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菩萨优婆塞戒经》卷三)从这段开示我们知道,如来世尊修学空三昧等无边无量的三昧成就,因此诸佛如来所得的空三昧以及灭定三昧等种种三昧,乃是不同于二乘圣人所证得的三三昧,乃是超胜于甚多甚多;同样的道理,诸佛如来所证的四禅,也不同于二乘圣人所证得的;慈三昧以及悲三昧,更不是二乘圣人所能了知的;而且诸佛如来现观十二因缘,不是单单只有十二因缘而已,而是从心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当时我们在一部所谓的《佛说兴起行经》里面有记载,有看到这样的记载说,在当时看到这个事件的比丘,其中有一些比丘——特别指的这些比丘就是诸漏未尽的比丘,也就是说,他学习佛法还没有学习很好的比丘——见到亲爱的导师被木枪给刺穿了之后,心里面都非常地伤痛,并且互相告知彼此说:我们的世尊是这样一个大悲,可以说是没有哪一个人、没有哪一件事物不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为什么呢?我释迦牟尼佛所说的异有两种:第一种是色身的不同,第二种是名称的不同。例如佛所得五阴身,天人也得五阴身,虽然都有五阴身,但是佛的五阴身与天人的五阴身身体是不同的,而名称也各不相同,所以佛的身与口和天人的身与口两者不同;也因此佛用这个身与口所造的业,与天人用天人的身来造的业,彼此也会不同;乃至佛与天人寿命不同、色身不同、气力不同,安乐、辩才也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智慧的修学我们可以再详细地说明。已成就十信位修习对于三宝以及因果具有信心而进入住位的菩萨,经过初住位到五住位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等福德资粮的修集后,进入六住位中,一方面先要证得声闻解脱道的见道,就是要断我见、疑见、戒禁取见这三缚结;另外一方面,才能够经由般若中观的熏习建立知见,再藉着现前立少物,谓是唯识性(《成唯识论》卷九),这大乘四加行的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为什么佛要这样来区分呢?因为这样才能够让我们了解什么是有情?因为在佛陀的境界来说,可以把这个有情的真正最后所成就的境界,能够让众生了解。所以我们要来简单说明一下佛的三身。譬如佛的法身,法身所指的就是第八识如来藏这个真心。这个法身是一切众生也都有,所以佛陀常常依于自己的法身跟众生的法身是完全相同,所以祂会说:心、佛、众生是相同的;心、佛、众生是不二的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二、平等性智,转我见识得此智慧,是以能证自他平等二无我性,如是名为平等性智。三、妙观察智,转分别识得此智慧,能观诸法自相共相,于众会前说诸妙法,能令众生得不退转,以是名为妙观察智。四、成所作智,转五种识得此智慧,能现一切种种化身,令诸众生成熟善业,以是因缘,名为成所作智。如是四智而为上首,具足八万四千智门,如是一切诸功德法,名为如来自受用身。诸善男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成佛的阶段我们一般来讲,按照《起信论》的说法,有所谓的八相成道,这个八相是哪八相呢?也就是生兜率、入胎、住胎、出胎、出家、成道、转法轮、入涅槃,一共有八相,显现出八相。这个八相如果是成佛选择跟我们的释迦牟尼佛一样,在五浊恶世成佛的话,那么这个成佛刚好就是具足这个八相,可以用佛陀成道的经历来讲。首先我们说生兜率是什么意思,这个意思就是说,当等觉菩萨百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佛的境界除了我们刚才讲的成佛的时候具足发起了上品妙观察智、具足发起了上品的平等性智、也发起了成所作智、大圆镜智这些智慧之外,我们其实也可以从佛的十号、十力的这些名称里面去约略知道说,佛的境界的胜妙。比方说佛的十号里面,有一个叫作明行足,比方说佛的十号里面也有一个代表了佛能够知晓无量劫以来所有的事情,这个状况都是阿罗汉的境界所无法想像的;那,再来佛的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关于这些等觉与佛地的境界,有许多的状况我们都是依照佛陀所开示的内容整理之后来跟大家说,当然对于里面许多非常微细的项目,我们是很难去思议的,所以只能说我们是依照佛陀所留下来经典的开示来跟大家说明。首先,十地菩萨在修行要入十地满心的时候,会断两种无明:当祂断除了大神通的随眠及无明,以及微细秘密的无明跟随眠的这两种状况之后,把它断了之后就入十地满心。这个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所以,我们佛教里面有的道场它供的是三尊佛像,又叫三世佛,就是过去佛燃灯佛,祂也曾经是释迦牟尼佛过去的老师,现在佛是释迦牟尼佛,而未来的佛则是弥勒尊佛,这样子叫三宝佛——三世佛。因为只有佛陀才能够来到人间堪为人天至尊教主,传授众生这一大事因缘。也就是说,释迦如来哀悯这个世间的众生,众生们各有各的根器与习性,但是心中都广泛地具有种种的贪、瞋、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我们从佛陀这个名称来说明今天的内容。佛陀的功德无量无边,因此可以有很多很多的名称来说明佛陀的功德;一般来说,我们都是用佛陀的十号来说明,这是因为诸佛的通名就是这十号,一定要十号具足,才能够称为佛陀、称为如来;如果少了任何一个名号的话,那就不能称为佛陀如来了。我们常常看到经典中提到这十号的名称,例如在《阿含经》中的一段开示,我们举出来说明。《阿含经》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佛自己说:我也是在众生数里面。因为佛出生在这个世间,一样是必须要取祂的五蕴身来受用,所以佛一样必须要以这个五蕴身,跟世间的众生在一起生活。而且佛有三不能,佛有哪三不能呢?第一个,祂不能度尽众生。佛没有办法度尽一切众生,譬如说有一阐提人,一阐提人根本他跟佛法完全是无缘的;甚至于是一些恶见的众生,诽谤了这个了义的,否定了如来藏,这个就叫作一阐提人。诽谤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佛告诉众比丘说:你们仔细听,我为你们分别解说。在过去九十一劫的波罗奈国,有一尊佛出世,名号为毘婆尸佛,当祂化度后就示现般涅槃,当时有一位国王叫作梵摩达多,他收集了毘婆尸佛的舍利,然后用四种珍宝建造了佛塔,来供养佛舍利;当时有一位小孩看见了佛塔,生起了喜乐爱乐之心,于是就出家学法,但是一直到老都无法证道,他非常自责,于是买了一些须曼花,用丝线贯穿起来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这些阿罗汉既然急证涅槃,不像菩萨在初发心受三归依时就发了四宏誓愿,要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这样三大阿僧祇劫中勤行菩萨六度以及十波罗蜜多,当然他的福德与智慧是不能够跟菩萨,尤其是七住以上实证般若的贤位菩萨,乃至于初地以上的圣位菩萨相比啊!那又怎么能够跟已经完成佛菩提道、菩萨道修学成就究竟佛道的诸佛相提并论呢?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尔时魔王独至佛所,无有伴党而白佛言:「世尊!我今衰老愿赐手力。本所有国,皆非我有;如来大悲怜愍一切,宁不与我一人以为手力?」于是佛告波旬:「我观众生界分甚多,譬如恒沙无有量数日日成佛得般涅盘,若一劫、若过一劫,不能令彼众生界减。」尔时魔王白佛言:「世尊!众生界分虽多无量,我无一人可为手力。或当颠危,谁见扶持?唯愿如来慈哀慰喻,令得还宫并诸眷属。」于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可是我们深知了佛教的这些菩萨们,往往我们所知道的佛陀的伟大,是远超过众生所能够想像的。比方说,我们所感受到的佛陀,第一个是:佛陀是大智跟大能。比方说,佛陀在成佛的时候,发起的各式各样的智慧,像比方说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那这一些的智慧,使得佛陀因着这个智慧,也具有了无比的能力。所以,佛陀对于每一个众生,他的宿命如何,他的业报是什么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例如世尊在《妙法莲华经》中说:我为法王,于法自在,安隐众生,故现于世。(《妙法莲华经》卷二)就连七佛之师的文殊师利菩萨,都只能称为法王子,不能称作为法王,可见法王这个称号确实是只有佛世尊专用的,还没有成佛的人是不应该随便乱用的。但是有某个附佛法外道,否定如来藏是真实存在,或者是把只有一期生死的意识心当作是如来藏,而且竟然有一大堆的,都自称或被称为法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如果心中想着:我修增上慧学、增上定学、增上戒学,可以迅速成佛。我告诉你,你将无法修三种增上学,只能够修一般的慧学、定学、戒学,谈不到增上学,增上是指初地开始所修的三学。从初地开始,绝不会起过一念为了自己而求进步,他想的只是为了佛教、为了众生,想去把它;不会想要先把自己的目标达成再来为众生、为佛教做事。除非为佛教、为众生所应做的种种事都已经有人在做了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正如《大般涅槃经》卷18〈8梵行品〉所说:云何为佛?佛者名觉,既自觉悟复能觉他;亦如佛在《妙法莲华经》卷1〈2方便品〉中说:舍利弗当知,我本立誓愿,欲令一切众,如我等无异。《华严经》云:诸佛境界不思议,一切众生莫能测!佛不仅具足无上智慧,还具足无量福德、无量慈悲、无量相好庄严,佛之智慧、福德、慈悲、相好庄严绝非我等能测能度!本书微乎其微之介绍与佛的无上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佛告大众、诸大菩萨摩诃萨∶若有初发意菩萨及一切四部众善男子、善女人等,若发菩提心者,曼殊室利菩萨当有誓言∶"我有十种诸佛无尽甚深大愿,所有一切菩萨及一切有情众生,入我愿者,则是世尊诸佛之子,亦是我父母。于意云何?我有先誓大愿,依我十种大愿者,先为父母、兄弟姊妹、妻子眷属,得令富贵,果报,兄友弟恭,慈心不杀,听学大乘,读诵尊经,转教群品,愿至菩提。我 | 三摩地 2018-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