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到回向心的时候,是说因为对佛菩提道已经能够信心坚定不退,原本是一直积极在世间五欲上用心,到了这个时候,就能够回转过来——心向佛道;而在善法上所作的福德,也就会心心念念、坚定的回向给佛菩提;这就是对佛菩提具足了回向心。到回向心的时候,各位可以发现回向表示说自己所关注的部分,不再是自己一个人的人天福报。你开始会注意到,你的修行是跟其他人息息相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总之赚钱这档事情,跟往世累积的福德加上今生很努力赚钱非常有关系!为什么他们能赚那么多钱?因为他们往昔就常布施又广结善缘!末学观察到一个点,就是他们这一世个性都比较乐善好施、非常喜欢跟众生结缘!而且有个关键是,他们心性上的烦恼也比较少!很多人如果常常悲观,那也会相应到不好的种子,因为意根会促使如来藏中的种子流注,而且如来藏又「了众生心行」,也就是意识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何等为十?一言辞柔软,二智慧超群,三人天欢喜,四福德广大,五贤善同居,六尊贵自在,七恒值诸佛,八亲近菩萨,九命终生天,十速证圆寂;如是功德,礼拜佛塔获如斯报。「若复有人拂拭佛塔,获十功德。何等为十?一色相,二身体佣直,三音声微妙,四远离三毒,五路无丛刺,六种族最上,七崇贵自在,八命终生天,九体离垢染,十速证圆寂;如是功德,拂拭佛塔获如斯报。「若复有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世间人常说有钱好办事,在菩萨道修行的路上,也一样有这个道理——有福德好成就。我们之前学习过,福德有很多种,有钱财经济上的福德,身体健康上面的福德,眷属和睦上的福德等等。就拿第一项——钱财经济上的福德来说,修行人虽然不看重钱,所谓视金钱如粪土,但是也需要有这些粪土来滋养莲花。贫穷的人为三餐奔忙辛苦,每天烦恼的事情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因为这样,所以我们可以在阿含诸经当中看到,当佛陀要接引众生进入到二乘解脱道之前,一定要先观察众生的根器,并且一定先说施论、戒论、生天之论,也就是佛法中的基础次法,或者称为世间福德、人天善法。一般世间人我见、我执深重,总是不断地为自己在盘算,怎么样多得到一些财富;当听到别人要他布施就会生起烦恼,对于布施会有大福德也都狐疑不信,所以当听到佛陀说先要学布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所以,依于三宝而受的第一义戒与世间戒,这两者之间的福德差异是非常大的。所以,我们在受三归依的同时,最好也要再随分受持五戒。接下来,我们再来谈第二信位,就是要成就所谓的念心。所谓念,是指对一件事情能够忆持不忘,就是我们要时时忆念着善知识教导我们的善法以及正法,要持续不断的安住在法上。这个念又可以用六念来作说明,六念的前三个就是忆念三宝——念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什么是福?什么是慧?更深一层的来说,智慧就是证得法,而福德就是次法。要完成实证一个法的亲证,之前所需要的条件那就是次法;没有准备好那个福德——那个次法,所以那一个法—那一个智慧—我们就没有办法亲证。譬如说,我们如果现在想学会无相念佛这一个法,除了我们要在法上的用功、用心之外,还需要许多的次法。无相念佛叫作法,是一个可实证的法,它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也就是说菩萨的修行目的是要成佛,要福德和智慧修集,要摄受无量无边的众生一起成就佛道!在佛道的过程中,我们会熏习很多知见,但学佛不是只是学知识而已,重要的是我们要做到这些正知见!譬如我们都知道要吃素,因为吃素不杀生,可是他还是吃肉,就代表他只有知道但没有做到!当他确定能够吃素而不退转,才是真正的做到。菩萨六度修行也是如此,我们学习布施、持戒、忍辱、精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因此,菩萨修学六度波罗蜜是以布施为首要,佛道的成就必须福德与智慧圆满,因此布施是成佛之重要因缘。我们布施时,应该也要持戒不犯众生,让众生对我们无所畏惧。如果一个人一只手常常布施救济众生,另外一只手却同时在作伤害众生的事,譬如杀害众生、偷盗乃至常常侵犯他人的眷属;那这个布施的人也不是真正的善人,因为他身口意行不一致,很可能他的布施只是心血来潮,或是另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布施就是植福,就是培植福德。培植福德的这个福田,有分报恩田、功德田以及贫穷田。当然于有恩于我们的佛陀以及师长、父母等等,就是报恩田。所以对于报恩田的对象所作的供养,也就是布施;对于有恩于自己的父母、诸师、和上、耆旧有德,在生活中给与尊重、恭敬、供养、承事所需,让这些有恩于我们的能够得安乐;所以知恩报恩,本来就是菩萨的心性根本;如果说不能知恩报恩,那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指的就是能够亲证的真实清净解脱法,而不是方便的二乘解脱法;因为二乘的解脱法,它只是解脱于三界生死,解脱于三界生死并不是成佛,它并没有在佛道上所应该实证的一些功德法上有所涉猎,并没有在佛道上所应该修集的福德上有所涉猎,并没有在佛道上所应该具有的种智上有所涉猎,所以二乘的解脱只是方便解脱,只有是在大乘的佛菩提道上所实证的才是真实清净解脱法,而不是方便解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当然我们学佛很久的菩萨们都会知道,今生能够安居乐业乃至安身立命,都是往昔所修的福德,加上这一世的努力所造成的;往昔有常做布施的因,今生有努力工作赚钱的缘,造就了现在富裕安稳而能追求证悟解脱的生活。但不是每个众生都很好命,也是有很多辛苦的众生与菩萨们,都还是要为三餐奔忙,这时候太深妙的佛法对他们来说都只是风凉话,因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平实导师在《优婆塞戒经讲记》中亦有关于百福的介绍,我们接下来就引用这些资料来为大家说明如何修百福,如何在行十善的时候配合运用十种思惟,让我们的福德能够飙涨而迅速。《优婆塞戒经》卷1〈修三十二相业品第6〉:菩萨摩诃萨修一一相,以百福德而为围遶。修心五十,具心五十,是则名为百种福德。平实导师在《优婆塞戒经讲记》第二辑中的解释如下:如何是百福德呢?佛说修心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忆所修福,念于净命:去慰喻有疾菩萨时,要劝告他忆念:你这一生既然修了许多福德,那么接下来的生活,以及未来世的生活,一定要净命自活。不能净命自活,多是因为往世修的福德太少了。饿鬼为什么会肚大如鼓、饿火中烧而又咽细如针?因为往世从来不布施,此世很有钱还是不布施,贪火烧燃,所以死后当饿鬼。毒蛇为何要用毒去毒害众生,然后只能用吞的?诸位有没有思惟过?当它吞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这四个条件就是福德、智慧、定力以及除性障。这四件事情就如同一把椅子的四支脚,一定要齐头并进;哪一支脚长一些或短一些,这一把椅子都会摇晃不稳,我们一坐上去就会摔下来。学佛要进步的第一个条件就是要「福德」,而且是必须要在正确的佛法、在之中所培植的福德。佛法当中每一个阶位的修行,它都必须要具有相对应的福德,差一点点都不行。学佛久了以后就会发现,福德其实是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将来虽亦会得果报,但只是从我所执而产生继续轮回生死的果报;子孙也不属于福田,不会转化为来世更大的福报,他们只是依自己的福德来接收此世应有的福果;世间老人们观察世间相,看见了这一点,所以说:「一枝草,一点露。」子孙来人间,并非全无自己的福报而纯从父母获得施舍;父母此世所拥有的福报,有一大部分是子孙分内应有的,特别是父母壮年或老年时才获得的福报。所以将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为什么这样说,因为皇帝要的是福德,不是功德。福德是有所限量的世间法,会有用完的一天;而功德则是回向于解脱,所以是无所限量的出世间法,功德会不断地辗转增上。所以梁武帝和达摩祖师最后话不投机半句多,达摩祖师就离开了皇宫,往北到了熊耳山,在少林寺后面的石洞闭关了九年。后来把法传给二祖慧可,才有了我们中国的禅宗。(------《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二》<第040集作者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这是说学人还没有进入内门修学六度之前,得要藉由在外门修学布施等五度的福德,作为从六住位进入七住位的一个资粮。换句话说,悟后修又是不一样的情况,而修学前五度的一一度,每一度的福业,都有它的不同差别,所以才说在五度之中都要修学。现在就简单来说一说,修学这五度所得的福业的差异;布施法中有财施、法施两种,财施所得的果报,仍旧是世间的财物,某甲过去世行于财施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复次,菩萨行布施、持戒、忍辱,是三事名为福德门;于无量世中作天王、释提桓因、转轮圣王、阎浮提王,常施众生七宝、衣服、五情所欲,今世后世皆令具足,如经中说。转轮圣王以十善教民,后世皆生天上;世世利益众生,令得快乐。此乐无常,还复受苦,菩萨因此发大悲心,欲以常乐涅槃利益众生。此常乐涅槃从实智慧生,实智慧从一心禅定生;譬如然灯,灯虽能照,在大风中不能为用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以前布施的时候,虽然也熏习过三轮体空,也就是施者、受者、所施物空;可是往往正在布施的时候,一定也会犹豫不决,多多少少会生起一念说我是不是要布施?那当然在这个同时,就对将来布施所得的福德是有减损的,同时的功德的受用也难以。但是,假如你因为断我见的关系,能进一步去证三轮体空的一分功德,不但正在布施的时候能够多分的舍下悭贪,再加上知道说,三轮体空的背后有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