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菩萨道的过程中,需要很多善友帮助我们发现自己的过失,因为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身口意行!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菩萨不应该犯五戒十善,不应该犯菩萨戒,乃至小小的行为但可能会危害的事情,也不应该犯!但我们在行菩萨道的过程中,有可能习惯不敢得罪别人,或者别人也不敢得罪我们,因此我们犯了一些小过失或大过失,有时候别人也不敢跟我们讲,因为怕得罪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然后他们会转过来,转过什么样的念头会来找你呢?就是他们对于生死有一些疑惑,或是当他们的家人生病、得重病的时候,他们感到彷徨就会问你:那佛教有什么样的方式,可以改变一些事情呢?或是可以帮助我?那你就可以将佛教的一些东西这样来说出来。所以应当先跟众生结缘,透过你的结缘方式,大家就会从你的威德----这些不经意的表露,就可以改变他们一些根深柢固的想法;不然大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种想要保持觉知心的想法即是无明妄想,这种妄想就是邪见,所以说有邪见的密教不是佛教。无明就是众生不能了知三界有情所最宝爱的自我,乃是十八界等法假合而有,无有一法是实有而不可灭的。有人以为一念不生而离五尘了了分明的觉知心为常不坏的我,有的人以为打坐入无想定中就是常住不坏的我;想保持六入知觉性,就不能断我见、我执,就会继续入胎受生流转生死,这就是无明。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卸除这样的迷失的时候(朝山的准备做好),接下来,你就可以开始上山了,也就是进到佛门,来修习真正的佛教的义理。第一个要修习的佛教的义理,当然就是如何去解脱于你所放不下的烦恼。学解脱道的方式很多,但是有两大的核心,第一个就是要如何去观行五蕴空?我们说五蕴就是色受想行识,空这个里面作最简单的解释,就是没有你所以为、你所执著的性质存在。所以五蕴空的观行,就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而这个外六入、内六入的真实道理,其实佛陀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说得很明白了,也是佛教中已经实证解脱的圣者所共同了知的;所以《金刚经》中的偈语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又如佛陀在《大方广佛华严经》中,有更详细的开示说:佛说诸法无生无灭,亦无三世,何以故?如自心现五尘境界,本无有故;有无诸法本不生故,如兔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很多佛教的论坛上也更多呈现这样的局面,俨然成为一个个学术的团体,而不是修行的团体,其中是各种知见名相的纷争或者各种大师的推崇介绍,而少有关于个人自我的存在,抑或是因为论坛这样的载体不适合个人内在的表述与沟通吧。佛法本即是修行,而谈到修行就一定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我在哪里,我目前是谁?另一方就是我要到哪里去,我要成为谁?而修行的过程就是从我目前所在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如来性是丈夫法一般认为佛教中轻视女性的论点,常引小乘经的“五障思想”,也就是说女性是”五漏之身”。什么是五障?五漏呢?就是女人一不能成梵王,二不能成帝释,三不能成魔王,四不能成转轮圣王,五不能成佛道。为什么?因为:一、梵王是净行,而女人多染。二、帝释是少欲,而女人多欲。三、魔王是坚强,而女人懦弱。四、轮王是大仁,而女人善妒。五、佛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要思惟这个题目之前,我们应当先了解,佛教这个词是因为传法者是佛,所以才会有佛教。可是到了末后世以后,修学者又因为各自的偏好或是观点,因而分宗立派。但是其实分宗立派对真正的佛法来讲,是不适合的;因为对于菩萨而言,应当是要依照佛的施设,依六度万行乃至是十度万行,全面地来修证佛法或者是说修学佛法。再加上说,毕竟各个宗派它主要的法义其实都只是佛法中的一部分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现在全球佛教不都是这样吗?从北传佛法到南传佛法,从东半球到西半球,五大洲都一样,那是因为他们受戒时不是正受佛戒,因为传戒者本身并没有戒体。别看许多红祖衣披着,高高在座传起戒法来,你怎么晓得他没有毁破重戒呢?特别是修了双身法以后还在传声闻比丘戒呢!那你去受他的戒,你有得到戒体吗?没有啊!因为他自己的戒体都失去了,哪有能力传你的戒呢?所以那种受戒只是在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一切任何人都不能强加给你,都在自作自受!是谁在受?是因为有了这个我!因为无明,我们对于自我的错误认知,佛教称之为身见,我见,无始以来像绳索一样把我们牢牢不得自在,这个我通过眼、耳、鼻、舌、身、意生存于世,色、受、想、行、识构成我们的五蕴色身;自从我们一生下来直到长大,所做一切都围绕这个我,我饿了,我渴了,我的家,我的老师,我的工作,我的朋友,我的梦想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再来说第六个欲界中的我见,(藏传佛教)双身法中无上瑜伽的乐空双运。在双身合修当中,享受淫乐的当下,观察觉知心跟淫乐的心都是空性,误认为觉知心跟淫乐,这样的两个法是可以常存不灭的,说这样的境界叫作乐空双运;把觉知心当成是常住不灭的心,把受阴所谓的淫乐,当成常住不灭的心,这样子也是落入五阴中,落入我见当中。简单的说完六种欲界中的身见,接下来我们来看色界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尊者阿难即受佛教,取衣令着。】在这篇里面说,这个婆罗门尼,因为她的六个孩子相继死亡,因为她思念孩子的关系,所以就发疯狂了,然后裸形到处游走,走到佛陀说法的地方。然后里面说这个婆罗门尼,她遥见世尊之后即得本心。我们从这里就可以看到,在《阿含经》里面,所说的本心有两个意思:第一个意思是说,如果这个尊贵的族姓子,他是个尊贵的种姓,他想要出家来修学佛法,他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那如果说这个不用特别去寻找,这自自然然的状态就是,那也是无知外道,自然外道,无事息心的外道,不必用功的外道,不知接下来还要做什么的外道,所以这种外道,将想法放在自然,任运自然,这当下就是,当下即是,不必特别生起什么求圣求贤的念头,每天如是好好生活,这样不去执着一切诸法,而能够随缘过此生,遇到有缘份的人,就跟他说这番道理,以为这样就是了达佛意了,对一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一、佛教的起源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传入中国后,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互融合,对中国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厚的影响,成为富有鲜明特色的重要宗教。无论从历史、文化,还是民情风俗的角度而言,我们都应对佛教知识有正确和基本的了解。在世界各国和各地区,存在着大大小小的宗教派别有成千上万种,但是,公认的世界宗教只有三种,即佛教、教和伊斯兰教。在这三大世界宗教中,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有一切的宗教,除佛教外,其他任何宗教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都相信有一个万能的教主,一个神圣不可侵犯的教主;教主创造世界,创造人类,教主什么都能做,什么都可以做。可是佛法却不承认有这么一个创造世界万能全能的教主,因为佛法在基本理论上,根本不承认有一个创造世界的最初开始。佛法的理论:开始这个观念,是因人类有限的心理,不能涵括万千的因果关系,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几种对佛教的误会Time:2005-05-21佛教发源于印度,迄今将近有二千五百年的时间,传遍了世界每一个角落。由于时间的长久和地域的广阔,难免或多或少改变了它原有的面目。这种面目的改变,有的是为了适应本身的生存与发展而形成的自然变异;如佛教传入中国后与儒道思想的融会贯通;又如禅宗的开创,大乘宗风的发扬等等,皆具有中国独特的色彩与精神。有的则是后世人们不明究竟,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就把这六字大明咒摊在阳光下,来让大众了解:唵、嘛、呢、叭、咪、哞,它的中文音译为:如意宝珠在莲花上,这看似神圣装严的语句,在藏传佛教里真正的意思却是:嘛呢是(宝珠)代表男性性器官,叭咪是(莲花)代表女性性器官;直接翻译出来就是 .........。在藏传佛教中多以金刚杵与莲花,暗指男性性器官﹝金刚杵﹞及女性性器官﹝莲花﹞,隐语的目的,似乎只是为了让密教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佛所最重视的舍利,称为法舍利,也就是三乘菩提的,所以佛弟子应该以护持佛的法舍利,做为护持佛教的最重要内容。 (原标题:舍利子的生成与佛法的修证不一定有关)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其实,哲学是研究存在与思维的关系,而佛教则以证到真如实相,解决生死为主题,原不必混为一谈。佛法说真俗二谛。就真谛说,本无可说;就俗谛方面讲,无法不备。我们研究唯心唯物,必先将唯字搞清楚。也就是第一性和第二性的问题。佛法所说,根尘(物)和合方生六识(心),心本无生因境有,正说明人的认识是客观事物的反映,物是第一性的,心是第二性的,是存在决定意识的;不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由于这个主题是在讲〈人间佛教的真实义〉,所以我们先要让大家了解:人间的二乘圣人所修的罗汉道─声闻解脱道,以及大乘菩萨所修的佛菩提道─大乘解脱道,二者的差异。如果这个差异不弄清楚,那么学佛就会变成学罗汉;学佛与学罗汉的差异若不弄清楚,修学佛法以后就会变成是修学声闻解脱道,不是修学成佛之道。事实上,解脱道不必刻意去学,因为在佛法中已经函盖了二乘圣人所证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