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今天我们要探讨问题是佛法说有八万四千法门,却又说不二法门,不矛盾吗?首先不论是八万四千法门也好、不二法门也好,都有提到法门这个词,所以我们先来探讨一下,什么是法门?所谓法,梵文叫作达磨(Dharma),法这个字,在佛法中可以说是随处可见,像佛法这个词本身就有个法字。这个法一般可从两方面来说:一方面法有任持自体意思,也就是说,某种法有它固定体性、特质, 三摩地

2018-07-22

一个是说,菩萨在种种烦恼法里面去证得菩提。菩萨就是在诸法空相里面,也就是在五蕴、十二处、十八界无常空存在同时,去证得真实心;证得真实心以后,就能现观蕴处界虚妄了,就能了知法界根源体性,佛菩提智也就是般若智慧就开始出现了。第二个意涵是说,菩萨不断除烦恼而证得菩提。菩萨想要证得佛菩提就要在一切三界中烦恼法里面,特别是在人间烦恼法里面才能 三摩地

2018-07-22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四讲记:「这时候,就由于所造业行差别不同,于是随着各个有情所应承受异熟果报,就有了卵胎湿化四种不同有情受生了:卵生有情都是由于了知性(阿含说:想亦是知)所产生同类认同之想而决定来世受生之处所,胎生有情则是由于情执所生贪爱或厌恶来决定是否受生于将生之处所,湿生有情因为没有情执而以聚合来 三摩地

2018-07-22

在佛经里面讲天龙八部,指就是守护佛法神,他们都归化于佛威德,成为佛眷属,他们也都护持佛还有佛法。那这天龙八部这八部,第一个是天,第二个是龙,还有夜叉,干闼婆就是乐神,阿修罗,还有金翅鸟,还有紧那罗就是歌神,摩睺罗伽是大蟒神。我们稍微对这天龙八部来介绍一下。天当然大家都知道,最有名,你所知道就是玉皇大帝。但是天在佛经里面讲,目前忉利 三摩地

2018-07-22

释、儒、道基本差异在什么地方呢?道家其实是以老庄思想清净无为之学为主,儒家是以孔孟入世经世之学为主,佛法是函盖了一切世出世间法这样子一个修学解脱道,乃至于修学佛菩提道一个方法。道家老庄清净无为之学,其实它是属于自然主义,也就是说,它其实如果从佛法角度来讲话,它是属于自然外道,所以它清谈无为之学,就是在指说我们所有一切法,其实都 三摩地

2018-07-22

当我们有一天,对于生命意义——为何要出生?活着是为了什么?以及人死后会发生什么事情等等——我们有了疑虑,想要解开这些迷团时候,这个时候就表示我们跟佛教有缘了。不过一般人对于佛教印象,往往都会停留在表相。比方说,看到了一些类似寺庙建筑,包含说在庙前面可能有挂一些各式各样颜色旗子,就会以为这个大概是佛教吧!又或者是,看到 三摩地

2018-07-22

什么是解脱道?解脱道就是讲如何出离三界生死轮回方法与行门,这叫解脱道;那什么叫做菩提道?菩提道就是生命实相…法界根源证知;法界实相讲就是有情都有真如与佛性。有些人也许想:「二乘人不是也有菩提吗?为什么他们不属于菩提道呢?」这就是说,菩提有三乘差别:声闻菩提、缘觉菩提、佛菩提。声闻菩提以及缘觉菩提完全是讲解脱道,也就是说,它告诉我 三摩地

2018-07-22

于是回来后,诵写出来,被当时印度国王奉为国宝珍藏且禁止外传。《楞严经》尚未传到中国之时,就已久负盛名了。公元580年有印度僧人来到中国,拜访智者大师,谈到止观中三种观照观点和印度《楞严经》中意趣相符;智者大师一生弘扬天台止观,成就殊胜,自然对素未谋面《楞严经》倍感渴仰。因他研读《妙法莲华经》时,对经中六根功德来源心有不明。于是便希望他能 三摩地

2018-07-22

须菩提!所有『如来』都是说真话人、说实相语言人、说如如之语人、说不欺骗语人、说前后不异语人。须菩提啊!如来所得到法,这个法无实也无虚。须菩提!如果菩萨所悟底心是住于六尘各种法中而实行布施,犹如有人入于黑暗之处就没有任何所见了;若是菩萨所悟底心是不住六尘万法中而行于布施,犹如人们有眼睛,日光也明朗照耀着,便能清楚看见种种色尘境界。须菩 三摩地

2018-07-22

「我」与「无我」是佛法里面一个很重要题目,因为佛法在在处处都在讲「无我」,可是「无我」是不是究竟法呢? 先来说明「我」这个题目,「我」可以分成二大类: 第一类是佛所破斥「我」--世俗我一般人在小时候,多半会以为身体就是我。譬如在学校里被同学欺负了,回家向爸爸妈妈告状说:某某人打我。这就是以身体为我例子。渐渐长大以后,看见有人会因为年 三摩地

2018-07-22

那么中莲华座,这个莲华譬喻指就是妙法莲华。也就是一切有情、一切众生各个皆有如来藏。为什么如来藏祂要用莲华来譬喻呢?因为莲花它是出淤泥而不染,从淤泥中生长,可是却不受淤泥所污染,以这样譬喻来说如来藏祂是妙法莲华。因为如来藏能够出生有情五蕴身,在三界中就犹如淤泥一样,可是如来藏出生了有情五蕴身以后,虽然五蕴身是生死法,是与染污相应与烦恼相 三摩地

2018-07-22

中国有一本非常有名小说叫作《西游记》,它是在明朝时候由吴承恩所著作。这故事内容是叙述唐朝高僧唐三藏骑着龙马,带着孙悟空、猪八戒以及沙悟净到西方去取经,沿途遭遇种种危险,最后终于取得佛经回到中国。那《西游记》和我们要谈八识心王又有什么关联呢?我们今天就是要把《西游记》中人物,和八识心王功能差别作一个譬喻。《西游记》中猪八戒,每一次遇 三摩地

2018-07-22

心真如门是真如、如来藏基本含义,从祂本体体性上来说,祂超越染净、生灭,如同《心经》所说五蕴皆空,无生无灭,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另一方面,心生灭门是真如、如来藏第二重含义,是从法相妙用上来说。如来藏表现为随熏习而转变,形变出一切染法与净法,也就是三界唯心造。在《大乘阿毘 三摩地

2018-07-22

有一个另外一个大修行途径,叫作在家菩萨修行途径。既然在家话,显然菩萨们跟所有世间人一样,都会有眷属,所以,同样也会有夫妻之间感情,同样也会有亲子之间感情;同样地,菩萨们在社会上,是不是一样能够积极进取呢?实际上状况是,往往同样也能够积极进取。这个是为什么呢?最主要是因为说,如果选择在家修行话,我们首先要认知是说,我们在家修行 三摩地

2018-07-22

菩萨于大悲中生,因此培养慈悲心也是菩萨道中很重要一环。在《优婆塞戒经》卷1中开示:【世尊!云何而得修于悲心?善男子!智者深见一切众生沉没生死苦恼大海,为欲拔济,是故生悲。】这里面我们只引出一种修习悲心方法。在这一品《优婆塞戒经》中,大慈大悲释迦世尊,为我们开示了三十六种观众生种种痛苦与无明而修习悲心之方法,诸位菩萨有空可以恭读《优婆塞戒经》中 三摩地

2018-07-22

一切世间有情众生同具真心与妄心,并非只有一种心,而真心与妄心又在时时同步运作。无始以来众生因为无明烦恼不解法界实相和万法根源,迷惑于世间幻象,以见闻觉之心和处处思量做主之心为我,认为此等妄心就是自己与生俱来之真心,学人且由于种种误导以离念灵知心或一念不生之意识心为真实心,即无法证得不生不灭真心如来。圆觉经云: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犹如迷人 三摩地

2018-07-22

我们今天看到世间痛苦是难以说完,我们虽然能够有心于佛法,但我们父母是不是会跟著来修学呢?是不是我应当济度我们父母也能够得到佛法安乐?佛陀在忉利天时候,为了强调度化母亲种种重要,所以地藏王菩萨现身于忉利天,然后演说了一部很重要经典,这个甚至可以被称为是佛教孝经——孝顺父母经典;其中这说到了几个故事,一个是婆罗门女故事, 三摩地

2018-07-22

一般众生,从凡夫位开始发心修行,必须历经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等,总共有五十二阶位菩萨修行,才能次第佛道修证,最终成佛。接下来我们就简单说一下,这个菩萨五十二阶位修行:最开始十个阶位叫十信位。在修学佛法过程里头,最困难是信心建立,《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中说:入佛法海,信为根本。意思是说要进入佛法大海,信是最根本也是 三摩地

2018-07-22

什么是菩萨?在台湾、中国等华人地区佛教,绝大部分都是以大乘法为主,所以在佛之间,彼此以「菩萨」来互相称呼可以说是很平常,但是到底什么是菩萨呢?有人会说:这很简单啊!菩萨就是梵语「菩提萨埵」简称,翻译成中文就是「觉有情」。什么是「菩提」。严格来说,应该是能够让人成就佛道法,才能够称为佛法;所以本来应该就只有唯一佛乘,也就是成佛之道;而所证 三摩地

2018-07-22

大千世界其实是佛教对于这个世界架构所作描述。我们先来看,一个大千世界其实是由一千个中千世界所构成;而一个中千世界,是一千个小千世界所构成;一个小千世界,是由一千个小世界所构成。因为一个大千世界函盖了大千、中千、小千这三种千,所以,一个大千世界又可以称作三千大千世界。也就是说,三千大千世界并不是三千个大千世界,而只是一个大千世界;而一个大千世界总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