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佛告阿难:勿作是言!言善知识者,即是半梵行之人!所以然者?夫善知识之人,即是全梵行之人;与共从事,将视好道。我亦由善知识,成无上正等正觉,以成道果,度脱众生,不可称计,皆悉免生老病死。以此方便,知夫善知识之人,全梵行之人也”。这是赞说善知识是具足全梵行功德的人。如四十《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说:“尔时文殊师利菩萨,说此偈已,告善财童子言:善哉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依据经论中说,只有诸佛如来才经得起这五方面的观察,因为在有的十八不共佛法中,说如来的三业,皆以智为导首,随智慧行,所以三业清净。就是如来的现行身业,在一切时间,一切处所,皆是妙善清净,勿须覆藏。为所化有情说时,现种种胜相,调伏众生,能以胜力折伏摄受一切徒众,是为如来身业清净。如来一切意业,与智俱转,入大众中,生起清净心为大众说法,除来众生的无明烦恼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马鸣菩萨说,佛弟子修证佛菩提的正因,大略来说有四种方便行:第一,行根本方便;第二,能止息方便;第三,生长善根方便;第四,大愿平等方便。这是佛弟子在佛法修证上,直接切入的正因,如果不修这四种方便行,佛菩提道就很难有证悟的因缘。前面两集已经解说:第一,行根本方便;第二,能止息方便;今天要继续探讨“第三,生长善根方便”。《大乘起信论》卷2,马鸣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在《优婆塞戒经》卷5,佛就回答善生优婆塞:何因缘故受三归依?佛说:【善男子!为破诸苦,断除烦恼,受于无上寂灭之乐,以是因缘,受三归依。】佛的意思就是说:受三归依的目的就是要破除流转生死的无量苦,为了要断尽一切的无明烦恼,领受涅槃的无上寂灭妙乐,以这样的因缘才来受三归依。外道的一神教,当然不知道有三宝可以归依,自然无法破除流转生死的无量苦,以为说上了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譬如说:佛法中我们说有三宝,可是有一些别的宗教也会说他们也有三宝,他们会盗用佛法的这个说法。可佛法里面所说的三宝是指佛、法、僧三宝,而且我们这个佛、法、僧三宝是没有秘密的,是要让大家知道,要让大家归依,要让大家知道这个三归依戒持守的内容。可是有些宗教他就会从佛法中偷盗这个名相,他们也会说他们有三宝,而且他们会说他们的三宝就是玄关、就是口诀--或者是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我们有没有这样的声闻僧呢?这是不受菩萨戒的声闻僧,我想应该是没有!因为佛门中的出家人都是兼受菩萨戒的,所以出家受戒时才会有三坛大戒嘛!可是这些已受菩萨戒的出家人中,心态确实已经落到声闻僧之中的人,其实并不少;但他们自己并不知道已经落入声闻僧的心态中,而且他们也不是天生的声闻僧、声闻心态,而是出家受戒时在戒场中被作了错误的教导以后,才开始转成声闻僧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一、供养佛宝〖善男子!如来即是一切法藏,是故智者应当至心勤心供养生身、灭身、形像、塔庙。若于空野无塔像处,常当系念尊重赞叹;若自力作,若劝人作;见人作时,心生欢喜;如其自有功德力者,要当广教众多之人而共作之。既供养已,于己身中莫生轻想,于三宝所亦应如是。凡所供养不使人作,不为胜他。作时不悔,心不愁恼,合掌赞叹,恭敬尊重。若以一钱至无量宝,若以一綖至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表相僧宝与真实义僧宝(上)余正文老师主讲各位菩萨:阿弥陀佛!我们今天要跟各位来讨论的是表相僧宝与真实义僧宝的问题。那什么是表相僧宝?什么是真实义僧宝?顾名思义的话,表相僧宝就是依著表面的形像所显现出来的僧宝的形像;真实义僧宝就是因为有实体实义的这样子的一个僧宝。那这样子有什么差别呢?好,我们今天就是要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在探讨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朋友和我分享了他身边发生的一个故事,他的一位朋友是电力公司的处长,看见朋友因为念佛而治愈好长期的疾病,所以他也开始念佛。前不久外出,穿越马路时一直在念佛,突然迎面过来一辆悍马,车速极快,一下撞了上来。在靠近他的一刹那,车子停了下来,司机急忙跳下车,跑到他身边看发生的情况,这位处长说:别看了,快把车挪挪,还压着我的脚了。司机连忙倒车,并表示要送他去医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从无相忆念拜佛到无相念佛之十种修学次第一、每天早晨及晚上各用十至二十分钟时间来拜佛,依本章第三节所解说的方法来练习无相忆念拜佛。拜时不唱念圣号,亦不在心中出现圣号的声音或文字,只要在心中忆念佛菩萨、想念佛菩萨,专注于一尊佛菩萨。虽然没有语言、文字、形像、而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是在忆念那一尊佛菩萨,明明白白地知道在拜那一尊佛菩萨。心中绝不可以出现佛菩萨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僧的定义──《杂阿含经》在与各位分享高僧传心得之前,先与各位说明什么是「僧」?因为现代的佛门对于「僧」的定义已经不清楚了,乃至于一般的大众觉得身穿袈裟、住进寺院,剃头,受声闻戒就是「僧」了,殊不知在小乘佛法之中,对于「僧」的定义是非常严格的,普遍大众对于经典中所记载的内容无法看懂,或无法深入,不过没关系,现在此世唯一通达经典的正觉来为大家隆重讲解什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二者身不出家而心出家,上自维摩诘居士、善财五十三参中之国王、天神、淫女等,下至庞蕴居士、凌行婆及我会中已明真心、已见佛性之居士等是。三者身出家、心不出家;不勤求证悟而故作悟状、说悟后事,建大道场,求名闻利养,如大法师是。四者身出家、心亦出家,如十方诸佛,及我会中已明心见性之法师是。(改版补案:二○○七年起,为恢复佛世大乘菩萨僧团之住世利生,已有正受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若以一钱至无量宝,若以一綖至无量綖,若以一花至无量花,若以一香至无量香,若以一偈赞至无量偈赞,若以一礼至无量礼,若绕一匝至无量匝,若一时中乃至无量时,若自独作,若共人作;善男子!若能如是至心供养佛、法、僧者,若我现在及涅槃后,等无差别。〗——《优婆塞戒经》(供养三宝品)第十七讲记佛接着开示:如来就是一切法藏。因为只有如来能把最究竟、最了义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起信论》中所讲的修习信分,就是从初发心开始,要次第修学佛菩提道;换句话说:修习信分是为那些还没有生起正定的人来说的;是为那一些还没有获得定信的人,是为那些心中还没有决定的人来说信分。在修学信分而获得决定信心之前,当然先要说明什么叫做信心?所以马鸣菩萨接下来说:论文:〖何者为信心?云何而修习?信有四种:一、信根本,谓乐念真如夫故。二、信佛具足无边功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三拜》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合掌念诵一卷》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身想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皈依三宝每一众生的第八识如来藏都是无始以来就已经存在,故经论中说为「无始时来界」,乃是本自具足不是经由修行或造作才出生;因第八识如来藏的常住不坏,才能有世、出世间一切法之出生,也因此才有利根众生随佛修学而悟得出世间佛法,再经久劫修行而成佛。当佛依于悲愿慈愍而出现于世间,应世间众生之根器而有四种悉檀的三乘法要开示;也因为法雨普润的畅演,就会有众多有情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个三归依它本身就是戒,为什么它是戒呢?就好比说佛法就像一个学校,我们要进去里面学习的时候,这个学校它有它的校规,这个校规最基本的校规就叫做三归依。所以如果我们要去这个学校去修学的时候,我们当然要当一个好学生,当一个好学生最重要的就是要遵守校规,这个校规就叫做三归依,就是对于三宝的信受。我们首先就要来跟各位介绍什么叫做三宝。这个三宝有一个偈,它是这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表相归依与实义归依第一节表相归依与实义归依一、表相归依之义:1.初学佛者归依三宝时,应先归依表相三宝。表相三宝者即是世俗三宝也,依世间蕴处界身及相应法而说三宝故。世俗三宝者所谓:泥塑木雕,黄卷赤轴,剃发染衣。此有大小乘表相三宝之不同。2.归依出世三宝者,谓修学佛法以后,已能理解出离生死轮回之义理,虽未能作深入观行,已知出世间法之义理,如是归依出世三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为什么会称为自性三宝或者是同体三宝呢?这就是说,所谓的自性佛,所说的就是我们的第八识真如。因为有这个真如如来藏第八识,有这个法身所以才成就佛陀祂能够永远住世;而且也因为有这个真如第八识如来藏,所以才使得无量寿佛祂可以是无量寿;也可以因为这样子,所以祂是无量光。所以有人认为说阿弥陀佛是太阳神的崇拜,可是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知道,太阳神是日光,日光它并不是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对于学术界喜欢着墨批评大乘佛法,实在是不知如何置评;以众生心性贪染五欲,不受诸圣教诲,于五蕴中起诸我见,更生我所见解,如是生诸我执,我慢不离;即使善知识在前,亦是无法生受。所以世间有情毁辱圣教,事常等闲,无可更道;然诸出家众剃染求道,舍诸家亲,孑然行止,孜孜勤苦,誓志宏扬圣教,宁可万年孤灯,要受如来圣典,亲蒙旨意,不敢大言以为世间法;若不得旨趣,心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