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世间的烦恼五欲,可以把它分成五大项——财、色、名、食、睡。财,指的是一般我们所说的财富;色的部分,广义来说,相关于色身或者物质的部分;一般的,是指世间的男女欲。名的部分,指众人,对我们所作所为的评价,就是我们所得到的名声;食,就是吃东西;睡,也就是休息睡眠。所以财色名食睡这五样,约略可以概括我们在世间所碰到的烦恼。在这五项里不管是财、色,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有人说:我自己赚的钱我自己花,不把钱花光享受,不是白赚钱了吗?我们可以通过比喻来思考,比如一个农民对着粮仓想:这是我自己种的粮食,当然应享受,不把它吃完不是白辛苦一年吗?这显然是愚人自绝后路的做法,不为明年留下种子,最后只会饿死而已。可见,不顾及后果的过分享受,将会耗尽福报,给自己的未来和后世带来无量的痛苦。来看一则公案:明朝正德三年出现了大旱灾,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有一个年轻人跟几个亲戚合伙做棉花生意,他们第一次外出购货就遭遇了数十年不遇的暴雨,数千斤棉花被沤在库房里霉烂,损失惨重。当他黯然返回家乡后不久,父亲经营的饭铺意外遭遇大火,被烧成了一堆瓦砾。从此,他的家境一贫如洗。他的父母则因为悲伤过度,先后病故。年轻人屡遭生活的重创,情绪低落,便在集市上请一个算命先生为自己占卜前程。算命先生告诉他,命数注定,他一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总之赚钱这档事情,跟往世累积的福德加上今生很努力赚钱非常有关系!为什么他们能赚那么多钱?因为他们往昔就常布施又广结善缘!末学观察到一个点,就是他们这一世个性都比较乐善好施、非常喜欢跟众生结缘!而且有个关键是,他们心性上的烦恼也比较少!很多人如果常常悲观,那也会相应到不好的种子,因为意根会促使如来藏中的种子流注,而且如来藏又「了众生心行」,也就是意识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好冷的冬天,我走在市区的街道上,经常走过的商店转角,坐着一位乞讨的老伯。他身材瘦小,蜷曲在角落,身上的夹克,经年未洗,黑得发亮,身旁放着一个小碗,里头散落着几枚铜板。老伯的头发灰白,留着一撮不长不短的山羊胡,脸上爬满了皱纹,使得原本已经细小的眼睛,更眯成了一直线,视线焦点放在远方,无视于眼前熙来攘往的人群,不知在想些什么。乞讨的老伯,其实与四周热闹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有一位负责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小姐,每次我在工作上有所要求或要修正报表格式时,她总是皱起眉头,我愈解释,她眉头皱得愈深,使我很不喜欢,心想:怎么有人对工作无奈、厌恶到这样?但事实上,她总是把工作做得十分周延,连我们没考虑到的,她都设想到了。这倒使我纳闷起来,她是以什么样的心态在工作呢?几经观察和思量,终于恍然大悟,原来她是太过于投入,当我提出要求时,她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世间人常说有钱好办事,在菩萨道修行的路上,也一样有这个道理——有福德好成就。我们之前学习过,福德有很多种,有钱财经济上的福德,身体健康上面的福德,眷属和睦上的福德等等。就拿第一项——钱财经济上的福德来说,修行人虽然不看重钱,所谓视金钱如粪土,但是也需要有这些粪土来滋养莲花。贫穷的人为三餐奔忙辛苦,每天烦恼的事情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他说:之前没钱的时候,想着办法要拼命赚到钱,以为赚到钱以后就可以享福了。可是,赚到钱后发现更愁。因为担心资产贬值,又要找各种各样的方法使自己的资产可以保值甚至增值。所以,感觉无论有钱没钱,都有好多烦心事,永远没有消停的时候。是呀。没钱的时候烦,有钱的时候也烦。那到底为什么是我们总有这么多烦恼呢?佛经中开示:欲界众生受制于三大:一个是饮食欲,就是众生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讲记佛开示说:善男子啊!有智慧的人常常做这样的思惟:‘如果想要让这些财物追随着我去到未来世,最好的方法不会优先于布施。’因为你布施了以后,来世得到布施的极多倍果报,而你是施主——布施之主——当然只有你能得到这件布施的果报,所以想要让这一世的财物转移到未来世的自己身上去,最好就是布施。而且还要深入观察‘贫穷是多么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社会上不少人觉得学佛要减少对名、对财、对美色等等的欲贪,所以学佛的人就不需要财富,就应该很穷,怎么穷怎么好。实际上,这是对佛法的误解。和欲贪是不一样的,减少欲贪不是说要把自己搞得很穷很苦来磨练。正如《大庄严论》所说:所谓少欲者,非必恶衣食,无诸资生具,以之为少欲。这就是告诉大家少欲不等于贫穷。不是一定要很穷,很苦、怎么难过怎么来,才是佛教。不但如此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一富豪买了块地,修了别墅,后院更有多棵百年荔枝树,当初买地时他看中了的是这些荔枝树,因为他老婆喜欢吃荔枝。装修期间,朋友劝他找个风水先生看看,以免犯煞。原本不怎么信这套的富豪,这次居然表示赞同,专程去香港请了个大师。大师姓德,从事这一行三十馀年,圈内很有名气。在火车站接德大师吃过午饭后,富豪开车载着大师前往自己的住宅。一路上,如果后头有车要超,先生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在三乘佛法中的小乘声闻解脱道,是以身念处(也就是观身不净),还有受念处(观受是苦)、心念处(观心无常)以及法念处(观法无我)的四念处法为行门,依苦集灭道的四圣谛而作观行,现观五阴、十八界、十二处我是虚妄不实,可以因而得以断我见、断三缚结;进一步又依八正道而行,修断我执思惑等三界惑及我所的贪爱,因而得以出离三界生死。其中,八正道是八项远离偏邪,质直而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他说:请问您,各国都有它代表的吉祥物,这些吉祥物,不外乎是金、银、水晶、琉璃……这些东西。不知道世界上还有没有更殊胜的?佛陀就说:像你们所说的,这些世间的吉祥物,人们认为拥有它,就能够获得吉祥;如果这个吉祥物失去了,就会招到祸殃,但是你可以看到,这都没有办法真正的救度众生,能够出离苦患,我是知道有一个吉祥妙法,你如果能够依之修学,就能够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优婆塞戒经》卷五好!佛说:如果能以具足了色、声、香、味、触的这个物品布施给别人,这就叫作清净布施;如果能够以如法所得财物来布施,这叫作清净布施;能够观察财物是无常的,它不能恒常的存在,如此作意而行布施,这叫作清净布施;为了破除烦恼而行布施,这叫作清净布施;为了清净自心的缘故而行布施,这叫作清净布施。接下来是很重要的部分,特别是菩萨的布施行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优婆塞戒经》卷五佛说:善男子啊!菩萨行布施的时候,要远离四种过失罪恶之法:第一种,用破戒的手段所获取的财物拿来布施,这是不对的。第二种,心中存着种种的怀疑之心而行布施;怀疑自己、怀疑别人,怀疑布施这一件事,种种怀疑的心交错在一起,这就叫作疑网。三者,心有邪见而布施。例如为了生天享福,为了获得大势力,为了来报仇等等而行布施。第四种,心有悭悋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修学佛法的入道初门,就是要先能够深信因果。所谓“如是因,如是果。”造作良善的身口意业,必定会有可爱的异熟果报;同样的,造作恶业也必定会受恶果。那么这些善恶业,怎样叫作“定业”或者是“不定业“呢?佛陀在《优婆塞戒经》的〈业品〉当中有开示说:【何因缘故名果报定?常作无悔故,专心作故,乐喜作故,立誓愿故,作已欢喜故,是故是业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我们今天要说的故事是引用自《杂譬喻经》这一部经典,因为《杂譬喻经》相似的经名这样子的佛典有很多种,那这一部的话,特别是后汉大月支的沙门支娄迦谶所翻译的,这取自于这部经的第十一则。我们来看看这个:【昔者兄弟二人居,大势富贵,资财无量。父母终亡,无所依仰,虽为兄弟,志念各异,兄好道谊,弟爱家业、官爵俸禄,贪世荣色。】(~《杂譬喻经》)这个意思是说:从前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布施在佛法中的定位是非常重要的!俗话说: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又云: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也就是说,就连一只鸡,牠饮一滴水,啄一粒米,都有过去生的因缘。而我们每一个人一辈子都为了赚钱养家活口,为了准备退休金而努力赚钱。古德云:人人知道有来年,个个尽种来年谷;人人知道有来生,何不修取来生福?人为了明年、后年、晚年的生活都会努力存钱了,何况是未来世,更应该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从事娼妓、屠宰、渔猎及贩酒等职业,是属于佛法中说的邪命——不如法的职业,这是是从持守清净戒律,终于能远离三恶道险恶果报的角度来说的;而不是从这些职业表现出来的高低贵贱差异上面来说。世间的职业依世俗的观念,容或有高低贵贱的差异。就像以表相来看待三界六道的众生,会有畜生、饿鬼、地狱三恶道众生是较低贱的,而人、天以及人道、天道中的阿修罗这三善道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学佛是否必须要放弃目前现有生活的享受?就这个问题来说,并不是每个人的条件是一样的。我们在这个学佛历程中,有人是大富大贵,有人是贫贱,所以这样情况并不是适合每一位都统一作一个标准;而且佛陀也不希望世间上大家都作为苦行,来作为归依的一个要件,或是作为修行的一个标准,实际上并不是如此;而且我们从世间上来看,真正的苦呢是在身心觉受上所受的苦。许多人从这个生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