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既然「已发愿」行菩萨道,志向无上佛菩提,是「学『佛』」,而不是学「解脱出三界」入涅盘的「阿罗汉道」,那么「善修菩萨十度行」之自度度他渐次趋向「佛道」是定然必须修学的道路!始自六度的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再加上入地菩萨之方便、愿、力、智波罗蜜,总共有十度的修学。其实长劫菩萨道之行止是以六度、十度为总纲而衍生出无量无边的菩萨万行,所以种种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很多寺院有举办各类的,在法事结束以后,那些供品要怎么处理呢?是要拿去丢掉呢?还是大家分一些吃掉呢?因为看到有些寺院里面也是一样有这样的,有的人就主张应该丢掉。可是那些有些都是很好的水果乃至食品,结果全部丢掉了,造成很大的浪费!一个正信的佛,该如何来看待这样子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的部分,我们知道:现代的佛教寺院很多,常常有举办各类各型的不同,有些当中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佛事这两个字,从字面上说是关于佛教的事,或者是关于佛陀的事;那究竟是什么事呢?答案可能会因为一个人对于佛教以及佛陀的了解而有所不同。还没有深入经藏,对于佛教以及佛陀只有初步了解的人,可能会认为佛事就是供佛、拜佛、念经、诵咒的这些仪式,或者是在佛菩萨形像前举行拜忏、追福、消灾、超度等一般所称为的这些的活动。这样的认知到底对还是不对呢?我们不妨先来探讨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礼佛的规矩是非常重要。我们平常就要养成见到佛,到讲堂或者回到家看到佛,或者早上起床第一件事情就是梳洗完了以后,就是要礼佛!礼佛的时候大家要注意什么?经典告诉我们说:要恭敬,要合掌,要叉手,要胡跪,要稽首、问讯、礼拜、供养、忏悔、随喜、劝请、发愿、回向……这种种都是礼佛的规矩。譬如来讲,我们的至诚心要恭敬佛菩萨,还要合掌叉手,合掌叉手(正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祈请十方三宝慈悲加持弟子,速得忏除一切罪障、解怨释结、身心清净、戒行圆满,在解脱道及佛菩提道上,毫无障碍,并将修学了义正法之功德与福德,回向给无始劫以来的父母师长六亲眷属怨家债主,愿早日皈命三宝,共修了义正法,并在未来的生生世世中,成为同修道友,一起相互扶持,早日明心见性,荷担如来家业,一起利益众生,直至究竟成佛。往昔所造诸恶业 皆由无始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相信稍微有接触佛法的人大约都知道,释迦世尊在二千五百多年前降生娑婆,示现“八相成道”。祂出生的时候称为悉达多太子,在成年之后就出家修道;祂先后跟两位仙人修学四禅八定,祂一学就能够证得,在证得之后就知道这个不是究竟之法,就把它舍弃了;之后,祂又跟外道修学苦行,日食一麻一麦,这样过了六年还是没有办法悟道,祂知道苦行也没有办法成就道业,所以也舍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关于搭衣,三条衣、五条衣、七条衣、九条衣,在古时候佛陀的年代,跟现在正好相反。刚开始时的僧团中,关于所穿的衣服,他们有贴身的衣服,还有出外穿的衣服,然后还有乞食应该具备的,或者要面见佛陀时应该具备的较好的外服。可是当时出家人的衣服,都是从尸陀林──也就是弃尸林,那边去捡来裁制而缝制的。也就是说,贫苦人家有人死了,用粗布包裹好了以后,就请背尸人(有些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一般来说,修定可以采用持咒的方法,所以有人可以一直持咒,口中念念有词,心中就安住在咒语上面,这样是一种修定的方法。我们会里面也有这样的方法,我们有无相念佛的方法,我们也有正觉总持咒可以作为方法。一般的咒都会以为说,咒语一定是用梵语;事实上所谓的梵语、梵文,对我们来说是不容易理解的音声,可是事实上对于印度人来说它是可以理解的文字;所以说所谓的咒语,它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在路经佛陀的祇洹精舍,空中忽然传出天籁般的音声,回荡在整个山谷当中,所有人、马剎那间都停止动作,大家屏息聆听这圣洁高雅的音声,都没有办法再移动半步。侍卫赶紧向波斯匿王禀报说:「精舍有一位比丘,他的梵呗音声,让前面的士兵、象马都驻足聆听,不知道要前进了!」「到底是谁能够唱出这样动人的音声,高远悠扬,连牲畜都被感动,我一定要亲自供养这位比丘!」波斯匿王 | 三摩地 2018-07-22 |
![]() |
(3遍)☞正觉发愿文(3遍)愿我修学大乘理不遇声闻缘觉师愿我得遇菩萨僧受学大乘第一义不久见道证真如随度重关见佛性随我导师入宗门亲证三乘人无我愿具妙慧勇摧邪救护佛子向正道普入大乘第一义受学究竟微妙理愿随导师学种智通达初地法无我修除性障起圣性发十无尽大愿王愿我依佛微妙慧善修菩萨十度行无生法忍增上修地地转进无障碍乃至究竟菩提果不舍众生永无尽愿我世尊恒慈愍冥佑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有很多初学佛的在家居士,对于在家里如何设佛坛产生很大困扰,因此藉着这个机会来说明:在家居士如何在家里设佛坛。在家里设佛坛不免牵涉到摆设方位、位置以及其他应注意事项。首先谈的是佛坛摆设的方位。在臺湾或者大陆,有很多家庭会牵涉到风水的问题,所以在家里设佛坛时,会请风水师来看,看看佛坛的方位可不可以,佛坛开光的日子吉不吉利,有没有对家人产生不利的影响;或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寺院为僧众禅悟修行的场所,而僧团最重纪律。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透露出威仪与庄严。广大居士信众因不谙佛门礼仪,前往归元禅寺礼佛供养时,难免出现一些仪轨上的错误,不免招惹讥笑。特将归元禅寺常见佛门基本礼仪列出,以供参考:入寺1、入寺:入寺门后,不宜中央直行,进退俱当顺着个人的左臂边行走。入殿门里,帽及手杖须自提携或寄放他室为佳。万不可向佛案及佛桌上安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未使用过的杯子亦可)、柳枝一支(榕树、桃树枝除外)。4.十供养准备物品参考:(最好用新的或专门为供佛时使用的盘子装供品):香、花、灯、果、饮食、乳、酪、酥、药、香油。【供佛】:1.将供果、供水及鲜花依次摆放在香案上;2.双手持卧香至齐眉,胡跪念诵供佛偈:愿此香花果遍满十法界供养佛法僧增长诸福慧正法传十方皆共成正觉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3.上香、问讯后,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如今,弟子×××正在修学了义正法,祈请诸佛菩萨加持弟子,在修学解脱道及佛菩萨道上,毫无障碍,并将修学了义正法之功德,回向给今生及往昔诸生父母尊长兄弟姊妹配偶子女及诸亲友等众生,希望你们早日皈命三宝,共同修学、护持了义正法,并在未来的生生世世中,成为同修道友,一起相互扶持,早日明心见性,荷担如来家业,利益众生,直至成佛。愿消三障诸烦恼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居士,梵文Grha-pati,原指印度第三商工阶级毗舍族的富翁或德高望重的有道之士。但在今天,我们普称一切皈依三宝、受持五戒乃至菩萨戒的在家人为居士。居士还有另一种称法,男的称为优婆塞,女的称为优婆夷。据说,释迦牟尼在鹿野苑附近传教时,婆罗奈城的一位长者——俱梨迦的儿子耶舍,因厌倦奢侈豪华的生活,深夜逃到鹿野苑,请求释迦牟尼帮他解脱苦恼。释迦牟尼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二、入寺应知1、参访寺院应知参访寺院,应该熟悉寺院的规矩,知道哪些地方可以参观,要注意哪些礼节,如何去礼佛,遇到法师该怎么办,怎么才能不影响僧人的作息。一般来讲,要注意以下几点:(1)首先要了解寺院的作息时间,大部分寺院都订有开放时间,平时在早点过后到晚上安板(安板:寺院就寝前的讯号)之前,都欢迎访客前来。但若遇上特殊活动则会另有办法。(2)到寺院参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在悉达多太子出世之前,人世间是纯然没有佛法、没有菩萨的吗?一定不是嘛!在世尊出世之前,世尊与有缘的弟子们会先将这个地方,也就是印度跟世尊未来弘法有关的地区,好好地作准备,作一番改造,将这些地方建造成世尊能够来下生弘法的条件。不论是在人心、文化、道德、世间的果报等等,必须要将一切的化缘都先准备妥当,这样子世尊下生人间的因缘才能成熟。所以有无数的菩萨, | admin 2018-07-22 |
![]() |
可是到了末后世以后,修学者又因为各自的偏好或是观点,因而分宗立派。但是其实分宗立派对真正的佛法来讲,是不适合的;因为对于菩萨而言,应当是要依照佛的施设,依六度万行乃至是十度万行,全面地来修证佛法或者是说修学佛法。再加上说,毕竟各个宗派它主要的法义其实都只是佛法中的一部分而已。可是刚刚在修学佛法的时候,多半是因为自己的心性、环境,所以就选择了某一个宗 | admin 2018-07-22 |
![]() |
正纬老师开示:各宗建立的时代背景各位菩萨:阿弥陀佛!今天我们要继续来跟大家谈《宗通与说通》“第七章、各宗地位略判”的内容。因为这里面讲到的内容,是谈到中国在佛教初传时期所建立的一些宗派,所以这个时候我们觉得,有必要先让大家了解佛教初传的一些背景。我们就先简单来看看,佛教初传应该是在西汉末东汉初的时候,那个时候有开始翻译佛经。那着名的译师、 | admin 2018-07-22 |
![]() |
这意思就是:佛说某一部经、某一种法,有其时空背景;为了某一缘故说某一部经法,但其实应将佛所说法全部综合起来,才是真正佛法,如果依一部经而建立一个宗派;依据所说的一种法而建立一个宗派,那是错误的、局部的、以篇概全的,所以大乘佛法不应分宗分派;这个题目将在未来《宗通与说通》书中阐述,现在且不细说。有人很早就建议我说:“我们是不是来建立一个什么宗?& | admin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