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比方说卖肉的,医药、食品等离不杀生,网站运营、文化出版等,除非你很有名,否则离不内容总与佛教的那些道义相违。那请问怎样才能赚钱发财,任何一个行业都不行啊!对此,末学深不以为然。学佛与发财既非矛盾对立,但亦不可说就是一回事。不可因学佛人未发财而对佛法本身产生怀疑。这是两个问题。事实上,佛法虽然要求佛将世间名利看破放下,但为接引更多众生,它有时也随 三摩地

2018-07-22

经论当中佛陀及菩萨们的示,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结论,就是佛教中所说的正命——如法的职业,就是对于色身的生存没有了无理的欲求,不贪取过多的欲求而无厌足;也不以种种占卜、咒术等不合乎佛陀所制轨范的方法,来求得资养生命的物品,然后来存活色身;反之,必须仅以合乎佛陀所制轨范的方法,来求取生活所需的衣物、饮食、床座等等的这些的物品。简单地说,就是要不 三摩地

2018-07-22

在布施的时候,人们常常在布施后而生起了悔心,有哪些原因会让我们生起了后悔心,而减损了布施的福德呢?我们又该如何生起智慧,能够欢喜的布施,而得到大福德呢?佛陀在《优婆塞戒经》卷5当中示说:【善男子!施已生悔,因于三事:一者于财贪爱、二者谘承邪见、三者见受者过。复有三事:一者畏他呵责、二者畏财尽受苦、三者见他施已受诸衰恼。】这意思是说:布施了以后,之 三摩地

2018-07-22

他处处以公司利益为重,拒绝过某副部长公子的就业请求,除说大话使小钱的中层人员,在网站合并时封存现金禁止摊用,手提电脑失踪后报警并追查当事人责任。最后,员工纷纷指责他没有人性、不谙事故、不像中国人。当你作为记者因职业良心赶赴战场而受到了贫铀弹的辐射后,变卖家具又花光了自己的全部积蓄治病,最后发现,除了朋友为你重新添置一些家具外,没人再管你的后事,你 三摩地

2018-07-22

佛菩提道的修学,首重在悟,也就是要亲证如来藏阿赖耶识,如来藏也是中国禅宗证悟的标的。而在经典当中,佛陀并且已经明白的表示:阿赖耶识就是如来藏。以下我们将约略的来说明:第八识如来藏阿赖耶识的几个特有的体性。首先我们要来说明的就是说,如来藏祂是妄心七识的俱有依。所谓妄心当然就表示说它是虚妄的心,怎么说是虚妄呢?就是说它是生灭的、是无常的心。首先我们要 admin

2018-07-21

本师释迦牟尼佛在《楞伽经》中示说如来藏具有七种性自性:集性自性,性自性,相性自性,大种性自性,因性自性,缘性自性,成性自性。七种性自性已经属于佛法中甚深的法义,末学并无能力、也无意在此深入探讨;只是末学从事化学与生物医学研究多年,认为如来藏的大种性自性与生物医学研究领域非常相关,且能够解释许多当今生物医学所难以解释的问题;故借此机会将自己的一些看 三摩地

2018-07-21

然而我们怎么样才能够趣入这个佛菩提道的修证呢?现在我们就要从禅宗的第一则公案来始说起。相信大家都听说过释迦牟尼佛祂诞生时的故事。释迦世尊于二千五百多年前,在印度出生,据说世尊出生的时候,有非常多的瑞相,包括大地有六种震动,而且光明遍照。记载刚出生的小婴儿(悉达多太子),不需要别人的帮忙,而就自己站了起来,然后向东西南北四方,各走了七步,结果一手指 三摩地

2018-07-21

四大部阿含中处处记载了,佛陀示眼耳鼻舌身意六识都是根与尘为缘所生。例如在《杂阿含经》卷九中:【佛告比丘:眼因缘色,眼识生。所以者何?若眼识生,一切眼色因缘故。耳声因缘、鼻香因缘、舌味因缘、意法因缘意识生,所以者何?诸所有意识,彼一切皆意、法因缘生故。是名比丘!眼识因缘生,乃至意识因缘生。】(《杂阿含经》卷九)也就是说,六识的见闻觉知性,要有六根、 三摩地

2018-07-21

不过若离念灵知的常见者说这话,则大错特错,因为第八识虽无所谓悟解脱,但不了解如来藏在何处的人,本身就像马鸣菩萨所说,还是个"不觉者",还是个"无明之辈",有何资格站在第八识的立场说话,因为第八识虽没有无明烦恼,七转识却仍有无明烦恼,无论离念灵知或一念不生,都还有意识上的分别境界,都还是"不觉"的"无明凡夫"。接下来又从第八识讲"心性本淨,无明不起,即于真如立大智慧光明 三摩地

2018-07-21

上面这些已经明确指出,阿赖耶识如来藏为无我性的,虽生万法而不自知,离于能取和所取,所以本性清净,具真如性,这和认为能取和所取为实有的我见有着本质的区别,那个生出我见心行的是染污末那和意识,此二识为阿赖耶识心体所生,为依祂起性,不得自在,即使消除此二识的我见我执,转染污成清净,他们也无法变成如来藏,因如来藏的无我性,非因修得,其体本来现成,本来如是, 三摩地

2018-07-21

在《大藏经》中记载,佛陀初转法轮宣说解脱道阿含诸经时,常示无常、苦、空、无我;到了第二转法轮演述般若系经典时,也说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都是说无我;可是到了第三转法轮演唯识经典时,却说常、乐、我、净,变成有我。如果不能证解佛陀说法中的真实义,不能了解解脱道中所说的无我,是依什么来说无我,般若诸经所说的无我,又是从什么角度而说无我, 三摩地

2018-07-21

但是各位一定奇怪:既然有三乘,为什么不一始就讲唯一佛乘,而要分成三乘来讲呢?这个原因大概有两种。第一种、因为佛乘甚深难解,如果佛一始出来就讲大乘法,那么很多人是无法信受的;单就一个二乘法的我见的内涵,就好多人都听不懂了,而不要说讲如来藏这样的一个如此甚深微妙的法。所以祂必须先把比较简单的二乘法拿出来说,因为二乘法只要一辈子努力去做就可以修成,但 三摩地

2018-07-21

示说:【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很多人看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都会想要把意识修到应无所住;但是事实上如同我前面讲的,意识祂一定会分别,祂是没办法修成无分别的,所以祂一定有所住;所以这里讲的其实不是在讲意识心,而是在讲如来藏。那要怎么样应无所住而生其 三摩地

2018-07-21

此三法印是一个整体,不可以割裂来看待,因此笔者将围绕着三法印,逐一展,来谈个中所蕴含的深义及其关系,以此试论如来藏胜义实有,非假名安立。什么叫做诸行无常?《解深密经》云:云何诸法依他起相?谓一切法缘生自性,则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谓无明缘行乃至招集纯大苦蕴。就是在讲我们五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种种万法都是借着种种因缘直接、间接或辗转而生:此 三摩地

2018-07-21

如经中佛的示:【众生悉有如来藏,三宝于是现世间,一切有情入佛智,以性清净无别故。佛与众生性不异,凡夫见异圣无差,一切众生本清净,三世如来同演说。】(《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一)解释如下:【每一位有情都有一个真实心,这个真实心叫作如来藏;因为有了如来藏存在,佛法僧三宝在世间出现了;一切有情如果能够亲证本来自性清净、不分别六尘的如来藏,就能出生般若 三摩地

2018-07-21

这种建立还是要回归到刚刚所说的,轮回是不是实有?从轮回的实有我们要来证成:为什么我们是归依于佛、归依于法、归依于僧?归依于佛法而不归依外道才能够解脱轮回?依于这一个不生不灭法如来藏真实心而有轮回的建立,依于这样轮回的建立不能离这个受熏持种根身器――这个第八识如来藏,而来说小乘法当中,那些没有实证的小乘人才会去破斥菩萨说:如果您执著有一个第八识如来 三摩地

2018-07-21

此三法印是一个整体,不可以割裂来看待,因此笔者将围绕着三法印,逐一展,来谈个中所蕴含的深义及其关系,以此试论如来藏胜义实有,非假名安立。什么叫做诸行无常?《解深密经》云:云何诸法依他起相?谓一切法缘生自性,则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谓无明缘行乃至招集纯大苦蕴。就是在讲我们五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种种万法都是借着种种因缘直接、间接或辗转而生:此 三摩地

2018-07-21

这是说,佛又示:“所谓如来藏的密意就是像前面所说的不是语言文字所能测度的,如果要勉强宣说,到底如来藏的法体是怎么样的?那就是如来藏祂不是因、也不是果,祂不是中间的修行、也不是最后的果证,祂不是藉由自己就可以得到、也不是藉由别人来得到,祂不是自然无因就得到、也不是从因缘法上而得到;我释迦牟尼佛昔日在菩提树下所证悟到的就是这个如来藏法,所以说, 三摩地

2018-07-21

他想要出离三界生死之苦,却以意识心要来出离三界生死之苦,以意识心自我想要离生死之苦(继续存在),所以他就从境界中追求。修禅定想要让意识心自己、自我不分别五尘,所以希望五尘境界能够断灭。所以在修禅定的过程,未到地定以及二禅、三禅、四禅,都有人把它当做是涅槃。这个就是佛所说的凡愚之人(中的凡夫)。那凡愚中的愚指的就是二乘人。二乘人他为什么在这里也被称 三摩地

2018-07-21

世间人都知道,有生必有死,生与死是很自然的一件事,犹如花花落一样没有差别;所以,世人应该以平静的心态来看待此事。可是在世间上,仍然有许多人对生与死产生了颠倒见,认为出生是一件很高兴的事,所以会在自己生日的那一天,邀请亲朋好友一起来庆生。乃至有人为了想要求长生不老,譬如秦始皇为了使自己能够长生不老,曾派徐福率领童男童女数千,去寻找长生不老药,最后不 三摩地

2018-07-21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