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菩萨依这本来自性清净涅盘次第而修,开始修学法无我。菩萨所证的明心开悟的智慧是人无我,可是这个人无我不同于二乘的人无我,因为他有本来自性清净涅盘,他证得法界的实相:我是这个心,佛是这个心,三界九地通通是这个心。可是菩萨不是去观察蕴处界空,不是从蕴处界的无常空或者缘起性空现观而得,他是从证得真如,由真如再来反观蕴处界空,所以《楞伽经》告诉我们:「云何菩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意识自己的思惟想像推测会是说,要将这个有染心转成无染心;如果说这样子就是佛智的话,那么二乘的圣者他已经将生死于三界的这个烦恼障都断除净尽了,应该是属于是无染心,可是声闻阿罗汉、缘觉辟支佛却不是佛;所以我们可以知道说,这样的部分不是佛智,而是属于是意识层次的部分的想像,跟佛智部分是完全不相干的。那么入于佛智而有差别是,也是实证一切种智而有差别,所以有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接下来我们要进入《宗通与说通》第三章第七节,也就是要讲到渐入诸地——由初地至十地的这一节。这一节也同样谈到,别教的菩萨悟后,要经过习种性、性种性、道种性这三贤位的修行之后,然后永伏思惑,离开了异生性,也就是离开了大乘的异生性。因为大乘的见道位它很宽广,它是从七住的菩萨实证如来藏之后一直到入初地这个三贤位的过程,统统都叫作见道。可是这见道中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前言公元二○○○年底,正觉同修会使用了新的开经偈:微妙甚深无上法,百千万劫难值遇,我今见闻得证悟,愿解如来究竟义。就在导师升座开始说法之前,大众合掌唱念著新的开经偈的当时,感得导师法座发起八种动相。历经四年,同修会大众的法缘成熟,导师已于公元二○○四年底(十一月九日)开始宣讲《维摩诘所说不可思议解脱经》(简称《维摩诘经》或《维摩诘所说经》),以甚深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然而经由同修会熏习之后,我们由龙树菩萨的重要论著可知,他既已亲证如来藏而得菩萨道种智,焉有可能认同某些外道法?只要我们能依止方等经典,唯一佛乘而实修实证,当不难具有择法之眼,判其真伪。在这篇龙树菩萨的本事里,基于我们是佛教团体,在此不宜将龙树菩萨入灭之后,那些外道妄攀为龙树所说者介绍给大家。我们将以佛陀的第一义谛作为检择标准,来阐述龙树的菩萨行之典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基于本同修会旨在弘扬正法,不宜将西密或佛门外道妄攀之伪经例如《释摩诃衍论》有关马鸣菩萨的说法在此介绍给大家,我们将以是否符合“佛陀的第一义谛”为检择标准,来阐述马鸣菩萨之事迹典范。本篇是根据《摩诃摩耶经》,佛灭度后六百年代来述说,当时是马鸣菩萨弘扬佛法的迦腻色迦王年代,根据明确的正史记载是公元一世纪顷,其相关的数据比较完整故。《摩诃摩耶经 | 三摩地 2018-07-21 |
|
|
⑤又发大愿:愿一切众生界有色、无色、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卵生、胎生、湿生、化生,三界所系,入于六趣一切生处,名色所摄,如是等类我皆教化,令入佛法,令永断一切世间趣,令安住一切智智道;广大如法界,究竟如虚空,尽未来际一切劫数无有休息。⑥又发大愿:愿一切世界广大无量,麁细乱住、倒住、正住,若入、若行、若去,如帝网差别,十方无量种种不同,智皆明了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我们举个例来说,譬如菩萨初地的大智慧光明三昧,也就是《楞伽经》讲的大乘照明三昧,菩萨初果尚未修证。戒定直往菩萨初地能同时面见百尊佛,能见一百佛世界,能够振动百佛世界,能够住于世间百劫而不坏。而断三缚结的菩萨初果这些都做不到,何况其他更多功德呢?所以明心见性之后的解脱功德,虽然相当于初地二地菩萨,但是不能以初地二地菩萨自居,尚未满足初地应具之智慧及三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成就四地满地心,复转入五地入地心,广修四地无生法忍一切种智,将十二因缘粗相做法无我观行。又精进于禅定波罗蜜多进修,能将世俗谛与胜义谛完全融合无二,亦能将三地所修禅定、神通等法转胜,方能于等持位(修行者于修定时,系心一缘,令意识定于一境,引发禅定正受现前)中,现观自己所化现极多的化身,皆是自心如来藏阿赖耶识秉承意根末那之命所变化者,成就变化所成现观(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相信菩萨们经过我们的说明之后,在深心之中也升起了对佛菩提道有欣羡向往之心,愿意和我们一样一起迈向无比庄严殊胜的成佛之道。祝福您:色身康泰,学法无碍,早证菩提!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三乘菩提概说》<第56集佛菩提道之阶段差别(六)>正圜老师(原标题:十地的修行(简介))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佛说大方广菩萨十地经元魏西域三藏吉迦夜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与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菩萨万人。其名曰智幢菩萨。法幢菩萨。月幢菩萨。日幢菩萨。无量幢菩萨。跋陀波罗等。十六正士。文殊师利等。六十同意。弥勒菩萨等。贤劫一切菩提萨埵。尔时无尽智菩提萨埵。从座起整衣服偏袒右肩右膝着地。以种种宝华散于佛上。白佛言。世尊。欲有所问唯愿世尊。开示解说。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如是颂言,凡我佛教学人大多耳熟能详。颂意乃谓:第六识相应之妙观察智,及第七识相应之平等性智,于因位(菩萨位)时即已因证得第八识、而在菩萨第七住位时已开始现行运转;随菩萨之增益其智慧,而地地转进增上,至佛地方得圆满。前五识相应之成所作智,及第八识相应之大圆镜智,则于果位(究竟佛地)方能一时圆成而现行。当知大圆镜智、成所作智之圆满,要依妙观察智及平等 | admin 2018-07-21 |
|
|
」佛门里有「不可思议」这样的一句话语,是我们大家都耳熟能详的;其实,不只是佛家,我们一般人也常常会说如是的言语,举凡只要是遇到我们的智力所不能够了解的事情,我们总是会不自其然地说出:「这真是不可思议的事」这样的话语。然而,世间上有很多不可思议的事,这些事到底有没有答案呢?换句话说,我们的疑问就是: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生命的实相是什么?宇宙的真理又 | admin 2018-07-21 |
|
|
接着我们来讲“具足三德才能成佛”。如果已经具足三德了,当然就有三身、四智,那就是已经成就一切种智的究竟佛了。成为究竟佛是依靠一切种智,一切种智是指了知一切种子的智慧,那么一切种子是收藏在哪里?种子又名功能差别,又名为界,而我们的无明种子、业种、六根、六尘、六识的功能差别,也就是所有的种子,究竟收藏在哪里?是在我们各人的如来藏里面。当我们证 | admin 2018-07-21 |
|
|
如来十号具足,当我们了解如来十号的由来,就大略了知佛的境界相了;由于大略了知佛的境界相,终于知道诸大菩萨、诸大阿罗汉、辟支佛都无法测度如来,何况是凡夫未悟的众生?所以对佛就有了殷重的恭敬心,这样的心行,念佛时就会使戒行清净,次第的转变。如来的十号是怎么来的?我们依《优婆塞戒经》开示的次第,一个一个来说明。第一个无上尊。佛言:如来从观不净,乃至得阿耨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成佛的阶段我们一般来讲,按照《起信论》的说法,有所谓的八相成道,这个八相是哪八相呢?也就是生兜率、入胎、住胎、出胎、出家、成道、转、入涅槃,一共有八相,显现出八相。这个八相如果是成佛选择跟我们的释迦牟尼佛一样,在五浊恶世成佛的话,那么这个成佛刚好就是具足这个八相,可以用佛陀成道的经历来讲。等觉菩萨百劫修相好已经完成之后,祂就会上生在兜率天,在兜率天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我们不妨再来谈一谈诸佛世界,也就是诸佛国土,或者称为诸佛净土,与度化众生的关系。在《法华经》中,我们看到释迦牟尼佛为那些声闻们授记,会在未来某时某处,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会成佛,然后他们的佛号是什么,佛国如何的庄严,有若干等等;这其中们成佛时劫的速缓,还有他国土庄严的差别,以及的多寡,却各有不同。佛是实语者,是不诳语者,释迦牟尼佛对于弟子们这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例如世尊在《妙法莲华经》中说:我为法王,于法自在,安隐众生,故现于世。(《妙法莲华经》卷二)就连七佛之师的文殊师利菩萨,都只能称为法王子,不能称作为法王,可见法王这个称号确实是只有佛世尊专用的,还没有成佛的人是不应该随便乱用的。------《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一》<第5集菩萨正行的基础——认识三宝的真实义>陆正元老师 (原标题:三宝中的佛宝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到了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的、像法、末法都灭了以后,弥勒菩萨观时机成熟,就会从兜率天降生人间,继续释迦世尊之后在娑婆世界成佛,是为--弥勒佛,我们尊称为当来下生弥勒尊佛。所以,弥勒菩萨又称为一生补处菩萨,就是尽此一生就要递补佛位;在弥勒内院尽此一生,就要示现来人间递补佛位。这里所说的时机成熟,就是指有缘众生得度的因缘成熟。不只释迦牟尼佛及弥勒尊佛是从兜率 | 三摩地 2018-07-21 |
|
|
那佛呢?就如同佛陀在经中祂自己这样子说,祂说:世所知者,我能了知;世所观者,我亦能观;所得灭者,我亦得灭。我具一切智,一切了知。我从无数劫种种修行,远尘离垢,今得无上菩提,故立佛号。(《佛说十号经》卷一)所以,佛祂是智慧具足,三觉圆明。哪三觉呢?就是自觉、觉他、觉行。自觉是使自己觉悟;觉他是以自己所觉悟的法界真实理来教导别人,使他人也能够得到觉悟; | 三摩地 2018-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