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然后亲证自心真如,明心不退真见道,打破了无始无明所知障,证得一分无生忍,进入七住位始见道位修学,并且进入内门广修菩萨六度万行。接着十住位以父母所生眼看见佛性,证身心世界如幻观。之后继续三贤位相见道、别相智的修学。还要断除欲贪发起初禅永伏性障,然后断尽一念无明烦恼障的现行,有能力取证无余涅槃而不证,成为慧解脱的菩萨阿罗汉;再于佛前勇发十无尽愿,那就 三摩地

2018-07-23

像《毘耶娑问经》中世尊示:【如是施报不离施主,未熟不受;命行不尽,不得施报。譬如树王尼拘陀子,其子微细,种之在地则不可见,至树生时方乃可见。施主施福亦复如是,和合熟时乃得果报。】(《毘耶娑问经》卷一)必须等到尼拘陀树种子消失,新树才显现出来。布施的福报也是一样,必须今生舍报五蕴消失了,来生的五蕴现前之后才会受报。所以,佛法中讲因果,是讲三世因果的 三摩地

2018-07-23

平实导师在《优婆塞戒经讲记》第二辑第229--230页中示:四摄法是依佛世时天竺的状况来说。四摄就是布施、爱语、利行、同事。菩萨要利益众生,首先是布施:法布施、财布施、无畏布施。所以我们出来弘法,是法施;从来不收人家钱财纳为己有,我们并且出钱赞助来买讲堂,是财施;使人了知无余涅槃中的实相,舍寿面对生死时无所畏惧,就是无畏布施。四摄的第二法是为众生说法时要 三摩地

2018-07-23

——摘录自《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三)》第007集情与无情可否同圆种智?郭正益老师示 (原标题:木头有智慧吗?) 三摩地

2018-07-23

佛在《大般若经》中常说,度一个人成为菩萨,胜过度一万个人成为阿罗汉,更何况正觉同修会所弘传的世尊,还可以帮助众生悟明心乃至眼见佛性,甚至还可以入地成为真正的不退转菩萨呢!因此,我们以后所有护持正法的功德,包括所有布施和修行的功德,都要回向自己能够早日成就佛道,同时也要回向所有众生能够早日成就佛道,这样的果报就会像下列公式一样:施主×所施物&ti 三摩地

2018-07-23

或者是说,你始转变这心态,知道你不是为了增长自己的我所,不是扩大自己的我见的势力范围,而是单纯地为了修行自己的道业,因此虽然还是取用这世间,可是许多的地方,你的顺位调整了,你可以权当布施而给予别人;有的地方,你可以晚一点再来受用;有的地方,你可以受用世间人所认为的比较低劣的东西;乃至有的地方,你根本无有心思来受用。在许多的层面上,你也会去注意到: 三摩地

2018-07-23

然后当生到那里去的时候,是以喜为食,也就是我们不需要人间的饮食的;而且我们可以自身发出光明,因为光音天那里是没有日月的,因为他不需要日月,他本身就能够发起光明;而且因为他是离了欲界,所以那里是没有男女相的;一切的天人都是支节诸根都是具足的,所以没有人是残障的、残缺的,而且每个人的色身都非常的微妙的。因为这样子,所以说佛陀已经告诉我们,人是可以生到 三摩地

2018-07-23

可是,世尊祂老人家不辞辛苦,一世又一世来到人间为众生说法,到底所为何事?当然是为了、示、悟、入。对啊!所以当你去课诵《心经》的时候,就应该想起这件事情,就应该想想说,如何是佛的知见?应当如何悟佛的知见?乃至应当如何入佛的知见?等等。这样你就不会说对不起祂老人家一世又一世不辞辛劳到人间来为众生说法了。所以,说到这里,你可能就已经泪流满面了,只是也许 三摩地

2018-07-23

又有人说:因为某乙经历了世间种种的酸甜苦辣,然后受尽了种种的苦雨风霜,当然这部个分是世间人一般所不喜欢的;所以因为往事不堪回首,他决定要离现在的环境。当然,还会有很多其他的种种的状况,不过现在我们回头来思考说:某甲、某乙他们看破红尘之后,是不是已经离了红尘?没有!大家都很有智慧,可以马上洞悉出个中的差异。为什么说他们看破红尘之后,其实是没有离 三摩地

2018-07-23

由于这一类的人终于亲证佛法中的解脱道,而达成了可以离世间的目的。从这一部分学人而言,说他学佛是有着厌世或出世的心态,他是有声闻的心态。那么为什么说声闻法可以令学人亲证出世之法呢?看看《增壹阿含经》卷十六是怎么说的:【世尊告曰:云何?比丘!汝等岂非欲离生死,求无为道故、作道乎?然五阴之身实不可保。诸比丘对曰:如是!世尊!如世尊教,我等族姓子所以出家 三摩地

2018-07-23

因为当世间的人不好好修行,所谓修行就是说修十善法的时候,就是说如果大家都造恶,这样天人就始担忧了;而且不只是天人担忧,其实天人也有包括魔天,魔天的人也会担忧。你说:魔天的人也有修行?是的!魔天一样是在欲界天,他们一样要靠修行这些法,然后来到天上。也就是说,如果是要说是天堂,就应该透过十善法的修行;如果说想要修行到更好,就要远离男女的贪爱。因为再上 三摩地

2018-07-23

因为有些人吃了地味,身体就转成厚,变厚变重,乃至变得坚硬而且就始变闇,那个时候就始要有日月,这个世界就逐渐形成。有了日月,就有了恒星、有了行星,星星就始成就了,就始成就我们这样的世界,这样就会有计算时间的一些单位出现。这里就说明到,我们人可以生到色界天,色界天也可以因为福尽、业尽、命尽,他就再生为人。生为人的时候,他因为业缘业感缘起的关系, 三摩地

2018-07-23

可是这与佛法有什么交涉呢?因为,这都是在意识心上的有无执著上面用心,可是《金刚经》与《心经》中所示的却不是这个心。问题出在哪里?问题出在说,这个善知识其实他也不懂得要去亲近真正的善知识,熏习正确的般若知见。自己不去熏习般若的知见、正确的知见,也没有亲证金刚心,然后又怕从随他的离了他;因为跟真正的善知识熏习以后,知道真正的在哪里,所以会离他。可 三摩地

2018-07-23

第二,如果是这样,你为什么不始就好好把自己的能力作好,好好锻炼自己可以出生人的能力,再来出生人?为什么你要这么着急出生这样的人,然后让这些人感受到痛苦、感受到一切的错乱?所以从这第一点我们就可以知道,这出生人第一个就很荒谬。第二个,出生人以后,是不是应该来教养大众呢?是不是要好好呵护他们,不要受到生死中的痛苦呢?结果也没有!出生人以后就任由这人, admin

2018-07-23

随着岁月流逝,没有什么帮助人的动力,负面情绪反倒是愈累积愈多,嘴里出来的尽是抱怨和不满,这让我暗暗心惊,难道是人年纪大了,福报都用尽了吗?也试着导她,想一些快乐的事情,无奈只有三分钟热度,话题一转,又兜回原来的思惟模式。对于这些埋怨,我实在没有办法「同理」她,只好闷闷不乐,有一搭、没一搭的听着。为了逃避这样的难堪,刻意选了她每天看韩剧的时间去陪她 admin

2018-07-23

什么是善业、什么又是恶业?造作了何种因,会得到何种果?造了哪些业,会往生到哪个善道或恶道?像是《分别善恶报应经》、《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阿难问事佛吉凶经》、《十善业道经》、《地藏菩萨本愿经》以及《楞严经》等等的经典中,佛陀都随着众生的因缘,而有为众生示善恶业报轻重,以及往生六道的差别。 譬如佛陀会示《分别善 admin

2018-07-23

今天我们要谈论的题目是:人死后投生是怎么个投法?关于人以及其它道的有情众生,在死了之后怎么去投生的问题,在经论当中有不少的示,我们今天就依弥勒菩萨,在《瑜伽师地论》中的示来作说明。 一般的凡夫众生,由于无始以来的我见、无明、贪爱,不明了一切世间境界都是虚妄不实的,所以就会贪着世间的种种境界而无法放舍;再加上无始劫来,所形成的善恶业因、习气, admin

2018-07-23

佛在《长阿含经》的示︰不论是人们居住的房舍、屋宅或是山河大地,乃至一切国家、城市、村庄都有鬼神;所以有山神、海神、湖神、河神、江神、树神、花神、草神……也有各地的城隍爷、土地公等等鬼神。而且,每个人生下来都有鬼神在旁边守护,但如果坏事做多了就没有护法神守护了,那随时都可能会被鬼神欺负或干扰的。如果,一个人行善乃至修行当菩萨,那就会有很 admin

2018-07-23

事后我读平实导师《优婆塞戒经讲记》时,发现佛陀早在《优婆塞戒经》中就有示这个部分,经典中说:【施已不求世之果报,不以能起烦恼因施,是故能得无上净果,名曰涅槃。】1平实导师对这一段佛语,以白话说明得非常清楚:所以,以起烦恼因来布施,当然无法得到无上净果名曰涅槃。不以能起烦恼的清净因来做清净施,就能获得无上净果,名曰涅槃。而且佛在阿含中也说过佛法背俗 三摩地

2018-07-23

那么我们该如何在布施时,同时又作教化呢?佛陀示说:云何教化?见贫穷者,先当语言:‘汝能归依于三宝不?受斋戒不?’若言能者,先授三归及以斋戒,后则施物。若言不能,复应语言:‘若不能者,汝能随我说一切法无常、无我、涅槃寂灭不?’若言能者,复当教之,教已便施。若言:‘我今能说二事,唯不能说诸法无我’,复应语言:‘汝若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