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大家想想看,别说第三转法轮的方广经典,光是第二转法轮的般若经典都没办法懂得了,甚至于有人出家了六十几年,现在都要庆祝百岁寿诞了,却对般若经都严重的误会,那么一般人更是谈何容易呢?鼎鼎大名的大师——佛学导师——都误会而说第八识心以外另外有法,还说他讲的那个法才是真正的佛法;他创立新说,说有一个法性是真实存在的,那个法性是外于我们的 | admin 2018-08-09 |
![]() |
当我们不放逸的很精勤地去作一些善法的时候,这些善业的种子,不仅会储存在我们的如来藏中,同时这些善业的习气种子,也会被熏习在如来藏中,一同会被带到未来世去,一世一世精勤地修行,才能够快速成佛。所以很明显的,只有不生不灭、不垢不净的如来藏这个根本因,才能执持这些业种及习气,才能让精进有其依据,才能让精进有其果报。精进的法益第二个部分是:胜魔。精进为什么 | admin 2018-08-08 |
![]() |
然而,由于上述所说的情况,造作了谤法的恶业之后呢,还不知道哪一世可以再重新学佛呢!若是福德因缘具足,常常有缘值遇真善知识,那么,这一类的学人,于佛菩提道的修学,就能够不退转。这个时候,虽说某甲于佛菩提道是不退转了,但是实际上却是有着不同的层次。《菩萨璎珞本业经》中,卷上提到了:佛子!若退若进者,十住以前,一切凡夫法中发三菩提心,有恒河沙众生,学行佛 | admin 2018-08-08 |
![]() |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今对佛前求忏悔!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罪障皆忏悔!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罪障皆忏悔!点击进入大悲忏视频(时长:2小时30分,可共修、个修) (原标题:《忏悔文+忏悔偈》唱诵版+《大悲忏》视频版) | admin 2018-08-08 |
![]() |
妄念若起,都不随之,即临命终时,自然业不能系。」(以上摘录自《景德传灯录卷第十三》。)(平实导师拈提圭峰宗密堕于离念灵知意识心之证据,并见书后附载公案拈提第201则。)万法本来空寂者,是指阴界入以及从阴界入展转所生之一切法,都是丛闹之法;但因阴界入亦是万法本源之恒寂如来藏所有,故依如来藏而说本来空寂。阴界入乃是有情众生于六道轮回受果报一期生死之法,不 | admin 2018-08-08 |
![]() |
这是因为受五戒的话,是发起誓愿对于一切的有情都不造作杀盗淫妄等等恶业,所以能够让一切众生都对你远离了五种的怖畏。而在一切的布施当中无畏施是最为第一的,因此持守了五戒,也就称为是五大施。而且持五戒的人,可以不再入三恶道受长劫的恶报;另外,每受一戒又有五位善神来守护,所以说持五戒的功德非常的大。我们前面提到,菩萨之前在修学人天善法的时候,就已经修学了五 | admin 2018-08-07 |
![]() |
佛菩提道的修学,大多是依照《华严经》以及《菩萨璎珞本业经》当中所说的,把菩萨道分为十信位、十住位、十行位、十回向位、十地以及等觉位、妙觉位等五十二个阶位。在《菩萨璎珞本业经》当中,世尊开示说:一切有情在还没有接触佛教三宝、听闻正法之前,可以说都称为具足各种缠缚的凡夫,对于什么是善恶完全不了解,对于因果也没有正确的知见;如果努力培植了足够的福德因缘, | admin 2018-08-07 |
![]() |
在《菩萨璎珞本业经》里面,有开示十信位所应该学习具备的十种心,也就是信心、念心、精进心、慧心、定心、不退心、回向心、护心、戒心以及愿心等十种心。十信位修行需要多长的时间,则是要看众生心性的状况。善根好的,要一劫或二劫就能够满足;善根差一些的,就会不断地进进退退,时间拉得很长,最差的要一万大劫才能够满足十信位。如果十信位修学圆满的话,就能够发起大菩提 | admin 2018-08-07 |
![]() |
在《占察善恶业报经》当中,地藏王菩萨有一段开示说得非常清楚。经文是这样说的:【地藏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若有众生欲向大乘者,应当先知最初所行根本之业。其最初所行根本业者,所谓依止一实境界以修信解,因信解力增长故,速疾得入菩萨种性。所言一实境界者,谓众生心体,从本以来,不生不灭,自性清净,无障无碍,犹如虚空。离分别故,平等普遍,无所不至,圆满 | admin 2018-08-07 |
![]() |
如果从凡夫地开始,包括在人天乘以及十信位当中所要修学的三福净业、三归五戒、十善业道等善法,努力培植福德资粮。在二乘解脱道当中,则要修学如何断除三缚结证初果,薄贪瞋痴证二果,断五下分结证三果,断五上分结成四果阿罗汉。而在大乘法中,则最初的十信位要以一劫乃至万劫,修集对大乘佛法的信心。初住位到六住位则要修集布施、持戒乃至般若等六度功德,并且在六住位的时 | admin 2018-08-07 |
![]() |
因想而起身口意行,出生善念、恶念,起贪、瞋、痴、慢、疑,造诸善恶业,以及为了生活而有行来去止等动作,都名为行蕴。如来藏若不先出生色蕴,就无法变生六尘,也就无法出生识蕴六识及受、想、行蕴。若如来藏不出生这五蕴,众生于此世间便不能生起承受果报、造作新业的作用。五蕴有色法及心法。色法是色蕴中之五色根及六尘;心法则包含了前六识识蕴与意根。意根是心法,非是色 | admin 2018-08-07 |
![]() |
所以,如果在意业上修学不贪、不瞋、不痴、不邪见,加上身业、口业等十种善业,死后就会往上飞升到欲界天去。例如在《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当中,世尊有开示说:“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欲天报,所谓具足修行增上十善。”在欲界天的寿命和人间相比,可以说是非常的长久,天福更是十分的广大殊胜。在欲界天共有六层天,最下层的是四天王天,天寿有五百岁,如果换算 | admin 2018-08-07 |
![]() |
他会怎么样?叫他去做这个慈善事业、去做利益众生的事情,可是这个利益众生的事情只能限于人天的善业--只能去做医疗的帮助人、或是捐钱的方式帮助人、或是解决他生活上的困苦……可是你要跟他讲这个解脱法,他就产生障碍。所以天魔不是大家所想的他是龇牙咧嘴、血盆大口,通常不是。真正的天魔外道他是怎么样呢?他是慈眉善目,而且他会叫你去做慈善事业,为什么 | admin 2018-08-06 |
![]() |
念佛人于此世界,修念佛法门而悟入佛性者是如此,带业往生至极乐世界者,于花开见佛后,闻法而入无生忍(注二),亦复如此。是故一切修行法门皆当汇归于禅定。因此,广义的说,八万四千法门,包括净土的各种法门在内,都属于禅定的范围,而八万四千法门之修持,只要是有修有证者,多少证得唯心净土。若到无学(注三)之阶位,则安住涅槃,真是净土。若到此地位,随意得生诸佛三 | admin 2018-08-06 |
![]() |
唯时至今日,去圣日远,而社会型态亦逐渐转变为繁忙多事的生活方式,再要寻求以前农业社会的那种安闲清静生活似难可得。是故现代人若修耳根圆通法门,每日最多亦不过一至二小时而已。除非善修静观之人,并能寻找到若干方便善巧之方法助行,否则不易成功。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法门在楞严经中之评论,认为是仅次于观世音菩萨之耳根圆通法门;末学以为此法最适合忙碌的现代人,而这 | admin 2018-08-06 |
![]() |
尤其是,如果又有大乘见道的功德,在十住位的修行,从初住到十住,都能够依著诸法如幻的这样的一个心念来看眼前的事物,对于会再造下粗恶的身口意业,已经不是这样的学人所会行的业行了。佛陀有开示:“当我们在正念正知的时候,是要如同手上护著一个油钵,从众中走过;在这个大众前面有著许多漂亮的美女,而在后面却有著一个拿著刀要杀我们的人,但是不论前面的美丽的诱 | admin 2018-08-06 |
![]() |
像这样的出家人,虽然身穿僧服现出家相,早已经不是出家人;佛弟子们不应该供养他们,因为供养他们,让他们得以继续弘扬常见、断见以及邪淫外道法,非但没有功德,反而让他们继续破佛正法,不仅与他们成就破佛正法的共业,而且还成就误导众生的大恶业。接下来谈第三个部分:布施有何果报?后学举经中的例子来加以说明。佛在《贤愚经》曾开示:“在过去九十一劫以前,当时 | admin 2018-08-05 |
![]() |
而且呢,就算你知道、看见了,对你的道业也没有大帮助。最多只是帮你证明:你发愿往生极乐,真的有那一朵莲花在那里等着你;佛说法是正确的,没有骗人。只能证明这一点而已。所以这个对道业来讲没有直接的关系。好!这是第一个问题。(2)“色身尚未除去前,如何知道?”答:色身尚未除去前才能知道嘛!色身除掉了就变成在中阴身了,就与这个问题无关了!而中阴身也 | admin 2018-08-05 |
![]() |
《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今天要来探讨的主题是“如何真实忏悔罪业?” 这个罪业为何会生起?这个罪业又会障碍什么?我们从这两个主题来讨论。罪业的因缘,它是来自于身、口、意业造作的十不善业,从无始劫来,在生死中造作无穷的罪业,导致贪、瞋、痴烦恼深重难除,业障堆积得极为高大,犹如须弥山一般。造作不善业的缘,主要是来自于现行烦恼以及随眠烦恼的作 | admin 2018-08-05 |
![]() |
这样的心性,就很难安住于正法与净戒之中,因此被烦恼浊所束缚,不仅产生自己与他人之痛苦,同时障碍自己的道业。而烦恼的断除,最主要的关键在于正确的修学知见。如果知见错误,那就会造成在修行上的错误,不仅无法成就,也可能造成误导众生,乃至毁谤正法的严重后果;而这些问题,就是属于见浊的含摄范围。众生的见浊是五浊中最根本的问题,因为知见的关系,引生五种主要的恶 | admin 2018-0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