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编注:我们理应尊重与信奉佛经,更要有善根福德因缘值遇真正有修有证的善知识,依之修学,建立佛法的正知正见,从而有能力拣择佛经的真伪,懂得对照真经来拣择法师居士所言所教是否契符佛陀本怀,是否契符佛经真义。如是信受佛经,方是正信而非迷信的佛子!)末学从心中心出来后,还没怀疑藏密,也是因为藏密里也教授很多汉传佛经啊!那时,虽然藏密的某些法王甚至被称为大菩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什么样真永恒呢?就是出三界又能现起三界的这个如来藏心直到祂究竟,没有诽谤大乘法,从这样心去归依三宝然后受五戒,这样就可以未来有广大的福德。所以不要一时看到谁他好象是好人,可是现在受了恶报,他有没有过去的因呢?同样的,今天虽然许多人他作到五戒的表相,看起来他应该未来是不错的,可是因为没有受戒,所以他虽然作的甚至比受戒的人还要完美,可是没有受戒就没有受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末法时期,由于一般修学佛法之人,对于三乘菩提普遍缺乏正知见,无法了知三乘菩提之异同;对于三乘菩提之共道与不共道懵无所知,因此导致久修佛法而不能突破、甚至停滞不前的情况,可谓彼彼皆是;更有穷尽毕生精力用功修行,而毫无进展,于己遂生小根劣器想,不敢进求声闻乘的见道,对于大乘贤圣自觉圣智境界更是不敢奢望;只能私下怨叹自己慧根浅狭、福德未具、业障深重;对于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从佛的开示可知,纵使在无佛法的时代,菩萨为求及求智慧的缘故,应该发广大誓愿,不惜自己身命去作种种供养,以培植菩萨未来明心见性应有的福德资粮;乃至为了佛菩提,应该很努力很精进的为众生付出,愿作众生大火炬来照明众生种种贪嗔痴暗冥,让众生智慧可以启发而亲证三乘菩提任何一个菩提。像这样的菩萨才是佛所说的真实义菩萨。(原标题:为利益众生而受大苦恼心无懊悔)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从起心动念处,发起善法欲,生起善法,熏习善法,实行善法,不断地熏习实践,成就菩萨道的福德资粮,形成菩萨之世世可爱之异熟果。在成佛之道上不断前进,永不休息。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要与人同事、利行,在与人同事的过程中,逐渐完成自净已意。在日常与人交流中,我们都要说话,而口乃心之门户,有什么样的心态,就会有与之相应的语言文字。当您充满感恩之心时,您一定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学佛三年了,知道了成佛就是依众生而成就佛土,就是从利益众生中获得广大福德与智慧;从理论上知道了佛与众生等无差别,因为都有智慧如来德相——如来藏,当然也包括我和周遭的人;明白了众生无边誓愿度的誓言背后需要的付出与心量;也知道了自己享有人身、有机会修行佛法都是因为与此世界的众生有共业的原因。心中的傲慢与不屑渐渐减少,更多的是感激与庆幸,进而愿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谨以此文献给一切末法众生,愿您们都能有福德与智慧亲近具备真修实证的明师,远离徒有其名的名师,学法无碍,早证菩提!阿弥陀佛!)在进入这个主题之前,有一些问题想请问亲爱的读者们:第一、将佛教道场建筑得金碧辉煌、又高又广,就是大道场吗?第二、徒众众多的道场,就是好道场吗?第三、名声及徒众广大的名师,就一定是真善知识吗?第四、在学术界有所成就、名声远播,就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虽然许多人并不懂回向发愿是什么?但这个夫人所作的这个就是回向发愿;回向发愿就是将你的福德来作什么样的事情,希望它能够成就。因为她接触到是佛法的修行人,所以她这个果就势必会成就;乃至于她如果发起让自己可以得到如来的果位,那当然未来世她也会成就。所以这一生她见到如来,可以成就阿罗汉道,就是这个原因啊!所以有因有果是完全不会错谬的。可是,微妙比丘尼说到这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上面略述几种现代人没有办法了解经典意涵的几种原因,当然还有一些原因,是与个人生生世世以来的修学有关,而每个人心性与善根福德不具足也有影响。要克服这些问题,想要正确的理解经中的道理,最有效的方法,当然是亲近道场与善知识,也可以大幅降低走错路的机会,因为善知识可以为我们把基本与核心的正知见,有次第与系统性的铺设,让我们易于理解;而如果我们有问题,也可以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目录【第一篇】悟前第一章前方便第一节闻法阅经建立知见第二节闻时记忆闻后思惟第三节培植福德广结善缘第四节受持佛戒发菩提心第五节减除世间五欲之贪着第六节忏悔业障深信因果第七节消除慢心第八节发大愿心第二章正修行第一节谨慎选择教禅的善知识第二节正修功夫第三节深解第一义经典第四节参究的方法第一目简介话头第二目简介公案第三目参究的方法第五节禅法知见第一则建立信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菩萨世世修集福德、植众德本,但每一世都只享用一小部分福德来生活,但是每一世都修集很多、留下很多,所以福德累积越来越多。菩萨因为这个缘故,捨报以后能生欲界天享福而不去,能生色界天享福也不去受生,永远选择在人间;因为生到欲界天、色界天中,想要修福德很困难,几乎是没有福德可修的。在人间修福太容易了,即使遇到一个冒充的乞丐,你也可以修福德,你给他十块钱也是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当我们遇到世间境界的考验,觉得自己实在是力量薄弱时候,应该是要先真心的忏悔,并且自己努力地修集福德以及智慧。要能够这样子作之后,再以追求无上正等菩提的心念来诚心祈求佛菩萨,才有可能得到佛菩萨的摄受以及加持的。希望大家都能够在如理如法方式来祈求,这样才能在道业上步步升进,早成佛道。(原标题:祈祷会得到佛菩萨的回应吗)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就像主持人刚刚您提到的,我们一般人都是会在现实的生活中追求名声啊,追求财富啊,啊,那佛法就是说我们有一个真实的如来藏心,那个心是绝对清净的,我们的五阴,就是我们这个色身跟我们的意识心会不断的寻求这些,这些就是在佛法里面讲的各种的烦恼,遮障了我们,让我们不知道我们有一个本原的如来藏的清净心,所以要怎么样去证实,找到自己的本心呢?要有一些条件的,那这些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所以,身为菩萨一定是能够觉悟有情的人,因为他本身有能力、有智慧、有福德来庄严自己,以自己在佛法有所实证,以此来觉悟有情、来摄受众生,来成就自己未来的佛国净土。从上面标准来看,菩萨这个名相含摄了两个标准:第一个标准,能够觉悟有情;第二个标准,在佛法上有所实证,并且以自己所证的来摄受有情,让众生有所受用及实证。说明如下:第一个标准,既然菩萨能够觉悟有情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在《菩萨璎珞本业经》当中,世尊开示说:一切有情在还没有接触佛教三宝、听闻之前,可以说都称为具足各种缠缚的凡夫,对于什么是善恶完全不瞭解,对于因果也没有正确的知见;如果努力培植了足够的福德因缘,有机缘值遇佛教三宝,听闻了,生起了一念净信,乐于归依三宝,修学佛道,那么这就称为「初发意的新学菩萨」。如果十信位满足,愿意发起菩提心,修学六度万行直至成佛,那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一切法无常以及一切法无我,比较容易讲,但是一切法涅槃寂灭,可就没那么容易了!要是还没有证悟般若,生起总相、别相智的话,真的就讲不太上来了,可见得明心真的很重要!如果能这样教导众生,然后再布施,功德以及福德就会无量的广大,所以我们应当要赶快求明心啊!然后我们还要思惟整理:为什么一切法是涅槃寂灭?当现观完成了,就能够为受施者来宣讲。当教完了这些法,受施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但是佛法和西方的只止于信仰的宗教不同,佛法是在利乐有情上的觉悟,其福德和智慧的内涵远超西方人的想象,当您超越信仰去追求福慧增长的时候,就会有机缘走进真实的佛法。中华传统的文化中有着和平、善良、厌恶迷信、追求觉悟的优秀基因,当年,达摩祖师的师父般若多罗说,东方震旦有大乘气象,佛法终将在中国发扬光大。如其所说,后来的禅宗和玄奘菩萨的教门一直承载着佛法的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我们也常看见,有人持大悲咒于水中,有人以咒愿力或祝福力加在念珠、法物乃至普通的物品上,而使之可以成为治病、避邪、安宅、降福等灵物,这都是由于咒愿力以及加持者的修持力、福德力、心力,而使被加持的物品产生力量;但是,会依加持者的功力深浅,使得被加持的物品时效有长有短、功德有深有浅。这是属于修行感应的范围,也是菩萨摄众的一种方便善巧示现。如果认真的推究起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是五种施易可修行,自在无碍,不失财物,然得无量无边福德。离是五施,不能获得须陀洹果,乃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菩萨优婆塞戒经》卷六)我们来先看这一段,这段佛说,一切的布施里面,无畏施是第一;因此佛说,这个五种最大的布施就是五戒。这五戒指的就是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那这五戒持了这五戒,能令众生远离五种怖畏,所以这五戒就是五种无畏施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平实导师在《优婆塞戒经讲记》第四辑第226页也说:供养父母的福德不会比供养三宝少,这在后面中佛会说到;所以受持了优婆塞戒以后却不能供养父母、师父、家中的长辈,就是忘掉优婆塞的本分了,这就是失意罪:遗失了自己是优婆塞戒受持者的作意了,这就是失意罪。——摘录自张善思居士著《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 (原标题:学佛不能假惺惺)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