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因为出发点是如此崇高,于是我们可以理直气壮说:你不要再跟那个人来往了,他讨厌。你不要穿这种衣服,难看死了。你不该上这个课程,只有傻瓜才会认为有用。你不可以看些比较有深度的书吗?这些全都是垃圾。我们总是喜欢把自己的价值和喜好强加于喜欢的人身上。既然我喜欢他,他也喜欢我,那么,我喜欢的东西,他也该喜欢。我讨厌的,他也应该讨厌。一旦这个做法不得逞,对方 三摩地

2018-07-22

渐渐,就有点熟了!一天在半途的凉亭休息时,凑巧,老先生夫妇也来了,一前一后,缓缓就坐在我的对面!礼貌性点了头,羡慕的语气赞叹:老先生。你很有福气喔!太太很漂亮!老先生:谢谢啦!我太太是我年轻的时候,以五千元向我丈人买过来的,暂用的而已!听得我一头雾水!用买的?暂用的?这时候有点嘟嘴的老太太说:你别听他在臭盖!我是名正言顺娶的!我有点纳闷的看着微 三摩地

2018-07-22

在黄州的苏东坡,自打佣人离开,便沾沾自喜在等待着,他满以为佛印禅师看到那首诗时,一定会大大赞赏,所以他一心一意在等着佳讯传来,好容易等到佣人回来了,他迫不及待问:师父看了怎么说?佣人说:他没说什么?只在你的诗笺上写一些字,叫我拿回,我不懂写些什么。佣人说着,便把那封诗信交给苏东坡;苏东坡打开信封,抽出诗笺,看到那首诗的下端,写着放屁两个大字时 三摩地

2018-07-22

看见那虚妄背后的真实吗?看见那无所不能,造天造的真实吗?譬如工画师,分布诸彩色,无所不为而无所为的真实。是的,它一直如此,一直都隐藏在我们的身边,静静的,虽无所为却又无所不为的创造着一切,有位禅师说过:我终日吃饭未曾吃到一粒米。这就是它,它总是如此,吃饭却不吃饭,穿衣却不穿衣,上班却不上班,不要告诉我吃饭时不执著不分别,虽吃饭却好像没吃一样那就是 三摩地

2018-07-22

就是你自己呀!我自己?小和尚抬起头,睁大了眼睛,好像明白了,又好像没明白,直直盯着师父,渴求点化。是呀!老和尚笑了笑,其实你刚刚听说的孤独、误解、绝望等等,都是你自己内心世界的影子,都是你自己给自己的感觉罢了。你对自己说:‘这些真可怕,我承受不住了。’那你就真的会被打败。同样,假如你告诉自己:‘没什么好怕的,只要我积极面对,就能战 三摩地

2018-07-22

家庭是个是非,挣钱是个是非事,变革的年代是是非的年代,怎么样在这么多是非里面从容面对呢?有位当事者就问到,他自从学佛以后,就非常谨慎自己的言行,在待人接物方面他就特别小心,就怕卷入是非之中,可是即使是如此,他还是陷入于这是非之中。他就对这情况非常困惑,不知道如何是好。我们的回答是:这个世界本来就是娑婆世界,是一个难以堪忍的世界,众生的根器差别 三摩地

2018-07-22

学佛最困难的方是虽然听闻到了,却也不容易信受,不容易信受是因为有邪见;一定跟邪见不同,判断的方法就是多听闻、多熏习,看看有没有落入常见外道或断见外道中,在这种邪见中是无法出离生死的,因为没有出离观。出离观主要在修十二因缘,为什么十二因缘法他无法成就?因为他不知道有情众生生死的根由是从何而来?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过程,因为会老、会死所以要修行。断灭见的 三摩地

2018-07-22

因为这些痛苦会渗透在一个人的人格层面,在不容易被探测的深度潜藏着,持续而坚韧寻找表达的机会。这种表达往往会给一个人所有方面打下痛苦的烙印:他的许多看法是令自己和他人都难受的看法,他的情绪大多处在低谷或者不和谐的亢奋中,而他的行为也不断在伤害身心健康。习惯于做失败者,或者一定要做成功者。在某种意义上都是对痛苦成瘾,以此处罚自己来重复感受那个痛苦体 三摩地

2018-07-22

提婆大师被刺后,没有呼唤自己的,而是忍着剧痛,看着眼前的凶手,说到:你真是可怜啊!罪业居然如此深重,你要到什么时候才能醒悟?大师的反应显然完全出乎凶手的意料,如果大师呼救挣扎,他还准备上前再补几刀,但大师的镇定以及对他的深深关切,让他只能傻傻的呆在原。提婆大师接着说:我的袈裟和钵盂在我的座位下面,你赶快穿上我的衣服、带上我的钵盂,这样多少可以掩护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我们才说:最后的一段山路最陡峭,是需要大家坚持、有毅力去把它爬过。一旦爬过之后到达山门,那个时候山门打开,才会看到佛法之中,佛所开示的种种的法,是多么多么的胜妙。此时的你,已然找到值得永久依祉的本心,还会去依祉那些五欲世间你放不下的事了吗,答案不言而喻。 (原标题:什么时候该放下了!) 三摩地

2018-07-22

这样的利落,也是因为她本就不甘当一个受害者的角色,一件事情只要给她一点主动权,她会立马把握这个主动权让自己打一个翻身仗!事情的走势是人与人互动之中所呈现的因缘和合之法,它也许很难完全依某一个人的意愿而行,更多时候我们以善心善意结下一段因缘,却因为种种无明,没有智慧,又没有守住基本人伦的界限,使得事情完全朝着有违初衷的方向发展,关爱变成怨怼,誓言变成 三摩地

2018-07-22

而凡夫众生所执以为实有、不肯放舍的六尘境界,其实都是由具有大种性自性的如来藏随顺众生的业缘、业报而出生变现、水、火、风等四大种所造的外五尘,而再由如来藏所变现的有根身上的眼、耳、鼻、舌、身等扶尘根来摄取外五尘,而产生电化学讯号,这在《阿含经》中称为是外五入,再加上意根的法入,就共有外六入;这些电化学讯号透过神经传导到大脑中,而在大脑具有五种感官能 三摩地

2018-07-22

我想,也许这个可能会发生在每一个家庭中的故事,有可能帮助我们更清楚认识到自己的一个哪怕很不经意的习气和举动,会对周围的人造成那么大的伤害,乃至一个人的一生、很多人的一生。爷爷是战争年代的幸存者,仕途比普通人要强很多,但是因为性格刚烈,身居高位却没能长久,酗酒,常常对家人施暴,甚至对奶奶动过斧子。父亲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直到爷爷死去。父母也有矛 三摩地

2018-07-22

人总会不自觉按自己或他人的预言来行事,最终令预言发生,而担忧正是消极的自证预言。现代社会,让人担忧的事太多了:年轻人担忧能否考上好学校、找到好工作,中年人为能否顺利买房、结婚、生子忧心忡忡,老年人又为能否老有所依而伤怀。正如杨绛先生所说,人这一生实在太苦,各阶段都有担忧的事,如何应对绵延不绝的忧虑和惧怕,考验着每个人的智慧和勇气。国人为何如此忧心 三摩地

2018-07-22

据说,修行到三的菩萨就需要停下来等待和自己有缘的广大有情,将这些有缘拉拔到一个几乎同样的修为,才能继续进发向上,因为只要这些有缘的问题不得到解决提升,那么自己的心中所含藏的欲界爱随眠习气,就无法消除。。。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原标题:别人的问题我们身上也存在) 三摩地

2018-07-22

如同突然绕到了球的另一边,我开始认真思考这件事——面对委屈,除了吞下来委曲了自己的心,除了狠下来伤了别人的心,难道没有别的出路了吗?脑子里冒出了两个词:忍辱、屈辱。顿时就明白了——前者的辱没、委屈是可以安忍下来的;后者的辱没、委屈真的成了屈辱。就像两个小朋友在一起,甲小朋友手里有一块糖,乙小朋友趁甲不注意抢走了。忍辱是甲小朋 三摩地

2018-07-22

近几日,有幸与一位法师在其小庙安住数日,小庙后是一片苍翠的青山,并有溪水流过,清晨踏上青山,好似脚踏柔软的毯,所处之境几似幻境。午后品茗,法师聊起他出家的因缘,当年还是13岁的少年,一次偶然的因缘来到一座寺院,刚进门,看见一幅佛陀画像,一下被这庄严的法相摄受,青色的肉髻、慈悲的微笑、飘逸的天衣,整个画面弥漫着那种出尘的意境,少年在佛前久久站立,此时 三摩地

2018-07-22

MM走在路上,云淡风清,心里什么记挂都没有,无忧无虑、坦然自若,不经意间走到街巷的拐角,猛然看到一家店写着清仓减价,原本平静的内心突然被这几个字刺激的喧闹起来:减价那意味着便宜,便宜意味着划算,划算意味着用更少的钱买到更多的东东,可以让我付出更少而拥有更多,那份更多的感觉拥塞过来,心里瞬间被填塞的满满,在这份渴望被填满的催逼下,兴高采烈一头冲了进去 三摩地

2018-07-22

佛法本即是修行,而谈到修行就一定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我在哪里,我目前是谁?另一方就是我要到哪里去,我要成为谁?而修行的过程就是从我目前所在的方,从目前我的存在状态起步,迈向自己设立的那个目标,而那个修证的目标也一定包含我在哪里,我是谁。这就是漫漫修行路,而沿路不仅可以看见不同的风光,更是自身内在的逐渐转化。就好像旅游,不仅看见多彩的风光,更多时 三摩地

2018-07-22

佛说,哪一个众生没有伤害过你,哪一个众生没有跟你结仇过,哪一个众生没有让你不愉快过?大家都有啊!既然是这样,如果今天这个众生跟你不愉快,那你想:其实跟你更不愉快的有好多好多的人,整个屋子都是,整个村庄都是,整个都市都是,乃至整个国家、乃至整个球、乃至整个宇宙都是,除了诸佛菩萨以外。在那种情况下,你有需要跟每一位众生来算旧帐吗?来说“不行!我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