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一般八相成道指是最后身菩萨从兜率陀天下来,示现入母胎、住胎、出胎,然后成长出家修行,一直到成佛、转,与入涅槃过程,而在我们这个世界,这是诸佛示现成佛恒常法则。在经典里面也开示,从过去毗婆尸佛是如此示现,现在释迦世尊也是如此示现,乃至未来弥勒尊佛,也将如此示现成佛。譬如在《长阿含经》卷1中开示:【比丘!当知诸佛常法:毗婆尸菩萨从兜率天降神母 三摩地

2018-07-22

离欲发起四禅八定,升到色界天、无色界天,那也还是上漏为患,并不是真正解脱境界。譬如在人世间想要离欲而修学四禅八定外道人,只要他们能够远离淫欲,而且有未到地定定力,再加上把五盖性障都降伏了,就可以出生到色界初禅天去,远离欲界一切苦恼。出生到色界天天人,全都是中性身而没有男女根,所以表示他们已经完全离开了欲界男女欲境界了。从这里我们可以了 三摩地

2018-07-22

正是因为不管我们在三界六道中哪一道,我们每一位众生本心如来藏,时时刻刻都不曾远离我们身心,而我们起心动念、身口意行当中所造作善恶业种,都会毫无遗漏储存在我们如来藏藏识当中;由于如来藏所具有异熟体性,将来因缘成熟时候,果报就会实现;纵使经过了百千劫那么久远时间,我们过去世所造一切业种,在还没有实现之前也都是不会销亡;将来在因缘 三摩地

2018-07-22

《起信论》当中并且说明了本觉、始觉以及不觉道理。马鸣菩萨说:这个第一义谛如来藏心,法界一相,即是一切如来平等法身,依于这个从不生灭平等法身,才会说一切如来是本觉;因为一切有情从无始以来都有这个本觉,但是众生却从来没有察觉,所以说还没有证悟明心众生都是不觉;当有情经过十信位以及六住位修学,再加上四加行,对蕴处界法虚妄观行,以及听闻善知识对 三摩地

2018-07-22

菩萨有哪些类别?既然菩萨要经过三大无量数劫那么长远时间才能够成佛,那么在这么长久修学期间当中,各个阶位菩萨之间,证量差异当然也是非常大;所以我们应当要了解一下,才知道自己目前定位,以及之后所努力方向。佛菩提道修学,大多是依照《华严经》以及《菩萨璎珞本业经》当中所说,把菩萨道分为十信位、十住位、十行位、十回向位、十地以及等觉位、妙觉 三摩地

2018-07-22

我们要谈菩萨正行这个题目,首先当然要了解:什么是菩萨?在台湾、中国等华人地区佛教,绝大部分都是以大乘法为主,所以在佛教徒之间,彼此以“菩萨”来互相称呼可以说是很平常,但是到底什么是菩萨呢?有人会说:这很简单啊!菩萨就是梵语“菩提萨埵”简称,翻译成中文就是“觉有情”。那么什么是“菩提”呢?又要觉悟什么东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信在菩萨道来讲,十信位是摆在前面,信具足非常非常重要,它是一个基础。既然信具足是一个非常重要基础,我们五根、五力都是以信为起点,所以善法当中也是以信为第一优先;在探讨过程当中,信显然是一个很重要指标,甚至是一个基础。既然是这样话,那我们来探讨信到底有哪些?举例来讲,我们看有人说,我相信这个,我相信那个,甚至有人说我不信,我什 三摩地

2018-07-22

许多佛典,如《金刚经》、《优婆塞戒经》、《佛说阿弥陀经》等,开头是这样: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祗树给孤独园正确读音是:qíshù/jǐgūdú/yuán,这个园林是怎样由来呢?当给孤独长者去拜访一位好友,这位好友却没有专心招待他,半夜里一直在忙活儿;忙什么活儿呢?忙着准备供品,因为天亮以后要请佛 三摩地

2018-07-22

约在二十年前,看到大部分人对佛教那种有所求以及不知所以盲目随从与迷信,使得原本对事情就喜欢理性思考我,在这样疑惑思虑作意下,所以造成我对于他人所传授有所怀疑佛法并无法接受,只是认为他们所要传达是一种人人可以自由选择信仰观念而已,但是并不是我内心深处所想要解决有关生命问题探讨范围,然而对于其中一项法界因果观念个人则是非常相信。记 三摩地

2018-07-22

无量劫来冤亲债主在等着看我等忏悔诚意,而于道业精进就是诚意最好体现,是故应精进;为怕诸佛菩萨及龙天对我等失望,是故应精进;佛门外道猖獗,世尊命如悬丝,大善知识应运兴世,有志者皆不应置身事外,是故应精进;悲心特重之圣位菩萨出世,将佛法阐释到2000多年来前所未有明白,一切久学菩萨读之无不欢欣鼓舞,皆万劫难遇超劫精进机会就在今生,是故应精进;菩萨 三摩地

2018-07-22

有人说:人天善法有什么不好?我想先把人天善法修好,死后生天做天人,天上日子多惬意,多美好舒服!佛法中也包括人天乘,只要全面学习佛法,人天善法同样会。但是,这只是两者相同部分,其实还有差异。有哪些差异?首先,世俗法中人天善法并不能让人生生世世都享受人天果报;尤其是在天上,可能一世就把累劫福报消耗殆尽,寿终之后再来投胎受报,兑现过去生所累积 三摩地

2018-07-22

大哲学家康德曾经说过一句名言:无内涵思想是空,无概念直觉是盲。(Thoughtswithoutcontentsareempty,intuitionswithoutconceptsareblined.)笔者认为行善道理很类似,我们可以这么说:没有善行理论是空洞,没有智慧善行是盲目。一个人如果仅能空口说白话,讲述如何行善,却始终做不出具体善行,那么这些道理讲得再好也不过只是空谈,效果便很有限。反之 三摩地

2018-07-22

什么时候该放下?之所以会跟大家谈这个题目,当然是因为我们会碰到许多时候,我们自已觉得很难轻易放下,所以简单状况是什么状况呢?往往都是一些我们固执己见,以致于造成了他人或者是大家困扰。比方说在我们日常生活里面,也许我们都觉得说,小孩子们都应该要规规矩矩,要守什么样规矩,要按照我们意思去做。我们可能也会要求说,比方说下一代就一定得要承接上一 三摩地

2018-07-22

学佛无法进步原因有很多,我们可以反过来看,为什么学佛会进步?大体上说起来,在佛法上面进步要依靠四个条件,齐步前进才可能作得到。这四个条件就是福德、智慧、定力以及除性障。这四件事情就如同一把椅子四支脚,一定要齐头并进;哪一支脚长一些或短一些,这一把椅子都会摇晃不稳,我们一坐上去就会摔下来。学佛要进步第一个条件就是要福德,而且是必须要在正确 三摩地

2018-07-22

佛事二字,从字面上说是关于佛教事,或者是关于佛陀事,而佛教就是佛陀法教,所以,佛教事可以说就是佛陀事。我们在前面讨论过佛为什么要度众生这个题目时候,也曾经说到说,度化无边众生,化度一切众生使无有余,这是诸佛于因地行菩萨行时候所发,乃至于成佛之后也不舍弃殊胜大愿。所以,佛陀所施作佛事,可以说都是为了教化众生,为了利乐有情。就像《华严 三摩地

2018-07-22

如果您想知道、多知道一些佛法话,一般人可能会怎么做呢?我们来看看是说,你可能会采取自己先看看书吧,到书店去找一找、看一看哪一本书比较顺眼,然后把它买回家然后再来看看,所以这个是自己看书。如果自己看书看一看,觉得说有一些小小需求话,也许会选择在适当时候,选择去听听某一位法师说法,或是某一位居士说法等等。这样子学习方式,基本上都是还维持着大部 三摩地

2018-07-22

佛陀就是众生导师,所以佛陀教法就是所谓佛法。那么这个教导内容是什么呢?我们可以说基础来讲——佛陀教给大家基础,比方说,什么是正确因果观,我们应该怎么样看待这些因果关系;或者我们应该怎么做,怎么做才能保得住人身;或者我们要怎么做才能够有很大福报,这个是关于五戒十善一些事情,这是基础。另外,佛陀也教给我们怎么解脱。那当然解脱呢 三摩地

2018-07-22

在大乘佛法中,学佛人第一目标即是断我见,继之以大乘法见道,成为真实义菩萨,此后才是真入内门广修菩萨万行,一步一步确实迈向成佛之道;若不得大乘法见道功德,而言修学成佛之道,都属自我安慰之言,并无实质。大乘法之见道,则唯有亲证第八识如来藏而发起般若实相智慧一途,别无他途。善知识开示:首先要确立断我见目标,然后才是证得大乘见道,如此才能成为实义菩 三摩地

2018-07-22

说如果一个人不求岀离三界,那么他也会有在劫难逃部分,也就是说他逃不过火劫、水劫、风劫。那火劫、水劫、风劫,这是他所生活环境当中所会面临三劫。那这个三劫呢,火劫也就是说,譬如说我们住在地球当中,这个地球有成、住、坏、空,那成住坏空它在坏时候,其实是有火灾;他碰到了火灾了以后,从地狱一直烧,从地狱烧,烧到初禅天,整个一个世界全部烧尽了。因为在初 三摩地

2018-07-22

如果一位有情他具足了人天善法,能够孝养父母,无论是衣服、饮食、卧具、汤药或是房舍、财宝,他都能够尽心地供养,并且还能够经常地恭敬、礼拜、尊重、赞叹;除此之外,也同样能够奉事师长,除了四事供养之外,也能尊重赞叹恭敬礼拜,并且奉行师长良善教导;对于妻子、儿女、眷属也能够供给衣服、饮食等等,以及打扮庄严饰品;如果遇到善知识善友话,也能够随分随力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