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那学人更进一步问了:那有什么样的道迹趣向,可以断这十种业迹呢?舍利弗就告诉他说:有!就是八正道——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乃至正定。就上面舍利弗所说的十种不善迹,可以分为身、语、意业三大类别。身的三种恶业,就是杀生、偷盗、淫欲,这三业是欲界众生生死轮回的根本;语的四种恶业,就是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这四种业不但是生死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见邪定者为说罪过,善化众生置正定中。善男子!有是相者,当知是人则能供养禅波罗蜜。”〗讲记接着说供养禅波罗蜜,是谁能做得到?做到的人有什么样的表相?如果有人能清净他的身口意,心中没有污秽的思想,口所说言不说恶事,身体所行不造恶事,并且乐于处在空闲无事的地方,譬如山洞或山中,或者住在树下,或在空的房子中打坐修定;不乐于喧闹的地方说话嬉笑,也不贪着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此熏香适宜息止法门的修持,对禅定有极大助益,帮助行者渐断疑惑,具正信正念正知正见,以内明进而获得正定正命;永断生死轮回。(摘自『如是香坊』观音戒熏香)《护净经》云:一日持戒斋,得六十万世余粮。《优婆塞戒经》云:受持八关斋戒,除五逆罪,一切罪,悉皆消灭。《无量寿经》云:斋戒清净一日一夜,胜在无量国为善百岁。一脱离病苦《药师经》说,若有人想要解除疾病之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信有四种及修五门行能成此信前言论文:〖云何修习信分?此依未入正定众生说。〗讲解:从这里开始,就是进入第四分(信分)的法义了。什么是修习信分呢?这就是说明:要怎么样修学才能满足十信位?十信满足以后,才能够进入菩萨的正修行位中。《起信论》中所讲的修习信分,就是从初发心开始,要次第修学佛菩提道;换句话说:修习信分是为那些还没有生起正定的人来说的;是为那一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八项正道就是正见、正思惟、正语、正精进、正业、正命、正念还有正定。而大乘佛菩提道是含摄解脱道在内的大菩提道,八正道当然也是修学佛菩提道的菩萨应知应学,只是更赋予了大乘法的意涵。我们先来看看八正道各个的内容,再从中了解佛教对于职业的看法。八正道第一正见,就是能明见、能够明白的能够了知苦集灭道四圣谛的真实理。第二正思惟,就是既然有了四圣谛真实义理的正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八正道的第八项就是正定,就是要离诸散乱,一心安住于真空之理,决定不移。从上面所说八正道当中的正命可以知道,佛教中是要以正当而如法的职业营生活命、安身立命,过正当的生活,不要邪命自活。邪命自活的这个邪命,在《大智度论》当中有提到,说有四种邪命:第一是下口食,就是种植田园、调合汤药以求衣食;第二是仰口食,它指的是要仰观星宿、天候变化,以术数之学而求得衣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见邪定者为说罪过,善化众生置正定中。善男子!有是相者,当知是人则能供养禅波罗蜜。善男子!若有人能净身口意,悉学一切世间之事,于贪嗔痴心不贪乐,不狂不乱。怜愍众生。善能供养父母师长和上长老耆旧有德,修不放逸。先语软语不诳众生,能分别说邪道正道及善恶报,常乐寂静出家修道。能以世事用教众生,见学胜已不生妒心,自胜他人不生骄慢,受苦不忧受乐不喜。善男子!有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从是已后,或以诸佛菩萨教力,或以大悲,或因将欲坏灭以故而能发心;既发心已,入正定聚毕竟不退,住佛种性胜因相应。或有众生久远已来善根微少,烦恼深厚覆其心故,虽值诸佛及诸菩萨承事供养,唯种人天受生种子,或种二乘菩提种子。或有虽求大菩提道,然根不定,或进或退。或有值佛及诸菩萨,供养、承事、修行诸行,未得满足十千大劫,中间遇缘而发于心;遇何等缘?所谓或见佛形相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世尊!如是修心求正定人,若在道场及余经行,乃至散心游戏聚落,我等徒众常当随从,侍卫此人;纵令魔王大自在天求其方便,终不可得;诸小鬼神去此善人十由旬外,除彼发心乐修禅者。世尊!如是恶魔、若魔眷属欲来侵扰是善人者,我以宝杵殒碎其首,犹如微尘;恒令此人,所作如愿。阿难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辈愚钝,好为多闻;于诸漏心,未求出离;蒙佛慈诲,得正熏修;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微薄直心不能摄取内心正定。闻菩萨藏如闻而观不能入定。而不能起出世间智。但修少分功德智慧庄严之相。依彼少分智慧庄严。为薄未来烦恼作愿。是菩萨愿波罗蜜。愿未来世诸烦恼薄。能成精进波罗蜜。是故我说愿波罗蜜。与毗梨耶波罗蜜为伴。观世自在。菩萨亲近善知识故听闻。如实思惟而能随顺。如实修行转彼薄心增长善力。于彼真如法界之中得增上力。是菩萨力波罗蜜得内心定。是故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假名安立以为正定及为正定能治所治。若正修未生令生生已坚住不忘倍修增长广大。或自性相或差别相。是名遍计所执相。世尊。依此施设诸法相无自性性。若即分别所行遍计所执相所依行相。是名依他起相。世尊。依此施设诸法生无自性性。及一分胜义无自性性。如是我今领解世尊所说义者。若即于此分别所行遍计所执相所依行相中。由遍计所执相不成实故。即此自性无自性性。法无我真如清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名正定聚。阿难。不著有无修行平等。惟除此人余有四人。一者一阐提。二者外道。三者声闻。四者缘觉。有四惑障。不能证得如来法身无上菩提。何者为四。弃舍大乘是阐提障。为除此障。我说菩萨修行信乐大乘真法。于一切处谬执我见。是外道障。为除此障。我说菩萨修行般若波罗蜜法。于生死中厌畏疲极是声闻障。为除此障。我说菩萨修行破虚空三昧门。背利益他小事为足是缘觉障。为除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或时说言正定为道如告大德摩诃迦叶。夫正定者真实是道。非不正定而是道也。若入正定乃能思惟五阴生灭。非不入定能思惟也。或说一法若人修习能净众生灭除一切忧愁苦恼。逮得正法所谓念佛三昧。或复说言修无常想是名为道。如告比丘有能多修无常想者。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或说空寂阿兰若处独坐思惟。能得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或时说言为人演法是名为道。若闻法已疑网即断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如是我今领解世尊所说义者,若于分别所行、遍计所执相所依行相中,假名安立以为正定,及为正定能治所治若正修,未生令生,生已坚住不忘,倍修增长广大。或自性相或差别相,是名遍计所执相。世尊!依此施设诸法相无自性性,若即分别所行遍计所执相所依行相,是名依他起相。世尊!依此施设诸法生无自性性,及一分胜义无自性性。如是我今领解世尊所说义者,若即于此分别所行遍计所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又问:‘阿难!有道有迹,能断贪欲、瞋恚、愚痴耶?’阿难答言:‘有,谓八圣道——正见、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婆罗门言:‘阿难!贤哉之道!贤哉之迹!修习多修习,能断斯等贪欲、恚、痴。’尊者阿难说是法时,彼婆罗门闻其所说,欢喜随喜,从座起去。”。语译如下:“一时,佛世尊住在 | admin 2018-07-21 |
![]() |
)无想天人处于暗无觉知的无想天正定中,寿命最多是五百大劫,其中多有不足五百大劫而中夭者。待无想天寿命将尽时,因为一念无明的缘故,突然出生意识心,即便下堕人间或三途。无想天舍报时之意识觉知心初现起时可分为前后三剎那:率尔初心、寻求次心、已决定心。由此前后三剎那心之具足而出离无想定,即便下堕。于出生第一剎那觉知心时,此觉知心仍无法了知当时所住的境界相,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所谓八正道就是正见、正思、正言、正行、正治、正命、正志、正定。也就是说声闻人,他虽然实证初果以上,可是还要继续在人间生活,来让他后面的道业往前迈进,所以声闻人是依于八正道的道理,继续在人间生活及随缘度众的。八正道里面的第一个就是正见,就是要依于前面四圣谛的道理,继续观察法界里面种种的苦,之后观察种种的集,然后把这些集完全灭除掉;在随缘度众之中,把种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所谓八正道就是正见、正思、正言、正行、正治、正命、正志、正定。也就是说声闻人,他虽然实证初果以上,可是还要继续在人间生活,来让他后面的道业往前迈进,所以声闻人是依于八正道的道理,继续在人间生活及随缘度众的。八正道里面的第一个就是正见,就是要依于前面四圣谛的道理,继续观察法界里面种种的苦,之后观察种种的集,然后把这些集完全灭除掉;在随缘度众之中,把种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这里所谓的可以趣向涅槃的正道,主要是指八正道而言,也就是所谓的正见、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和正定。除了八正道之外,佛世尊又开示了三十七助道品的法要,来帮助们修行,如果能够遵循这些法道来努力实践,就可以渐渐的趣向涅槃解脱的境界。以上所说是定性二乘无学所能知的蕴处界苦集灭除的法道,虽然如此,但是他们却不知道菩萨灭除无始无明尘沙惑的法道,所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接下来就要谈八正道,何谓八正道?也就是讲的正见、正思、正言、正行、正治、正命、正志、正定,也就是正确的知见,正确的思惟,正确的言语,乃至正确心得决定啊!由于声闻人对这八种法,数数不断熏习的结果,不断的增上,使善法增加、恶法减少,所以就很快的把有漏断尽。所以从这边就可以了解,声闻菩提是以四圣谛为主旨、四念处观为观行的法门、八正道为实施的方法,进而完成 | 三摩地 2018-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