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遇善知识以大慈悲,即为赞说阿弥陀十力威德,广赞彼光明神力,亦赞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此人闻已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地狱猛火化为凉风,吹诸天华。华上皆有化菩萨迎接此人,如一念顷,即得往生七宝池中莲花之内。】------《说观无量寿经》卷一我们看下品中生的这个菩萨,他平常是有学,他是受五戒,可是就毁犯了五戒;受了八关斋戒,又毁犯八关斋戒;受了 三摩地

2018-07-20

如此愚人临命终时,遇善知识种种安慰,为说妙法教令念,彼人苦逼不遑念。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彼者,应称归命无量寿。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称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说观无量寿经》卷一我们看到这里的开示:这么深恶重业的这个恶人,阿弥陀都要接引他,所以阿弥陀是最最最最慈悲的,连五逆十恶的众生都要摄 三摩地

2018-07-20

一声罪灭河沙,要跟大家谈这个最主要是因为,有许多人在看到这句话的时候,心里面都会起一个疑问:真的有这么厉害吗?念一声罪灭河沙,那是不是代表著,念我只要念个一声,然后我把所有的罪业消除了,那是不是就代表了,我们今生所作的这些修行都已经成办了,并且这一生所有的罪业都消灭了呢?乃至于我们就因此而可以好好的享受人生呢?正因为有这些质疑,所以我们觉得 三摩地

2018-07-20

1、enis6699菩萨问:因为一天之中总有很多事情要做,如果作些简单的事情时忆可以一直提起,但如果作些较复杂、须动头脑、须专心的事情时,就没办法全时都能提住了,可能只有刚开始时提住一段时间,或想起时再忆起而已。如果一整天都是如些做这些复杂的事时,则可能就把忆的念头给忘了!jade99菩萨答:这种过程是正常的,请勿一直放在心上而自障圣道。俗话说得好:独学而无 三摩地

2018-07-20

1、问:我正在修学无相念和拜。所说的忆念成片是怎么回事?是必然现象吗?如果能做到成片时,是否就可以参禅了?还是一定要从拜一尊到多尊以后,才可开始参禅?还有,我早上要上班,时间很赶,有时间就多拜,没有时间就不拜了;在下班后再找时间拜一小时,这样可以吗?平时为了不丢掉忆念的念,尽量想着此一念。人变得不爱说话,总是若有所思似的。这样正常吗?答 三摩地

2018-07-20

比丘们到外面去看了五欲六尘,一打坐,那些镜头就不断地涌上来,所以他们会请教陀,这该怎么办呢?陀就教了他们五种方法,这五种方法,我们可以拿来作参考。陀说:如果我们要修增上心,也就是要修定学的时候,我们可以用这五种方法,来让我们的这些恶念止息,我们的心就能够安住;能够安住就能够定下来,定下来就可以进修禅定。陀说的第一个方法叫作念善相应。念善相应 三摩地

2018-07-20

教中所说的一心,当然基本上也会有一般用语一心就是全心全意、心志专一的这个意涵。比如经典中常看见弟子前来见的时候,都是“一心合掌,顶礼足”,然后“一心合掌,瞻仰如来”,而且是“一心恭敬,目不暂舍”,都是要一心。因为法中强调“制心一处,无事不办”,认为如果心散乱不定,就难以得见诸法的真实相,进而成就道业 三摩地

2018-07-20

一直以来无相拜功夫无法上手,是因遮障太多所致,后来发现这些遮障原来是来自于对自我的执著引发现起。因执著自我,所以就以为觉知心我为真实,以为内我所、外我所乃至身心所及一切为真实,因执著自我存在而对一切我所知境界以为真实,导致对这些境界生起是否有违顺己意,又执著这些现象为真实导致生起种种遮障。后来就自己常常去观察十八界一切法缘起缘灭,观察这十八界一切 三摩地

2018-07-20

归依典礼庄严而肃穆,当我从平实导师的手中接到纪念像时,平实导师慈悲的向我说恭喜,心中非常感动而兴奋,深觉自己十分幸运,能有机缘修学了义,从今天起我就是正式的三宝。算算进入正觉禅净班到今天正好满八个月。犹记得两三年前,家中同修邀我ㄧ起参加禅净班,我因不了解正觉,特别上网搜寻相关信息,发现了很多负面的言论,所以不想参加,也不愿障碍同修前往修学。但心中 三摩地

2018-07-20

可是散乱的意识心没有能力可以担任这些功德,没有能力可以成就静虑的功德,所以需要修学制心一处的功夫!制心一处的功夫,我们所修学的是平实导师运用的大势至菩萨念圆通法门里面的忆,也就是无相念的方法;搭配了拜的方便,从拜中来定力!忆中的方法,是直接对治意根以及意识的散乱以及攀缘!的过程里面,让自己能够摄心安住于清净的忆的念,来对治意根 三摩地

2018-07-20

有的人问我:不想拜是不是业障太重?第一个:我不知道你的内心是在想什么。第二个:你不能用业障来说明。因为我们一讲:这是业障,我们就可以对自己不负责任了。这是业障,好象跟自己无关了,还应该看看自己为什么这样。这个我帮不了你,只能是你自己观察自己。你得看看自己背后究竟是什么,哪些事牵挂着你。就好象每个人的有很多,不同的欲求它随着环境的不同会生起不同的欲 三摩地

2018-07-20

无相忆和拜,深层次的目的是使意根恒审思量于无相之忆之境界,从而降服意根的攀援性。意根也名现识,转识。从广义上说,意根只要是在遍计所执,都是掉举,(令如来藏)流注染污业种(有漏有为法),令众生沉沦生死为业。如果时时能无相忆,则是精进而不放逸,即是一份清净意根令清净之善业种子(无漏有为法)在如来藏心中流注,决定趋向上品往生乃至究竟成 三摩地

2018-07-20

自证圣智境界,那是常寂光净土;地上菩萨所住,以及地上菩萨往生诸净土、莲花化生所住净土是实报庄严土;声闻种性所证涅槃,以及声闻种性菩萨往生诸净土,所住的是方便有余土;我们所住的是凡圣同居土。我们这个世间有凡夫菩萨,有圣人;但是我们遇到证果的圣人时,我们不知道,因为他脸上没有写着证果;或是三果、四果。在极乐世界,每位菩萨所证的果位境界,大家都心 三摩地

2018-07-20

第一目念应化身一般念人持名念,只要信愿行真切就可以往生西方,但有的人为求实相念,所以学无相念;有的人为求上品上生,面见弥陀世尊,所以学无相念做为功夫;有的人为求学得力以度化众生,所以学无相念。无相念就是楞严经中所述,第二十四种圆通法门---「法以人名」,称为大势至菩萨念圆通法门。念,许多人在念,也知道有三身:化身、报身和法身。 三摩地

2018-07-20

音乐的殊妙超过天乐亿万倍不止,树中还能映照出无量庄严的他方土世界。回来吧,我的孩子,回到家乡,你的容貌也会变的无比的端庄。比如帝王,虽是人中尊贵,形色端正,而和转轮圣王比,就非常的鄙陋,就象是乞丐在帝王边。而转轮圣王,威相殊妙,天下第一,和忉利天王比,又显得非常丑恶,相差万亿倍。如果天帝和第六天王比,就更差百千亿倍拉。如果第六天王和咱们家乡的大众 三摩地

2018-07-20

】但是,念人一生都是善恶间杂。临终时,蒙慈悲接引,往生极乐,神超净域,永谢尘劳。那他们在此生所做的恶事不就可以不受报吗?比如我未信前曾杀生,但如果我舍寿后,能带业往生,不就可以不受恶报吗?为什么经中说:「莫轻小恶,以为无罪,死后有报,纤毫受之」呢?再如,我贪心重,爱吃面包。但如果能往生极乐,以后在极乐不需饮食,又怎会有贪美食的恶报呢?答:念 三摩地

2018-07-20

法之魅力就是一定、一定可以亲身检验如实,而不是泛泛而空洞的!据末学所知,断我见主要在观行意识心之虚妄、无常!倘若连眼识的相貌都不曾认得,那对于意识的相貌更是决定不会认得的。如此就是于煖法尚没有生起,更妄谈断我见了。所以当于真实善知识对于断我见之诸多开示多多熏习以后,更应进一步思维、观行诸如:根与尘是什么关系?尘与识又是什么关系?乃至根尘识的生起次 三摩地

2018-07-20

萧导师的无相忆念拜是修观行的最佳基本动作,于拜时系心于念之念即是「止」,同时,观察拜之动作是否达到松(放松心情),软(肌肉不可紧绷),匀(速度均匀)之要求,如此地自我观察即是「观」。修习一段时日后,动中定力显现,才有能力于历缘对境中「观」自己之起心动念是否符合之教导。若有违背则辅以如理作意之思惟来修习。例如:末学于职场中时常遭遇同事之非难 三摩地

2018-07-20

禅与净土是我国大乘教的两个主要行门。参禅以在娑婆世界求悟为目标,而净土法门主要是以念求生净土为标的。净土,是诸菩萨以大愿所成的清净国土,有弥勒净土、弥陀净土、药师净土等,狭义的净土专指西方极乐世界。求生净土的根本方法就是念。一、念三昧念是三根普被、利钝兼收的修行法门,尤其适合忙碌的现代人。念法门亦有其次第性。念一般从持名念入手,修 三摩地

2018-07-20

为什么拜时要轻微低头?法:拜不是向外追求,而是自心开发,故府首返观。我们的性,本具一切光明、智慧和福报,但被贪、嗔、痴、慢、疑等乌云垃圾蒙蔽,开发谦恭的美德,才能拨开乌云,现自身性光明,处处吉祥。生理:低头时拉开颈椎各关节间隙,纠正颈椎,解除神经、血管、淋巴管及脑脊髓的压迫。2.为什么拜要头面贴地?法:彻底放下傲慢的烦恼和自私我执的妄念 三摩地

2018-07-20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