坛大戒里面的最后一戒--最后的大戒,前面的沙弥或是比丘戒,都算是小戒,可是后面的菩萨戒是大戒。所以代表说,北传的佛教是大乘的 三摩地

2018-07-22

酒能乱性,酒戒仅有佛教才有,是为了防止我们不犯之重戒。五戒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们与五常相关,五常是人间的根本,所谓仁、义、礼、智、信。不杀生是仁、不窃盗是义、不邪淫为守礼、不妄语是可信者,饮酒者满口酒话,人多不信,常常败事,故不饮酒的人是智者。五戒俱足,可保人身。五戒若犯,人身不保。要想学佛,必须生生世世保住人身,故五戒为一切佛子所必须受持。对于念佛 三摩地

2018-07-22

甄之于声闻佛教后来分裂成为部派佛教之史实,当知欲令正法久住、圣众得安者,应当摧破邪说,令正法教团之中唯有正法而无邪法;此即是佛灭度后大乘佛教诸菩萨众之所为者,是故大乘佛教诸亲证菩萨,代代相承而无演变,首尾始终法同一味,未曾犹如声闻佛教上座部分裂为部派佛教之事相出现。佛弟子众当知:破斥邪说而令正法久住者,方是真实持戒者;由是缘故,对于渗入佛教之外道人 三摩地

2018-07-22

假使女众去买春,丈夫会如何看待她?同理,丈夫去买春,妻子也将一样看待他;若是佛花钱去买春,被人家瞧见了,会作何感想?哎呀!这个人受了菩萨戒,还去!就会影响到别人修学的法身慧命,也会影响到世人对整体佛教的观感,所以虽然不算是犯重戒,但仍是犯轻垢罪,所以也不该做。舍寿以后还得下堕地狱,因为他邪淫而侵犯了别人家配偶,甚至有人使得别人家庭破碎,恶业很大就下 三摩地

2018-07-22

是恶人辈不受佛戒,名为畜生,生生不见三宝;如木石无心,名为外道邪见人辈,木头无异;而菩萨于是恶人前说七佛教戒者,犯轻垢罪。」「若佛子,信心出家受佛正戒,故起心毁犯圣戒者,不得受一切檀越供养,亦不得国王地上行,不得饮国王水;五千大鬼常遮其前,鬼言大贼。入房舍、城邑、宅中,鬼复常扫其脚迹,一切世人骂言『佛法中贼』,一切众生眼不欲见。犯戒之人畜生无异、木 三摩地

2018-07-22

这当然不是指现在佛教界的情况,因为现在佛教界的情况,出家求悟真的很困难,各道场都会限制你:你只能修师父教你的法,别的统统不许学,更不许去外面受学。但一般而言,在三贤位中的修行是以出家身来修比较容易,遮障少很多的缘故;因此应该为此世或来世的出家而受持八戒斋,为自己三贤位的迅速修道完成作准备,但是得要先正确的开悟了再出家。这一世若不能出家,结婚了,有义 三摩地

2018-07-22

于原始佛教、部派佛教时代,斋食乃特指午前所食之食(又称中食),午后食者即非斋法,此系就其‘食时’而言;至大乘佛教时代,乃以慈悲禁杀之意,转而侧重于‘食体’,故以素食为斋,如我国佛多将素食习称为‘吃斋’、‘持斋’;然严格言之,其与戒律中‘斋’之本意并无直接关系。中阿含卷十四大天[木*奈]林经、增一阿含经 三摩地

2018-07-22

行者自闻,空中有声赞言:善男子,如汝善人,随顺三世诸佛教法,我来迎汝!行者自见,坐莲华上。莲华即合,生于西方极乐世界。在宝池中,经于七日,莲华乃敷。华既敷已,开目合掌,赞叹世尊,闻法欢喜,得须陀洹,无半劫已,成阿罗汉。是名中品中生者。)十、临终欢乐有念佛的功夫,但尚没有得到一心不乱,担心临命终时没有把握往生的人,必须持此斋戒。《药师经》说,受持此斋 三摩地

2018-07-22

并且除了佛跟法之外,我们还要相信,诸佛菩萨会在这个世界帮我们安排适当的善知识,所以在这个世界上,会有善知识传授佛教给我们,这就是要相信有大乘胜义僧宝的存在。所以,在十信位中培植第一个信心的部分,我们要透过听闻以及思惟简择,直到能够深信有三世轮回,有善恶因果以及大乘三宝的真实义理。如果我们已经如第五集中所说,对于三宝的真实义有了正确的认识,也已经对于 三摩地

2018-07-22

因为法是如来之母,所以般若称为佛母,这绝对不是在讲假藏传佛教中和合修双身法的女人。般若就是佛母,佛母就是般若,因为般若能出生诸佛如来,所以如来皈依于般若,就是皈依于法;所以只有如来不具足三皈,单独皈依于法,其他一切贤圣乃至等觉菩萨,都必须具足三皈。各位菩萨!以上为大家说明三皈的道理,希望能帮助您了解三皈依的真实意涵,唯有真正具足三皈,佛菩提道的修行 三摩地

2018-07-22

并且除了佛跟法之外,我们还要相信,诸佛菩萨会在这个世界帮我们安排适当的善知识,所以在这个世界上,会有善知识传授佛教给我们,这就是要相信有大乘胜义僧宝的存在。所以,在十信位中培植第一个信心的部分,我们要透过听闻以及思惟简择,直到能够深信有三世轮回,有善恶因果以及大乘三宝的真实义理。如果我们已经对于三宝的真实义有了正确的认识,也已经对于佛法僧三宝发起了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我们更可以确定,如果有人否定了万法根本的如来藏是真实法,说祂只是方便说,因为这样的说法是违背佛陀的开示,那么我们就可以断定,这是谤佛、谤法、谤僧——毁谤三宝的作为;即使是他身上披着佛教的法衣,但是他就连佛弟子都称不上了,我们更别还傻傻地恭敬、礼拜、供养,继续称这样的外道假冒僧人为法师或高僧了。如果像这样,不但否定如来藏心是真实有,甚至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我们修学佛法应该要进入正确的佛法殿堂里面,进入真正的佛教里面,因为佛教这个名称它不是专利权,因为没有人能够来验证这个,所以很多人就可以假冒佛教的名义来欺骗众生,所以我们在五浊恶世里面就要具有这个智慧,来区别善恶,来分清楚什么是真正的佛教,什么是外道的徒众,什么是外道之法。那我们要知道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之后,我们还要知道这个三宝它本身是有戒法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我们修学佛法应该要进入正确的佛法殿堂里面,进入真正的佛教里面,因为佛教这个名称它不是专利权,因为没有人能够来验证这个,所以很多人就可以假冒佛教的名义来欺骗众生,所以我们在五浊恶世里面就要具有这个智慧,来区别善恶,来分清楚什么是真正的佛教,什么是外道的徒众,什么是外道之法。那我们要知道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之后,我们还要知道这个三宝它本身是有戒法 三摩地

2018-07-22

因此在佛教中,是无法以男女相来分别证量高低,也无法用年龄大小来衡量智慧的深浅。只是世间人总是从外在的假相来分别、执着,这在《金刚经》中说得最透彻:“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可见外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不能离开外相,而找到那个无相的实相心,只要找到真实心如来藏了,那您就是大丈夫,哪还有女相存在呢?因此说,如果还不断在 三摩地

2018-07-22

就像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夜睹明星见性成佛后,首先到鹿野苑去度阿若憍陈如等五比丘,然后五比丘就归依佛陀出家,这就是佛教僧众的起源。但是大乘佛法中说的僧,却不限于出家僧,也包括了在家僧,像《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中这样的圣教说有四种僧:【一者胜义僧、二者世俗僧、三者哑羊僧、四者无惭愧僧。】(《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5)其中世俗僧是剃须发、着袈裟、受声闻 三摩地

2018-07-22

佛教戒法中的逆罪,就是指重大违逆罪大恶极的恶行,如果造作了那就必定要堕入无间地狱、阿鼻地狱中受无间的苦报。而逆罪又有五逆及七逆两种,五逆就是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及破僧;七逆则是出佛身血、杀父、杀母、杀和尚、杀阿阇黎、破羯磨转法轮僧以及杀圣人。五逆与七逆的差异,一般认为只在五逆增加了杀和尚、杀阿阇黎二罪,然而除此之外五逆中的破僧,与七逆中的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