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心经》里面讲诸法的空相,说见闻觉知的心(即眼耳鼻舌身意识等六心)无常、变异、终归坏灭,但是诸法却必须依见闻觉知心及如来藏真心,和合运作以后,才能间接的生起在们的觉知心中,所以诸法也是同样的无常、变异、终归坏灭,所以叫做诸法空相;可是,除了这一种空,还有另外一种空,也就是空性。为什么叫做空性?因为祂有自体性,祂的自体性最主要的一点就是:祂恒常而不 三摩地

2018-07-21

(一)心法八(有主动支配能力)眼识(能观)耳识(能听)鼻识(能嗅)舌识(能尝)身识(能触)意识(能知诸法)末那识(又名传送识、染污识、染净依,即根本意识能分析诸法)阿赖耶识(又名无没识、含藏识、能藏诸法,永为种子)(二)心所法五十一(受心王指挥)遍行五(通善性、恶性、无记性)作意(心生境界,作意境)触(由境生心)受(由触生受)想(由受生想)思(想生 三摩地

2018-07-21

次则加行位,外门广修六度万行,至六住位修学般若及作断除见之加行;见确实断除以后,在此加行位之末,彼悟入唯识性故悟入三性(依他起、遍计执、圆成实性),此即禅宗之破参明心,即是实相般若之总相智,大乘别教真见道位也;未来进入极喜地,及进入唯识相与唯识行之所需功德,即此见道也。弥勒菩萨《瑜伽师地论》云:已入于地,得见道已,入于唯识。即是此真见道也。此谓 三摩地

2018-07-21

在诸经诸论当中,们可以看到佛用种种名称来指称第八识心,那是因为在不同的修证阶段,依不同的体性立场以及不同的修证层次来作种种不同的名称施设,其实第八识本来就是“一识有多名”。因此,们不可以把第八识强行加以分割,然后再另外建立说有第九识、第十识。在正常的情况下,人间的每一个有情众生都是各自拥有八识心王在密切地和合运作,不多也不少,刚刚好八 三摩地

2018-07-21

又,一切证悟者在理证上,都可以从阿赖耶识心体对三界法之被动性丶不贪取性,而知阿赖耶识在三界中运转者,必须有意根为其主导,方能运转;若非意根为主导,则不运转,则入涅盘,故二乘菩提解脱道之修证,在於修除意根之执。故《成唯识论》中亦说:【阿赖耶识俱有所依,亦但一种,谓第七识,彼(第七末那)识若无,定不转故。】意谓:此阿赖耶识在三界万法中运作时,必定有一 三摩地

2018-07-21

但是它必须在觉得异常时,先唤醒意识(令阿赖耶识流注出意识的种子),使意识出现,藉意识的分别性来判断应该作什么?浮生一大梦,在梦中你执着梦里的种种荣辱得失苦乐,可是等你醒来以后,你还会再执着梦中的一切们吗?往往是一笑了之!们在现实生活中,总以为自己很清醒,总以为眼前的一切很真实,那是因为你还没有醒来,所以就像在梦里执着梦境一样去执着现实中存在的一切。 三摩地

2018-07-21

今天们要从第五章为大家宣说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的道理所在。现在,就请您和末学一起从第五章第一节开始,让们一起来探究:为什么宗、说二通不离八识心王所生一切法呢?各位菩萨,您在佛门中修行多年,是不是常听人提起三界唯心,万法唯识这句话呢?您晓得这句话的意涵吗?其实这句话的真正意思,已经指陈了生命的实相,显示出万法的本质了。但是由于大多数人未能证悟实相, 三摩地

2018-07-21

那么到这个地步,们说他的贪欲就断了。虽然断了贪欲,因缘须要他去做的时候,还是照做不误,只是心中丝毫没有那贪心,如此而已。但是贪欲心断除之后,要进入到三果,还要断瞋。瞋恚心比贪欲心更难断。们俗语说:“泥人尚且还有三分土性,何况是人?”正是!阿罗汉尚且还有瞋恚的余习,何况们还未断五上分结。们说菩萨三果断了欲之后,仍然还有贪欲的余习在。 admin

2018-07-21

你也应该普遍、周遍观察,从同修们到义工菩萨、助教、亲教师、乃至观察,都应该加以观察。这就是说你要有智慧去观察:什么人是习种性人?什么人离开习种性而进入性种性了?但是一般人不了解,就说:「开悟了,当然就是圣人嘛!」这是从外道的境界上来讲:明心的人就是圣人。从一般佛门中的凡夫来讲,明心的人也当然是圣人;但是在大乘别教里面来说,明心以后仍然还是凡夫,叫 admin

2018-07-21

所以经由法布施又含摄了无畏施,所以这样的一个财布施所含摄的法布施、含摄的无畏施这个资粮福德,才有办法让菩萨修集满足七住位见道的福德资粮!因为这样子能够饶益有情的法身慧命,也能饶益自己的法身慧命!同时经由布施才能够对治贪、以及悭,所谓的贪就是指对名闻利养,对所谓财色名食睡,对五阴的以及所的贪!悭指的是对自己的身财,舍不得拿出来利益有情。在行持布施 admin

2018-07-21

乃至三地住地心菩萨能改变别人的内相分,就更不是们所能想像与了知的;四地至六地以及七地至十地诸菩萨所证的佛性境界,们根本就无法思惟或揣测,当然也就无从说起了。至于究竟佛地随顺佛性的功德,根据经中记载,十方如来眼见佛性成佛时,能够发起成所作智,因此诸佛的每一个识、每一个心所法,都能自行运作而随缘应物,与十方一切有缘众生感应;这种境界不但是们所无法 admin

2018-07-21

”如是邪见之人,不能忍于平实诸书所说“悟后起修”之理,便派人来误导会中早期重要同修数人,于内颠覆法,遂有《正法眼藏--护法集》之出版流通、广益佛子。 悟有深浅者,谓三乘菩提之悟,各有浅深不同。如声闻法中,有人证悟蕴处界空相而得初果,有同一类证悟而得二三四果。如缘觉乘人证悟者,有人深解“识缘名色、名色缘识”之密意;有人 admin

2018-07-21

”如是邪见之人,不能忍于平实诸书所说“悟后起修”之理,便派人来误导会中早期重要同修数人,于内颠覆法,遂有《正法眼藏--护法集》之出版流通、广益佛子。悟有深浅者,谓三乘菩提之悟,各有浅深不同。如声闻法中,有人证悟蕴处界空相而得初果,有同一类证悟而得二三四果。如缘觉乘人证悟者,有人深解“识缘名色、名色缘识”之密意;有人唯得最 admin

2018-07-21

禅与净土是国大乘佛教的两个主要行门。参禅以在娑婆世界求悟为目标,而净土法门主要是以念佛求生净土为标的。实修大乘之行门大乘佛法的行门,统摄于禅与定;八万四千法门,皆汇归于净土,故禅与净土圆融无碍。净土之念佛法门有多种,譬如《佛说阿弥陀经》说持名念佛,《观无量寿佛经》说观想念佛,《称赞净土佛摄受经》说系念思维念佛,《楞严经》说念佛圆通法门(念佛三昧) admin

2018-07-21

─正觉同修会─禅宗自从天竺流传下来时,本来就是实证“天上天下唯独尊”的第八识如来藏,传入中国以后仍然如此、法同一味,都是实证经中所说的“法离见闻觉知”的如来藏,即是经中所说“无觉观者名为心性”的第八识如来藏,一向不以离念或有念的灵知心作为修证之标的。正觉同修会的实证即是第八识如来藏,正是中国禅宗古今实证者之所证;千年 admin

2018-07-21

」所以「参学者」「多在祖师机锋一转,当体即是」,但「后代人的根器趋于下劣,所以祖师开设方便,立参禅一法」这个说法中,是有一点很重要的地方要加以说明,就是什么是这个「根器」?为什么根器会趋于下劣了呢?这根器下劣了,会如何呢?到底它真正的影想是什么?如何改变自己的根器呢?祖师确实以机锋来开示真心,因为六住菩萨的熏习般若以后,已经理解了真心,这个佛法中的 admin

2018-07-21

什么是禅?雪窦重显禅师有一次上堂,进了堂还没上座他就讲了:“如果要说禅这个本分事的话,雪窦进堂还没上座之前,本分事诸位应该就要知道了。会么?有什么人道得么?”结果没有人说话。不得已,雪窦禅师上堂坐定,手指在空中一画就讲:“诸人随山僧手看,看这个手指头,十方国土十方世界都在老僧指头上现前。”又交待:“诸人随山僧手指看哦!&r admin

2018-07-21

”但是诸位要知道:这些法相的验证非常重要,能让们由人无的基础上、实际验证法无,进入初地。以前们说过:“如果不继续讲《成唯识论、楞伽经》以及《护法集》,那么将有一半的人会退转掉---因为信力不具足、慧力不具足、福德因缘不具足者,若没有真善知识摄受,明心的部份会自否定而退转;不是他自己愿意退转,而是自己无法确认所悟其实无讹,所以会自己 admin

2018-07-21

们经常听到善知识提到“佛菩提道”这四个字,可是佛菩提道的真实内涵到底是什么,很多人不知道,也不清楚,因此藉这个机会加以说明。所谓的佛菩提道就是成佛之道,是菩萨成就佛道所必须经过的五十二阶位,这五十二阶位是菩萨经过三大无量数劫,不断地修集福德、智慧才能成就。哪五十二阶位?也就是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首先谈的是十信。十 admin

2018-07-21

在真见道位前,虽已圆满六住位应修之六度波罗蜜多,求入真见道位前仍有四加行必须修持;如是四加行,乃以二乘四圣谛观行所断见为基础,接著应在大乘真见道前对二取皆属如来藏空性之正理有所认知,并须心得决定,方可成为比量观察能取、所取皆属空性如来藏之菩萨,始能名为四加行已经修证完成的菩萨,即是双观“能取所取空”;其后方能求证第八识如来藏而证真如,如 admin

2018-07-21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