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在家众受戒的种类有:三归五戒,也有八关斋戒(或者称为八关戒斋)以及菩萨戒。出家众就分为:沙弥跟沙弥尼戒,还有式叉摩尼戒,还有比丘尼戒跟比丘戒以及菩萨戒。所以菩萨戒是在家众跟出家众都可以受戒的。那三归五戒呢?一般学佛概都很清楚,三归当然就是: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五戒就是:戒杀、戒盗、戒淫、戒妄跟戒酒。八关斋戒它就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什么是邪淫呢?也就是俗话说的劈腿、搞外遇……等不正当的性行为,或是去染指他人的妻女,或破坏别人的家庭当第三者,也就是俗话说的小三。之前有一部很有名的电视剧《犀利人妻》,就是提到男主角结婚十年后外遇有了小三,因此被大家所谴责挞伐。接着我们就来看看邪淫的果报,《分别善恶报应经》卷下云:复次,邪欲报有十种。何等为十?一、欲心炽盛,二、妻不贞良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我们今天佛典故事要讲的是一个持戒的故事,贫穷的人因为守戒,然后修善,能够免除灾难,得到福报的故事。我们这个故事,就来跟大家说明一下:从前有一位菩萨,因为家境贫穷的关系,生活困苦就接受商人的雇用,乘船只出海作贸易,想要采集更多有利润的货物。那出海之后,这个船只就在海中突然就静止不动,没办法继续航行;因为无风的话就没办法动,这个时候船上的大小商家都很害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酒非荤腥之食,本身又没有罪恶,为什么佛教禁止喝酒?因为有人就认为说:酒也不是荤食,也不是腥食,那为什么它也不会吃了以后有杀生的这样子的罪过,为什么佛教要禁止喝酒呢?甚至于有一些错误的观念说:酒肉穿肠过,我佛心中有,你们看人家以前济公,不是都吃肉、喝酒!这个其实都是一种错误的观念,甚至于古时候的一些文人士子,虽然他也有学佛,但是他一样是喝酒吟诗;甚至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为什么?因为戒乃是入道的基础,要成就三乘菩提之任何一个菩提,最基本的就是要持戒;如果没有持戒而不犯,未来终不可能获得人身,乃至于三乘菩提之任何一个菩提有所实证。以此缘故,佛在《杂宝藏经》卷9曾开示,一个不持戒而堕入鬼道的真实故事。在佛世,有一鬼子母非常凶残,经常杀害世人的儿子来吃,当时的人民深以为患,便向世尊禀白,希望世尊能够解决他们的困扰。世尊就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什么叫作五戒的五施与五善呢?因为受持五戒,就是行五种广大的布施;受持五戒能够得到五种善的心行。我们先说五施,佛陀是这样的开示的,佛陀说:【善男子!一切施中,施无怖畏最为第一。是故我说五大施者,即是五戒。如是五戒,能令众生离五怖畏。是五种施易可修行,自在无碍,不失财物,然得无量无边福德。离是五施,不能获得须陀洹果,乃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优婆塞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讲记佛说:若能礼拜如前所说的有智有德三宝,僧宝来时就起身迎接,去时就恭送,并且平常要尊重三宝、赞叹三宝。除此之外,还应当依从三宝的教诫,如法而住,对三宝信受不疑,这人就是供养三宝的人。假使有人能归依三宝以后,虽然还没有受戒,但是却能断除一切恶,并且已实际上在修一切善法了,虽然尚未受戒而且在家如法而住,他也可以称为优婆塞。所以我们现在办归依时没有同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其实八关斋戒真正的称呼应该叫做八戒斋,主要特点是持斋,也就是七戒之外再加上不非时食——过午不食的持斋;在那一天只能吃早斋、午斋,过午不食。也就是五戒再加上不歌舞戏笑花曼着身、不故往观听;不坐卧高广大床,不非时食。六斋日的来由《大般若经》卷十四:六斋,月八日、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日,诸天众会。《四天王经》:诸天斋日伺人善恶,须弥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优婆塞戒经<业品>》讲记佛接着说明:戒的道理及戒的精神所在,也说明是以什么因缘而说为戒?戒有几个原理:第一、戒就是制。民俗中,若有人遇到某些事情不如意,就去道教的宫庙制一制,话叫作制,不是祭祀的祭(编案:台语的祭与制同音),制什么呢?要制鬼神,不再让鬼神来骚扰他,所以说要去制一制。同理,制就是制止别的恶法继续作用,所以才叫作制。戒为什么叫做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 讲记:〈十受章〉第二,讲的就是大乘愿的戒法,是以大乘愿为戒,这个戒是很奇特的。意思就是说,只要不遵守这十大愿,就算是犯戒。这就是菩萨摩诃萨以愿为戒,所以称为大乘愿戒。这个大乘愿戒,不是二乘人所能发心的。当胜鬘夫人听到佛为她授记了以后,她恭敬而立,然后自动自发地接受这十种大愿的戒法。这是主动而受,不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样想不能说有错,每个人都希望活得轻松,不要动辄得咎,也就是每个人都希望活得自在,追求无系缚解脱的生活,这是每个人都具有的向着解脱、常乐我净行进的动力;只是都会产生颠倒的认知,我们因过去世不能了解法界的真相,无明造作而有了这世的五阴世间,一生下来所了别的,就依着我和我所的舒适和满足、执着和追求,所受的教导也是增益我及我所的熏习,对于世间的无常执以为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问:(1)请问,以现今的观点来看,婚前性行为是否算犯戒呢?受菩萨戒和五戒者,可否在婚前有性行为呢?(2)受菩萨戒和五戒者,在夫妻行房时,可否行口交、及被对方口交?因为夫妻双方修行层次不同,若仍有一方还是看中普通男女夫妻的爱欲,这样做是否犯戒?毕竟维系夫妻关系里,性仍然是重要的一部分,也会间接影响感情的。答:(1)《大智度论》卷13说:“邪淫者,若女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上海开示菩萨戒:这个问题就是刚刚讲到「菩萨戒」的问题,这个问题在我来之前,我就已经排好这个主题我今天要讲,也就是说,现在因为我们不能一直经常性来跟大家互动,刚刚有说只能看书啊!那怎么办呢?很多学习,像刚提到学习的方法,以及怎样知道对?要怎样修正?哪里错了?现在就是问题在这里,但是我们在学习菩萨的这个法,说让自己成为菩萨,学菩萨道的过程里面,不是只有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今天要跟大家介绍的是《杂譬喻经》卷2中所记载的有关于发愿的故事。这个经中的故事是说:往昔天竺国中有一间松寺,其中有住四位道人,他们都是修得五神通以及漏尽通,所以是六通具足的解脱道上的实证者。天竺国的四个居士,各请一个道人长期供养,四个道人也各行教化。一个人至天帝释处演说佛法,一个人则到海龙王宫,另外一个人到金翅鸟所,一个人到皇帝人王之处演说佛法。当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合大地狱:首先要有三种恶业,打好地狱的基础---喜欢去杀生、偷盗、邪淫行,但是这边是偏于邪行多作。又彼比丘。知业果报。次复观察合大地狱十六别处。何等十六。一名大量受苦恼处。二名割刳处。三名脉脉断处。四名恶见处。五名团处。六名多苦恼处。七名忍苦处。八名朱诛朱诛处。九名何何奚处。十名泪火出处。十一名一切根灭处。十二名无彼岸受苦处。十三名钵头摩处。十四名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首先要跟各位介绍的就是五戒,这五戒可以让我们保得人身,而且这个五戒,虽然我们不学佛也同样要持守,因为这个五戒它是属于世间、人间里面,建立人间最基本的道理。这个五戒就是:不杀、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以及不饮酒。首先我们要说不杀。因为我们人间的人都知道,人与人之间应该要和乐相处,不应该互相杀害,这就是我们之所以成为人的一个基本的道德。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佛说:如果有人想要布施时,或者在供养三宝时,或者坐禅时、修行种种善法时、读经时、供养父母时,都应该先对自己建立一个要约:‘这一些戒法上的善事,如果我不遵守实行,就一定要处罚自己。’处罚自己的事情,诸位从小到现在都做过,往往有人说:我如果没有好好做某件事,就处罚自己一顿饭不可以吃。或者处罚打自己几个巴掌,或者说狠狠地骂自己几句话。这个诸位都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一)持五戒的人有大福德【善男子!后世众生身长八丈,寿命满足八万四千岁;是时受戒,复有于今恶世受戒,是二所得果报正等。何以故?三善根平等故。或有说言:可断命处,乃得戒者。是义不然,何以故?夫禁戒者,悉于一切可杀不可杀中得;一切可杀、不可杀者无量无边,戒之果报亦复如是无量无边。善男子!一切施中,施无怖畏最为第一。是故我说五大施者,即是五戒。如是五戒, | 三摩地 2018-07-22 |
![]() |
1、杀生戒不杀生戒相,生是有情的生命,杀是用刀枪木石毒药等东西,断绝有情的生命。这是一种残忍的罪恶行动。佛法以慈悲为根本,杀害有情的生命,是违反佛法僧的慈悲本怀的,所以应当戒杀。这杀罪在受持五戒的人犯了的时候,有可以忏悔和不可以忏悔的差别,假若杀的是一个人,或人胎,而自己的精神又是清醒地知道自己所要杀的地实有的人;由于烦恼相应,内心里发起了断绝他生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因为我们人间的人都知道,人与人之间应该要和乐相处,不应该互相杀害,这就是我们之所以成为人的一个基本的道德。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的畜生道的有情,它们一见面就要打架,譬如狗,一见面就要打架,为什么?要争地盘。所以我们可以观察这个世间里面,很多人也都是依于这个而在争夺啊,可是争夺之后就会产生战争,杀害无量无边的人。所以我们在修学佛法也要看清楚这种争夺—&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