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我怎么能不担忧,还这样的心安?为了自己的不担忧、不正常,不禁开始在心里出现一个声音:这样是不是太过分了?随着这份自我谴责而开始一丝忧虑,但转瞬就停歇了这出内心的闹剧。我一方面知道这就是我内心真实的感受,另一方面对于自己这样的变化一时还不能适应。因为,我过去应该来说是一个非常有计划性的人,也可说是一个有为青年,是设定一个目标就一直去追,所谓赛狗人生。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此诸菩萨已亲证藏识阿赖耶,已住于实相智慧中;或复证得道种智而入初地,或复次第渐修而入三地、五地乃至九地;皆能为人开示大乘实相法义,宣说般若,令人证入,是故名为善知识。若是未悟错悟之人,强不知以为知,误导众生以不正确的方法修学佛法者名为假名善知识。例如,以定为禅,教令广大徒众修除意识觉知心中的妄想,妄以不触五尘境之觉知心为真如心者;或如错认解脱道为成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祖师就静静地拿了片瓦,坐到这些人旁边去,慢慢地开始磨起瓦来。等到这些出家师父结束打坐,看见祖师在做这样奇怪的动作,就好奇地问他:您这是在做什么?祖师反问:你们打坐在做什么?当出家人回答坐禅成佛的时候,接着祖师很精彩的回答是:如果可以坐禅成佛,那我也可以磨瓦成镜了。您相信瓦可以磨成镜吗?没有人会相信,可是同样道理放到参禅这件事情上,却有很多人被笼罩。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禅宗公案引发佛弟子生起参究的疑情,进一步开悟明心实证第八识真我31,并且有其实证智慧的具体内涵。《增壹阿含经》卷31〈力品第38〉:是时,鸯掘魔闻此偈已,便作是念:「我今审为恶耶?又师语我言『此是大祠,获大果报;能取千人杀,以指作鬘者,果其所愿。如此之人,命终之后,生善处天上。设取所生母及沙门瞿昙杀者,当生梵天上。』」是时,佛作威神,神识霍寤:「诸梵志书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亦可参究念佛:所谓「不暇方便,自得心开」,非无可能。若以念佛圆通法门之初步功夫转而参禅,则无门之门自然现前,欲得悟明心性,亦有希望。即知禅与净土,密不可分。佛弟子若能以「禅定心要」修行净土法门,以净土法门之帮助成就动中功夫,则无论修学禅或净土,皆能得力,连获成绩。(一)禅净互通近代常有高僧大德倡言「禅净双修」,说禅与净土可以互通。便有某些人因此心生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禅师说:“你正要离开朝鲜,准备上船的时候,我就该给你一棒了!”那并不是说禅不可说,而是说禅是个密意,不能明说,因为明说会害人。这意思是说,禅并不是在语言上,也不是在文字上,当然更不在刚刚这一则公案的这一个指头上。可见要会禅呀,真是难。那么禅究竟是什么?“禅”,它的本质并不是一般人所想的,很玄很妙的东西。实际上禅是很现成的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譬如香严智闲禅师在开垦竹林的时候,把瓦片丢出去,碰到了竹子:空的一声,悟了!又譬如克勤圜悟禅师听到鸡啼的时候,他也悟入了。又譬如临济门派,凡有学人入门,便大喝一声,这都属于耳闻声而悟。第三门:是鼻嗅香而悟入。祖师们的公案,我还没有找到这么一个例子,只有在《楞严经》里面,有个香严童子,闻香而悟。因为我们这个世界的人,鼻根不利,所以很难悟。但是有个香积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见他道开示悟入,自是佛之知见,我辈无分。若作此解、乃是谤经毁佛也。此事古今多有,而于今为烈。积非成是,深入禅子心中,难转难移。我无名气,复无师承,难以移风易俗,故以往甚少说禅。而今说禅法之因缘有三:(一)不忍佛子轮转生死,不得开悟见性。世尊云:一切众生不见佛性,是故常为烦恼系缚,流转生死。见佛性故,诸结烦恼所不能系,解脱生死、得大涅槃。—&mdas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假如错悟的“大师”据此印证你开悟了,你就会相信了;如果你对别人说你已经开悟了,那就是大妄语。所以说,真心的体性能生万有诸法,具有能生诸有之性(见闻知觉性是三界有之自性),但是真心的法相却是空无形色的;而见闻知觉性等妄心,则不能出生万法,只是缘于真心所出生的六尘万法而在里面运作、在里面执取罢了;但见闻知觉性的妄心,也是无形无色的。可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当然就如同《维摩诘经》当中佛陀这样开示说:“诸佛威仪进止,诸所施为,无非佛事。”(《维摩诘所说经》卷三)因为如来进止举动,威仪俯仰,乃至一颦一笑,一举手一投足,未曾无益于众生;所以,“诸所作为,无非佛事”。就像《维摩诘经》当中记载,维摩诘菩萨令他所化现的菩萨,前往上方四十二恒河沙佛世界,去到众香国,向香积如来求得如来斋食所剩的香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在《圣善住意天子所问经》中,记载了文殊师利菩萨回答善住意天子提问——什么样的出家比丘可以称为禅师的时候,文殊师利菩萨这样子开示说:【天子!此禅师者,于一切法一行思量,所谓不生;若如是知,得言禅师,乃至无有少法可取,得言禅师。不取何法?所谓不取此世、彼世,不取三界,至一切法悉皆不取,谓一切法悉无众生,如是不取,得言禅师。天子!若彼禅师,无少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深密解脱经》卷二)一切法,举例而言,桌子是无量无边法中的一个法,而从现象界来看,它是依于人们的分别建立,假名施设而称为桌子,没有它的真实体性存在,所以说是虚妄分别相;可是又依于人们的种树、伐木、裁制,或是开矿、冶炼、锻造而有木桌或是铁桌的种种外相差别,乃至材质的差别,因为它是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所以称为因缘相。然而虚妄分别相跟因缘相的发生跟 | 三摩地 2018-07-23 |
|
|
(10)与近代虚云大和尚的开示对照余问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师曰:开是开显,示是指示,悟是了悟,入是证入。佛之知见,即如来藏心。如来藏生佛不二,只为众生迷,故轮转生死,无有了期。我佛悯之,因出现于世,将生佛不二之如来藏心,开显指示,令众生了悟,证入佛道,以免长劫沉沦,而获登彼岸。此即佛出世之一大因缘也。余辞出,礼谢毕,师曰:来此有缘。又曰:幸勿执著。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这里先讲断我见,因为要除我执,是必须要以断我见作为一个基础!换句话说,所有修除我的错误见解,全部都是从断我见开始,所以我们这里,就把焦点集中在断我见上。那么接下来我们看如何断我见呢?我们可以想像得到:世间我的样貌各式各样,如果我们要把对我的错误见解去除的话,那么循着世间各式各样的我之样貌,显然是会事倍功半;所以最根本的解决之道,就是跟随佛陀的开示,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实际上老死的变异,是从我们出生开始,就已经分分秒秒,无时无刻不在进行;只是我们的心识,没有办法去觉知而已。但是从理上来看,至少应该能够信服,在我们生活的当下,这个色身就已经不断的在历经变化了。换句话说,不管是从时间的长远性来看,色身会有老死;从时间的短暂性来看,色身会在所变迁。从这些方面来看,我们应该能够现出色身本身,确实它是一个无常的存在,无常是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其实我们也许会觉得诧异:为什么世间人都知道,最终不免会有老死,那为什么还会把色身,或者是把心理的感受等等的这些层次,当作是真实恒常的存在呢?这个主要原因是,从小(从我们开始出生),从开始受教育,就已经不断的在学习人我之间的分别;并且这个分别,随着我们受的教育,会越熏习越厉害。因为这样熏习的结果,我们的我见就越来越深重,越来越浓厚!修行人,如果没有走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世间我的样貌各式各样,如果我们要把对我的错误见解去除的话,那么循着世间各式各样的我之样貌,显然是会事倍功半;所以最根本的解决之道,就是跟随佛陀的开示,用五阴去看看我见的状况,去看看我是如何虚妄不实。那么佛陀给我们的开示:五阴就是有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五阴的解释状况可深可浅,我们先从最浅的部分来解说。色简单的讲,就是色身;受就是感受;想就是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郭美美招摇看来是一件让人愤慨的坏事,但是因着她出格的表现,致使红十字会开始尝试改变,变得越来越公开,越来越透明,这样看来郭美美无疑是做了一件大好事。当年隋炀帝牺牲了多少百姓的生命而开凿了京杭大运河,被当世的百姓乃至史官所不齿,到如今,这条大运河还在造福我们,真不知道隋炀帝这样的决定是好还是坏。我这个小小的意识又如何有能力去判断,众生各自如来藏的业种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即便是在宣讲佛法的过程中也会出现,譬如口头上对外宣讲想如阳焰,如果对方不能接受,或者提出反对意见,这时候,往往会在不经意间,自己从宣讲想如阳焰的立场,慢慢转变成为我对你错,乃至于站在佛法的制高点上恐吓以及辱骂对方,心里开始给对方定罪,认定对方是破坏佛法的外道,必欲灭之而后快。此时已经忘记自己本来的初衷,忘记当初自己也是走过这样无明的阶段,忘记彼此都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根据善知识的开示,修行就是在各种境界中转化第七识末那(注释¹)的习气,是要趋入无我。只有我才会拣择,修行不是趋吉避凶,修行甚至不是把生活过的更好,修行更不是我要怎样。而是坦然接受生命呈现给我们的一切,因这一切都是我们自心如来藏所显现,如来藏本来无我,祂从不拣择,从不考虑要什么、不要什么,如此才是真随缘。若只是依照自己的性子在做,那只是随性而已,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