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这个初信位要具有的信心,就是前面所谈的,我们必须要相信,因为有如来藏,所以有三世轮回,有善恶因果;除此之外,还要相信有地究竟无上胜妙的功德;而且,菩萨都会无时无刻地护念着我们,指引我们依循着正理,一步一步的往上修进。这就是所谓的信。并且我们还要相信,确实有能出离三界的法,确实有能够探究一切众生都具有的真心性的法,这些就是所谓的相信陀。并且 三摩地

2018-07-22

第二种僧宝,指的是已经实际证果的圣僧,包括所谓初果须陀洹,乃至四果阿罗汉、辟支,以及三贤十地的菩萨,这称为第二种僧宝。第三个层次的僧宝,则是指持戒清净无染,具有多闻智慧的比丘、比丘尼等福田僧。为什么称他们为福田僧呢?这是因为他们能够带给有情安隐快乐,又能满有情的一切善愿,像这样的表相出家众,可以称为第三僧宝。所以说,如果现出家相的僧人如果持戒不清 三摩地

2018-07-22

所谓的法宝,在《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当中世尊开示说,法宝有三个层次:第一法宝,指的仍是一切众生都有、与无差无别、自性本来清净、无生无灭的如来藏,又称为是摩诃般若解脱法身。第二法宝,则是所谓三十七菩提分法等,戒定慧诸妙功德。因为修学这些法,就可以证得第一法宝清净法身,所以才被称为第二法宝。第三法宝才是指诸菩萨所开示的经律论等。世尊又说,一切众生 三摩地

2018-07-22

也就是说只有能够信受,而且能够信受的修多罗,那这样子的人,他出家了才可以说他是僧宝,我们才可以说我们归依了僧宝。如果我们归依的一个出家人,结果他否定了有陀一直存在,也否定说有第八识,那我们就可以知道,事实上这个人他本身就不相信、他本身就不相信法,那他怎么可能是僧呢?所以我们要知道,僧宝不是只是剃头着染衣叫做僧宝,而是他一定要相信有陀、有第八 三摩地

2018-07-22

表示说这个归依、归依法、归依僧这个三宝本身,它本身就代表了戒法。表示陀有祂的戒法,陀所教的法也有戒法,僧宝也要遵守戒法,我们要相信三宝它是有戒的。所以古代的时候如果大家读《阿含经》,有记载到古代当时陀度化众生的时候,当时是三归五戒同时受的。为什么是三归五戒同时受呢?因为就是四不坏净的缘故,因为如果归依陀、归依法、归依圣众,结果不知道有戒 三摩地

2018-07-22

前面单元我们已经为各位简单介绍三归依戒里面:归依,终不归依于天魔外道。我们接下来跟各位介绍:归依法,终不归依于外道邪说。什么是外道邪说呢?外道邪说就是对于的修多罗里面他去否定它。譬如说他认为没有第八识如来藏,像这样子就叫做邪说,就叫做外道。除了这个之外,事实上还要知道这个所谓的法的意思就是它是一个轨则。什么样的轨则呢?它指的是就像我们物质有物理学 三摩地

2018-07-22

而八敬法的由来是起源于陀时代,根据巴利圣典的记载,陀成道以后的第五年,父亲净饭王过世,为了解决释迦族与拘利族人之间,因为尼连禅河所引起的争端,陀又回到故乡迦毗罗卫国,住在尼拘律苑中。这时候抚养陀长大的姨母大爱道夫人,与陀未出家前所娶的妻子耶输陀罗,率领了数百位的侍女赶着去见陀,请求允许她们加入僧团,陀前后三次拒绝。后来陀离开尼拘律苑 三摩地

2018-07-22

问:1、在《说优婆塞五戒相经》淫戒第三中有这样的:【若优婆塞共行淫,不与直者,犯邪淫不可悔;与直无犯。】这段让产生极大的困惑:受戒后同卖身小姐行淫,若给钱就不算犯戒吗?另有:【若优婆塞,虽都不受戒,犯净戒人者,虽无犯戒之罪,然后永不得受五戒乃至出家受具足。】疑问:若未婚的男女朋友中有一人受过邪淫戒(受戒方只是单独求受了邪淫戒和杀生戒),然后二人 三摩地

2018-07-22

就像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夜睹明星见性成后,首先到鹿野苑去度阿若憍陈如等五比丘,然后五比丘就归依陀出家,这就是教僧众的起源。但是大乘法中说的僧,却不限于出家僧,也包括了在家僧,像《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中这样的圣教说有四种僧:【一者胜义僧、二者世俗僧、三者哑羊僧、四者无惭愧僧。】(《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5)其中世俗僧是剃须发、着袈裟、受声闻 三摩地

2018-07-22

教戒法中的逆罪,就是指重大违逆罪大恶极的恶行,如果造作了那就必定要堕入无间地狱、阿鼻地狱中受无间的苦报。而逆罪又有五逆及七逆两种,五逆就是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身血及破僧;七逆则是出身血、杀父、杀母、杀和尚、杀阿阇黎、破羯磨转法轮僧以及杀圣人。五逆与七逆的差异,一般认为只在五逆增加了杀和尚、杀阿阇黎二罪,然而除此之外五逆中的破僧,与七逆中的 三摩地

2018-07-22

僧伽有几种?云何为坏僧?-----《楞伽经》疏:僧伽谓于法中出家修行之子。僧伽有三:声闻僧、缘觉僧、菩萨僧。声闻僧者依所制声闻戒法出家,剃发着染衣,住于伽蓝,依于座而修四圣谛八正道之无常苦空无我等法者,名为声闻僧。缘觉僧者谓于无之世,出家修行着坏色衣,处处乞食,居无定所,依十二因缘观修一切诸法缘起性空——此起故彼起,此灭故彼灭;此名 三摩地

2018-07-22

尔时释提桓因言:我闻所说,无复狐疑。又白言:齐几名贤圣舍心?告帝释:舍心有三:一者喜身,二者忧身,三者舍身。帝释!彼喜身者,自害、害他,亦二俱害;舍此喜已,如所喜,不自害、害他,二俱不害知;时比丘专念不忘,即名受具足戒。帝释!彼忧身者,自害、害彼,亦二俱害;舍此忧已,如所忧,不自害、害他,二俱不害知;时比丘专念不忘,即名受具足戒。复次帝释!彼 三摩地

2018-07-22

中国地区法弘传,以大乘教为主;大乘教乃是人菩萨行为主,天菩萨行为辅之教,是故大乘教中,将僧宝分为凡夫僧与胜义僧。凡夫僧谓一切出家剃发、身披僧服之三乘比丘比丘尼,尚未见道者,具名凡夫僧。胜义僧则谓一切于大乘法中见道不退之人,不论其身为出家相抑在家相,亦不论其身为人身、天身、傍生身,俱名胜义僧。胜义僧又得名为菩萨僧,依菩萨藏法而见道故。若人受 三摩地

2018-07-22

”也就是说我们要修学这个念法门的时候,我们要把人天乘的福德修集好之后,我们就应该要开始进入正法。进入正法的第一步就是要“受持三归”,就是受三归依戒。这个三归依它本身就是戒,为什么它是戒呢?就好比说法就像一个学校,我们要进去里面学习的时候,这个学校它有它的校规,这个校规最基本的校规就叫做三归依。所以如果我们要去这个学校去修学的时候 三摩地

2018-07-22

三皈和五戒是一回事吗?1、什么是三皈依?答:三皈依,就是皈依、皈依法、皈依僧。2、什么是五戒?答:五戒,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3、三皈依和受五戒是一回事吗?答:三皈依是三皈依,五戒是五戒,不是一回事。有人认为:皈依,就是要进入一个很严格的戒律范围中,担心自己毕竟是在家人守不了清规戒律,就怕皈依,不敢皈依。其实:皈依不是受戒,皈依 三摩地

2018-07-22

那么什么是三宝呢?一般人都觉得很简单,就是、法、僧。但其实三宝真实的内涵,大部分人都没有真正的认识,所以我们要再大略说明一下。所谓的宝就是指菩萨曾在三大无量数劫当中,证悟不生不灭的如来藏,得到般若实相智慧之后,能够不惜身命、勤修六度,直到万行,最后在菩提树下降伏魔军,断尽烦恼障以及所知障,而成就无上正等正觉;这时候如来藏当中的种子不再有变易,已 三摩地

2018-07-22

也就是说我们要修学这个念法门的时候,我们要把人天乘的福德修集好之后,我们就应该要开始进入。进入的第一步就是要受持三归,就是受三归依戒。这个三归依它本身就是戒,为什么它是戒呢?就好比说法就像一个学校,我们要进去里面学习的时候,这个学校它有它的校规,这个校规最基本的校规就叫做三归依。所以如果我们要去这个学校去修学的时候,我们当然要当一个好学生,当一 三摩地

2018-07-22

陀说:出家菩萨教导出家的众要教导十二部经,这些十二部的内容是含摄在声闻藏、辟支藏、菩萨藏三藏的;也就是这三藏十二分教的真实义理,出家菩萨都不能说:因为出家他受了声闻戒,或是说他是出家,我只要教导他声闻藏、辟支藏就好。这部分都是对于说,三藏十二部的真实义理都应该要教导。如果说出家他违犯了戒行,应该知道说,什么是有犯、无犯,什么样是开遮,所犯的轻 三摩地

2018-07-22

《希有校量功德经》中,阿难请问世尊:若善男子善女人,皈依、皈依法、皈依僧,得几所功德?尔时世尊告阿难言:此阎浮提纵广七千由旬,形如车箱,南陕北广,假使善男子善女人,满一百年,持于世间一切所有娱乐之具,尽给施与,复以四事具足供养,恭敬礼拜;乃至灭度之后,收其捨利起七宝塔,一一塔庙,皆以香花酥油灯烛,作倡伎乐,缯彩幡盖,种种供养。于汝意云何?彼善男子 三摩地

2018-07-22

1总说学的人,在皈依三宝之后,应随时以清净信心,忆念三宝的功德,随已力能以其或少或多的诸供养具而为供养。这是培养自己福德的事,也是自己依正二报的庄严因行,所以应该欢喜虔诚地时时无间于三宝前随力勤修供养。《瑜伽师地论》四十四卷《戒品》中说,于日日中,应于三宝前,以其或少或多诸供养具而为供养。若未广设供养,最低限度亦应做到下至以身一拜礼敬,下至以语一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