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这三施是菩萨应该去做的,而且还要努力去做;这是因为六度万行的第一度就是布施,如果不去布施,想要成就布施的功德来庄严自己,那是不可能的事!既然连布施都不肯做,更遑论能够成就持戒等五度,乃至未来能够明心见性了。从这个道理来观待,可以知道一个人是否有布施的习惯,一般而言,如果要某人布施,不论是出钱、出力或者为人说法,都毫不犹豫、也不吝惜施与别人,表示这个 三摩地

2018-07-23

精进禅三共修,更全部都是已经明心或者已明心见性之外护菩萨在护持,从一切起居、饮食、打扫、作息,让学员能专心于生命实相之参究,不致有物质的缺乏与精神之怖畏,得以安稳的求道。一切参加同修会共修之菩萨,皆是同行善知识,同修了义,同证菩提,同行菩萨正道,得能互相切磋劝进而不相扰乱,此同行善知识更有明心者、更有明心并见性者,此种同行善知识除了正觉同修会以外, 三摩地

2018-07-23

我个人在当初也是一窍不通的,当年对于佛法的认知,从现在所知而言,当年其实是一片空白,哪有能力来作判断?完全是靠着往世所修的福报去摸索:听人说打坐最好,就在打坐道场待个两、三年来修学;可是修学两、三年以后,对于明心见性之有关课程,第八识如来藏是什么?对这些正确的知见可说是完全缺乏的。为人师者,没有把这些学禅者应有的正确知见教导学人,没有把学人应有的正 三摩地

2018-07-23

二为求明心见性、解脱生死。若不订下目标,戮力以赴,即非精进。求生极乐净土或诸佛净土者,请阅《如何契入念佛法门》、《念佛三昧修学次第》、《无相念佛》(注一)等书。此书《禅——悟前与悟后》则是对一切发大心度众而求明心见性之有信心禅子而说。发大心之禅子为自度度他,故应修道。为修道故,应先求见道。菩萨见道即是开悟,开悟即是明心,所谓明心即明我真心 三摩地

2018-07-23

禅宗亦讲明心见性。识就是心,心就是识,一切人的识共有八个,号称八识心王。八识心王及其体性如下:(1)眼识:能见;(2)耳识:能闻;(3)鼻识:能嗅;(4)舌识:能尝;(5)身识:能触;(6)第六识意识:能详细分别善恶、美丑、冷热、利弊等相对的境界;(7)第七识末那识:前六识眼、耳、鼻、舌、身、意识具有见闻觉知的作用,但不作主,处处作主的是末那识,但末那识 三摩地

2018-07-23

张栻居士又问:正当知有时如何?[宗门中,常把已明心见性的人,称之为知有的人。知有的人同样闻声见色,只是他不分别计度而已。]道颜禅师道:闻声见色只如常。张栻居士一听,豁然有省。21、枢密徐俯居士,少时怀才负气,颇为其舅父黄山谷所重。在随侍父亲龙图徐禧外出就任期间,徐俯居士得以有机会经常礼谒法昌倚遇和灵源惟清二位禅师。三人常常语论终日。那时,徐俯居士尚未 三摩地

2018-07-23

限于时间的关系,无法详细说明,如果电视机前面的菩萨们有兴趣的话,可以到正觉同修会共修,亲教师会很详细教导你,让你有动中定可以参究,未来有因缘的话还可以明心见性。所谓的慧力,就是要有佛法的正知见,可以作为未来证得一行三昧的依据及简择。这些佛法的正知见,函盖了两个主要修行道次第,那就是二乘的解脱道以及菩萨的佛菩提道。二乘的解脱道,就是让二乘人得以解脱生 三摩地

2018-07-23

所谓的一行三昧,就是念佛三昧,也就是禅宗所说的明心见性,于念佛中,可以看见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诸佛的真心。正如《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卷1第九观,佛的开示:但当忆想令心明见,见此事者,即见十方一切诸佛,以见诸佛故,名念佛三昧。(《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由于行者在念佛当中,可以看见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诸佛的真心——也就是一切有情的自心如来,了知祂 三摩地

2018-07-23

如果念佛人知道要跟随真善知识教导建立正知见,于修净土法门当中必然会很顺利;这是因为真善知识会开示念佛法门内涵及次第,使得自己可以建立正知见,念起佛来当然会得心应手、事半功倍;待建立正知见后,再随佛方所精进念佛,未来才有可能证得一行三昧而明心见性;也就是在念佛当中能够念念相续,于一念间看见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诸佛,不仅可以看见自己的自心如来,也可以看 三摩地

2018-07-23

由持名然后到忆念、然后到无相念佛、到体究念佛,乃至于能够明心见性,说是实相念佛。所以说修学念佛法门的人,如果知道能够对于念佛法门有所拣择,怎么样有所拣择?就是说能够了知念佛怎么样能够一门深入,然后心得决定,就坚定下来,不会人云亦云,不会因为人家告诉你说,你这个持名念佛太浅了;也不会因为人家跟你讲说,这个无相念佛,这个不是念佛。你只要有这个定慧的知见的话,对于念佛 三摩地

2018-07-23

譬如,你曾布施钱财给别人,使他能度过难关,因而他对你心存感激,心有好感;或者有人介绍你去受五戒,未来可以保住人身,不会下堕三恶道;或者有人为你介绍团体,让你可以在团体修学,未来有因缘破参了,第一个想要感恩的人一定是介绍你进入团体的人,因为他介绍你进入了团体,让你明心见性了。诸如上面所说的缘都是善缘。因此,凡是好的缘或者对别人有益的缘都是善缘;这样的 三摩地

2018-07-23

他问老和尚:『您在定中,是有觉知,还是没有觉知呢?若是有觉知的话,就不名为入定;如果没有觉知的话,那岂不是枯定,不就是所谓死水不藏龙吗?』老和尚说:『要知道禅宗这一法,原不以定为究竟,只求明心见性。若是真疑现前,其心自然清净。由于疑情不断,所以不是无知;也因没有妄想,所以不是有知。虽然没有妄想之知,但就是一支针掉在地上,也能听得清清楚楚;你每天绕着 三摩地

2018-07-23

接着又颂〈世尊赞〉、〈观音菩萨赞〉,颂扬的都是九楼讲堂供奉的佛菩萨,也是今天大典安奉舍利的主角;其中最特别的是〈圣玄奘菩萨赞〉,它是由讲堂亲教师所撰述的,内容是:九死一生志益坚万里鹏程继绝学立言斩谢标胜义降伏小乘震五印开演唯识阿赖耶阐明真谛如来藏明心见性觐弥勒护持正法再万年把玄奘菩萨一生坚苦卓绝弘护正法的功德,表显得十分贴切,并且寓意深远;平实导师 admin

2018-07-23

开演唯识阿赖耶,阐明真谛如来藏;明心见性觐弥勒,护持正法再万年。此后一千多年,中国都没有人诽谤如来藏妙法,都没有人会支持当年二乘部派主张的细意识,因为大家知道:玄奘菩萨标举的佛法大纛——第八识妙法,是佛法根本,也是历代禅宗圣贤证悟之标的;如来藏妙法是世界上最为璀璨的文化瑰宝,永远是中国人的骄傲!如今禅法更形凋零,大众无明丛生而随意解读公案 三摩地

2018-07-23

这时候萦挂在玄奘菩萨心头的是,在明心见性之后,应该要如何继续在佛菩提道上来进修呢?而这个佛菩提道的完整次第又是什么呢?由于玄奘菩萨在当时的证量已经超越了中国同时期的所有僧众,他在当时已经找不到善知识可以谘询问道了,因此热切求法的玄奘菩萨就立志要前往印度(也就是当年的天竺)去求取《瑜伽师地论》,他也誓愿要把完整的佛道次第给带回到中国来。由于他本身具备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如果能够依止真善知识修学三归五戒、修学十善业道等福德资粮,明了了世间有为法都是杂染有漏的,并且发起了大菩提心,修学适合自己的摄心法门,能够在纷杂的现代社会中,培养出心得决定的真实定力;加上听闻了万法根本—如来藏心—的了义,再加上修学了暖、顶、忍、世第一法的四加行,那么就有机会明心见性实证般若实相,就能逐渐断除烦恼,乃至于净除烦恼习气, 三摩地

2018-07-23

也就是说菩萨为了让众生脱离种种苦难,不辞辛劳说三乘菩提,让众生可以亲证二乘菩提,得以解脱生死;以及让众生可以明心见性,得以圆成大菩提果;乃至见众生在受种种苦,愿意牺牲自己的生命,让众生得以安乐。(一)化作大鱼饱众腹,来世成佛度群蒙在《贤愚经》佛曾开示:自己往昔为了让众生免于饥饿之苦,愿意身为一只大鱼让众生得到安乐。在过去无量无边阿僧祇劫以前,阎浮提有一位大国 三摩地

2018-07-23

从佛的开示可知,纵使在无佛法的时代,菩萨为求及求智慧的缘故,应该发广大誓愿,不惜自己身命去作种种供养,以培植菩萨未来明心见性应有的福德资粮;乃至为了佛菩提,应该很努力很精进的为众生付出,愿作众生大火炬来照明众生种种贪嗔痴暗冥,让众生智慧可以启发而亲证三乘菩提任何一个菩提。像这样的菩萨才是佛所说的真实义菩萨。(原标题:为利益众生而受大苦恼心无懊悔) 三摩地

2018-07-23

然而探究这样的不净法,都已经堕入常见外道中,连最基本的我见都没有断,还以圣人自居,真是颠倒啊!为什么说他们是附佛外道?一者,佛早在二大无量数劫以前断除了欲界最重的贪爱,知道那是生死流转法,还会用这种不净法来教导众生,让众生在三界流转生死吗?显然不会嘛!因为世尊教导众生都是清净的法,可以让众生在三乘菩提上有所实证,可以在解脱道了生脱死,或者是在佛菩提 三摩地

2018-07-23

厌离烦恼境缘就不能明心见性,所以《大集经》卷十五里又说:厌恶烦恼是为魔业。对菩萨来讲,厌恶烦恼就是魔业,因为菩萨入道初门就是要明心见性明心见性就是在烦恼所生的各种活动中去探究,因此厌恶烦恼就是魔业。六祖讲烦恼暗宅中,常须生慧日就是这个道理。有的人听我讲过这个道理之后,就已经先明心了。这位师姊让她先生先参加禅三,但先生还没参加禅三,她已经先明心了。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