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有什么道术可以涉水如履平地般而不会被水淹没呢?请告诉我们,我们很想知道你是怎么办到的,我们很愿意听你说。化人就回答说:我是住在江南岸边的一个很愚鲁而直心的人,我听闻佛陀在这里说法,因为对于佛陀所说的有道有德的法非常贪爱喜乐的缘故,但若要等佛陀到南岸说法时,我恐怕就来不及得度了。为了赶上能听闻佛陀的说法,我就请问南岸边的人说:‘我想要度过这条河 | admin 2020-02-21 |
![]() |
一般来说,持戒行善的人,舍身过程中犹如睡眠一样,不会有痛苦的事情发生;造作恶业但不及地狱罪的人,死前以及临死位中,就要受种种痛苦;至于造作极重恶业的人,譬如未悟言悟、诽谤三宝、破坏正法等等,死前要受种种痛苦,然后极重闷绝,意识就断灭了,于正死位中完全无知,不经过中阴阶段,直接化生地狱受极重苦。《瑜伽师地论》卷1,弥勒菩萨说:【死生同时,如秤两头,低 | admin 2020-02-21 |
![]() |
二乘解脱道的修行人,如果断了我见、疑见以及戒禁取见等三缚结,成了初果人之后,即使还没办法像三果人、四果人一样有能力可以入涅槃,但是他们已经能够看穿生死,所以不会畏惧死亡。反而是会挂心,在死后不能入涅槃还要再去受生,继续受生死。所以从实证解脱果的修行人来看,一般人对死亡的担心真的是没有道理的,因为懂了佛法的道理之后,就知道原来众生本来都是在轮转生死的 | admin 2020-02-21 |
![]() |
我们来介绍业是怎么来的呢?常常有人修学佛法时不断地埋怨自己,老是说自己的业重,所以听经也听不懂,学法也学不会,更别说开悟了。这种讲法其实是正确的,因为确实是业障碍了他,所以明明是一个很单纯、很容易懂的法呢,但是他老是听错,都无法理解。有时候明明是很容易入手的方法,他却始终没有办法,学完回家修行时总是没有办法用功;就算是听懂了也使不上力,这叫作业障。 | admin 2020-02-21 |
![]() |
故事是说:一切有情众生贪爱恋著世间种种可乐之事,从不思虑、不会想到这种种世间之乐,其实是变化无常的;也不认为贪爱这种种乐,会带来继续轮转生死的过患就是苦。譬如过去曾有一个人,他因为遭遇了一些事情,应该要被处以死刑,所以被关在牢狱之中;但是由于他心里非常恐惧被处死,因此就从牢狱中逃走了。然而当时的国家法律有规定,被判处死刑的囚犯如果越狱逃跑,就可放出 | admin 2020-02-21 |
![]() |
希不希望自己也是这样的呢?那就记得要依照佛所教导的去实行喔!对于佛弟子而言,此生结束以后,该不该还流连在这个地方不肯离去呢?不要嘛!那也就是说,各位觉得,以后当我们此生结束了,直接往生到别的地方去了,那在这个地方所留下来的这一个臭皮囊、这一把臭骨头,还重不重要呢?不重要了嘛!就好像我们穿坏了要丢的衣服,把它丢给垃圾车;到底垃圾车要把这一件旧衣服送去 | admin 2020-02-21 |
![]() |
所以了解这个道理就不会落入对于显示因之误解。众生通常对于内五尘上面所显现之内法尘所摄的韵味特别执著,这里我们可以留意的是:众生在五尘内相分上所取之内法尘是会有许多变异存在的,虽然面对同样的外境,但是对于不同人来说,内心中所取的法尘是各有差异的;因此虽然是同样的外境,有人所领纳的是苦受相应的法尘,有人却是乐受相应的法尘;甚至对于同一个人来说,在不同状 | admin 2020-02-21 |
![]() |
】(《大般涅槃经》卷37)也就是说:众生如果能正确观察色法与诸受之体性与虚妄之本质,就不会对于六尘境界产生贪爱;而是因为对于境界有错误之颠倒想产生四颠倒,并且以为对于境界之领受是常恒不变异而能长久拥有,因为这样才会对于境界产生贪、瞋、痴等种种行为。而如果对于所执著的可爱境界之净妙相状,有深入微细的了别以及常常实际领纳,那就会对于这些可爱的境界更加生起 | admin 2020-02-21 |
![]() |
今天透过六尘与六入相关法义的探讨,相信大家都能够了解自己识阴六识所摄取的六尘内相分都是自心所现,并非直接摄取外六尘境界,而意识所取的六尘境界范围非常广泛,因此在修学路上必须对于这六尘与六入的法义有正确的认识,这样才不会被种种的境界所迷惑。------《三乘菩提之阿含正义(一)》<第028集六尘与六入----五欲过患>正国老师 | admin 2020-02-21 |
![]() |
但是,我们还是要强调一件事,就是刚刚所说现象界的种种法都是生灭无常、虚妄不实的;只有不是三界中法的如来藏,才是真正不会生死的法----从来没有出生过,也永远不会坏灭,也没有任何一法可以毁坏祂。禅宗的开悟明心,就是找到、明白了这个心,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心经》的心;祂才是宇宙生命的实相,出生万法的根源。------《三乘菩提之佛典故事》<第057集爱欲的过患>林正 | admin 2020-02-21 |
![]() |
也因此在无余涅槃的境界中,当然不能有法尘的存在,有法尘的存在就不可能是寂灭;没有法尘的存在,当然就不会有意识心觉知心的存在,所以佛陀开示诸行无常时,弟子们应该要如实地去观照,所谓的诸行是什么诸行?也就是说三界内的一切法,其实都是在诸行当中,譬如说器世间,不论是山河大地、日月星辰,都有成、住、坏、空的变异,这不离行苦。再说这个有情世间,以我们人身来说 | admin 2020-02-21 |
![]() |
当一个人在修学当中,他是以现观、亲证去看到自己对于欲界、色界、无色界的法相,都能够不再起一念好乐贪爱的心;对于一切境界相,也不会引发烦恼的起行,能够不动心,所以就不会有生死轮回的相续相,因此生死大患就可以永灭,得到解脱智。如同《增壹阿含经》中的开示:彼云何为苦尽谛?所谓尽谛者,欲爱永尽无余,不复更造,是谓名为苦尽谛。(《增壹阿含经》卷17)尽就是尽于 | admin 2020-02-21 |
![]() |
换句话说,必须认清楚识阴的全部内容,了知识阴六识所有的自性,特别是要知道意识的全部变相境界,才不会坠入意识心的变相境界中,误将意识心排除在识阴之外,才不会严重误会识阴,严重误会三乘佛法以后,反而诬蔑真善知识是邪魔外道。除了认知六识是有生之法,是二法为缘而出生的生灭法,还得要确认六识心的无常性,其相应一法的无常性,所以《杂阿含经》卷8有云:【云何一切 | admin 2020-02-21 |
![]() |
专修解脱道的比丘们,若能将六根、六尘、六识的触受,认清是虚妄无常的,并且认知无常虚妄的五阴不是真我,也不异于真我,也与真我不是混合而相在的,了知灭尽五阴十八界以后,有真我独存,才不会堕入断灭境界。所以愿意灭除五阴十八界的全部自己,不让阴界入任何一法的自己继续存在,于是不再出生种种有漏的心行,对于蕴处界每一法都没有贪染执着,就是对自我的贪爱与执着全部 | admin 2020-02-21 |
![]() |
那对于无常变异的、世间的法呢?你就不会去想要永远获得它。为什么?因为它本来就是无常变异的法。那时候你的意念就改变了,你就不会一天到晚想要永远的获得这些永远无常的法。你会知道:这个只是暂时而有的;那我现在暂时而有的话,我应该如何运用它,来让我未来世再获得它?你想的是这样的道理。这样的话,如果有世间的万事万物你获得了,在顺境中你也不会贪著,你说:我现在 | admin 2020-02-21 |
![]() |
而且在这个基础之下,众生之间就不会去争夺世间的无常之物,那这个世间就能够众生彼此能够和乐相处,而没有勾心斗角,没有互相的争夺。所以,转轮圣王就说到宜割恩爱,以存道意,也就是,彼此的恩爱虽然它是好的,譬如说我们为我们的眷属而恩爱,所以我们去世间里面去竞争;可是我们有些人总是会采用错误的方法,因为恩爱于自己的眷属,所以就不恩爱他人,所以产生种种的恶行, | admin 2020-02-21 |
![]() |
所以,整个完备的说法应该是说,我们每一个人其实都有八个识,并且是不多不少就是八个识;三界六道一切的众生,所能具有的识,绝对不会超出这个范围,就是八个识。八个识里面,眼、耳、鼻、舌、身,我们前面讲的五个感官机制----眼、耳、鼻、舌、身,各自有相应的识,所以我们就有眼识、耳识、鼻识、身识跟这个舌识,眼、耳、鼻、舌、身这个五个识;可是除了这五个识之外,我们 | admin 2020-02-21 |
![]() |
故事是说:一切有情众生贪爱恋着世间种种可乐之事,从不思虑、不会想到这种种世间之乐,其实是变化无常的;也不认为贪爱这种种乐,会带来继续轮转生死的过患就是苦。譬如过去曾有一个人,他因为遭遇了一些事情,应该要被处以死刑,所以被关在牢狱之中;但是由于他心里非常恐惧被处死,因此就从牢狱中逃走了。然而当时的国家法律有规定,被判处死刑的囚犯如果越狱逃跑,就可放出 | admin 2020-02-21 |
![]() |
但是因为他已经证得阿罗汉果,心里面已经没有所有的烦恼跟执著,所以他有这样子的一个业果报,但是却不会受到痛苦;业果报他受尽了,那已经证得阿罗汉果,所以这一位优婆斯比丘,他就得到究竟的解脱。以上我们从优婆斯比丘的前世与今生这一个佛典故事,可以知道说有情他三世的因果,是一直会持续下去的,一直到这个业果报被报尽;或是这一个有情他修学佛法了以后,能够证得阿罗 | admin 2020-02-21 |
![]() |
如果不是无常,就不会有快乐,所以一切快乐都是无常。譬如说有人正在吃着红豆汤,心里想说:这红豆汤好好吃喔!真是享受!但如果你叫他的舌头永远都是红豆汤的甜乐受,他可就不想要了!一定是要在吃完甜食之后,可以再吃不同口味的咸汤或者水果,这样无常的变来变去,才会觉得快乐,所以众生都是要无常的快乐。那是因为无常的变化,才会有乐受出现;乐受既然是从无常变化而来, | admin 2020-02-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