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大部分人,一生当中都在追求安居乐业,想要有幸福快乐人生,也许要五子登科,也就是要有房子、车子、银子、妻(夫)子、孩子;但也因此奔波忙碌、辛苦一生。而不论能否达到这些目标,到老时候,才发现人终究还是会死。我们是否有着各自不同命运,还是只是漫无目到处随风飘荡……为了追求安身立命之道,许多人走入佛法修学,想要解脱、想要觉醒!如果这 三摩地

2018-07-22

问、因果律中提到把钱财布施出去可为自己种下福田,将现有福报转化为更大福报。但若是将财产分给子孙,算不算布施种福田?另外,若被政府扣了一半遗产税,那些税金算不算种福田?因为自己并未享用福报,而是给别人拿去用了,故来世能得更大福报?答:子孙算是「我所」一种,将财产分给子孙,是「我所执」。将来虽亦会得果报,但只是从我所执而产生继续轮回生死果报;子 三摩地

2018-07-22

本篇将提到菩萨实现福报三种方法!有菩萨是因为继承父母财产所以福报很好!有菩萨是因为婚姻,也就是老公或老婆很会赚钱所以福报很好!那也有些菩萨是靠自己努力赚钱,不论是自己本业或做生意或开公司或投资而赚大钱!我们人生活在世间都需要钱,都需要为三餐奔忙!俗话说:「钱非万能,但没有钱万万不能!」没有钱话那可能就会饿死,或者每天为五斗米折腰而没时间 三摩地

2018-07-22

为什么发起了菩提心可以增长寿命、增长财富呢?因为我们从前面说明已经明白,发菩提心是为了安立一切众生,为了实证无上菩提,而这些都必须以无量福德为支柱才能成办。所以发菩提心后就要开始行菩萨道,而菩萨学事就是六度波罗蜜,六度又以起始布施以及持戒二度为基础。龙树菩萨就说:檀、尸波罗蜜,是名‘菩提心’。所以者何?檀波罗蜜因缘故,得大富无所乏少; 三摩地

2018-07-22

有人问到说佛教是不是有谈到命相呢?风水呢?那为什么有一些出家法师也在帮人家看命呢?在帮人家看风水呢?这个是如法吗?我们先回答这个问题。其实出家法师为人看命、看风水堪舆学,这个是不如法,而且是违反戒律。那佛教对于命相跟风水看法是怎么样呢?命相跟风水其实是跟我们福德有关系。也就是说,跟你生生世世所累积福德、跟你生生世世所作布施,是有密 三摩地

2018-07-22

所谓戒论是说明犯戒过患,以及持戒功德。而且当我们明了了持戒意义之后,就能够防止身、口、意再去造作恶业,乃至于逐渐开始修学善法。世尊在《大般涅槃经》当中就有开示说:【戒是一切善法梯隥,亦是一切善法根本。……是诸善根之导首,……戒能永断一切恶业及三恶道,……戒是生死险道资粮。】(《大般涅槃经》卷三十一)一般来说 三摩地

2018-07-22

各位觉得一位阿罗汉堪作「人天之师」,是「天人应供」,供养他有无量无边福德;那这一个阿罗汉自己福德是不是也应该很大?如果我说,有阿罗汉尚且一生潦倒,没有一天不挨饿,这一辈子没有吃过一餐饱饭,所以根本也不会有余力学习大乘法——各位相信吗?我们来看一个令人泪流不止故事。在拘萨罗国中有一个小渔村,村民有一千人,裡面有一位娄沙迦,在过去生中, 三摩地

2018-07-22

往昔在印度,有个特别了不起富翁,他名字叫善施,不过人们更喜欢叫他给孤独长者。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他生性慈悲、乐善好施,一生中七次散尽家财,统统布施给孤独人,故被冠以给孤独美名。后来,他为了给释迦牟尼佛建精舍,甚至用金砖铺地购买园林。他一辈子中越布施,钱越多,用现在话来说,最后成为了当时首富。无独有偶,在中国古代,也有这样一个人,他就 三摩地

2018-07-22

曾经有那么一天,在看电视时候,看到一部出家众往生以及追忆其平生记录片,这位出家众在四十年前追随她师父,后来从事济贫救苦各种志业,不断无私地行善,成就了许多功德和福报,委实令人由衷地赞叹和钦佩!后来当她病危入院时,她师父到病床开示,其所说话,真是令我心如刀割,莫知所以;所说大略如是:「师父四十年来所教,所说,您自己也听过了,也知 三摩地

2018-07-22

放生还是放死【北京人爱心到底有多无知?】北京什刹海前海水面上出现了一片翻了白死鲶鱼。前一天早上,有人在此放生了上千斤这种鱼,据捞水草工人称,这些鲶鱼是人工养殖,不是什刹海原住民,根本不适应这里水体环境,所以被放生后很快就会死亡。 (原标题:放生还是放死) 三摩地

2018-07-22

 佛法和其他宗教有七个大不相同第一、佛法否认教主造世界及最初开始”。所有一切宗教,除佛教外,其他任何宗教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他们都相信有一个万能教主,一个神圣不可侵犯教主;教主创造世界,创造人类,教主什么都能做,什么都可以做。可是佛法却不承认有这么一个创造世界万能全能教主,因为佛法在基本理论上,根本不承认有一个创造世界 三摩地

2018-07-22

接受布施者若以所得到财物来做恶事罪会殃及施主吗?〖或有人说:‘受者作恶,罪及施主。’是义不然。何以故?施主施时,为破彼苦,非为作罪,是故施主应得善果;受者作恶,罪自锺之,不及施主。施主若以净妙物施,后得好色,人所乐见,善名流布,所求如意,生上种姓,是不名恶,云何说言施主得罪?施主施已,欢喜不悔,亲近善人,财富自在,生上族家,得人天乐至 三摩地

2018-07-22

从前有个国王叫金色王,是一位贤王,一次遇到大难,国家遭遇12年旱灾,几乎全民都要绝粮,在这样紧急关头,这位贤王却遇到了一位千年难遇乞食者:时辟支佛缘觉世尊。得天眼通清净过人。普遍观察阎浮提处。彼辟支佛缘觉世尊。见阎浮提一切食尽。唯金色王一食之食五升饭在。既观察已起如是心。我今怜愍彼金色王为作利益。我今当往取金色王一食而食。时辟支佛缘觉世尊。即以神 三摩地

2018-07-22

在藏经中有个佛典故事,一个印度人,捡了一朵花,花是金,很庄严。他想先插到他脑壳上庄严一下,后来一想这个脑壳是无常,他要是死了,狗吃了,狐狸吃了,其他什么动物吃了都不一定,他不配戴这朵花,就没有把这朵花放到他脑壳上。用手捧着到寺庙里来了,他看见释迦牟尼佛像,很庄严,他就念佛,因为念佛功德,他身上顿时发热,每个毛孔都张开了。供花时候,他想,佛是 三摩地

2018-07-22

打个比喻来说,因就如一颗种子,这个种子在适合土壤、阳光、水份等等条件下,逐渐发芽、成长、开花、结果。这里面凡是促进种子最后结果种种条件,都是缘。这是一个简单表述,实际上因缘是十分复杂,因为我们每个身语意业,都是一个因,也同样可以成为其他因缘。也就是说,种种缘其实也是因。故此大家经常听到是因缘同用。每个人生活境遇,都是由这种种因缘聚合 三摩地

2018-07-22

看到一个问题:修何种经,会让人致富?这样问题听起来是有些可笑,但一定存在很多人心里。十年前秋季,当时果卿老师刚从美国万佛城回来,他说宣化上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但求播种,莫问前程。很普通八个字,细细体会,会让你受益无穷。小富由人,大富由天,命是定数,运是变数,我一个朋友,五年来一直致力于开发精品楼盘,一砖一石没有半点打折扣地方,看到很多同起步 三摩地

2018-07-22

因无当地户口,又兼右下肢残疾,五十多家单位面试,没有得到一个面试机会。而且,当时我家里经济状况,可以用家徒四壁来形容,连买土豆都要先赊着,而且家里还有十多万外债。那一年八月十五前夕,后学一念愚钝,吃下了很多,幸得佛祖慈悲,保佑我没有死掉。此后,我在街头跟一帮大学在校生一起,举着牌子做家教。当时情况,现在想起来,真不是辛酸所能形容。偶尔 三摩地

2018-07-22

有SXING师兄者,提出这样一个问题,道:试问中国有几个信佛人是富翁,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取有道之财很难啊?如果总顾那些道义,一辈子也不会发财。比方说卖肉,医药、食品等离不开杀生,网站运营、文化出版等,除非你很有名,否则离不开内容总与佛教那些道义相违。那请问怎样才能赚钱发财,任何一个行业都不行啊!对此,末学深不以为然。学佛与发财既非矛盾对立,但亦不 三摩地

2018-07-22

经论当中佛陀及菩萨们开示,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结论,就是佛教中所说正命——如法职业,就是对于色身生存没有了无理欲求,不贪取过多欲求而无厌足;也不以种种占卜、咒术等不合乎佛陀所制轨范方法,来求得资养生命物品,然后来存活色身;反之,必须仅以合乎佛陀所制轨范方法,来求取生活所需衣物、饮食、床座等等这些物品。简单地说,就是要不 三摩地

2018-07-22

在布施时候,人们常常在布施后而生起了悔心,有哪些原因会让我们生起了后悔心,而减损了布施福德呢?我们又该如何生起智慧,能够欢喜布施,而得到大福德呢?佛陀在《优婆塞戒经》卷5当中开示说:【善男子!施已生悔,因于三事:一者于财贪爱、二者谘承邪见、三者见受者过。复有三事:一者畏他呵责、二者畏财尽受苦、三者见他施已受诸衰恼。】这意思是说:布施了以后,之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