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善布施友善我一向都很崇敬和钦佩那些在别人困难时候能捐出万儿八千元钱大善人。我工薪仅能养家糊口,我只能布施我友善。步行街头,常常能看到一些残疾者可怜目光,听到一些老人和小孩悲怜乞讨。面对他们,我总会不自觉地将一元、两元、五元人民币投入他们放着或端着碗里。友善是同情。许多人走进理发店,剪发、吹头总要求师傅亲手做,不让学徒挨边。有一次,一位 三摩地

2018-07-22

因此大家,放生时候要亲自去放生啊我观点是,在没有必要转手他人情况下,最好亲手亲为布施和放生佛法谈亲自布施(自手施).经律论汇集http://www.bskk.com/viewthread.php?tid=83529(原标题:汇钱让别人放生,易变成愚人布施) 三摩地

2018-07-22

春节过后,柴静雾霾调查《穹顶之下》仅为社会近期焦点,佛中也在广泛传播。最近全国雾霾严重,无论是大型一线城市,还是二三线小型城市,都遭遇了罕见十面霾伏,一直想知道为什么会有如此大雾霾?这个问题从因果角度来讲呢?是受到哪些业力影响呢,到底有没有办法解决吗?我们查了佛经上解释,并为此找到了答案。《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中:复有十业。得外 三摩地

2018-07-22

(原标题:人生幸福道路指南----《佛说吉祥经》) 三摩地

2018-07-22

有人听《华严经》觉得很茫然,是境界不够关系吗?其实不是这样。我们来看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华严经》它在讲什么呢?因为《华严经》主要是为菩萨来宣说:如何是诸佛十地?如何是诸如来境界?如何是诸佛所行处?如何是诸佛广大三昧与神通力?这些法以及说毘卢遮那佛所摄受成就莲华藏世界海,它不可思议相貌是怎么样?而且为了菩萨来宣说:整个十住、十行、十回向 三摩地

2018-07-22

世间有五阴世间及器世间,五阴世间又称为有情世间,有情世间包括了人、天、鬼道、畜生道、阿修罗、地狱道等三界六道有情;器世间指是有情所居住山河大地等处所,包括了无色界四空天。有情世间在三界中生死轮回,无论苦与乐,不能出离生死本身那就是苦。那么有情世间苦,菩萨怎么说呢?我们来看一下弥勒菩萨在《瑜伽师地论》中所说:若诸有情十资身具之所摄养,无所匮乏, 三摩地

2018-07-22

从智慧层面来看,有世间智、出世间智、世出世间智这三种智慧差别。什么叫世间智呢?也就是说:三界有情五阴世间以及器世间所有内容以及生死流转业因业缘,能够如实了知;如实了知以后,能够如实见而如实安住;自己能够实证这些内容确实是烦恼过失,确实是无常法,确实是不是真实法、不能常住,确实是苦法,确实是不清净法,它为什么会有这些法出现?因是什么?缘 三摩地

2018-07-22

四力者,如《四法经》所说四力:第一,是悔过力者,由于往昔所造诸恶业习气种子无量无数,存于阿赖耶识中,此恶业习气种子随时都可能会现行,使众生造恶业,所以我们要破坏它,不要让它现行。又往昔曾经于诸亲友作过很多伤害事,成为冤亲债主,这些冤亲债主都会成为修学时障碍,因此修学佛法时,要用各种忏法真诚忏悔,如大悲忏、三时系念、八十八佛忏、水忏、梁皇忏等等 三摩地

2018-07-22

许多学佛者都有诵经习惯,如果能多了解有关诵经相关知见,在修行上一定会有直接帮助。首先我们来了解读诵意思。读是了解经中义理;诵是读不懂,而把它作为早晚课诵内容。所以读诵包括了解经中义理与课诵。即使是课诵,一般人在诵经过程当中,也多少会同时思惟其中法义,因此除了诵之外,也有读成分在里面,而不只是把诵念出来而已。所以无论读或诵,最重要 三摩地

2018-07-22

这一段里面,我们当然首先先看到:在家菩萨先自调伏,若不调伏则不出家。为什么这样说呢?其实我们说出家所为何来?出家其实是为了要追寻真正、真正能够贯穿三世、能够恒久存在真实义理,所以出家其实是有远大目标才能够出家。这个跟一般世俗人所认知:在世间碰到了不如意事情,那一个关过不去,所以四大皆空、遁入空门;世俗人对于出家认知,很多是停留在这 三摩地

2018-07-22

诵经作早晚课,目是为了要干什么呢?诵经就是为了要了解里面意涵。里面意涵,是教我们做什么呢?里面意涵,无非就是教我们真正佛法。所以诵经,并不是要诵给佛菩萨听。如果你每天早晚诵经作定课,只是形成一个习惯,对佛菩萨作一个交代,这样子诵经作早晚课,根本不是佛法。如果您知道诵经,能够让我们增长智慧,能够让我们增长福德,这样子 三摩地

2018-07-22

佛教中所说法,是指三界当中所有事物统统都是法,法也是五蕴——又叫五阴。法又分为色法与心法,色法是色蕴,而心法则是识蕴、受蕴、想蕴及行蕴。对我们来说,所有一切法都是由我们眼识、耳识、鼻识乃至意识所感知而形成,所以法也就是我们六识所成境界。而六个识都各有其根、尘、识三者和合运作,所以总共就是十八界,因此法又叫十八界。我们透过五根 三摩地

2018-07-22

菩萨从初地到十地修道,因入于佛智而有差别。这里所说佛智指是:菩萨实证如来藏以后,转依真如,通达真如,而能够将如来藏所含藏一切有漏有为、无漏有为、无漏无为法种,如实了知而亲证,有能力将有漏有为法杂染给它断除究竟,这样情况之下,你才能说这样智慧是佛智。这样佛智也不是二乘纯修解脱道解脱智慧,更不是一般所谓在意识层次里面,自己思惟想像 三摩地

2018-07-22

三缚结其实就是三种烦恼!烦恼在一般人认知里面,就是心里挂碍着某一件事情而有苦恼,把这样一个心行当作是烦恼。但是在声闻解脱道当中,烦恼定义并不是只有这样;凡是会障碍出离三界生死心行,都叫作烦恼。即使你对某一件事情感觉,心里是快乐;但是只要这样快乐心行会障碍解脱出离三界生死,那这样快乐心行,仍然是属于烦恼所摄。什么样心行会障碍出离三界 三摩地

2018-07-22

佛菩提道修学,大多是依照《华严经》以及《菩萨璎珞本业经》当中所说,把菩萨道分为十信位、十住位、十行位、十回向位、十地以及等觉位、妙觉位等五十二个阶位。......菩萨行,简单说,就是为了追求自利利他佛果,而在三大无量数劫当中所修学戒定慧三无漏学、六度以及四摄等法,以及所应该成就无量功德等等。如果从凡夫地开始,包括在人天乘以及十信位当中所要修学 三摩地

2018-07-22

佛菩提道修学分为五十二个阶位,其中十信位所要学习具备,第一个就是所谓信心。这个初信位要具有信心,就是我们必须要相信,因为有如来藏,所以有三世轮回,有善恶因果;除此之外,还要相信有佛地究竟无上胜妙功德;而且,诸佛菩萨都是无时无刻地不在护念着我们,指引我们依循着正理,一步一步往上修进。这就是所谓信佛。并且我们还要相信,确实有能出离三界 三摩地

2018-07-22

三毒心,就是三个有毒心念,对于有情三世流转影响是非常非常大。所谓三毒心—就是贪心、瞋恨心与痴心,痴就是无知。有情众生为什么会有贪心呢?因为执著于要让这个物质身体,以及这个意识觉知心,能够得到享乐、得到想要。所以有情因为有这样一个物质身体,以及有这样一个意识觉知心,作为他来源,所以就会对于外面色、声、香、味、触以及法这六尘,生 三摩地

2018-07-22

《瑜伽师地论》里面讲到,菩萨要具有四种妙陀罗尼——也就是菩萨法陀罗尼,菩萨义陀罗尼,菩萨忍陀罗尼,然后最后一个是菩萨咒陀罗尼。这些每一个陀罗尼,弥勒菩萨都特别冠上菩萨这个字眼。换句话说,这些都是菩萨所独有。我们上次讲到是菩萨咒陀罗尼,我们再给大家复习一下。弥勒菩萨说:菩萨由等持自在而宣说,能除有情灾患之章句,令彼章句悉皆神验无 三摩地

2018-07-22

世尊于二十一日宣说华严之后,到鹿野苑度五比丘;从这时候开始,以十二年时间,说三藏教四阿含诸经。所谓三藏教,以四阿含为经藏,以毘尼为律藏,以阿毘昙为论藏,名为三藏教;而四阿含则是指,《长阿含》、《中阿含》、《增壹阿含》和《杂阿含》。这四阿含已经总述了三乘佛法。《长阿含》以四谛、八正、十二因缘法等二乘法为主,兼破六十二种外道见。《中阿含》与《长阿含 三摩地

2018-07-22

我们时常有跟人家讲说:我要学佛!学佛!可是学佛有时候,遇到有些菩萨就会讲:学佛、学佛是宗教!我对宗教没有兴趣,可是问题来了,问题说如果我们今天说,对宗教没有兴趣,可是到底什么是宗教呢?这个议题是要去研究,研究说到底什么是宗教?宗教范围、宗教内涵、宗教定义是什么?所以说在讨论生活与佛法之前,我们可能就要先研究一下,到底什么是宗教?我们来看宗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