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另外,根据《佛说阿那律八念经》当中,佛陀也有这样的示,示说这个正命有俗与道两种内涵,俗是指世间法方面,道则是指出世间法方面。世间的正命是求财以道,不贪苟得,不诈于人,就是要以正当的方法来求取财物,不贪求不该得的钱财,不欺诈于人;出世间的正命则是以离邪业,舍世占候,不犯道禁,远离占卜命相以及观天候来为人断吉凶的种种的邪业,不可违犯佛陀教示法道中所 三摩地

2018-07-22

于是佛陀就始一条一条的跟他们说,佛陀总共说了十五条。所以如果你愿意的话,你一条一条的听下去,你如果能够以其中的一条来作,那就是你的吉祥之物。因为真正的吉祥,是你内心能够真正的平等平静,你内心能够真正的无忧无恼,不再堕于三界,才是真正的吉祥。我们来看佛陀怎么跟这些外道说的。佛陀说:第一个吉祥,最吉祥的就是你能够信乐是最吉祥的。在这里我不一条一条解说 三摩地

2018-07-22

这个部分我们来看平实导师的示,在课本的第八十九页,导师说:还有一种人更深入的观察:我现在正在布施,是谁在布施?没有人在布施。又是谁在接受布施?也没有人接受布施。现在又是布施什么财物呢?布施的财物也是无常,施者也无常,我又是以什么缘故来布施呢?这样子思考清楚了:原来我是为了净除烦恼而布施,为了成就道业的资粮而布施,布施者与受施者以及布施这一件事情, 三摩地

2018-07-22

菩萨的布施还要离五种法:第一、布施的时候,不去选择有德之人。因为他有德,所以我布施;因为他是无德之人,我就不布施。这是不对的。第二、布施的时候,不应该去说他人的善事与恶事。第三、布施的时候,不应该去选择对方的身分地位或者是出身种姓,来决定我是否要布施。第四、布施的时候,不应该轻慢来求布施的人。第五、布施的时候,不应该恶口骂辱他人。布施本来是累积福 三摩地

2018-07-22

那么这些善恶业,怎样叫作“定业”或者是“不定业“呢?佛陀在《优婆塞戒经》的〈业品〉当中有示说:【何因缘故名果报定?常作无悔故,专心作故,乐喜作故,立誓愿故,作已欢喜故,是故是业得果报定;除是之外,悉名不定。】这意思是说:怎样会造成果报决定呢?如果说,我们在造作善恶业的时候,有下列五种心境之一的话,那么所得到的果报就会成为是决定 三摩地

2018-07-22

可是弟弟不听劝,哥哥没有办法就只好离了。【弟贪家业汲汲不休,未曾以法而住其心,然后寿终堕牛中,肥盛甚大,贾客买取,载盐贩之;往返有数,牛遂羸顿,不能复前,上坂困顿,躃卧不起。】(~《杂譬喻经》这个可怜的弟弟,他一样不听兄长的劝,他继续在有生之年,继续一样贪爱家业,在这个世间的财色名食睡,努力地去赚取、去营谋,从来就不把解脱三界六道轮回的苦,修学佛 三摩地

2018-07-22

不要因为贫穷的缘故,而互相的杀害吃掉对方,因此而无法离三恶道。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卷12〈1序品〉中也说:菩萨思惟:众生不布施故,后世贫穷;以贫穷故,劫盗心生;以劫盗故,而有杀害。以贫穷故,不足于色;色不足故而行邪婬。又以贫穷故,为人下贱;下贱畏怖而生妄语—如是等贫穷因缘故,行十不善道。若行布施,生有财物,有财物故不为非法。何以故?五尘充足, 三摩地

2018-07-22

可以先从亲近佛教,闻熏因缘果报的正确观念始,逐渐接受布施行善的人将来必定有人天善报,造作恶业的也必定会受到三恶道的果报;然后就可以归依佛法僧三宝,成为三宝。这时候如果因缘还不成熟,归依时受持的五戒是可以选择多分受或少分受,也就是可以先受其中的四戒、三戒乃至于一戒;甚至于可以只先受三归依,而不一并受持五戒。先发起对三宝的信心以及成就佛道的长远誓愿, 三摩地

2018-07-22

不论一个人他多么富有,他还是没有办法可以永远长寿不老,在这种情况下,他面对死亡,或是他所热爱的眷属最后会离他,所以这叫别离苦。乃至一个人经商失败,他所拥有的原来的财富也会离他而去,这就是娑婆世界。然后再来,有时候你不愿意碰到的人他每天会出现,他每天出现的话,你又躲闪不掉,你不论是如何压抑自己的情绪,可是你看到他,你心里面就产生厌恶,或是沮丧,或是 三摩地

2018-07-22

那么要如何才能够求财富,真的可以得到财富,而且又是能够自在受用的呢?在《优婆塞戒经》卷第四之中,世尊是这么示的:善男子!有智之人施有五种:一者至心施、二者自手施、三者信心施、四者时节施、五者如法求物施。……如法财施得何等果?如法财施所得果报如先所说;得是财已,王贼水火所不能侵。换句话说,其实财富是要从布施中得。可是这个对一般人而言,可 三摩地

2018-07-22

一回到家,死尸主动解而落地,变成一具金人,阿利咤将金头砍下后,又马上长出一颗金头,斩其手脚,手脚也马上生出来,才一下子的时间,金头、金手就堆满了整间屋子。隔壁邻居看到这样的情形,便将此事报告国王。国王听了,即派遣使者前去察看,没想到看到的却是腐臭的死人头、手;可是,只要是阿利咤自己拿来献给国王的,便又成为真金。国王看到这种情形非常欢喜,知道阿利咤 三摩地

2018-07-22

随即和这位乞丐夫婿,一起离王宫。善光公主在路上,问她的乞丐夫婿说:你的父母还健在吗?夫婿回答说:我的父亲原先是城中第一豪富长者,由于父母及眷属都已经死了,我便无所依靠,所以才会落魄到如此穷困的地步。善光公主又问:你还记得自己的旧宅在哪里吗?夫婿回答说:知道,但是房舍都已经毁坏了,现在只剩下空地而已。善光公主便与夫婿一起前往夫婿的故居,并于四周走了 三摩地

2018-07-22

可是他聪明反被聪明误,聪明到自己要异想天、要害死佛、要自己取而代之。那为什么这两个人的情况会像这样子呢?佛陀又解释了,其实早在很多劫以前就已经种下了这个因。《六度集经》里面说到:世尊过去世为菩萨的时候,曾经是一位善于理财的长者,喜欢救济贫困、布施众生。有一次一位好友过世,好友的儿子放荡,败光了爸爸所留下来的家产;于是长者自己就拿出黄金千两给这个败 三摩地

2018-07-22

那么要如何才能够求财富,真的可以得到财富,而且又是能够自在受用的呢?在《优婆塞戒经》卷第四之中,世尊是这么示的:善男子!有智之人施有五种:一者至心施、二者自手施、三者信心施、四者时节施、五者如法求物施。……如法财施得何等果?如法财施所得果报如先所说;得是财已,王贼水火所不能侵。换句话说,其实财富是要从布施中得。可是这个对一般人而言,可 三摩地

2018-07-22

不要因为贫穷的缘故,而互相的杀害吃掉对方,因此而无法离三恶道。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卷12〈1序品〉中也说:菩萨思惟:众生不布施故,后世贫穷;以贫穷故,劫盗心生;以劫盗故,而有杀害。以贫穷故,不足于色;色不足故而行邪淫。又以贫穷故,为人下贱;下贱畏怖而生妄语—如是等贫穷因缘故,行十不善道。若行布施,生有财物,有财物故不为非法。何以故?五尘充足, 三摩地

2018-07-22

事情很快地传了,每天都有不少人来试著喂食,然而都是无功而返。童子前世的母亲听闻这个消息后,也好奇地前去富豪家中尝试。她一看到这个婴儿就很爱他,一抱著婴儿,婴儿马上就口要食。首富长者非常的高兴,就重金雇用儿子的前母,使得他来养护自己的儿子。首富长者于是与大夫人协议说:我们的这个儿子不论谁抱他都不肯饮食,只有这位妇人抱他才欢喜肯饮食。我现在想要迎娶 三摩地

2018-07-22

菩萨实现福报的三种方法!有的菩萨是因为继承父母的财产所以福报很好!有的菩萨是因为婚姻,也就是老公或老婆很会赚钱所以福报很好!那也有些菩萨是靠自己努力赚钱,不论是自己本业或做生意或公司或投资而赚大钱的!我们人生活在世间都需要钱,都需要为三餐奔忙!俗话说:「钱非万能,但没有钱万万不能!」没有钱的话那可能就会饿死,或者每天为五斗米折腰而没时间学法,因此 三摩地

2018-07-22

由以上世尊这些示,我们可以了解:菩萨基本上是不适合参与军事工作的,也不适合出入军营,公的与军人往来。我们现在就来举一个在禅门当中非常有名的例子,让大家了解,菩萨即使是丧身舍命,也要想方设法阻止杀业的进行。这个是在《传灯录》当中所记载的故事。在唐朝元和年间,有一位很有名的禅师叫作隐峰禅师。有一天,隐峰禅师说要去朝礼五台山,就在他路过淮西的时候,恰 三摩地

2018-07-22

当这些人来请问佛法的时候,应该同样的和颜悦色为他们解说微妙的佛法大义;如果他们有不了解的地方来请教,就应该要以因缘譬喻、随顺义理而分别,为他们演回答;要像这样子以种种的方便,使他们都能够发起菩提心,并且使得菩提心能够渐渐增长广大,直到真正的进入到佛菩提道之中。但是,对于他们所具有的权力或可能会有的广大供养,则都是应该要保持距离,而不应该抱着任何的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梁武帝和达摩祖师最后话不投机半句多,达摩祖师就离了皇宫,往北到了熊耳山,在少林寺后面的石洞闭关了九年。后来把法传给二祖慧可,才有了我们中国的禅宗。(------《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二》<第040集作者与受者的关系(八)>余正伟老师)多数人尚无能力分辨福德与功德义涵之差异,往往以为造桥铺路、济贫救世、捐献巨额款项与寺庙,于梁柱片瓦上凿名刻字流芳百世&hellip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