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现在又破参了,更印证萧导师所弘扬之佛教,句句与大乘佛典对照无误;这种胜妙的法喜,全省道场哪里找得到?唯有正觉禅三会上才有。……。在这次禅三起三上,萧导师慈悲开示:“诸位学员,你们报名禅三就好,但没想到这一次你们却带了那么多怨亲债主来参加禅三。”故在忏悔时,导师再三提醒:要用心把功德回向给他们,以免他们遮障。那时我一想到上次禅三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起初的因缘,是因为义父母亲因一个机缘开始接触了修行的团体,家中也接触了一些间接有关佛教思想及其他以佛法包裹外表的外道修行的书籍。但不消多时,我似乎对于在世间的对待法,如:行善积功德、等,不很相应;对一些只说善恶轮回的法,虽是信受,也仍然不太满足。脑中对“生命意义、生死、世界宇宙”,疑惑终日,一心想要解决“心”的问题;虽然对此,自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在密宗里的这一年多来精进的修行,尽管在入门知见上似乎颇有体会,然而心中的疑问却不减反增:“大乐”、“气、脉、明点”与《金刚经》中“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的意旨明显不符;而应成派中观所说的“缘起性空”、“无常”、“放下一切,不执著”等世俗法上的事相之理,岂是佛教独有、不共外道之究竟真理?断见外道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另外录音带、录影带及有线电视的佛教台,我也涉猎了一些,但是却没有一个相应的老师。虽然如此,在这段期间,我在中和市大华严寺海云法师的座下皈依佛法僧三宝,正式成为佛。但由于入不了门,我有点儿想放弃修行。这时我开始接触了南传佛法,也就是解脱道的修行〔编案:不是大乘的佛菩提道〕。于是我买了许多南洋法师著作的中译本回家读,也请了整部四阿含。那时,我觉得相对于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如来界、如来藏与如来有关,而如来与神我有关,所以讨论有神彩的如来藏说,应注意佛教界对于“我”的意见!释尊的一代教法,以缘起、无我为宗要,虽然在某些大乘经中,“无我”已被巧妙的譬喻而判为方便说了,如尊重史实,那么释尊的无我说,正是针对当时印度教的“我”,否定神我而树立源本于正觉的。》(摘自印顺法师著《如来藏之研究》页41)平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佛教界有多少这样流浪的游子找不到归乡的路啊!)接下来我到了法鼓山,智慧的花“好像”在我眼前开展了,觉得到此总算有个安歇处了。直至二十八岁,我面对负债、离婚、独立抚养孩子的困境,恶因缘常让自己在这条路上有心无力;听到友人将在农禅寺受菩萨戒时,心生赞叹,但自己是不敢受的(当时对戒的内容也不懂,现在平实导师开讲《优婆塞戒经》,才对菩萨戒有较深刻 | 三摩地 2018-07-20 |
![]() |
第二十三篇:施瑞雯见道报告我的外婆茹素,笃信佛教,母亲也很早就入佛门。小时候问母亲:“为何要信佛?”母亲总是回答:“反正很好就是了。”所以我总以为佛教与道教类似,都是在求平安、求财富等。当时的我一点也不想深入佛法,不过因为我向来乐于听受长辈的话,所以母亲要我陪她朝山,要我皈依,要我背持大悲咒,我都做了、也背了。大学毕业后,忙于工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二千年农历过年,到佛教净业林闭关,发心照顾了数位寓居该寺修行的老弱菩萨,方有机缘得阅《无相念佛》。原来此书一直在我书架上,不知何时由何处得来,只因太薄了,书也太多了,始终未被我翻阅到。何以一口气读完即如实知道此为我梦寐以求的法?这要回溯到生大女儿时,因胎位不正,要剖腹生产,由点滴注入剂,医生要我握拳数到十。我因长期吃素,身心较为敏感,只数到 | 三摩地 2018-07-20 |
![]() |
现主要从事佛教文化方面的翻译工作。明尧、明洁曾一起翻译、出版过《活得安祥》、《与生命相约》、《生命的转化与疗救》、《佛之心法》、《步入解脱》、《正念的奇迹》、《空谷幽兰——寻访中国现代隐士》等著。 (原标题:禅宗大德悟道因缘序)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我们中国佛教的禅宗就分为五家宗派,闻名天下。一是临济宗,二是曹洞宗,三是沩仰宗,四是云门宗,五是法眼宗。这就是初祖菩提达摩大师所预先嘱付的“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偈语的道理。现在把禅宗五家宗派的形成和发展情况分述如下:第一是马祖传百丈,百丈传黄蘖,黄蘖传临济义玄禅师,师住镇州沱河侧,这是临济宗。第二是石头传蔼山,蔼山传云岩,云岩传良介禅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此后遍游各地讲堂,学习大小乘佛教的教义。经过多年的学习,慧可禅师虽然对经教有了充分的认识,但是个人的生死大事对他来说仍然是个迷。三十二岁那年,慧可禅师又回到香山,放弃了过去那种单纯追求文字知见的做法,开始实修。他每天从早到晚都在打坐,希望能够借禅定的力量解决生死问题。这样过了八年。有一天,在禅定中,慧可禅师突然看到一位神人站在跟前,告诉他说:&ldquo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在佛教史上,中土人的著述,被称之为经的,唯慧能禅师一人。(原标题:5六祖慧能大师悟道因缘)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自从读《后汉书》得知有佛教一事,开始对佛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对仕途却日渐淡然。年稍长,他便辞别双亲,投襄阳国昌寺颢元法师出家,学习佛教经典。他的记忆力极好,“讽诵群经,易同反掌”。后来,他又投当阳玉泉寺神秀禅师座下,学法三年。武后久视元年(700),神秀禅师应诏入洛阳宫中弘法,神会禅师于是离开了玉泉寺,“效善财参问”,“裂裳 | 三摩地 2018-07-20 |
![]() |
第二则语录则涉及到佛教当中最容易引起误解的一个重要概念--真如。人们在理解这个概念的时候,往往杂入外道知见,也就是从变与不变的二边出发,对真如作出非此即彼的判断。在这里,慧海禅师的开示对于我们准确地理解真如的概念是非常有帮助的。第三则语录则明确地表示,禅不在别处,就在日常起居当中。在日常生活中,若能做到安住当下,心行到位(合一),不分别取舍,道即在其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楚南禅师曾接众云:“诸子设使解得三世佛教,如瓶注水,乃得百千三昧,不如一念修无漏道,免被人天因果系绊。”时有僧问:“无漏道如何修?”师曰:“未有阇黎时体取。”曰:“未有某甲时教谁体?”师曰:“体者亦无。”另有僧问:“如何是易?”师曰:“著衣吃饭,不有读经看教,不用行道礼拜、烧身炼顶,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巫师所念“识神无”的具体内容如何,不得而知,可以断定它与佛教没有什么关系。但是单就道吾和尚所听到的“识神无”三字,倒是可以与佛教拉上边。长沙景岑禅师有一首偈子,曾提到了“识神”二字:“学道之人不识真,只为从来认识神。无始劫来生死本,痴人唤作本来人。世人不知“无我”的道理,认为人死后有个轮回的主体“识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从此以后,洛京一带的人都翕然归信佛教。元和十五年(802),天然禅师来到南阳丹霞山,开始结庵驻锡传法。不到三年的时间,前来学法的徒众就达三百多人。曾有上堂法语云:“阿你浑家(各位大众),切须保护。一灵之物,不是你造作名邈得(自性这个一灵之物,不是你通过营求造作和用语言名相所能求得的),更说什么荐与不存!吾往日见石头和尚,亦只教切须自保护。此事不是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云盖山那一带的道比较多,他们经常给佛教寺院找一些麻烦。当时,潭州有位道正(管理道的主管道士,相当于僧正)上表给马王,希望能与志元禅师辩论佛道二教教义之优劣,马王于是请志元禅师上殿,与那位道正相见。茶毕,志元禅师请求马王把宝剑借给他用一用。马王答应了。志元禅师于是手握宝剑,问道正:“你本教中道,恍恍惚惚,其中有物,是何物?杳杳冥冥,其中有精,是 | 三摩地 2018-07-20 |
![]() |
”第二天,龙潭禅师升座,告诉大众说:“可中(恰好、正好)有个汉,牙如剑树,口似血盆,一棒打不回头,他时向孤峰顶上,立吾道去在!”话音刚落,宣鉴禅师便搬出《青龙疏钞》,堆在法堂前,举起火把,说道:“穷诸玄辩,若一毫置于太虚;竭世枢机,似一滴投于巨壑(通过穷尽玄思言辩,来探求佛教真理,就好比将一根毫毛置于虚空;竭尽世间的聪明学问以探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僧又问:“三界谁为主?”师曰:“还解吃饭么?”佛教讲万法唯心,心为三界之主。然而心是什么呢?心就在当下。参透了谁在吃饭这个话头,即能亲见三界之主。所以,参禅的人最忌离开当下,心外求法。道闲禅师临迁化时,曾上堂集众,大众以为道闲禅师要给他们,可是道闲禅师却默然不语。良久才向大众伸出左手,主事僧茫然不知所措。道闲禅师于是便令东边的师 | 三摩地 2018-0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