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一般学佛人都不能证得初禅正定,是因为不知道应该从日常生活当中去消伏性障;像有些是迷于以盘腿打坐的方式来追求一念不生,这样纵然他的腿坐断了,还是无法和初禅相应。初禅的相应一如欲界定,如果忽略了十善业的基础,那就不可能证得的。而要修证初禅所容易忽略的最根本的问题,弥勒菩萨开示说:【如是所有初修业者,蒙正教诲修正行时,安住炽然正知具念,调伏一切世间贪忧。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也就是说,是事修上的一行三昧,或者称为一相三昧,就是以决定心不犹豫、不怀疑地专注于一种行门,缘一不乱,离诸邪思,摄心不散而得到正定,这就是一行三昧。最常见的就是念佛法门的一行三昧,就是一心念佛,不杂他行、他念,念佛念到心无杂念,只有佛号的一心,这是事一心。其实念佛法门不管是持名念佛、观想念佛或是无相念佛,这三种念佛都可以念到一心不乱的事一心。像持名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六念正定聚劝乐修善。七念邪定聚拔令返本。八念诸饿鬼饥渴热恼。九念诸畜生长受众苦。十念诸地狱备受烧煮。菩萨如是思惟十念三宝功德。专念不乱。是名正念精进。”《六度经》云。“复有四种精进具足智慧。何等为四。一勤于多闻。二勤于总持。三勤于乐说。四勤于正行。”5、经论语录中的精进事例在佛经、菩萨论著和祖师的语录、生平中记载了很多诸佛菩萨、历代祖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所以然者,涅盘者:正见、正治、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是涅盘之原本。」尔时,有牧牛人名曰难陀,凭杖而立。是时,彼牧牛人遥闻如来所说,渐来至世尊所而立。尔时,牧牛人白世尊言:「我今亦不着此岸,不在彼岸,又非中没,复非在岸上,不为人捉,复非为非人所捉,不为水所回转,亦非,渐当至涅盘之处。唯愿世尊,听在道次,得作沙门。」世尊告曰:「汝今还主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无想天人处于暗无觉知的无想天正定中,寿命最多是五百大劫,其中多有不足五百大劫而中夭者。待无想天寿命将尽时,因为一念无明的缘故,突然出生意识心,即便下堕人间或三途。无想天舍报时之意识觉知心初现起时可分为前后三剎那:率尔初心、寻求次心、已决定心。由此前后三剎那心之具足而出离无想定,即便下堕。于出生第一剎那觉知心时,此觉知心仍无法了知当时所住的境界相,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一般学佛人都不能证得初禅正定,是因为不知道应该从日常生活当中去消伏性障;像有些是迷于以盘腿打坐的方式来追求一念不生,这样纵然他的腿坐断了,还是无法和初禅相应。初禅的相应一如欲界定,如果忽略了十善业的基础,那就不可能证得的。而要修证初禅所容易忽略的最根本的问题,弥勒菩萨开示说:【如是所有初修业者,蒙正教诲修正行时,安住炽然正知具念,调伏一切世间贪忧。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又问:‘阿难!有道有迹,能断贪欲、瞋恚、愚痴耶?’阿难答言:‘有,谓八圣道——正见、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婆罗门言:‘阿难!贤哉之道!贤哉之迹!修习多修习,能断斯等贪欲、恚、痴。’尊者阿难说是法时,彼婆罗门闻其所说,欢喜随喜,从座起去。。语译如下:一时,佛世尊住在拘睒弥国的瞿师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又问:‘阿难!有道有迹,能断贪欲、瞋恚、愚痴耶?’阿难答言:‘有,谓八圣道——正见、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婆罗门言:‘阿难!贤哉之道!贤哉之迹!修习多修习,能断斯等贪欲、恚、痴。’尊者阿难说是法时,彼婆罗门闻其所说,欢喜随喜,从座起去。。语译如下:一时,佛世尊住在拘睒弥国的瞿师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尔时,会中有无量无数大慧有情,从座而起,顶礼佛足,合掌向佛,悲泣堕泪,而白佛言:“大德世尊,谛观如是世间众生,虽皆获得难得人身,而远离正信,远离正愿,远离正意乐,远离正见,远离善知识,远离好时,远离好处,远离净戒,远离正定,远离正慧。如是众生,虽皆获得难得人身,而由愚痴憍慢力故,造作如前所说重罪,毁谤世尊所说正法,触恼世尊出家弟子。我等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也就是说,是事修上的一行三昧,或者称为一相三昧,就是以决定心不犹豫、不怀疑地专注于一种行门,缘一不乱,离诸邪思,摄心不散而得到正定,这就是一行三昧。最常见的就是念佛法门的一行三昧,就是一心念佛,不杂他行、他念,念佛念到心无杂念,只有佛号的一心,这是事一心。其实念佛法门不管是持名念佛、观想念佛或是无相念佛,这三种念佛都可以念到一心不乱的事一心。像持名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八项正道就是正见、正思惟、正语、正精进、正业、正命、正念还有正定。而大乘佛菩提道是含摄解脱道在内的大菩提道,八正道当然也是修学佛菩提道的菩萨应知应学,只是更赋予了大乘法的意涵。我们先来看看八正道各个的内容,再从中了解佛教对于职业的看法。八正道第一正见,就是能明见、能够明白的能够了知苦集灭道四圣谛的真实理。第二正思惟,就是既然有了四圣谛真实义理的正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三摩地”又称为三昧、三摩提、三摩帝,中文的意思是正定、正受、等持。一般将意识心安住于一境,安定专注不散乱的定的状态,通称为三摩地。但是这样的说法很容易令人以为三摩地和奢摩他、止是一样的;然而,三摩地和奢摩他是有所差异的,这个差异在哪里呢?圣弥勒菩萨在《瑜伽师地论》中说:【三摩地者,谓于所缘,审正观察,心一境性。】(《瑜伽师地论》卷11)可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如佛世尊说病人有三种云何名为三邪正定不定云何为邪定谓佛不能化云何为正定谓大迦葉等如来未出世依佛入实法尔时央掘魔罗。复说偈言。汝莫作是说上座大迦葉如来未出世能入真实法所以然者何如来当住世若人依正法佛常住其舍譬如雨河流无雨亦水流智者巧方便应当善观察无雨河水流终无有是处当知上有雨是故流不绝如是大目连世间出世间一切诸胜法斯皆从佛流是故大迦葉依佛得出家尔时大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自利得名《楞严经·耳根圆通章》谓菩萨自述,往昔恒河沙劫前,师事观世音如来,以闻思修,入于正定,观世音如来叹我善得圆通法门,于大会中,授记我为观世音号。利他得名《法华经·普门品》谓释迦牟尼佛就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的提问答复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正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自利得名《楞严经·耳根圆通章》谓菩萨自述,往昔恒河沙劫前,师事观世音如来,以闻思修,入于正定,观世音如来叹我善得圆通法门,于大会中,授记我为观世音号。利他得名《法华经·普门品》谓释迦牟尼佛就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的提问答复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正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诸贤!云何苦灭道圣谛?谓正见、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诸贤!云何正见?谓圣弟子念苦是苦时,习是习、灭是灭;念道是道时,或观本所作,或学念诸行,或见诸行灾患,或见涅槃止息,或无着念观、善心解脱时,于中,择、遍择、次择,择法视、遍视,观察明达,是名正见。”“诸贤!云何正志?谓圣弟子念苦是苦时,习是习、灭是灭;念道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佛除了在三十七道助品里面讲八正道分以外,又在阿含当中广说八正道的正理,这个八正道所说的就是:第一个是正见,第二个是正志,第三个是正语,第四个是正业,第五个是正命,第六个是正方便,第七个是正念,第八个是正定。佛世尊开示三十七道品、八正道的正理是为了干什么呢?就是为了要帮助们修行,帮助们遵循这些法要,努力去实践,就可以渐渐趣向于涅槃解脱。所以,三十七道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至于出世间八正道之实践,且举尊者舍梨子在《中阿含经》卷七《分别圣谛经》中的开示,可以显示出八正道之真实义:诸贤!云何苦灭道圣谛?谓正见、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云何正见?谓圣念苦时,习是习、灭是灭;念道是道时,或观本所作,或学念诸行,或见诸行灾患,或见涅槃止息,或无着念观、善心解脱时,于中,择、遍择、次择,择法视、遍视,观察明达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关于证涅槃之正道,佛世尊于阿含诸经中所说甚多,主要是八正道之正理——正见、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除了八正道之外,佛世尊又开示了“三十七助道品”之法要,以帮助弟子们修行,遵循着这些法要,努力去实践,就可以渐渐趣向涅槃解脱。三十七助道品分为七种,即一者四念处,二者四正勤,三者四神足,四者五根,五者五力,六者七觉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乔答摩所说的八支圣道: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是无法让人如此快速取证涅槃的。”这就是提婆达多的立异师异道。立异师就是否定释迦世尊而自立为大师,立异道则是否定世尊的教法而别立邪法。因为修习他所说的五法,可以说是煮沙成饭的虚妄想,因此说那是邪法;而他这样既谤佛又谤法就是要藉毁谤世尊正法,让正法无法继续弘传,来达到另立僧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