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论文:〖复次,初学菩萨住此娑婆世界,或值寒热、风雨不时、饥馑等苦;或见不善可畏众生三毒所缠,邪见颠倒,弃背善道习行恶法;菩萨在中,心生怯懦,恐不可值遇诸菩萨,恐不能成就清净信心,生疑欲退者,应做是念:十方所有诸菩萨皆得大神通,无有障碍,能以种种善巧方便,救拔一切险厄众生。作是念已,发大誓愿,一心专念及菩萨。〗讲解:接下来回到念法门来说。念 三摩地

2018-07-20

法当中也有所谓的六念:念、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念是什么?念就是要思念的种种功德,思念的大慈大悲、智慧光明、神通无量,思念的功德庄严,还有思念不断地救拔一切众生的那个慈悲。另外要念法,念法这个法就是我们在教当中修学的轨则,要以这个法作为轨则。那么要修学当然就要时时专心的系念能够除掉爱欲尘劳、种种烦恼的这些的苦。那第三呢,是要念僧, 三摩地

2018-07-20

一般人心里面总想,修学念法门,修学净土,就是只要持名,阿弥陀,阿弥陀这样子持名唱诵不断,将来就可以往生阿弥陀极乐国土,认为修学净土,就只要这样就好。其实修学念法门,也要动中的功夫啊!为什么我们这么讲呢?因为修学念法门,想要求生诸净土。好比说修学这个念法门,念阿弥陀,想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那么照经上讲就必须要在临命终的时候能够心不颠倒,这样才能够往 三摩地

2018-07-20

在楞严会上,大势至菩萨奉世尊之命,叙述他的修行圆通法门时说:‘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名超日月光。彼教我念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为形影,不相乖异。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 三摩地

2018-07-20

我常常没有时间概念,是因为我多么希望每次分离的时间能模糊一点,再模糊一点,模糊到连时间自己也弄不清楚什么时候要分开,那该多好!因曾沐于善知识的教导,学习过无相忆以及忆前的方便善巧,便尝试抛开思维这些伤感和留恋。随着火车的飞驰、时间的流逝,这份想念的情怀就这样静静地落在心底,不难过、不激烈,只有一分牵挂。这种感觉怎么这样让人安心啊,母亲也一定在这 三摩地

2018-07-20

禅净双修路程及禅三共修期间心得国小的时候,同学间吵架,心里就想:“一样都是父母生出来的,为什么要吵来吵去,分你我,争来争去?”国中的时候又因为姐姐的一句话,深深埋在我心底:“想要学法,就要到极乐世界去修学!”心想不知要如何去极乐世界?听起来好殊胜喔!也很有信心自己可以找到去的方法,只是不知是未来的哪时?不急!等待因缘吧!在专科 三摩地

2018-07-20

《净土圣道》正德居士著平实导师序正德居士所造《净土圣道》一书,对于净土与圣道之关系,有极为精辟之阐扬,令法净土门与圣道门之精义,显示于净土行者之面前,将对净土与禅宗一切行者产生极大之利益,提升净土与禅门行者以往对净土真义、净土内涵之误解。是故正德居士将其所著《净土圣道》一书之初稿示余,以邀余之序文,读后生大欢喜,造此序文略舒管见,以申余之所见及所 三摩地

2018-07-20

法门之殊胜----一、容易修学。第一个,就是说念法门容易修学。它是老少可学,而且不分贵贱,并且它是时时刻刻都可以念,每一个地方都可以念。比如说在自己的房间里面,房间里面也可以念啊,你如果说不念出声音来,你在心里面默念就可以嘛,心里面念也是念法门啊,所以说这个念法门容易修学。念法门之殊胜----二、三根普被。另外,这个念法门它是三根普被 三摩地

2018-07-20

做为弟子,您认为是往生极乐世界修行比较快呢?还是常住娑婆修行比较快呢?要说明这个话题,首先要先了解禅与净土的修道差别。近代常有高僧大德倡言禅净双修,说禅与净土可以互通。然而有些人因此而心生疑惑,认为:念必须执持圣号,口唸心念,如果修观的话,则有的形像;而禅门以无门为门,必须扫除一切相,所谓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这两者又如何能够互通呢?又如何能够 三摩地

2018-07-20

1、净土法门摄圣道门净土一门其实并不是只有往生极乐世界或诸国土就算成就。净土法门的修行也涵摄了圣教门,具足各种法,一切法的修行结果,全部都要汇归于净土。持名念而不能了解第一义的人,只能上品下生或者中品中生而已,但是不至于下品往生。关于下品往生,有些祖师误会了便说:“唉呀!我这些徒弟只要有一、两个能够下品往生,我就很高兴了。”这样的 三摩地

2018-07-20

这么多的娑婆世界,难道只有禅而没有念法门吗?有!不是没有。犹如释迦世尊在这个世界赞叹阿弥陀的极乐世界,赞叹十方诸的世界;十方诸亦然,同样也赞叹释迦世尊的世界,只是十方诸一向都不自赞毁他,不赞叹自己,不诽谤任何诸。反过来都赞叹十方一切诸,不赞叹自己。有时候怕众生对自己所亲近的有所误会、生轻蔑心,因此会点一下,但也只是点到为止。譬如《 三摩地

2018-07-20

此观是专门观想无量寿的身相光明。无量寿的身相,就像百千万亿夜摩天的阎浮檀金,所放出来的那一种金色。身的高有六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由旬。一条恒河的每一颗细沙代表一由旬,一个恒河沙数由旬就不能想像了,现在说不只是六十万亿,是六十万亿的那由他的恒河沙数由旬---无量寿身量无限的广大。修此观者心量必须无限广大,才能观想无量寿无限广大的身相。想好之后要 三摩地

2018-07-20

这么多的娑婆世界,难道只有禅而没有念法门吗?有!不是没有。犹如释迦世尊在这个世界赞叹阿弥陀的极乐世界,赞叹十方诸的世界;十方诸亦然,同样也赞叹释迦世尊的世界,只是十方诸一向都不自赞毁他,不赞叹自己,不诽谤任何诸。反过来都赞叹十方一切诸,不赞叹自己。有时候怕众生对自己所亲近的有所误会、生轻蔑心,因此会点一下,但也只是点到为止。譬如《 三摩地

2018-07-20

欲得成,非仅持念名可办,必赖禅定悟明心性。见道之后,速得晋入修道之位,果可期。然欲见道,需赖参禅或止观法门之理观,此则非定力莫辨,尤其是动中的功夫。而念人欲持名念至一心不乱,亦需功夫。若能以持名念及礼为方便,欲入大势至菩萨念圆通法门,并非难事;则往生极乐净土便有把握。亦可参究念:所谓「不暇方便,自得心开」,非无可能。若以念圆通法 三摩地

2018-07-20

第一节禅净互通末法时期,常有因为修行法门之不同而相互评论高下,尤其是净土与禅的修行者。某些修禅的人认为念多心向外求,求、求菩萨,只知念,不知内摄,不知开发自己本具的性。某些念人则认为修禅人狂妄自大,不知念法门可以三根普被、利钝兼收。凡此皆因末曾深入禅与净土的各种法门,而生误会。以致教内互动干戈,或者言语批评,或者写文章,打笔仗,让教外 三摩地

2018-07-20

目录一、前言1二、禅略说1(一)什么是禅?1(二)禅应如何修行2(三)禅悟的实质4(四)关于禅的简略辩证51、禅不同于禅定52、做主的一念心非禅63、能知能觉的妄心不是真心64、呼吸不是真心65、虚空不是真心66、入定的能看的心不是真心67、无所不在的能量不是真心78、永远不变异的心不是真心79、感觉或见闻觉知性不是见性7(五)学般若禅须知71、必须要修集福德资粮72、必须修 三摩地

2018-07-20

禅与净土是我国大乘教的两个主要行门。参禅以在娑婆世界求悟为目标,而净土法门主要是以念求生净土为标的。实修大乘之行门大乘法的行门,统摄于禅与定;八万四千法门,皆汇归于净土,故禅与净土圆融无碍。净土之念法门有多种,譬如《说阿弥陀经》说持名念,《观无量寿经》说观想念,《称赞净土摄受经》说系念思维念,《楞严经》说念圆通法门(念三昧) 三摩地

2018-07-20

说阿弥陀经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叶、摩诃迦旃延、摩诃俱絺罗、离婆多、周利槃陀伽、难陀、阿难陀、罗睺罗、憍梵波提、宾头卢颇罗堕、迦留陀夷、摩诃劫宾那、薄拘罗、阿[那]楼驮,如是等诸大弟子。并诸菩萨摩诃萨,文殊师利法王子、阿逸多菩萨、乾 三摩地

2018-07-20

说观无量寿经刘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译如是我闻。一时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菩萨三万二千。文殊师利法王子。而为上首。尔时王舍大城有一太子。名阿阇世。随顺调达恶友之教。收执父王频婆娑罗。幽闭置于七重室内。制诸群臣一不得往。国大夫人名韦提希。恭敬大王。澡浴清净。以酥蜜和麨用涂其身。诸璎珞中盛葡萄浆密以上王。尔时大王。食麨饮浆。求 三摩地

2018-07-20

说无量寿经卷上曹魏康僧铠译我闻如是,一时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一切大圣,神通已达。其名曰:尊者了本际、尊者正愿、尊者正语、尊者大号、尊者仁贤、尊者离垢、尊者名闻、尊者善实、尊者具足、尊者牛王、尊者优楼频螺迦叶、尊者伽耶迦叶、尊者那提迦叶、尊者摩诃迦叶、尊者舍利弗、尊者大目犍连、尊者劫宾那、尊者大住、尊者大净志、尊者摩诃周那、 三摩地

2018-07-20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