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的同修想必对如来藏一名都不会陌生。如来藏是一切法、一切事物的本源,同时也是三乘法的核心;大乘菩提道的行者必须首先证得如来藏,才能继续进修菩提道,禅宗五祖弘忍大师对慧能大师说: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讲的就是证解本心——如来藏的重要性。小乘法的定性阿罗汉虽不知不证本心如来藏,但如果不是坚信所说的灭尽蕴处界之后仍有本际(如来藏的别名之一 三摩地

2018-07-21

首先我们来介绍菩提的意涵,什么叫作菩提呢?菩提又称为大乘菩提,或者是大菩提!世尊在《法华经》中,曾经用了羊车、鹿车和大白牛车来譬喻三乘菩提。所谓三乘菩提的乘,就是乘载的意思,也就是运载的意思。意思是说这三种菩提,都可以运载众生到达解脱的彼岸;但是这当中仍然有许多的不同,相较于声闻菩提和缘觉菩提,仅能运载少数的众生!而大乘菩提,则可以运载广大的 三摩地

2018-07-21

四大部阿含中处处记载了,陀开示眼耳鼻舌身意六识都是根与尘为缘所生。例如在《杂阿含经》卷九中:【告比丘:眼因缘色,眼识生。所以者何?若眼识生,一切眼色因缘故。耳声因缘、鼻香因缘、舌味因缘、意法因缘意识生,所以者何?诸所有意识,彼一切皆意、法因缘生故。是名比丘!眼识因缘生,乃至意识因缘生。】(《杂阿含经》卷九)也就是说,六识的见闻觉知性,要有六根、 三摩地

2018-07-21

但论文接下去又说:"实无分别",此间多少子错会,以为修行就是将意识修成离念灵知,修成无分别,却不知离念灵知既是意识境界,便不可能真的无分别,否则怎麽会有"知",因此无论是"明明白白,处处做主的心",或"一念不生的心",都是意识境界,都是依他(胜义根,意根,法尘,如来藏)而起的心,如何能"无分别",因此马鸣菩萨这裡的"实无分别",其实是一种叙述文,即在描述前一句"本来唯心"那真心如 三摩地

2018-07-21

有人认为认为一切皆空,一法不立方是究竟,认为如来藏法就是不离我见,是一种我的变相,乃至认为说如来藏法不过是方便说。那么我们就来看看,什么是我,如来藏与我之间有什么区别?一般来说,提到我,都是我要这样,我要那样,在在处处都不离能取之心和所取之境而存在,能取之心也被称为见分,也即是七转识――眼耳鼻舌身意识和末那识,能取六尘诸法,与六尘相上见闻觉知。所 三摩地

2018-07-21

在《大藏经》中记载,陀初转法轮宣说解脱道阿含诸经时,常开示无常、苦、空、无我;到了第二转法轮演述般若系经典时,也说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都是说无我;可是到了第三转法轮开演唯识经典时,却说常、乐、我、净,变成有我。如果不能证解陀说法中的真实义,不能了解解脱道中所说的无我,是依什么来说无我,般若诸经所说的无我,又是从什么角度而说无我, 三摩地

2018-07-21

各位菩萨都知道,法里面有三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但是为什么我们在这里要主张唯一乘?因为声闻乘、缘觉乘如果脱离了大乘菩萨乘,那么它就不是法;因为声闻乘跟缘觉乘,他修完以后是不会成的。因为修了声闻、缘觉而没有修菩萨乘他并不能成,所以说声闻乘、缘觉乘它单独脱离了大乘法就不是法。所以我们在这里必须主张说:法当中只有一乘,也就 三摩地

2018-07-21

开示说:【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很多人看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都会想要把意识修到应无所住;但是事实上如同我前面讲的,意识祂一定会分别,祂是没办法修成无分别的,所以祂一定有所住;所以这里讲的其实不是在讲意识心,而是在讲如来藏。那要怎么样应无所住而生其 三摩地

2018-07-21

目录前言一、如来藏胜义实有,非假名安立二、如来藏与我之间的差异三、如来藏在吾人身中前言现在有不少学之人,不仅否认如来藏胜义实有,认为不过是世尊方便安立、假名安立的名相,不是实有如来藏心体的存在;甚至还有人认为大乘经典与法都是在灭后由大乘论师们集体创造出来的;此说不仅违经叛教,也根本违背法界实相。殊不知小乘法中,也已经在在处处隐说不生不灭的实 三摩地

2018-07-21

如经中的开示:【众生悉有如来藏,三宝于是现世间,一切有情入智,以性清净无别故。与众生性不异,凡夫见异圣无差,一切众生本清净,三世如来同演说。】(《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一)解释如下:【每一位有情都有一个真实心,这个真实心叫作如来藏;因为有了如来藏存在,法僧三宝在世间出现了;一切有情如果能够亲证本来自性清净、不分别六尘的如来藏,就能出生般若 三摩地

2018-07-21

之前也跟菩萨们提过了,我们分成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法跟外道的不同;为什么我们归依于三宝、归依于法,而不归依于外道?这一个层次,乃至第二个层次:为什么在法当中,我们主要是修学大乘,而不归依于小乘作一个定性声闻人?这两个层次,我们在这个单元我们简单来说,外道把不生不灭法讲错了,而一些错误的认为说:大乘法是涅槃之后,这一些论师们因为对于陀永恒 三摩地

2018-07-21

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盘寂静为陀所宣讲的三法印,不论是大小乘法中的一切典籍或论著,如有违背此三法印,即不名法。陀所宣扬的大小乘法,无不是围绕着三法印来谈,从证悟的菩萨观之,原来本为一乘,无二亦无三,但因众生根机不一,故世尊分为三乘说法。有许多错会三法印实际内涵,因此有必要说明。世尊在《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1说:复次大慧!菩萨摩诃萨当善三 三摩地

2018-07-21

差异之处只是常见外道们不用法名相来弘扬,而各大道场都用沸法名相,来弘扬与常见外道们一样的意识心境界。——正觉同修会——目录一、依持身之功德说阿赖耶识即是如来藏二、如来藏是七识之俱有依故说如来藏是阿赖耶识三、由如来藏出生十八界故说如来藏是阿赖耶识四、由真如含藏诸不善法故说真如即是阿赖耶识五、由真如双具有为无为故说真如即是阿赖耶识 三摩地

2018-07-21

大乘的入道见道就是亲证如来藏阿赖耶识,而成也是依止着阿赖耶识。世尊所说的法,从解脱道到菩提道,由头至尾就是以真如如来藏来贯穿整个三乘法。二乘解脱道所入的涅槃就是灭尽五阴、十八界,灭尽妄心七转识,而只剩下如来藏独存的境界;说是境界,实在是无所境界,这就是入涅槃。但是阿罗汉只是断尽了一念无明的见惑与思惑,至于无始无明上烦恼的部分,则是不证也不知 三摩地

2018-07-21

中第一个(部分)说:【又由未来诸根、五尘境界断灭,凡愚之人以为涅槃。诸菩萨自证悟时,转阿赖耶得本觉智。】──《华严经》卷6那么中说,凡愚之人以为的涅槃是什么?凡指的是一般凡夫,他没有法的正知正见,他没有修道的正知正见,可是他却想要出离三界生死之苦。他想要出离三界生死之苦,却以意识心要来出离三界生死之苦,以意识心自我想要离开生死之苦(继续存在) 三摩地

2018-07-21

世,有一位妇人因为儿子死了,心里非常悲伤;因为这样的缘故,导致忧愁烦恼、精神恍惚,离开城里,到达的精舍——祇洹精舍[shè]。来到这里之前,她听说世尊为世人所尊崇,可以让众生免除忧愁、离苦得乐。这位妇人自忖[cǔn],世尊一定有办法让她的儿子死而复生;所以就到祇洹精舍礼拜世尊,并向世尊禀白事情的来龙去脉,希望世尊能够帮助她的儿子死而复 三摩地

2018-07-21

地经论》:「乃至真如,虽非识变,亦不离识,识实性故;识上二空无我共相所显示故。」(3-1,p.220)2.《唯识述记》卷二:「心性者真如也,真如无为非心之因,亦非种子能有果法;如虚空等。」(3-1,p.222)3.《入楞伽经》总品第十八之一:「真如离心法,远离于分别。」(3-1,p.223)4.《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罗蜜多经》甚深义品第十九之一:「言:『须菩提!真如即是心耶? 三摩地

2018-07-21

《大乘入楞伽经》告圣者大慧菩萨言:大慧,我说如来藏常,不同外道所有神我。大慧,我说如来藏空、实际、涅槃、不生不灭、无相、无愿等文辞章句,说名如来藏。大慧,如来应正遍知,为诸一切愚痴凡夫,闻说无我生于惊怖,是故我说有如来藏;而如来藏无所分别,寂静无相,说名如来藏。大慧,未来、现在诸菩萨等,不应执著有我之相。大慧,譬如陶师依于泥聚微尘、轮、绳、人功、 三摩地

2018-07-21

菩萨复依妙观察智,于自他一切有情蕴处界中,普观一切有情之自心如来藏皆同一性:离见闻觉知(不与六尘相到故)、离思量性(从不作主故)、能了知众生心行(为众生造一切业故)、无我性(不了知自身故)、非有性(无形无色无十八界故)、非无性(具十八界种、三界六道种、世间出世间种故)、无智性(离见闻觉知故,不入法尘境故)、无无明性(离思量执着性故)、无增减性(不可 三摩地

2018-07-21

」《入楞伽经》卷三∶「尔时圣者大慧菩萨摩诃萨白言∶世尊,如修多罗说如来藏自性清净,具三十二相,在于一切众生身中,为贪瞋痴不实垢染阴界入衣之所缠裹,如无价宝,垢衣所缠。」《解深密经》卷一,云:「广慧,此识亦名阿陀那识,何以故?由此识于身随逐执持故。亦名阿赖耶识,何以故?由此识于身摄受藏隐,同安危义故,亦名为心。」契经云:「藏识住于身,摄藏诸种子。 三摩地

2018-07-21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