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简单来讲就是布施、持五戒,以及修学十善业道和禅定,培植福德并调伏我们的心性,这些都圆满了,才具有可以继续生而为人,或生为天人的条件。而佛法所谓的善知识,可以就广义及狭义来看。广义的善知识是指:十方三世诸佛、大乘胜义菩萨僧、佛所说的三藏十二部经,以及证悟菩萨所造论等等;狭义的善知识则指:在大乘法中明心开悟以上的菩萨,对实相法有所亲证,这些三贤位、初地 | admin 2020-02-18 |
![]() |
而声闻僧就算初果乃至四果阿罗汉,都还不是佛的真子,因为他们都不敢也不能荷担如来的成佛之道、弘法家业的缘故。就像禅宗初祖达摩祖师曾经说过:若见自心是佛,不在剃除须发,白衣亦是佛;若不见性,剃除须发亦是外道。《达磨大师血脉论》另外在《华严经》中,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有四位是一生补处菩萨,有六位是现声闻出家相的菩萨,而现在家相的出家菩萨,甚至现外道相的菩萨 | admin 2020-02-18 |
![]() |
同样的我们所执着的我所,前面跟大家说明过,就是说我的身体、我的财富、我的眷属、我的事业,乃至于说我所享受的一切,也无非都是在摩尼宝珠上面生起又灭谢,都是生灭的。那么这样子去认知生命的实相,知道说我们的五阴身,我们见闻觉知的心,还有我们所能够拥有的一切的财富、一切的眷属,无非都是在那个恒不生灭的摩尼宝珠表面生生灭灭、起起落落。这个五阴身有生灭,你的财 | admin 2020-02-18 |
![]() |
所以说在家的学佛人就是追求家庭和乐、事业顺利,追求身体健康,追求家人平安,都是在这些事相上面去用心、去追求。可是佛法只有这样子而已吗?你有没有注意到,一个很用心在学佛的人,他很用心的在佛教当中去修学正法、去护持正法,别人会说他在学佛,他也会自称是学佛人。可是一个接受其他宗教信仰,尤其像是一神教----所谓一神教:他们就是认为有一个绝对无上的神是宇宙万物 | admin 2020-02-18 |
![]() |
然而这样的福德是有生、有死、有为的福业,不是出离生死的福业,仍然是有局限的。如果只是将此福德当作未来世享福的话,那是会消耗殆尽的,如佛在《阿含经》开示:我于尔时,七万岁中,以衣被、饭食、床、卧具,病瘦医药,供养彼佛,令不减少。般涅槃后,复于七万岁中供养形像舍利,烧香、然灯、悬缯幡盖,无所渴乏。我于尔时以此功德,求在生死,获此福佑,不求解脱。大王当知 | admin 2020-02-18 |
![]() |
由于众生不了知五阴的虚妄,为五阴所遮盖,就在这五阴和合运作当中所产生的种种行,造作了种种的善恶业,因此不断地在三界当中轮回生死而无法出离。有智慧的人,譬如二乘人当中的声闻,听闻佛陀的开示,因此透过了四圣谛等法来修行,断除了三缚结而证得初果,乃至断了五上分结而成为四果的阿罗汉。因为相信佛语开示,知道入无余涅槃不是断灭空,还有无余涅槃本际存在,因此于舍 | admin 2020-02-18 |
![]() |
所以你五阴灭了以后,但是为什么你会再出生未来世的一个五阴身?这个未来世的五阴身就是依着你的业种受生的业种未断,那受生的业种未断是储存在什么地方?是储存在如来藏里面。那你如来藏还有你这些业种,都是无形无相的,乃至于你的意根触动这些业种,一样是无形无相的。但是你这一世死亡、灭的时候,色、受、想、行、识全部都灭的时候,只有如来藏储存了这些业种。那这些业种 | admin 2020-02-18 |
![]() |
世尊在《菩萨璎珞本业经》当中有开示说,要想成就菩萨道的无量行愿的话,应当要先正三业,习三宝教,信向因果。也就是要先端正我们的身口意行,要三业清净,还要修习佛陀正法以及贤圣僧的教导与教诲,并且要深信因果,信受三宝,这样的话就可以深入佛陀的教诲,快速的成就佛道。所以我们要先来谈谈先正三业,这里所谓的三业就是指身业、口业以及意业。所以,先正三业就是说,如 | admin 2020-02-18 |
![]() |
为什么被熏习的心是第八识如来藏呢?因为第八识心体的自性是无记性的,祂离六尘中的见闻觉知,所以永远不与一切受相应,没有苦乐受,当然不会生起贪厌简择的心行,祂必定是不具有六尘中的了知性,不受苦乐受,所以对一切果报都没有利害关系,不会作决定,不会思量诸法利害而有所决定,从来不作主,没有善恶性可说,才有可能成为被熏习的心及执行业报的心。因为有如此的心性,才 | admin 2020-02-18 |
![]() |
也就是说,因果的展现需要因缘具足,并不是说造了业因,马上就会感果;也不是说所有的业因,譬如说这一世的业因,在下一世同时都会感果,种种的因果也不会产生错乱。所以说有些业因,它可能是多世之后才会感果,所以要能够作完整的观察,这就牵涉到宿命通的层次。譬如鬼神的宿命通,可能他只能观察到几世而已,阿罗汉他就能够观察到八万大劫,因此他能够观察的时间、范围,当然 | admin 2020-02-18 |
![]() |
另外若主张离念灵知是真心,主张识阴六识心离开了语言妄想就是真心,那么这个真心应该是不生灭的,祂一定是从往世来到这一世的真心;那么也一定是业果种子的执藏者,一切人修行到心中都无一念语言文字生起时,应该可以接触到心中收藏的一切业种啊,就可以了知往世一切事行与过程啊;那么必然就会如同这一世的觉知心,今晚眠熟之后,明天醒来仍会记得昨天、前天,乃至幼儿时的种 | admin 2020-02-18 |
![]() |
尔时宝明菩萨白佛言:世尊!云何是善知识?佛言:善知识者,善解深法空相、无作、无生无灭,了达诸法从本已来究竟平等、无业无报、无因无果、性相如如、住于实际,于毕竟空中炽然建立,是名善知识。】(《法句经》卷1)经文的大意是:善男子!一切的众生想要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也就是说一切的众生要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的话,那就应当要去亲近善知识,从善知识那边去请 | admin 2020-02-18 |
![]() |
)因此众生因为不如实知六入的真实道理,不知有外六入与内六入,因此误认六识直接缘取外面的六尘境界,而将外法执为实有,因此导致执取与染着五欲六尘境界,并且因此而造作诸业,轮转生死。同时因为六识心需要依靠根尘触才能现起,既然内六尘是自心所现之生灭虚妄法,当然缘六尘才能存在之六识心亦是生灭虚妄的,因此识阴非真实不坏之我。所以正确理解六尘与六入的法义,无论对 | admin 2020-02-18 |
![]() |
如果您想要事业成功,或是对有兴趣想当领袖、国师纵横天下,当然可以去跟鬼谷子学,而且一定要去学,不然无法超越别人。但是今天有正觉在此,那诸位就不必去跟鬼谷子学,而应该到正觉来学。为什么?我告诉大家一个道理,你们听了就知道有没有道理。今天如果没有佛法在世的时候,那么世间以什么法最高?那就是生天之法或是成仙之法最高。这时候你就要去跟鬼谷子学了,他也有修真 | admin 2020-02-18 |
![]() |
譬如说:在七地满心之前,八地之前众生的阿赖耶识里面所含藏的业种,叫作分段生死的业种;分段生死的业种所含藏的这个阶段的第八识,就叫作阿赖耶识。断了分段生死,乃至于断了习气种子,唯留异熟种的时候,从七地满心八地开始,一直到佛地之前就叫作异熟识;也就是说,一直从七地满心八地以后,一直到成佛之前,如来藏里面所含藏的种子还有变异,所以在这一段里面,所含藏的生 | admin 2020-02-18 |
![]() |
还有的更是穷毕生的精力用功修行而没有任何的进展,所以对自己生起了小根劣器的想法,而不敢进求声闻乘的见道,对于大乘贤圣自觉圣智的境界,就更是不敢奢望了;那也只能私下自怨自艾:自己慧根浅狭,自己福德不足,自己业障深重啊!所以,对于如何求进佛道真是一点把握都没有!因为这样子的缘故,藉今日我们三乘菩提概说的电视弘法因缘,同时得以成熟我们为了帮助广大的佛法修 | admin 2020-02-18 |
![]() |
(注5)生不知来处,死不知去处,这本是一般人的正常现象,因为意识只能一世,故人皆有胎昧;然而,大慧禅师要提醒的是:若不能证悟如来藏,则不知生命以谁为主,不知哪个是去后来先作主公,纵然出家了,永远是个无主沙弥,生则因惑造业,死又随业流转,三界六道轮回不休,没个踏实的归依处,心头黑似漆,恐怖莫奈何。这是学佛人第一件大事,若误认六识为常住不坏我,或偶参得 | admin 2020-02-18 |
![]() |
就是行善得善的业报,行恶就得到恶的业报,这也是律则,只是这样的律则很难现前验证。因为很难现前验证,所以很多人不相信这个道理,所以有些人就可以扭曲这个律则。他就会说没有第八识(因为第八识很不容易实证)、他也可以说杀人不一定有因果啊,因为古代的外道就有这样说,为什么?因为到了未来世不可验证。那也有人会说,你信上帝就得永生,可是生到天堂到底是怎么生呢?说不清 | admin 2020-02-18 |
![]() |
叫他去做这个慈善事业、去做利益众生的事情,可是这个利益众生的事情只能限于人天的善业----只能去做医疗的帮助人、或是捐钱的方式帮助人、或是解决他生活上的困苦......可是你要跟他讲这个解脱法,他就产生障碍。所以天魔不是大家所想的他是龇牙咧嘴、血盆大口,通常不是。真正的天魔外道他是怎么样呢?他是慈眉善目,而且他会叫你去做慈善事业,为什么?因为当一个人想要解脱的 | admin 2020-02-18 |
![]() |
所以,佛陀对于每一个众生,他的宿命如何,他的业报是什么,他的因缘是怎么样,他的根器是如何,往往都是完全的掌握的;也因此,佛陀对于每一个众生的教化,都是会采取因材施教的方式,为这个众生作最好的安排;甚至由于完全平等的关系,佛陀也不会对哪一个众生有特别的排斥,反而是每一个众生都一视同仁的,一样都会帮助他,希望他能够在学佛的道路上能够走得很顺。所以,这一 | admin 2020-02-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