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这位老太太紧紧的抱着佛,非常的心。然后,佛就跟阿难说:你去把这一位老太太的主人找过来。然后主人来了,他也是佛,头面礼佛然后站到旁边。佛就跟这位主人说:请你释放这一位老太太,让她能够跟着我出家。如果她能跟着我出家的话,她将会证得阿罗汉果。那这一位主人也很心的就让这一位老太太跟着佛去出家。佛就告诉阿难说:你就带着这位老太太,去找这个波阇波提,然后让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说,如果有人刚始接受佛法,他受三归依——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他受了归依之后,他并不需要马上立即吃素;乃至如果说三归依之后,他又受了五戒——不杀人、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乃至不饮酒,他受持了五戒之后,他也不一定一定要吃素,这个时候他可以吃三净肉。那什么叫作三净肉,是佛刚始修学佛法的时候他可以食用的呢?这三种净肉叫作见、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菩萨在过程中,会始想要受菩萨戒,因为是过去生相应的缘故,也可能过去生受了熏习以后,就可能已经受了菩萨戒,所以要特别说这个戒律,是因为我们在这个南阎浮提的世界里面,真的很难避免会犯下种种一些不如理作意的过失,这些过失的后果,有时候都很严重。有时候并不是单纯的一个未成形的一个胎儿,或是流产而已,它有时候是牵涉到非常多人命的一些事情,有时候往往在我 三摩地

2018-07-22

譬如说菩萨道:他是在家众,他没剃髪、他没着染衣,可是他修学的却是佛法;他虽然现行好像是住在于贪瞋痴当中,有子女、有夫妻、有在赚钱,可是实际上他可能是一个已经证得未到地定,乃至证得初禅,已经断我见、已经离这个男女欲、饮食欲的人。所以他虽然身不现出家相,他的心却是住于出家,这才是真正所谓的出家。至于其他的两个出家,我们就暂时不去花时间,因为时间有限, 三摩地

2018-07-22

如果想不,可以试着跟家人、亲朋好友一起商量,商量的结果或许还有更好的方案可以解决。有一句话说得好,“天无绝人之路”,既然老天爷都不会存心断绝别人的生路,为什么一定要选择自杀这一条路呢?所以说,自杀乃至杀生,都不是最好的解决方案。因为事情发生了,问题还是留着没有解决,徒增他人困扰,也使家人流泪不已,不是吗?以佛教的因果律来说,如果自己的业 三摩地

2018-07-22

人类的婴儿学习力始越来越快,而且非常快的学习能力;大猩猩则是维持原来的缓慢速度。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形呢?这是因为大猩猩牠的胜义根不具足。牠有嘴巴、有牙齿、有舌头,而且牠的舌头和人类一样,一样可以嚼动、一样可以发音,偏偏牠就是不能像人这样很丰富、很深入的说话沟通,正是因为牠的舌根的胜义根,对人类来说,那是有缺陷的。同样的道理,大猩猩其余的四根也是一样的情形, 三摩地

2018-07-22

许多经典里面,除了示道理之外,也常常示有关诸佛菩萨的种种慈悲利益众生之行,以及无量无边的智慧与广大威德。因此常常读诵经典,就会在无形中受到佛菩萨的熏陶,让自己也能够发愿,生起菩萨性,行菩萨道,而希望效法诸佛菩萨成就大慈大悲之行。因此藉由诵经也能够逐渐让自己具足对于佛法僧的信心,以及发起菩萨大愿。单单从这个面向来看,如果能藉由读诵经典,发菩提心,生起菩萨性, 三摩地

2018-07-22

问:牛奶、鸡蛋、蛋糕是否为戒律?平时买包子、面包总会带一点葱,是否可戒了?父母很固执,总认为我身体差是没吃肉,而我也经常为吃肉与父母争吵。我不吃肉他们就烦。答:导师平实居士说(见《念佛三昧修学次第》第三章第三节):【佛入灭前,曾告诫们,重戒要持,小小戒可舍。小小戒之弃舍,系因各地方人情、义理、法律之不同,导致事实上不可能受持而不得不舍戒。所以佛说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知见立知就是错误地、没有依佛陀所教示的五阴十八界去作分析跟归纳;可是观行不一样,它是依照佛陀的教示,对于五阴十八界的示,依于五阴十八界的自性,去把境界之中的所有的内容归入五阴十八界里面。譬如我们前面所说、所举的例子,这个色阴,色阴它所指的就是四大还有四大所造的色。我们经常会看到、听到有人在说,法界里面有所谓的能量,然后就认为,我们这个世界在 三摩地

2018-07-22

对整个法界来说,众生自无始来便有;既然是无始,便没有所谓的第一位众生可言;因为如来藏为自在之法而本来存在,依如来藏而有的众生也无始劫来就不断的出生与死亡,而有轮回不已的现象出生,因此一切众生都是无始的,不能说有始的时候,即无第一位众生可言。至于第一个众生的说法乃是三位差别的心不相应法,此乃假施设法。所以,从整个法界实相的角度来看,无法用假施设法来 三摩地

2018-07-22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若是杀无明父、杀贪爱母、杀五阴阿罗汉者,反而可以加速成佛;此分法义非常深广,限于篇幅,不能于此详述,请详阅平实导师《集》、《楞伽经详解》内之示。再者,犯下五逆罪而不毁谤菩萨藏者,诸佛慈悲而有示另外的方便法:亦即往生极乐世界。根据经中世尊的示,虽是五逆十恶之人,只要他临命终的时候,因为过去世种过善因,今生能遇到善知识教他忏悔念 三摩地

2018-07-22

那么,声闻圣人、缘觉圣人(辟支佛)和佛的差别体现在什么地方呢?为什么声闻圣人、缘觉圣人(辟支佛)为什么不能称为佛呢?声闻圣人、缘觉圣人(辟支佛)和佛的差别无量无边,本章根据佛陀示的原典,详细的阐述了声闻圣人、缘觉圣人(辟支佛)和佛的十八种差别。一、证悟菩提方式不同佛在《优婆塞戒经》卷1〈5三种菩提品〉说:善男子!菩提有三种:一者从闻而得,二者从思惟 三摩地

2018-07-22

对修行者而言,他主要的目的就是要离三界。离三界的这种生死之苦,首要就是要有能力离欲界,欲界的障碍就是男女欲爱;所以说如果修行者,他随着女色而转,就退舍了所安住的断我见与断我执的正知见。在这种情况之下,他就不能发起初禅,因为初禅的境界,它是属于色界天的境界。你从欲界天,要能够到达色界天的境界,你当然要能够有能力来舍离欲界的境界。欲界的境界,最大 三摩地

2018-07-22

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明,正觉同修会的平实导师示:从一个具足的凡夫要进入到见道乃至修道位,必须要有一段收摄心念的过程,如能加上至诚心则更好。所谓具足的凡夫,就是说他还没有断我见,没有断我所执以及我执,具足了种种的贪、瞋、无明,一直都在色、声、香、味、触,还有财、色、名、食、睡的各种境界上面去攀缘、去执着。这样的人要修学佛法,进入佛菩提道的菩萨五 三摩地

2018-07-22

佛问他说:「你意下如何呢?我释迦牟尼佛有得到无上正等正觉吗?如来我曾经为大家说过法吗?」一般人听了这话会觉得奇怪:释迦牟尼佛正是因为已经证得无上正等正觉,才会叫作成佛,才会出世度化众生求证佛法,为什么突然间又问了一句说:「我有得到无上正等正觉吗?」而且明明成佛转法轮以来,至少初转法轮的声闻缘觉菩提都已经转过了,已经十几年过去了,已经将近二十年了才 三摩地

2018-07-22

但是,毁谤就不缘,毁谤一定是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什么人我们说他是毁谤?譬如说,他讲了说佛讲的说人没有第八识,没有如来藏,这个就是毁谤。因为不管是阿含诸经、般若经、唯识,这个三转法轮所说的,都是依于第八识如来藏而有佛菩提道、解脱道这样的一个道来修行;但是,如今他说没有第八识,也就是把根本灭除,这就是毁谤。说没有第八识的人,他是不可能往生西方极乐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说,如果有人刚始接受佛法,他受三归依——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他受了归依之后,他并不需要马上立即吃素;乃至如果说三归依之后,他又受了五戒——不杀人、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乃至不饮酒,他受持了五戒之后,他也不一定一定要吃素,这个时候他可以吃“三净肉”。那什么叫作三净肉,是佛教徒刚始修学佛法的时候他可以食用的呢? 三摩地

2018-07-22

当阿难一说完,那位女子便拒绝阿难的请求,并恶言恶语的要阿难赶快离。阿难回去向佛禀白后,佛反而叫迦叶尊者去化缘。当时,迦叶在佛旁听到阿难化缘不成的消息,也觉得自己没有多大的把握;但是佛陀吩咐了,不得不去化缘。当迦叶来到瓜田时,女子一看见迦叶,很高兴的站起来,向尊者顶礼,并频频询问尊者从哪里来?要去哪里?是否需要食物充饥等等。而且不待迦叶口,主动挑 三摩地

2018-07-22

三皈依后有36位神、受五戒后有25位护戒神日夜24小时护持我们,但是请各位网友注意,这些龙天善神们是来和护戒的,不是护持我们个人的,因此,只要我们犯戒或修持外道,这些善神们就会立刻离。三皈依后36个善神的护持责任和分工:(一)弥栗头不罗婆(善光),主疾病。(二)弥栗头婆呵娑(善明),主头痛。(三)弥栗头婆逻波(善力),主寒热。(四)弥栗头陀罗(善月),主 三摩地

2018-07-22

他们甚至认为:释迦牟尼佛也只是在固有的印度文化基础上,再予以创出另一条路。这样子的说法,听在佛的耳朵里可能会有一点不能接受,但这种说法倒也不是完全的错误。大家都知道,只有佛陀是真正能够离三界轮回的觉者,其他的宗教最多只能使众生向上提升。例如,从人的境界提升到欲界天,或者由欲界的境界提升到色界天,或者从色界天提升到无色界的境界。这一些就是人乘与天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