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由于法智的总持是智慧的一种,所以在诵念时会发出智慧光明,鬼神或具有天眼通的人都可以看见,因此邪鬼恶神遇见了念咒不断的人,怕被持咒之的光明所照耀而感到痛苦,就会赶快远离;而护法善神看见念咒所显现的光明时,则是乐于为光明所照耀,以及依于自己护法本愿的缘故,因此就前来亲近,当然也就不会容许邪神恶鬼来为害持咒的人了,这也是后来有人专门持诵咒语借以趋吉避邪的 | admin 2020-02-18 |
![]() |
学佛人之所以不能断除我见的最主要原因有二:一者、不曾亲近真正的善知识,以是不曾听闻正确的佛法,不具正知见故,无法有如理作意的思惟与观行,当然就不能趣向佛所说的法与次法。二者、自身又没有如实理解四阿含等经典的智慧,无法如实了知五阴虚妄的所有内涵,才会将识阴六识或其中的意识当作真实心,乃至将识阴见闻觉知的识性误认为是常住不坏之法,当然连我见都断不了,何 | admin 2020-02-18 |
![]() |
将来这种通教的菩萨,即使他碰到了真正的大善知识,他也不愿意亲近修学,所以他就不能修学真正的佛法,他只能修学二乘法。这是第一个原因。第二个原因就是:他不能忍受真正的菩萨的摧邪显正。因为声闻法二乘人,不管是声闻、缘觉,他是急求涅槃;既然是急求涅槃,所以他对于如何住持佛教,他也不能心中有所罣碍的。也就是,佛法在世间到底是要住世多久,他是不能关心的,他不能 | admin 2020-02-18 |
![]() |
在《佛说法句经》〈亲近真善知识品〉第五,当中更明确地说:【善男子!一切众生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当亲近善知识,请问法要,必闻如斯甚深要句。尔时宝明菩萨白佛言:世尊!云何是善知识?佛言:善知识者,善解深法空相、无作、无生无灭,了达诸法从本已来究竟平等、无业无报、无因无果、性相如如、住于实际,于毕竟空中炽然建立,是名善知识。】(《法句经》卷1)经文 | admin 2020-02-18 |
![]() |
也就是,今天不管您所亲近的师父,不管他的名声有多大,或者您对他有多么尊敬,但是您对他的说法,仍然是要回归佛经来判断:他说的法,有没有哪里违背了《金刚经》,有没有哪里违背了《心经》,或者甚至有哪里跟《阿含经》不符合的。这个是我们提出,希望大家要依法不依人。至于说我们刚刚提到的经典的部分呢,的确,因为经典是从佛世以来到今天,这么长久的时光里面,我们可以 | admin 2020-02-18 |
![]() |
何等为十?所谓:1、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根,是为魔业;2、恶心布施,瞋持戒者,是为魔业;3、弃舍恶性懈怠众生,轻慢厌恶乱心无智众生,是为魔业;4、悭惜正法,诃责法器众生,贪求利养,为人说法,为非器人说深妙法,是为魔业;5、不闻波罗蜜,虽闻不修行,生懈怠心,不求深妙无上菩提,是为魔业;6、远离善知识,亲近恶知识,乐求二乘,于受生处,起离欲、寂静、除灭之心,是 | admin 2020-02-18 |
![]() |
(徐干《中论》)这意思就是说,君子是经常都抱着一个非常谦虚的心智,然后以一个非常恭敬的态度,不会把自己觉得有非常好、非常高的才干,来加乎在别人之上,而且看到别人的时候,都能够看到别人的优点,也可以在别人的身上,看到自己的不足的地方,也因此他的心思是谦恭的,他的态度是非常有礼节的,所以别人都愿意告诉他,都能够教诲他,也愿意亲近他。也因为这个样子,他就 | admin 2020-02-18 |
![]() |
可是话回过头来说,如同《大方广佛华严经》第四十六卷里面提到说:善知识者,出兴世难、至其所难、得值遇难、得见知难、得亲近难、得共住难、得其意难、得随顺难。(《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四十六)真正的善知识出兴于世有利有弊啊!有利的时候是讲说,能够让福德具足的有缘众生在佛法上真正得到广大的利益,而迅速的超劫精进。有弊的部分是讲说,一定会有一些福薄乃至知见偏邪的 | admin 2020-02-18 |
![]() |
如果不是的话,这样就是自己的熏习以及心性等等都还没有具备,这样对佛法的疑见一定是很深的,这样就可能随时会退转,与其这样还不如多亲近一些教团----正法教团。例如我们在各地所方便施设的各地讲堂,能够前往修学,这样才是安固自己的修学之道,不至于让自己两头都会落空,甚至让自己来诽谤正法、让自己退堕。虽然自己可能不是这样来思惟,觉得自己修行是很有信心的,但佛法 | admin 2020-02-18 |
![]() |
所以,在没有真正找到我们的清净本心之前,我们如果用不执着来解释所谓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话,那么我们应该要把它视为这是一个不了义说,或者是说,这个只是为了要方便让一般的人能够亲近佛教罢了。正如同我们刚才讲的,我们刚才给各位观众所解释的,佛教的解脱境界是多么的殊胜,佛教的菩提的境界又是多么的殊胜,这些都远远不是不执着所能够函盖的。所以,我们再接下来就要 | admin 2020-02-18 |
![]() |
但学人之广被误导,实亦广有自过;以要言之,则迷信诸方假名大师所营造之名声、道场、僧相,又复自身多劫以来不曾广修福德、不曾亲近真善知识所致,是故窥基大师责之:『今为有情结习所蔽,敬受邪教、诽毁大乘,于「空、有」经如言计著,随印所解互生厌希。设希出要,亲依善友,由各迷方邪乱授学,惧广文海,初不趣求;』意谓有情多被情执系缚,追随邪师而『敬受邪教』,于是踵 | admin 2019-11-22 |
![]() |
然而,纵使末法时世受学此法而有实证之人,欲求入地实亦匪易,盖因真见道之证真如已经极难亲证,后再论及相见道位非安立谛三品心之久劫修行,而能一一教授弟子四众者,更无其类;何况入地前所作加行之教授,而得具足实证大乘四圣谛等安立谛十六品心、九品心者?真可谓:“善知识者出兴世难,至其所难,得值遇难,得见知难,得亲近难,得共住难,得其意难,得随顺难。&rdqu | 三摩地 2019-11-22 |
![]() |
至于意根的“思量性”是什么?请容许末学卖卖关子,想要了解学习者请亲近正法中真正的善知识。否则就让盗法者盗得更多的法义,反而助长这类盗法者更有能力骗取更多想学正法者的信心。《关于意根的体性》一文洋洋洒洒写了43点,主要都是抄袭平实导师的书籍内容,然后加以想像推理而得,只是盗法者拾人牙慧的作为,只能欺骗没有择法眼的人。如果要列举所有错误而稍作解 | admin 2019-09-13 |
![]() |
”因此大家一定要相信现今还有正法住世,因为这样的关系,如果亲近正法道场、亲近善知识,便能够听闻正法,也因此便有机会能够信受与善解第一义的义趣,乃至证悟实相。因此末法时期,虽然众生外境攀缘较多,并且易受许多邪法所影响,因此要能够见道,自然需要更加努力。但是在末法时期,并非没有了义正法之存在与弘传,只要自己发心想要求法,找到了正法道场之后,证悟还 | admin 2019-09-13 |
![]() |
神秀说:“惠能大师是深悟唯一佛乘的如来藏妙法,我神秀是比不上他的;而且我的师父五祖弘忍,也亲自把衣钵和正法传给了他,难道这是没有原因的吗?我是恨不得能够到南方去亲近他,跟随惠能来修学的,我在这里只是虚受国恩,没有办法真正的利益众生;你们各位不要停留在这里,应该要前往南方惠能大师那里来修学。”有一天,神秀法师就命令他的弟子叫作志诚法师,跟他 | admin 2019-09-13 |
![]() |
这种亲近导师可以随时请教的机会,对别人来说都是可遇不可求的,惟护本人并没有当回事,当然,以他浅陋的智慧,也提不出什么见解来。 2014年4月、10月,惟护两次参加禅三都没通过,2015年4月惟护第三次上禅三,也不能开悟,后来哭求导师,导师看他心诚,一时心软,,,,告诉他密义,他才通过。因为不是自己悟出来的,他没什么功德受用,一直怀疑着。释惟护自己说:&ldquo | admin 2019-09-09 |
![]() |
雾峰无雾(第二辑)——救护佛子向正道 【作者】游宗明老师【出版日期】2019年10月【书号】978-986-98038-2-3【开本】329页【定价】250台币/辑 【目录】 自序序○一 一略论释印顺“生灭即是寂灭”1 二略谈释印顺之“一切法空”与“一切法空性”17 三略论释印顺说“三法印”就是“一切法空 | admin 2019-09-06 |
![]() |
比丘成就十忧恼箭,则于佛法不得滋味,憎说法者,不乐亲近。何等为十?舍利弗!破戒比丘见僧和合不生喜心,何以故?‘和合布萨必驱我出’,是恶比丘自知有过,常怀忧恼,于持戒者瞋恨不喜。舍利弗!是名破戒比丘初忧恼箭,必堕恶道。”】 语译:接著来进入〈净戒品〉,这已经是第五品了。【佛陀告诉舍利弗说:“破戒的比丘有十根忧恼箭在身上,很难堪 | admin 2019-09-02 |
![]() |
但学人之广被误导,实亦广有自过;以要言之,则迷信诸方假名大师所营造之名声、道场、僧相,又复自身多劫以来不曾广修福德、不曾亲近真善知识所致,是故窥基大师责之:“今为有情结习所蔽,敬受邪教、诽毁大乘,于‘空、有’经如言计著,随印所解互生厌希。设希出要,亲依善友,由各迷方邪乱授学,惧广文海,初不趣求;”意谓有情多被情执系缚,追随邪师而 | admin 2019-09-02 |
![]() |
若众生但闻一佛乘者,则不欲见佛,不欲亲近。便作是念:佛道长远,久受懃苦乃可得成。佛知是心怯弱下劣,以方便力而于中道为止息故,说二涅槃。若众生住于二地,如来尔时即便为说:“汝等所作未办,汝所住地近于佛慧,当观察筹量,所得涅槃非真实也;但是如来方便之力,于一佛乘,分别说三。”】 既然声闻、缘觉、诸佛的出处都是般若波罗蜜及大乘,而佛灭后声闻 | admin 2019-07-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