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我们在大陆的同修也要谨慎遵守同修会的规范,一定要严持戒律、遵守国家法律及世间伦常;道业上不打探密意,如果有人认为自己于如来藏有所触证,也一定要安忍,要打包起来,等到有因缘参加禅三时,再由平实导师勘验;如果私自与人说,那就会犯下误导别人、坏人法身慧命的过失,甚至多数都是违犯大妄语业,这也是我这次受戒课程中,听闻开示后感觉到很重要的一点。佛陀来人间告诉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若佛子,应好心先学大乘威仪经律,广开解义味,见后新学菩萨有从百里、千里来求大乘经律,应如法为说一切苦行:若烧身、烧臂、烧指。若不烧身臂指供养诸佛,非出家菩萨;乃至饿虎狼师子一切饿鬼,悉应舍身肉手足而供养之,然后一一次第为说正法,使心开意解;而菩萨为利养故,为名闻故,应答不答,倒说经律文字,无前无后、谤三宝说者,犯轻垢罪。」「若佛子自为饮食、钱财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问:牛奶、鸡蛋、蛋糕是否为戒律?平时买包子、面包总会带一点葱,是否可开戒了?父母很固执,总认为我身体差是没吃肉,而我也经常为吃肉与父母争吵。我不吃肉他们就烦。答:导师平实居士说(见《念佛三昧修学次第》第三章第三节):【佛入灭前,曾告诫们,重戒要持,小小戒可舍。小小戒之弃舍,系因各地方人情、义理、法律之不同,导致事实上不可能受持而不得不舍戒。所以佛说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这个遮重的罪,在十重戒或五戒中只有一个,就是酒戒:卖酒、酿酒、开设酒厂、酒廊、酒店,都是遮重(悟后不肯善护密意,违背佛在定中或梦中的指示或告诫,也属于遮重)。这个遮重虽然无关心性缺陷与否,但不利于众生,也会对修行产生重大的遮障,所以佛特别指定这个不卖酒戒、不酗酒戒:不可贪杯、烂醉如泥,也不许制酒卖酒,否则就是犯了遮戒中的重罪。这个饮酒本身与一个人的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佛陀开示说:【或有业能令众生得短命报,或有业能令众生得长命报,或有业能令众生得多病报,或有业能令众生得少病报,或有业能令众生得丑陋报,或有业能令众生得端正报,或有业能令众生得小威势报,或有业能令众生得大威势报,或有业能令众生得下族姓报,或有业能令众生得上族姓报,或有业能令众生得少资生报,或有业能令众生得多资生报,或有业能令众生得邪智报,或有业能令众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大宝积经卷四十四》(原标题:佛经中对于戒淫欲的开示)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所以我们一定要谨记,在网路上或是平常面对众生时,明知对方有错,但只要他不是公开毁谤,我们不要一下子就说:「你错了!你不对!」等等,要先温言软语问讯对方:「阿弥陀佛!」让对方先卸下敌对的心防,而且对方也不见得全部都是不正确的,因此先随顺对方的心,讚歎他,让众生知道我们其实并没有恶意而生起好感之后,我们再为他仔细地说明解释。当然这个部分说来容易,作起来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本期内容:佛陀藉引须菩提因嗔恚习气故,于五百世中,生生都受生成为毒龙之身,为众开示嗔恚的种种过患罪恶:嗔恚乃是由于无明愚痴所生之粗重烦恼,嗔恚会烧灭种种善根,嗔恚会增长众多恶业,嗔恚所引生后世之果报,将会堕入地狱中遭受尤重纯苦之报。须菩提因造作何种善、恶业,虽得人身,却又是心怀嗔恨恚恼而且无法止息?而今又是以何因缘而能值遇佛陀世尊,并能够出家修行而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他们当初也是同一个受精卵,而克隆成二个胚胎(这不是人工,而是自然界偶发的事件,仍然离不开第八识的作用),既然是二个胚胎,就一定要有二个第八识来执持,才能成长。同卵双胞胎的长像、性格、体质、命运会比较接近,因为融通妄想会比较接近,但是仍然有所不同,而且他们也是各行其是,自己有自己的生活,谁也管不了谁;这些都证明他们是由二个不同的第八识持身。 同卵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简略的说,若以接引众生、利益众生的角度来说,示现在家相较容易与众生共事,方便摄受修学佛道,如大慧宗杲祖师开示:四摄法中,以同事摄为最强。因此菩萨四摄法中,与众生同事来利益众生最为重要。诸地菩萨都了知这个道理,唯除有特别的因缘或别愿,不然多以示现在家菩萨相,而非声闻出家相处于人间。如华严中之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之善知识,唯有六位示现出家声闻相,其余则示现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佛学研究者是佛弟子吗?佛学就是佛法之学,口语说就是研究佛法的学问,是把佛陀开示的经典或菩萨演义的论典,拿来加以研究、探讨的一门学问。简单地说,就是从事佛法的学术研究,是把佛法当作一门专门的知识,来进行探讨与研究。而研究探讨的方向或许各有侧重,总之,在于就佛法的思想体系、源流及发展等方面加以阐述;尤其强调因应时代学术潮流,而以学术的方法,加以比对、分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其中,某甲听从善知识的开示,就真的一句佛号唸到底,他有可能怎么样?从口唸心听、心念心听,乃至于也许他会进展到不唸而自唸,甚至于说,自己在梦中看到自己在唸佛。虽然说这样的唸毕竟还是在声尘上或是法尘上,不是真正的念佛;因为信心具足的关系,他也有把握说,舍报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那么这个时候,已经有坚定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愿力。可是问题是,学净土法门的人都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我开始学佛时经常思考生命与命运的问题。例如一只海星被切成两半而变成二只,那么到底它是一只海星还是二只海星?它们的命运应该相同还是不同?增加一只海星,在世界中真的增加一个生命了吗?我们可以如此随意就创造出生命吗?当然还有其他有关因果如何成立的相关疑问。我年轻时随着所遇到的因缘,询问佛门大师与同修道友这些问题,但无人能答,甚至还有人听不懂我的问题。经过 | 三摩地 2018-07-23 |
|
|
l萧平实老师在《阿含正义》中正式提出十因缘观,解开无师独觉的菩萨辟支佛如何观察生命结构的逻辑与方法,发现生命一定要有入胎识的存在,作为十因缘观中的轮回主体。l爱因斯坦相对论孪生子悖论存在的逻辑错误:不同的时间怎么见面?用物质衡量时间,只是物性改变而时间似乎变长变短,真正的时间并没有改变。撰写本书虽然肇始于我对海星进行解剖的想象实验,以及对生命奥秘的体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因为三大阿僧祇劫里面,第一大阿僧祇劫就是从初发心,然后受菩萨戒开始这样行走,然后第二大阿僧祇劫,才是入地,第三大阿僧祇劫有八地、九地,那第十地呢,这时候他就要眉间放光,刚刚从一切菩萨,他就是面门放光,然后要用这样的光明来施作佛事、来照耀诸众生,因为九地祂已经要离开了,所以祂也一起照,然后十地的菩萨,祂就要从眉间来放光。所以没有这样的功德,还想要说自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这个意思是说:如果你现在要取世间的东西,你要开始懂得把顺位调整好,以前你总是把自己排在第一,那你就从现在开始慢慢地调整为第二或第三,或第四;当你要做什么之前,你要先观察,这个是不是众生需要的?你要开始考虑将这世间事物先让给他们,因为这世间法是他们要的,不是你真正需要的;这些世间法是他们所热爱的,可是却是佛陀所指责的。那你在这个学佛的历程中,是希望佛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藉尸还魂的说法有没有?◎问:老师虽在著作中开示,第六识只有一生,绝不会转生到下一生。但曾经从一些书本看过有人死后的灵魂投生到别人身上,并仍保持前生的记忆与习气的记载,这可使我迷惑了!(25-4)答:若有人死后投生到别人身上,并仍保持前生记忆的事情,通常都是在那个人死后十年、二十年才传扬出来的;如同密宗的们显现神通的事情,在生时都不曾有,都是死后数年、数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可是六识生起的过程又是如何呢?佛开示说根、尘为缘才能生识,所以换句话说,六识的生起还得要有我们的六根为缘,也就是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根,才能够生起我们的六识,来具足领受这滚滚红尘。所以,这六根、六尘、六识合起来的十八界,就成为我们每一个人的红尘。每一个人十八界就是自己的红尘,在其中滚滚而不自知。更多精彩内容,请打开下面的链接和我们一起观看《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这四个字能说明你会不会修福平实导师在《金刚经宗通》第三辑第66—68页开示说:另外一种福德叫作随喜赞叹。譬如某甲菩萨努力来作义工,有的人心里面酸溜溜地,开口就说:哎呀!我就是没时间啦!不像你那么好命啦!我都没办法啦!酸溜溜地说出口,就削减了自己的福德。为什么不改一个方式说:你真的有福报,有时间不必去赚钱,可以来作义工,功德无量!你在说别人功德无量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摘录自《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三)第120集佛教以出家为重吗?》蔡正礼老师开示 (原标题:小乘法不能称为佛法)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