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于佛教法,该罗无外。智慧如大海,三昧如山王。慧光明净,超逾日月。清白之法,具足圆满。犹如雪山,照诸功德等一净故。犹如大地,净秽好恶无异心故。犹如净水,洗除尘劳诸垢染故。犹如火王,烧灭一切烦恼薪故。犹如大风,行诸世界无障碍故。犹如虚空,于一切有无所著故。犹如莲华,于诸世间无染污故。犹如大乘,运载群萌出生死故。犹如重云,震大法雷觉未觉故。犹如大雨,雨甘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历生,不相违远。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时二菩萨受佛教已,告彼四十亿菩萨眷属:“善男子,当共往诣娑婆世界,礼拜供养释迦牟尼佛,听受。何以故?释迦牟尼如来、应供、等正觉,能为难事。舍净妙国,以本愿力,兴大悲心,于薄德少福、增贪恚痴浊恶世中,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为说法。”说是语时,菩萨、声闻同声叹言:“彼土众生,得闻释迦牟尼如来、应供、正遍知名号,快得善利。何况得见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我依修多罗,真实功德相,说愿偈总持,与佛教相应。观彼世界相,胜过三界道。究竟如虚空,广大无边际。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净光明满足,如镜日月轮。备诸珍宝性,具足妙庄严。无垢光焰炽,明净曜世间。宝性功德草,柔软左右旋,触者生胜乐,过迦旃邻陀。宝华千万种,弥覆池流泉,微风动华叶,交错光乱转。宫殿诸楼阁,观十方无碍,杂树异光色,宝栏遍围绕。无量宝交络,罗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佛教有一不遵者,则堕于恶道。宗则独被上根,不摄中下。犹如将军密令,营内方知,营外之人,任凭智同生知,亦莫能晓。以此之故,方能全军灭贼,天下太平。军令一泄,三军倾覆。祖印一泄,五宗丧亡。未悟以前,只许参究话头,不准翻阅禅书。诚恐错会祖意,则以迷为悟,以假乱真,即名为泄,其害其大。大悟之后,必须广阅祖录,决择见地,则差别智开,药忌明了。尚须历缘锻炼,必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佛教以孝为本论孝之为道,其大无外。经天纬地,范圣型贤。先王修之以成至德,如来乘之以证觉道。故儒之孝经云,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佛之戒经云,孝顺父母师僧三宝,孝顺至道之法,孝名为戒,亦名制止。是世出世间,莫不以孝为本也。奈何世俗凡情,只知行孝之显迹,不知尽孝之极致。每见出家释子,辄随己臆见,肆其谤讟,谓为不孝父母,与荡子逆徒无异。不知世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企依佛教以奉行,庶唯得益而无损。金刚经云,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即为有佛。若尊重。又云,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当知此处,即为是塔。皆应恭敬作礼围绕,以诸华香而散其处。何以令其如此。以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故。而诸大乘经处处教人恭敬经典,不一而足。良以诸大乘经,乃诸佛之母,菩萨之师。三世如来之法身舍利九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及佛教东来,阐明因果报应,令人戒杀放生,断荤吃素。即虫蚁蚤虱,尚令护惜,勿行杀害,何况于人。以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知贪生怕死,皆是过去父母眷属,皆是未来诸佛世尊。固宜愍念怜恤,何敢妄行杀害,以充口腹乎。慈风一扇,胜残去杀。勿论诸侯大夫士,不敢杀人殉葬。即南面称朕者,亦不敢行此恶法,即有一二暴虐者行之,亦断不敢以多为荣也。使无佛法生死轮回,因果报应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以自心与佛相违反故,佛虽具大悲慈,亦无奈不依佛教之众生何。阿弥陀佛万德洪名,如大冶洪炉;吾人多生罪业,如空中片雪。业力凡夫,由念佛故,业便消灭;如片雪近于洪炉,即便了不可得。又况业力既消,所有善根,自然增长殊胜,又何可疑其不得生,与佛不来接引乎?如此委曲宛转开导安慰,病人自可生正信心。此系为病人所开导者。至于自己所应尽孝致诚者,亦惟在此,切不可随顺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佛教戒衣持净戒,律云五戒未全修;哪知六字真经里,八万威仪一句收。六方佛出广长舌,俱赞娑婆念佛人;须信白莲花世界,无时不散劫壶春。动地惊天勤念佛,槌门打户劝修行;问渠因甚忙如此?只怕众生入火坑。便就今朝成佛去,乐邦化主已嫌迟;哪堪更欲之乎者,管取轮回没了时?念佛不曾妨日用,人于日用自相妨;百年幻影谁能保,莫负西天老愿王。富贵之人宜念佛,黄金满库谷盈仓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若不再说,与佛教相应。不劳读经书,唯加念佛,行住坐卧,不碍生活,声声不绝,念佛不移,唯急唤大作声,复须分明道字。此教犹如小儿唤母,急急不得散。外去恶缘,此是定心坐禅。念佛定各有多门,道俗但得心清净,不问男女贵贱,唯取信敬。孝养之人,但能皆得病苦消灭,道业成就。以是义故,六方诸佛出广长舌相,证明不虚。又云:“能信专念不舍之人,一切诸佛共所护念。&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历生不相违远。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我本 | 三摩地 2018-07-20 |
![]() |
第二行,论主自述:我依佛经造论,与佛教相应,所服有宗。何故云此?为成“优婆提舍”名故。亦是成上三门,起下二门,所以次之说。从第三行,尽二十三行,是观察门。末后一行,是回向门。分偈章门竟。【世尊我一心,归命尽十方,无碍光如来,愿生安乐国。】“世尊”者,诸佛通号。论智,则义无不达;语断,则习气无余。智、断具足,能利世间,为世尊重,故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今天所说的题目是:佛教的丧葬方式。怎么样的丧葬才算是佛教佛化的?在佛法中说到:凡有出生就一定会有死亡,有生就必定会有后面的老死。当众生一出生的时候,已经开始在衰老了,衰老到一个程度,就会进入死亡;这个过程任何众生都避免不了,包括我们自己也已经像这个样子,经历了无数的出生与死亡。也就是呢,在生死轮回当中来来回回,虽然现在我活着,但未来一定会有死亡的一 | admin 2018-07-20 |
![]() |
但是有一些外道,或者是假冒的佛门外道,不懂得法界运作的真理,也不听受佛陀以及诸大菩萨的开示教导,却只盲目地接受假藏传佛教喇嘛教祖师、上师的邪见,说只要用意识观想成就之后,就可以成就密教佛。他们很自傲地说这是果地的修行,说这是远远高过佛教显教的修行。但他们却茫然不知,像这种不需要透过修学菩萨道,也不需要长劫六度万行累积福德智慧,只要在自己心中观想成就 | admin 2018-07-20 |
![]() |
佛所最重视的舍利,称为法舍利,也就是三乘菩提的,所以佛应该以护持佛的法舍利,做为护持佛教的最重要内容。 问:发疯与梦境的差别为何?以佛法而观,两者起因差异何在?此两者看来均涉及似带质境、独影境及因明三量中的非量,其中梦境似仅与独影意识有关,而发疯则再加上末那识之妄执,这个正确吗?(摘自正觉电子报第12期般若信箱问九)答:发疯是意识基于不如理作意的思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我们今天看到世间的痛苦是难以说完的,我们虽然能够有心于佛法,但我们父母是不是会跟著来修学呢?是不是我应当济度我们的父母也能够得到佛法的安乐?佛陀在忉利天的时候,为了强调度化母亲的种种的重要,所以地藏王菩萨现身于忉利天,然后演说了一部很重要的经典,这个甚至可以被称为是佛教的孝经——孝顺父母的经典;其中这说到了几个故事,一个是婆罗门女的故事,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佛所最重视的舍利,称为法舍利,也就是三乘菩提的;所以佛应该以护持佛的法舍利,做为护持佛教的最重要内容。问:若人舍报后入中阴身所生的胜义根及意识较简单,非如生前大脑胜义根之复杂而能思维深细法义及记忆,故请问几点有关中阴阶段问题:(一)于中阴阶段之亡者助念时所开示之佛法内容深度是否需要考量?而其考量之因素是否先需知悉该人生前:1.是否相信有佛?2.是否具正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佛教正觉同修会莲友往生助念开示文一、主者率众对亡者一问讯后,向亡者开示:「○○○居士!我们是佛教正觉同修会的共修莲友,来此与您共结善缘,帮助您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所住的世界污秽不净,又有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五阴炽盛之苦,不可贪恋。西方极乐世界则是清净世界,黄金铺地,种种宝树、珍禽和鸣;又有七宝池,由七宝所成,内有八功德水,可以消除一切烦忧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佛教徒是不是都要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呢?讲到西方净土,我们先说一个我上个礼拜听到的事情。有一位师兄,平常修学无相忆佛、拜佛。师兄的老母亲一个人住在乡下,是一个很平凡的乡下老太太,本来是不学佛的。某一次,师兄回到老家,与母亲长谈,谈到了母亲百年后的事情,终于连说带拐,说服了母亲要念佛往生。当时他问母亲:“妈妈,你喜欢哪一尊佛菩萨?”妈妈 | 三摩地 2018-0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