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阿弥陀佛与诸眷属放金色光,持七宝莲花至行者前,行者自闻空中有声,赞言:“善男子!如汝善人,随顺三世诸佛教故,我来迎汝。” 阿弥陀佛与诸眷属放金色光,持七宝莲花至行者前,自见坐七宝莲花,莲花即合生于西方极乐世界,莲花池中。中品下生不谤大乘,声闻种性念佛人。不持戒、闻法,但能孝养父母,行世仁义。临命终遇到善知识,为他开示弥陀世尊的四十八 | 三摩地 2018-07-20 |
![]() |
那我们从这里就可以知道,如果有一些宗教它是在修这种诛法的,你就可以知道事实上它不是佛教,因为佛教是慈悲众生,绝对不会发起邪愿来杀害众生。所以说如果有这样子的法门在某个宗教里面,你就知道那个不是佛教,它如果打着佛教的名号你也知道事实上它是利用佛教的名号在破坏佛教,所以我们都不应该信受。第二种叫恶愿,也就是说有人奉祀鬼神的目的就是要咒人家,希望人家发生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乃至于说有的人会问,说:我现在很喜欢吃某某食物,我现在吃的是荤食,吃的是肉,而且还有种种佛教不允许的这种大蒜、韮菜等等,这样我往生极乐世界以后,会不会产生很多的困扰呢?实际上也是不会。为什么呢?因为莲花哪里还要吃葱蒜酒肉这些东西呢?所以莲花化身的身体的色身非常的特殊,然后在这个食物也不用担心,因为极乐世界除了人、天人,应该说往生到极乐世界的这样众生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戒香熏修,如此行者命欲终时,见阿弥陀佛与诸眷属放金色光,持七宝莲花至行者前,行者自闻空中有声,赞言:善男子!如汝善人,随顺三世诸佛教故,我来迎汝。行者自见坐莲花上,莲花即合生于西方极乐世界。在宝池中经于七日莲花乃敷,花既敷已,开目合掌赞叹世尊,闻法欢喜得须陀洹,经半劫已成阿罗汉,是名中品中生者。】------《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卷一我们看中品中生的菩萨,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并且从前面的讲次里面,各位观众应该都有印象,我们在佛教里面谈的是因缘果报:过去世会形成现在世的业因,并且这些业因会经由现在世所遭遇到的各种境界,加上现在世我们自己的心行决定而产生了各式各样的不同的果。所以原则上来说,在既定的业因的前提之下,其实我们有很大的机会、很高的机会可以来改变业因的。可是,正因为说我们每一个人生生世世轮转过来,其实很少有人知道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末学最近有在念宝箧印陀罗尼,(因其可以消业障)导师的书中只提到建议念的咒语有:大悲咒、楞严咒、准提咒…想再请教jade师兄不知这陀罗尼在同修会中是不是可以念呢?末学叩谢感恩!jade99菩萨答:目前,会中只鼓励学人念诵佛教正觉同修会总持咒:五阴十八界涅盘如来藏般若道种智函盖一切法一切最胜故与此相应故二所现影故三位差别故四所显示故如是次第现具足解脱道及佛菩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在布施方面,由于所施的对象不同,福德会有很大的差异;若施予畜生,来世得百倍回报之福德;若施予俗人或佛法中破戒而不谤者,来世尚可得千倍回报之福德;若施予持戒者,来世得十万倍回报福德;施与佛教中初果人及上位者,皆得无量回报福德;是故施予见道位以上的修行人,或其所属的僧团,可得无量报。受五戒、菩萨戒则是属于持戒的范围。无相拜佛既有礼佛的功德,本身又是精进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佛教中所说的一心,当然基本上也会有一般用语一心就是全心全意、心志专一的这个意涵。比如经典中常看见佛弟子前来见佛的时候,都是“一心合掌,顶礼佛足”,然后“一心合掌,瞻仰如来”,而且是“一心恭敬,目不暂舍”,都是要一心。因为佛法中强调“制心一处,无事不办”,认为如果心散乱不定,就难以得见诸法的真实相,进而成就道业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若广义而言,大乘佛教之一切教法莫非念佛法门,莫非净土法门。包括众所周知的:持佛名号、持咒、礼佛、供养、止观、持戒、课诵、抄经、阅读、解说、忆念、思惟、参究……等等,其目的皆在学佛之行、入佛知见、证佛解脱、得佛功德、乃至成佛,成就四种净土。是为广义的念佛。所以,念佛不是只有一句圣号在那边环绕而已。念佛法门有很多种,念佛的名号是一种,念佛的 | 三摩地 2018-07-20 |
![]() |
禅与净土是我国大乘佛教的两个主要行门。参禅以在娑婆世界求悟为目标,而净土法门主要是以念佛求生净土为标的。净土,是诸佛菩萨以大愿所成的清净国土,有弥勒净土、弥陀净土、药师净土等,狭义的净土专指西方极乐世界。求生净土的根本方法就是念佛。一、念佛三昧念佛是三根普被、利钝兼收的修行法门,尤其适合忙碌的现代人。念佛法门亦有其次第性。念佛一般从持名念佛入手,修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为什么接佛后又翻掌平贴地?佛法:(1)接佛后轻轻半握拳,代表接纳佛光,领受佛教,欢喜信受。(2)握拳又平贴地,代表领受佛教后,以平等心普遍布施。(原标题:拜佛是最好的科学养生)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当现代的佛教界邪见颠倒很普遍时,我们不必和他们一样的以我为中心来作事,而是以救护他们回归正道为首要之务。有些大师们因为受三毒所缠、邪见颠倒的缘故,所以就弃背善道、习行恶法,人家告诉他要断除我见我执,不要再去认定见闻觉知、能思惟能观察的觉知心为真心,不要再错认能处处做主的心是真心,这样才能证得解脱道;但是他们绝不肯改变,这就是三毒所缠的人。他们绝对不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另外要念法,念法这个法就是我们在佛教当中修学的轨则,要以这个法作为轨则。那么要修学当然就要时时专心的系念能够除掉爱欲尘劳、种种烦恼的这些的苦。那第三呢,是要念僧,僧当然就是佛世尊如来的。那么这些的僧,他们依着佛所教的法道去修学,得到了无漏,具足了戒、定、慧,能够为世间的众生作为良福田,那当然也是我们修学佛法中所应当要恭敬的。那第四呢,就是念施,念布施有大的功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为形影,不相乖异。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历生、不相违远。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我本因地、以念佛心、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三者,圣道门之净土义,与净土门之圣道义,自古以来,常有错说妄解者,凡此错解妄弘者,皆肇因于圣道门之内涵未曾如实理解,多所误会;亦肇因于净土之真实义涵不能如实理解所致,是故古来净土祖师非议禅宗圣道门者,以及禅宗祖师非议净土门者,比比皆是,造成佛教内部之互诤互斗,亦令学人心生疑惧,不知何适。然而净土门既是佛经中所说者,圣道门亦是佛经中所说者,法本是一,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在佛教史上,有许多禅师鼓吹念佛,事实上参禅人亦宜多拜佛念佛,以为入门方便;也有不少净土寺院提倡参究念佛。如永明延寿禅师之“宗、教、禅、净”。又如长芦宗赜,因禅悟入,却主张禅净双修,人称“慈觉大师”,着有禅宗《禅苑清规》十卷。却又著作更多的净土文卷,如《净土简要录》,主张“念佛参禅,各求宗旨。溪山虽异,云月是同。可谓处处绿杨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在佛教史上,有许多禅师鼓吹念佛,事实上参禅人亦宜多拜佛念佛,以为入门方便;也有不少净土寺院提倡参究念佛。如永明延寿禅师之宗、教、禅、净。又如长芦宗赜,因禅悟入,却主张禅净双修,人称慈觉大师,著有禅宗禅苑清规十卷。却又著作更多的净土文卷,如净土简要录,主张念佛参禅,各求宗旨。溪山虽异,云月是同。可谓处处绿杨堪系马,家家门户透长安。最著名者莫如明末云栖 | 三摩地 2018-07-20 |
![]() |
目录一、前言1二、禅略说1(一)什么是禅?1(二)禅应如何修行2(三)禅悟的实质4(四)关于禅的简略辩证51、禅不同于禅定52、做主的一念心非禅63、能知能觉的妄心不是真心64、呼吸不是真心65、虚空不是真心66、入定的能看的心不是真心67、无所不在的能量不是真心78、永远不变异的心不是真心79、感觉或见闻觉知性不是见性7(五)学般若禅须知71、必须要修集福德资粮72、必须修 | 三摩地 2018-07-20 |
![]() |
禅与净土是我国大乘佛教的两个主要行门。参禅以在娑婆世界求悟为目标,而净土法门主要是以念佛求生净土为标的。实修大乘之行门大乘佛法的行门,统摄于禅与定;八万四千法门,皆汇归于净土,故禅与净土圆融无碍。净土之念佛法门有多种,譬如《佛说阿弥陀经》说持名念佛,《观无量寿佛经》说观想念佛,《称赞净土佛摄受经》说系念思维念佛,《楞严经》说念佛圆通法门(念佛三昧) | 三摩地 2018-07-20 |
![]() |
随顺三世诸佛教故。我来迎汝。行者自见坐莲花上。莲花即合。生于西方极乐世界。在宝池中。经于七日莲花乃敷。花既敷已。开目合掌赞叹世尊。闻法欢喜得须陀洹。经半劫已成阿罗汉。是名中品中生者。中品下生者。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孝养父母行世仁义。此人命欲终时遇善知识。为其广说阿弥陀佛国土乐事。亦说法藏比丘四十八大愿。闻此事已寻即命终。譬如壮士屈伸臂顷。即生西方极乐 | 三摩地 2018-0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