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大方等无想经卷第六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译大云初分增长健度第三十七之余佛言。善男子。勿作是语。如来常所化众生身。是名化身。世尊。其义云何。世尊。如佛所说住是三昧则得法身。云何复言是变化身。如来法身。若为教化作杂食身。云何此身非虚妄耶。真法身者。云何复作杂食之身。若作食身是义不然。佛言。止止勿作是语。住是三昧菩萨摩诃萨。若有化身是名幻身。世尊。何故颠倒以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一时佛在拘尸那国力士生地阿利罗跋提河边娑罗双树间。尔时世尊。与大比丘八十亿百千人俱。前后围绕。二月十五日临涅槃时。以佛神力出大音声。其声遍满乃至有顶。随其类音普告众生。今日如来应正遍知。怜愍众生覆护众生。等视众生如罗睺罗。为作归依屋舍室宅。大觉世尊将欲涅槃。一切众生若有所疑。今悉可问。为最后问。尔时世尊。于晨朝时从其面门放种种光。其明杂色。青黄赤白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从佛所闻解其文义转为他人分别宣说。所谓少欲是道。多欲非道。广说如是八大人觉。有犯罪者教令发露忏悔灭除。善知菩萨方便所行秘密之法。是名凡夫非第八人。第八人者不名凡夫。名为菩萨不名为佛第二人者名须陀洹斯陀含。若得正法受持正法从佛闻法。如其所闻闻已书写受持读诵转为他说。若闻法已不写不受不持不说。而言奴婢不净之物佛听畜者无有是处。是名第二人。如是之人未得第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大般涅槃经卷第十一 现病品第六尔时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如来已免一切疾病。患苦悉除无复怖畏。世尊。一切众生有四毒箭则为病因。何等为四。贪欲嗔恚愚痴憍慢。若有病因则有病生。所谓爱热肺病上气吐逆。肤体[病-丙+习][病-丙+习]其心闷乱。下痢哕噎小便淋沥。眼耳疼痛背满腹胀。颠狂干消鬼魅所著。如是种种身心诸病。诸佛世尊悉无复有。今日如来何缘顾命文殊师利而作是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娑婆诃。’《心经》全名《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佛开示说:每一位有情都有一个唯我独尊的真心。《心经》是可以让众生智慧到彼岸的一部经。这部经可以让学人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这个道理与佛在《杂阿含经》卷3中开示的一样,如下:是故,比丘!所有诸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皆非我、非异我、不相在。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杂阿含经》卷3)解释如下:所以,多闻圣看见种种的色法,譬如已经过去的色法、未来会出现的色法、现前的色法、五脏六腑等内色、山河大地等外色、粗糙的色法、微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有很多佛弟子们对于这段产生疑惑,因为他们知道诸法本来就是有生有灭、有垢有净、有增有减的法,怎么会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呢?譬如一个人在母胎为胎儿,出生为婴儿,慢慢长大成青少年、成年、中年、老年,最后死亡。不都是有所生、有所灭吗?又譬如意识,有时烦恼少一点,意识变得比较清净;有时因为烦恼增加,意识变成比较染污,怎么可能是不垢不净呢?又譬如熏习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佛已经开示:空性心的实际理地是没有五阴、六根、六尘、六识存在。既然空性心的实际理地没有任何一法存在,当然是极寂静没有丛闹的境界;如果空性心的实际理地有任何一法存在,不论是五阴或者十八界之任何一法存在,那是愦闹不寂静的境界,不符合佛在四阿含开示的涅槃寂静的道理。因为这样的缘故,声闻透过佛语开示,以及缘觉观察蕴处界之外真实有一个本际存在——也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由于他们不相信经中开示真心清净,所以不承认真心存在,认为一切都是缘起性空、一切都是性空唯名,成为佛所说的断见外道;可是他们怕被别人评论为断见外道,反执意识心为常,认为意识心是一切染净法之根本,所以成为佛所说的常见外道,具足常见与断见二见。第二个重点,心王菩萨说:真心的体性是没有间杂,衪言语道断,本身离见闻觉知,名非有;却藉种种缘出生有见闻觉知的七转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因为没有罣碍的缘故,心里不会有种种恐怖事情出现,所以能够远离种种颠倒与梦想的境界,最后可以证得菩萨最究竟的涅槃,那就是佛地的无住处涅槃。《心经》已经告诉大众,证此无智亦无得真心,以此为基础来修行,到最后可以证得:既不住生死、也不住涅槃的无住处涅槃。然而佛曾开示:涅槃有四种,那就是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无余依涅槃、有余依涅槃以及无住处涅槃。菩萨既然要证得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三乘佛法都说无我,然而无我的真实义往往被错会了。认为佛法讲无我,就是讲缘起性空、一切法空,因为空所以无我;如果听到了有人说有不空的如来藏,便会诬蔑这个人是同于梵我、神我的外道,诽谤这个人所说的法义不是佛法,说这个人所弘传的甚深微妙是不符合原始佛教的。然而原始佛教的四阿含诸经中,固然说无我法,可是又处处说我;把这个我有时候说为涅槃的本际,或者说为诸法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一个人究竟有几个心?现代科学家把人类的心智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和层次,您可知道,释迦牟尼佛是怎么说的吗?根据释迦牟尼佛的教导,我们每个人都有八个心,在佛经里,这八个心通常被称为『八识』。『识』是指能够认知的功能:眼识是视觉功能,能分辨色彩。耳识是听觉功能,能分辨声音。鼻识是嗅觉功能,能分辨气味。舌识是味觉功能,能分辨味道。身识是触觉功能,能分辨身体的各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具足解脱道,及佛菩提道,求正觉佛子,一切应受持。这个〈总持咒〉很特别的地方,是在于它里面谈到的,有实相的法在里面,所以如果您能够至心持诵这个咒语的话,那您就会有趣向于菩萨的忍陀罗尼,因为在这里面包含了实相的义理。至于说法陀罗尼的部分,这个部分确实也包含了所有一切菩萨所该学的法在里面,用最精要的字表示出来。比方说,五阴十八界就已经函盖了一个有情众生他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可是我们也要跟各位说明,那个妄念之相,其实是非常普遍的,而且如果有人想要修学佛法,要能够进入始觉位,其实他要把一些妄念之相先去除掉,而这个妄念之相,有一个很严重而且很普遍的,就叫文字障的相貌,这文字障其实就是妄念之相。譬如说,有人曾经提出一种质疑,提出法界中真的有八识吗?有人就主张说:其实法界没有什么八识可言。他认为经典又没有讲第八识,经典也没有讲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然未具足,要待眼见佛性之时,方得进一步现观,方得进一步发起后得智;要待进修相见道位,发起入地所须之般若智慧功德时,方得满足下品妙观察智、平等性智。修到初地之入地心而得成满之时,说为下品妙观察智、平等性智发起;非谓初地心时方才少分初起也!如是应知!何以故?谓初地之住地心位中,起修无生法忍而起之二智,皆是初分发起中品二智,已非是下品二智也,然却要待八地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心经》到底在说什么?《心经》全名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佛开示:每一位有情都有一个唯我独尊的真心,祂可以让众生智慧到彼岸的一部经。这部经可以让学人成就三乘菩提,那就是声闻菩提、缘觉菩提与佛菩提。声闻菩提,乃是声闻人所觉悟的法道。也是声闻人听闻世尊的开示,用四圣谛、四念处观、八正道等法来观察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等法虚妄,因此断了三缚结,我见、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心经》顾名思义是在说心,包括讲真心、妄心、众生心、菩萨心和佛心。一切世间的有情众生同具真心与妄心,并非只有一种心,而真心与妄心又在时时同步运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解读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当我们证得法界实相的时候,即能现前观到一个本来就自在的真心——第八识如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正因为有这四分,具足了这四分,所以常常有佛门中的修行人,将意识觉知心的行相,也就是将意识心的见分的心行相分,认作虚妄法;然后再将觉知心能返缘自己,将觉知心能返观的证自证分——能返观自己而一念不生如如不动之心——建立为常住不坏的真心:名之为真如、如来藏、法身……等名。但其实这都不是真正的证悟真心如来藏,只是误认意识心的 | 三摩地 2018-07-21 |
![]() |
首先在《金刚经》里面讲的,就是须菩提首先请世尊开示:【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须菩提问佛说,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他发了大心,想要成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就是无上正等正觉,也就是发了成佛的心——如果他发了成佛的心,他要如何安住其心呢?如何降伏其心呢?佛当然 | 三摩地 2018-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