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声闻菩提就是的以四圣谛为主旨,以四念处观为观行的法门,以八正道为实施的方法,进而观察蕴处界,了知蕴处界虚妄以后,进而断了我见、疑见、戒禁取见,所以称为初果人;乃至将我所执、我执断除了,成为四果的阿罗汉,于舍寿之后就可以取证无余涅槃。可是阿罗汉入无余涅槃前会有所疑,为什么?到底入了无余涅槃之后,是不是断灭空啊?因为有所疑就去问就告诉他:阿罗汉 三摩地

2018-07-23

——《大乘入楞伽经》卷三:大慧言:「世尊!岂不建立八种识耶?」言:「建立。」——《大乘入楞伽经》镇楼! (原标题:所谓八识。何等为八?) 三摩地

2018-07-23

若能书写十二部经,既书写已,种种供养如供养,唯除洗浴。若有供养、受持、读诵如是经者,是则名为供养法也;供养法时如供养。又复有法:谓菩萨、一根、辟支人,三根三谛;若信是者,名供养法。”〗讲记《优婆塞戒经》主要为在家菩萨说的,所以在布施的因果、原理与方法上有很多说明,很注重布施的原理与果报。既然细谈布施的因与果,就一定会谈到法供养;这在供养 admin

2018-07-23

若人能以如是等法赞叹者,是人则名真供养。”〗讲记接下来解说诸的伟大功德,所以大家应当供养,也说真正的供应该如何供养。...(内容省略...)但这已经没有人知道了,然而诸都具足了知;不但如此,八识心王的一切法也都具足了知,所以说诸是身心具足的。又说诸身相具足:诸都有微妙的三十二种大人相,还有八十种随形好,一一好相中又有无量好相,也具足 admin

2018-07-23

又接着开示:如果有人能以遍满四天下的宝物供养如来,福德当然很大;但若有人没有钱财,而以地的种种功德法相,至心恭敬的说出来赞叹,这两个人的福德是相等而没有差别的。所以请诸位记得把前面所说地种种功德记住,将来去朝圣时,如果人家以种种宝物供养;你就与大众以种种偈颂恭敬唱出来供。如果你能用印度话赞叹,让当地的印度人听见,唤起他们对陀的记忆,功德、 admin

2018-07-23

然而法末之世,竟有身披大乘法衣之凡夫亦兼愚人,随诸日本欧美专作学问之学者谬言,提唱六识论之邪见,以雷同常见、断见外道之邪见主张,公开否定大乘诸经,谓非说,公然反圣教而宣称“大乘非说”。甚且公然否定最原始结集之四大部阿含诸经中之圣教,妄判为六识论之解脱道经典,公然贬抑四阿含诸经中之八识论正教,令同于常见外道之六识论邪见;全违世尊依八识 admin

2018-07-23

释迦牟尼在《妙法莲华经》卷四〈法师品〉中,对于药王菩萨开示,以什么样的众生未来世将会作来界定法师呢? 释迦牟尼这样说:【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法华经乃至一句,受持、读诵、解说、书写;种种供养经卷——华、香、璎珞、末香、涂香、烧香、缯盖、幢幡、衣服、伎乐,合掌恭敬;是人,一切世间所应瞻奉,应以如来供养而供养之。当知此人是大菩萨,成就 admin

2018-07-23

布施一定都需要有财物吗?其实陀有教我们很多布施的方法,甚至有不损失财物的布施方法,仍然可以获得大果报的。《杂宝藏经》卷6〈七种施因缘〉:说有七种施,不损财物获大果报:一名眼施:常以好眼视父母、师长、沙门、婆罗门,不以恶眼,名为眼施。舍身受身,得清净眼;未来成,得天眼、眼,是名第一果报。二名和颜悦色施:于父母、师长、沙门、婆罗门不颦蹙恶色。舍 三摩地

2018-07-23

在归途之中,罽那经过迦罗城,刚好遇到五年才举办一次的会;当他看到隆重庄严的时,心里非常高兴,便开口请问法师说:师父!请问您办一天的需要多少银两呢?法师回答说:需要三十两黄金。罽那听了以后,心里就想:我因为过去生没有种福田,今生才会如此贫困,得要每天出卖劳力,才能赚得微薄的钱财供一家温饱;现在遇到了清净福田,应该好好把握机会培植福德才是。于是他就对 三摩地

2018-07-23

意思是说,菩萨要劝导众生常行布施,即使用很少又很微劣的东西来作布施,甚至只以一小块面团那么少的东西来布施,而且又是布施给很下劣的福田象是蚂蚁之类的畜生;这么少劣物品的布施作完之后,只要把功德回向求愿成就无上正等菩提,也就是回向求愿自己能够早日成就道;布施的物品还有布施的对象虽然都很下劣,可是透过回向的力量却可以使自己未来世获得无量的果报。也许有人 三摩地

2018-07-23

在《优婆塞戒经》卷4〈杂品第19〉开示说:善男子!复有三施︰一以法施、二无畏施、三财物施。……自于财宝破悭不吝,若好若丑若多若少,牛羊象马房舍卧具,树林泉井奴婢仆使,水牛驼驴车乘辇轝,瓶瓮釜镬、绳床坐具、铜铁瓦器,衣服璎珞灯明香花,扇盖帽履机杖绳索,犁鎒斧凿、草木水石,如是等物,称求者意随所须与,是名财施。首先,我们先来谈财布施,财施之 三摩地

2018-07-23

说以色声香味触等五欲之法布施给众生,施者将能获得各种不同的殊胜果报利益。又如《大智度论》卷12〈序品第1〉中说:布施饮食得力、色、命、乐、瞻;若布施衣服,得生知惭愧,威德端正,身心安乐;若施房舍,则得种种七宝宫观,自然而有五欲自娱;若施井、池、泉水种种好浆,所生则得无饥、无渴,五欲备有;若施桥、船及诸履屣,生有种种车马具足;若施园林,则得豪尊,为一 三摩地

2018-07-23

陀在这段中提到,有智慧的人都能具足这五种方法来行布施,因为这五种方法可以让我们的果报更加殊胜。第一、要至心施。也就是我们要以至诚心来布施,如果心不甘情不愿的,那果报就无法殊胜;若能以至诚心布施,那果报就会很大。第二、要亲手施。布施不要透过别人;透过别人布施,那将来这个福报的实现也要经由他人之手,无法随意自在地使用;譬如有的人很有钱,可是没办法随意 三摩地

2018-07-23

欢迎大家收看《三乘菩提之典故事》节目,今天我们要以《增壹阿含经》中但食故福,更不造新福——婆提长者布施后悔因缘的故事,来与诸位探讨其中相关的法义。这个故事及其背后所显示的道理,对我们的修行来说,是有很密切的关系;因为菩萨道必须懂得如何正确的布施,以及善用此世的资财来利益众生,并且也要知道如何让未来世也有足够的资财来行菩萨道。首先,我们大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接著就向十方稽首作礼,叉手祝愿祷告说:世间的众生纷乱不安,所受的这些苦难真的是无量无边,我应该能够让他们有所庇荫、庇护,能够让他们有一个安住的地方;如果他们需要雨的时候,我就能够弄水来,让他们能够有所滋润,让他活下去;如果是碰到水灾的时候,他能够即时有船筏,让他们得以安身;饥饿的时候就给他们食物,渴的时候就给他们汤水;寒冷的时候有衣服穿,热恼的 三摩地

2018-07-23

欢迎您收看正觉教团电视弘法节目,目前正在演述的单元是《三乘菩提之典故事》。我们搜集了许多典故事,由本会多位亲教师在节目中为大家讲述,希望藉由在因地行菩萨道的事迹,使得大众听闻之后,能够深信因果,并且了解菩萨道的精神与内涵,种下修学的因缘。欢迎您继续收看!今天要跟大家介绍有关布施的故事,这是《六度集经》卷3的记载。从前有一位菩萨示现为鹿王,它的 三摩地

2018-07-23

当然还有其他的经论之中,也曾经提到这一些所施物与未来果报的关系,譬如说《说布施经》、《大智度论》等等;这个部分,就可以自己阅读参考了,然后看看有没有是自己可以受用的。在《优婆塞戒经》卷第四之中,世尊又为我们开示了一些与布施法有关的知见:【善男子!有人说言:施于塔像,不得寿命、色力、安辩,无受者故。是义不然!何以故?有信心故,施主信心而行布施,是故 三摩地

2018-07-23

然而能够依法修学,如所亲证而为众生说解脱道法、或者是菩提道法,众生闻法而有所增进,也同时成就自己将来亲证更胜妙法的因缘,那么其闻熏的道理,就类似前面所说的,大家自可触类而旁通了。现在来说:为什么法布施又兼而有财施的果报?在《优婆塞戒经》卷第五之中,世尊是这么开示的:【众生闻法,断除瞋心,以是因缘,施主未来无量世中得成上色;众生闻法,慈心不杀,以是 三摩地

2018-07-23

从这三个字顾名思义而言,就是说这个人,不管是在布施财物、饮食或是世间的技艺,乃至是于法的正知正见,他都是不假手他人,而自己亲自去做。什么样的状况下会有可能假手他人而布施?譬如说,古来不是有很多施粥的事情吗?假如这一位员外起了怜悯的心,想要救助那一些饥民,可是虽然他下了命令去施粥,然而实际上,不管是在搬米啊、熬粥啊,尤其是盛粥给众生的事情,他都没有 三摩地

2018-07-23

世尊开示说:若以法布施,其中一者是教人受在家戒、出家戒、菩萨戒,或者是出家修道;出家修道就要白四羯磨,也就是一白三羯磨,共有三次羯磨,每一次羯磨之前都要禀白。法布施的目的是要为众生宣说,让其可以坏却邪见。众生在解脱道的邪见就已经是一大堆了,更何况是菩提道上的邪见;譬如说大师们常常教导众生:要以觉知心的一念不生而入于无余涅槃。可是这样子一来,涅槃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