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歷史上有名的阿育王,在佛陀时代的时候,他还是一名童子在沙中嬉戏,他看到佛陀来了,起恭敬心拿沙去供佛,后世成为转轮圣王,可知供佛功德很大,但我们应该迴向早日成就佛道,不要贪求世间有漏果报。《杂阿含经》卷23:「世尊顺邑而行。时。彼有两童子。一者上姓。二者次姓。共在沙中嬉戏。一名闍耶。二名毘闍耶。遥见世尊来。三十二大人相庄严其体。时。闍耶童子心念言。我当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第二种是胜义菩萨僧,这有两种情况:其一、这些人是已经证悟大乘菩提的人,意思是说,他们已经断了我见而又证得如来藏,已经发起实相般若智慧了;而他们只受菩萨戒,但是不受声闻戒,如此纯依菩萨戒而出家修童子行、童女行,这是第一种胜义菩萨僧。其二、不但受了菩萨戒,同时也领受了声闻戒,身现声闻出家相而不是菩萨出家相,但是也都证悟了,这也是胜义菩萨僧──身现声闻相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如果说对这个五戒,了解这个内容以后,觉得说那我来受持,认真的受持五戒,可以得到二十五位善神的守护;这二十五位善神都是属于四天王天的善神,他们就会来护念持五戒者,所以人间持五戒者,四天王天的善神都乐意来守护。如果受到这个善神守护的话,就能够远离鬼神的干扰,这是其中一点应该说是利益。另外,持五戒也是有大功德的,因为有这样功德,当然就可以消灾。那持五戒有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有一部经叫做《大方便佛报恩经》卷六说:【(优婆离)问曰:若不受三归,得五戒不?若不受三归,得八戒不?若不受三归,得十戒不?若不(受三归),白羯磨得具戒不?(世尊)答曰:一切不得。】这段所说的五戒,就是我们说的杀、盗、淫、妄、酒。所谓的八戒就是指八关斋戒,这是八戒。或者是说十戒,这个十戒指的就是要成为比丘、比丘尼之前,所要受的沙弥戒或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世尊提到:有智慧的人实行布施,不是为了报恩,不是因为人家对我有恩在先,所以我要布施回去;不是为了要要求某件事,所以用布施的手段来完成这一件事;不是为了护惜悭贪之人,希望悭贪者能够守住财物不要漏失,所以才去布施;不是为了自己未来能够生于天上,或者是能够留在人间享受胜妙的五欲之乐;不是为了要求自己的好名声,要让名声流布在外;不是因为害怕落入三恶道的苦,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可见舍内物,的确是很不容易做到的事,是要有更高的智慧,要明了色身无常,非真实我的道理,而且我执要很淡薄,才能够做得到的。但是佛仍然不该以这第二种能舍内外物就满足了,除了能够舍外物、内物之外,我们同时应该还要教化众生,以种种的方便,将众生安置于佛法之中,使他和佛法结上缘,而使得他将来也能有机会得到究竟解脱。那么我们该如何在布施时,同时又作教化呢?佛陀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可见舍内物,的确是很不容易做到的事,是要有更高的智慧,要明了色身无常,非真实我的道理,而且我执要很淡薄,才能够做得到的。但是佛仍然不该以这第二种能舍内外物就满足了,除了能够舍外物、内物之外,我们同时应该还要教化众生,以种种的方便,将众生安置于佛法之中,使他和佛法结上缘,而使得他将来也能有机会得到究竟解脱。那么我们该如何在布施时,同时又作教化呢?佛陀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财,指的是一般我们所说的财富;色的部分,广义来说,相关于色身或者物质的部分;一般的,是指世间的男女欲。名的部分,指众人,对我们所作所为的评价,就是我们所得到的名声;食,就是吃东西;睡,也就是休息睡眠。所以财色名食睡这五样,约略可以概括我们在世间所碰到的烦恼。在这五项里不管是财、色,或者名、或者食、或者睡,只要有所匮乏时,我们就会觉得产生了烦恼。世间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有人说:我自己赚的钱我自己花,不把钱花光享受,不是白赚钱了吗?我们可以通过比喻来思考,比如一个农民对着粮仓想:这是我自己种的粮食,当然应享受,不把它吃完不是白辛苦一年吗?这显然是愚人自绝后路的做法,不为明年留下种子,最后只会饿死而已。可见,不顾及后果的过分享受,将会耗尽福报,给自己的未来和后世带来无量的痛苦。来看一则公案:明朝正德三年出现了大旱灾,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想要知道扭转命运的方法吗?年轻人有些迷惑地问:当然想啊,可是命运真可以重修吗?师父没有回答,却从几案的瓷盘里摘下一粒葡萄攥在手里,而后问道:你能告诉老衲,这一粒葡萄是完整的还是破碎的呢?他思考了一会儿说:如果我告诉您它是完整的,您一用力它就会变成破碎的了。师父朗声笑了起来,然后说:命运就像这粒葡萄一样,它就在你的手中啊!年轻人终于明白了些师父的意思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总之赚钱这档事情,跟往世累积的福德加上今生很努力赚钱非常有关系!为什么他们能赚那么多钱?因为他们往昔就常布施又广结善缘!末学观察到一个点,就是他们这一世个性都比较乐善好施、非常喜欢跟众生结缘!而且有个关键是,他们心性上的烦恼也比较少!很多人如果常常悲观,那也会相应到不好的种子,因为意根会促使如来藏中的种子流注,而且如来藏又「了众生心行」,也就是意识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好冷的冬天,我走在市区的街道上,经常走过的商店转角,坐着一位乞讨的老伯。他身材瘦小,蜷曲在角落,身上的夹克,经年未洗,黑得发亮,身旁放着一个小碗,里头散落着几枚铜板。老伯的头发灰白,留着一撮不长不短的山羊胡,脸上爬满了皱纹,使得原本已经细小的眼睛,更眯成了一直线,视线焦点放在远方,无视于眼前熙来攘往的人群,不知在想些什么。乞讨的老伯,其实与四周热闹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有一位负责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小姐,每次我在工作上有所要求或要修正报表格式时,她总是皱起眉头,我愈解释,她眉头皱得愈深,使我很不喜欢,心想:怎么有人对工作无奈、厌恶到这样?但事实上,她总是把工作做得十分周延,连我们没考虑到的,她都设想到了。这倒使我纳闷起来,她是以什么样的心态在工作呢?几经观察和思量,终于恍然大悟,原来她是太过于投入,当我提出要求时,她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我们之前学习过,福德有很多种,有钱财经济上的福德,身体健康上面的福德,眷属和睦上的福德等等。就拿第一项——钱财经济上的福德来说,修行人虽然不看重钱,所谓视金钱如粪土,但是也需要有这些粪土来滋养莲花。贫穷的人为三餐奔忙辛苦,每天烦恼的事情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管理费的钱付不付得出来。贫穷的人就是因为过去生没有作布施,因此此生得财不易,要受饥寒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那到底为什么是我们总有这么多烦恼呢?佛经中开示:欲界众生受制于三大:一个是饮食欲,就是众生对于各种美味的饮食大多会产生贪爱;第二个是睡眠欲,众生会因为耽于睡眠,所以心中多有昏暗,没有办法勤修于道业;第三个是淫欲,一切男女都会互相追求,产生贪染的心,行各种的欲事。所以佛陀在为众生开示的时候,都会依着施论、戒论、生天之论,等这个人能够信受了、心地柔软了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善男子!智者常作如是思惟:‘欲令此物随逐我身至后世者,莫先于施。’复当深观贫穷之苦,豪贵快乐,是故系心常乐行施。善男子!若人有财,见有求者,言无言懅;当知是人已说来世贫穷薄德,如是之人名为放逸。善男子!无财之人自说无财,是义不然;何以故?一切水草,人无不有;虽是国主不必能施,虽是贫穷非不能施,何以故?贫穷之人亦有食分,食已洗器,弃荡涤汁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我们看看世尊讲获得财富的原因是什么:在《佛说业报差别经》中,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少资生报。一者自行偷盗。二者劝他偷盗。三者赞叹偷盗。四者见盗欢喜。有十件事情,能够让人得到少资生报,即种种财富资具缺少、贫穷的果报。一是自行偷盗、二是劝他偷盗、三是赞叹偷盗,四是见到偷盗十分欢喜。这四条并不难懂。偷盗的果报就是贫穷,所谓偷盗,经典上有过解释:若他物、他物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后院肯定有小孩在偷摘我们的荔枝,我们现在进去,小孩自然惊慌,万一掉下来出事就不好了,先让他们摘一会儿,我们在外边先看看」富豪笑说道。德大师默然片刻:「你送我回火车站吧,这房子的风水不用看了。」这次轮到富豪讶然了:「大师何出此言?」「是的先生,有您在的地方,都是风水吉地。」「..........」。其实人的行为就是风水…...也是命运…...没有品行、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在三乘佛法中的小乘声闻解脱道,是以身念处(也就是观身不净),还有受念处(观受是苦)、心念处(观心无常)以及法念处(观法无我)的四念处法为行门,依苦集灭道的四圣谛而作观行,现观五阴、十八界、十二处我是虚妄不实,可以因而得以断我见、断三缚结;进一步又依八正道而行,修断我执思惑等三界惑及我所的贪爱,因而得以出离三界生死。其中,八正道是八项远离偏邪,质直而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不知道世界上还有没有更殊胜的?佛陀就说:像你们所说的,这些世间的吉祥物,人们认为拥有它,就能够获得吉祥;如果这个吉祥物失去了,就会招到祸殃,但是你可以看到,这都没有办法真正的救度众生,能够出离苦患,我是知道有一个吉祥妙法,你如果能够依之修学,就能够永远的脱离三界轮回的苦,而得到清净的解脱——涅槃。那这个外道师父,还有他们,一听就很高兴。因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