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弥勒在《楞严经》中说:忆我往昔,有佛出世,名日月灯明,我从彼佛而得出家,心重名利,好游族姓。在《法华经序品》中,文殊也说他心常怀懈怠,贪著于名利,求名利无厌,多游族姓家。这些都说明弥勒的这一习性由来已久。实际上,弥勒在学佛修行上资历比释迦牟尼还要久远。释迦牟尼在《弥勒菩萨所问本愿经》里说:弥勒发意先我之前四十二劫,我于其后乃发道意。于此贤劫,以大精 | admin 2019-02-21 |
![]() |
(节录自平实导师著,《维摩诘经讲记》第二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8年4月初版二刷)证悟佛菩提发菩萨心 《楞严经》说的“自未得度先度人者--菩萨发心”,不是说菩萨还没有开悟以前就能度人开悟。这句经文中说的自未得度,是指还没成佛,不是说菩萨还没有开悟。菩萨是自己悟了以后出来度人,但是这时自己还没有成佛,所以说还没有得度;但是菩萨已经 | admin 2018-12-27 |
![]() |
)外道五现涅槃 常见外道或以未到地定之离念灵知心作为无余涅槃境界,或以初禅、二禅、三禅、四禅之离念定境中之灵知心作为真实心故,谓可令如是离念灵知心常住不灭而独存于无余涅槃境界中,《楞严经》中世尊斥之为外道五现涅槃。(节录自平实导师著,《宗门正眼》公案拈提第一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1年3月二版三刷)外道自称证得涅槃 在佛教出现于人间 | admin 2018-12-27 |
![]() |
法师说我们来自禅宗六祖慧能的故乡,要送几本经书给我,其中有《坛经》、《楞严经》、《金刚经》、《无量寿经》等,一再叮嘱我要保管好,日后有缘会有用、会读诵的。我应付地笑了一下,便把书丢到车厢背后,外出散心旅游,返家后一段时间几乎都忘记了。后来无意中,读到自己最佩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范仲淹等伟人哲士,他们都有在寺院里读书的经历,养出一身浩然正气。我自己很 | admin 2018-11-10 |
![]() |
佛祖在《楞严经》中说“汝以淫身求佛妙果,纵得妙悟皆是淫根,根本成淫,轮转三途必不能出,如来涅盘何路修证?必使淫机身心俱断,断性亦无,于佛菩提斯可希冀。如我此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佛祖在《楞严经》又说:“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魔民,炽盛世间,广行贪淫,为善知识,令诸众生,落爱见坑,失菩提路。”即便藏密之邪教本质显示得 | 三摩地 2018-08-16 |
![]() |
《楞严经》所说的“弟子与师,俱遭王难”,说的是谁?既然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安定,执政者当然要采取措施保护本国人民大众,这是无可厚非的事。作为一名佛弟子,自当义不容辞担当应尽的社会义务,爱国爱教,遵纪守法,为国家分忧,为大众服务。这些都原本是一个守法公民的本分,遑论口口声声上报四重恩的佛弟子?为什么说净空本是附佛外道?1、净空一生致力于将日本&ld | admin 2018-08-16 |
![]() |
世尊在《楞严经》当中有开示过,众生的心念中因为情与想所造成的差别:想可以说是神智,意思是说如果神智清明的话,就会聪明灵巧,死后就会往上飞升而往生到天界去;如果是情执深重,就会造成烦恼粗重、身心暗钝的状况,那么在死了之后,就会随著各人情执烦恼的差别,往下堕落到地狱、饿鬼、旁生道去;如果是情执与神智均等的话,那么就会出生在人间。所以,如果在意业上修学不 | admin 2018-08-07 |
![]() |
《楞严经》中所说的种种阴魔,无不显示了修道的艰辛困难。 如果同修有了邪见、着了魔,不是采取措施,将其对佛教的不良影响降低;而是闻名即嗤之以鼻,甚或欲置其死地而后快,就非佛子所为了。因为,即使他是错的,这种对人的态度,已经是助长自己的我慢和嗔念了。 至心敬礼十方一切法藏,愿十方一切众生,速疾皆得受持读诵,如法修行 | 三摩地 2018-08-02 |
![]() |
五、再引《楞严经》如下:卷一「佛言:善哉阿难。汝等当知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皆由不知(不证不悟也)常住真心性净明体(如来藏心也)。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佛告阿难。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业种自然,如恶叉聚。诸修行人,不能得成无上菩提,乃至别成声闻缘觉,及成外道,诸天魔王,及魔眷属。皆由不知二种根本,错乱修习。犹如煮沙,欲成 | admin 2018-08-01 |
《楞严经》卷六4.《大般涅槃经》卷四5.《示所犯者瑜伽法镜经》6.《佛说佛名经》7.《金刚心陀罗尼经》8.《梵网经》9.《央掘魔罗经》卷四10.《佛说佛医经》11.《菩萨善戒经》12.《分别善恶报应经》13.《受十善戒经》14.《大乘本生心地观经》15.《佛说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缘不食肉经》1.《楞伽经》十卷本,卷八,遮食肉品第十六佛言:『大慧!罗刹恶鬼常食肉者,闻我所说尚发慈心 | admin 2018-08-01 |
|
![]() |
在《楞严经》中,甚至有说到了末法时节,邪师说法将会像恒河沙一般那么多。因此,到了末法时期的现在,佛法在表面上看起来很兴盛,但其实到处都是充斥著邪师,各各自称为大师、法王,却大多是在破坏佛陀的正法。所以我们在选择道场以及善知识的时候,当然应该要非常地小心谨慎,要长时间来观察他们的所作所为;不然的话,很容易就误入歧途的。而且法身慧命被伤害,可不像是被杀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楞严经》:不尽三惑(杀盗淫),纵得神通,皆是世间有为功用。习气不灭,落于魔道。虽欲除妄,倍加虚伪。如来说为可哀怜者。汝妄自造。非菩提咎。作是说者,名为正说。若他说者,即魔王说。佛言直心是道场,少欲之人,则无谄曲以求人意,亦复不为诸根所牵。,我等真不是直心之人,不择手段心怀谄曲,口言皆是虚妄非法音声,为贪著心魔迷惑,作此惊怪糅行魔事,为魔伴党,无所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楞严经》:"汝遵佛语,名报佛恩"。当我看到如上两段并反观与佛语处处相左的密教男女双修欢喜佛像,带给我内心的震撼无以言表,使我彻底放弃了这来自印度密教还有一点点可能是佛法的残存希望。尽管如此,这份对我一生格外残忍的认定,很长一段时间小心翼翼埋藏心底不为人知,直到最近自我觉察到,我不是不愿不敢否定密教,本质是我执坚固作祟,不敢也心有不甘否定自我。羞愧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楞严经》中佛说:不尽三惑(杀盗淫),纵得神通,皆是世间有为功用。习气不灭,落于魔道。虽欲除妄,倍加虚伪。如来说为可哀怜者。汝妄自造。非菩提咎。作是说者,名为正说。若他说者,即魔王说。诚然不知如来方便所设。唯乐一切奇怪妄事。永沈邪见。悉堕魔道。终必当堕三涂火坑。岂唯自成奇怪。邪徒自失正道。还令诸佛大圣道。共成奇怪。法无其正道。诚可悲之。"智慧度学人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维摩诘居士是古佛再来尚且不敢于比丘僧逾礼、给孤独长者有大恩于僧团尚且礼沙弥,何况一帮凡夫居士,无惭无愧无所忌惮到敢受僧人礼拜?如果说那些敢白衣上座的居士是大菩萨再来,谁有资格给印证?《楞严经》明确说到,佛菩萨在末法时代会示现各种身份度众生,但绝不会暴露自己是佛菩萨,除非临终有所嘱托,才会以一种隐秘的方式表露身份。所以如果有人以佛菩萨再来人自居、或叫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只要是趣向菩提道的修行,一切的加行修集,对于成就佛道都是功不唐捐的,而因果判断的问题想要究竟了知,唯有佛地才能,这也不是我们现在能够做的事情;对于修道上所发生的遮障,我们建议您可以参考前面几期电子报所引《楞严经》中佛开示的修行三种渐次:【一者修习,除其助因;二者真修,刳其正性;三者增进,违其现业。】以此准则来行,一定会有成绩。至于断除我见的观行,平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是明师多,还是邪师多(《楞严经》讲邪师说法如恒河沙)?是将军多,还是士兵多?这么简单的道理,那些信众偏偏就是被师父的情执一叶障目!后来,知内情者对我说,这些谣言信息,那是一位在藏密出家的汉人杜撰的,在网络上炒作之后,就撤销网址,隔岸观火,坐收渔翁之利。于是,这份谣言便成为某些组织、人员损人利己的工具了。自始至今,宗教部门都没有收到上级部门(包括中佛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现在时值末法期,如《楞严经》说:末法时邪师说法如恒河沙。萧平实在2002年出版《佛教之危机》一书,集合《狂密与真密》、《宗门正义》二本书的自序与部分内容,正式提出富有时代意义的判教议题,以破除末法期众邪师的邪说,回归佛教的纯净面貌,本文称之为新判教。由于此一新判教所涉及的议题,比像法期的议题更为广阔多样,因此以新判教作为现代判教议题的总称,确有其必要。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而这净念相续不绝的功夫,不正是《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所说忆佛念佛,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入三摩地,将眼耳鼻舌身意六识的种种妄想、妄念,都回归到意识、意根的忆佛念佛的念来,这就是都摄六根。这时候不想任何杂念,只有一个忆佛的念,这叫净念相继。因此,佛教正觉同修会平实导师教导学人无相念佛,就是忆佛念佛,是以无相念佛来锻炼动夫,礼佛的过程中色身一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经中此类开示不胜枚举,略取一斑)《金刚经》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离一切相,即名诸佛!《楞严经》云:有漏微尘国,皆依虚空立;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净极光通达,寂照涵虚空,反观此世界,犹如梦中事。见闻如幻翳,三界若空花,闻复翳根除,尘销觉圆净。《佛说法集经》卷4云:见法唯是心远离于分别不舍真如行以得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