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若以一钱至无量宝,若以一綖至无量綖,若以一花至无量花,若以一香至无量香,若以一偈赞至无量偈赞,若以一礼至无量礼,若绕一匝至无量匝,若一时中乃至无量时,若自独作,若共人作;善男子!若能如是至心供养佛、法、僧者,若现在及涅槃后,等无差别。〗——《优婆塞戒经》(供养三宝品)第十七讲记佛接着开示:如来就是一切法藏。因为只有如来能把最究竟、最了义 三摩地

2018-07-22

二乘法固然依旧是以第八识心体的真如法性作为解脱法的所依,但是实证上则不须亲证真如;所以有些人假使不乐念真如,仍然可以修学二乘菩提;譬如声闻乘中的阿罗汉们,譬如缘觉乘中的辟支佛们,都没有证得自心本具的第八识真如法性,可是他们照样能够取证解脱果;因为解脱果是由于断除子见、以及断除了执,证得五蕴的缘起性空而得到解脱果,不必亲证第八识真如心的,所以二乘 三摩地

2018-07-22

顶礼证明皈依胜义菩萨僧上平下实菩萨《三拜》《长跪合掌念诵》「祈请大德:慈念○○○(自呼己名),为作三皈依证明师;依大德故,得受三皈,成三宝,由大德慈愍故!」《顶礼一拜》请圣证明香花迎!香花请!○○○一心奉请:娑婆教主本师释迦牟尼佛,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东方琉璃世界消灾延寿药师佛,当来下生弥勒尊佛;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诸佛:惟愿慈光摄照,哀愍下情,满 三摩地

2018-07-22

以目前各大寺院出家法师来说,若是弘扬声闻解脱道者,因皆未断见,乃属于凡夫僧宝;若是弘扬禅宗或大乘法者,也皆未开悟,以其开示之内涵就知其落处仍不离意识范围;未断见,遑论开悟,只能称之为大乘法中的凡夫僧。初学佛者皈依凡夫僧宝是理所当然的,但久学菩萨证悟以后还在皈依凡夫僧,那就说不过去了;因为凡夫僧所说的法,言不及义,都只能在世俗法上劝说要断除世间法 三摩地

2018-07-22

这个三归依它本身就是戒,为什么它是戒呢?就好比说佛法就像一个学校,们要进去里面学习的时候,这个学校它有它的校规,这个校规最基本的校规就叫做三归依。所以如果们要去这个学校去修学的时候,们当然要当一个好学生,当一个好学生最重要的就是要遵守校规,这个校规就叫做三归依,就是对于三宝的信受。们首先就要来跟各位介绍什么叫做三宝。这个三宝有一个偈,它是这 三摩地

2018-07-22

于二乘法而言,必须实际观行,确定离念灵知心为虚妄法,为依他起性心,如是而断见、断三缚结,即是初步之实义归依出世三宝,已对声闻教之释迦佛生起证信故,已对声闻教之解脱法义生起证信故,已对声闻教中之出家圣僧生起证信故,是名声闻教中之实义归依也,名为出世三宝之实义归依。乃至不论在家、出家而证得二果、三果、四果者,皆是出世三宝之实义归依者;唯彼等在家而证果 三摩地

2018-07-22

为什么会称为自性三宝或者是同体三宝呢?这就是说,所谓的自性佛,所说的就是们的第八识真如。因为有这个真如如来藏第八识,有这个法身所以才成就佛陀祂能够永远住世;而且也因为有这个真如第八识如来藏,所以才使得无量寿佛祂可以是无量寿;也可以因为这样子,所以祂是无量光。所以有人认为说阿弥陀佛是太阳神的崇拜,可是们可以很清楚的知道,太阳神是日光,日光它并不是 三摩地

2018-07-22

对于学术界喜欢着墨批评大乘佛法,实在是不知如何置评;以众生心性贪染五欲,不受诸圣教诲,于五蕴中起诸见,更生所见解,如是生诸执,慢不离;即使善知识在前,亦是无法生受。所以世间有情毁辱圣教,事常等闲,无可更道;然诸出家众剃染求道,舍诸家亲,孑然行止,孜孜勤苦,誓志宏扬圣教,宁可万年孤灯,要受如来圣典,亲蒙旨意,不敢大言以为世间法;若不得旨趣,心 三摩地

2018-07-22

僧的定义──《杂阿含经》在与各位分享高僧传心得之前,先与各位说明什么是「僧」?因为现代的佛门对于「僧」的定义已经不清楚了,乃至于一般的大众觉得身穿袈裟、住进寺院,剃头,受声闻戒就是「僧」了,殊不知在小乘佛法之中,对于「僧」的定义是非常严格的,普遍大众对于经典中所记载的内容无法看懂,或无法深入,不过没关系,现在此世唯一通达经典的正觉来为大家隆重讲解什 三摩地

2018-07-22

当晚世尊在石室中打坐,毒龙便起嗔心,身中出烟,世尊身上也出烟,毒龙大怒,身上出火,世尊身上也出火,于是石室内火光冲天,迦叶晚上起来看见,不由叹息:唉,这个端正高贵的道人,不听的劝,被火害了。然后令弟子去救火,结果救火的水都变成了火,大家都说,这个道人没有命了。结果第二天,佛持钵而出,迦叶大喜,问,你怎么复活了?你钵里有什么?结果看见毒龙被收在钵中 三摩地

2018-07-22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2)那个时间所限,们这里要直接引用《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5,菩萨们如果经常、曾经观赏过正觉讲堂所提供的这一些弘法的影片,应该都耳熟能详的一部相关的经文。在《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里面卷5说到了:有四种僧,何等为四?一者胜义僧、二者世俗僧、三者哑羊僧、四者无惭愧僧。云何名胜义僧?谓佛世尊、若诸菩萨摩诃萨众,其德尊高,于一切法得 三摩地

2018-07-22

如果一切法是常,一切世间人都不会喜欢的,譬如他快乐的吃著红豆汤:现在吃红豆汤,好好吃喔!真享受!但如果叫他舌头永远都是红豆汤的甜乐受,他可就不想要了!一定要在吃甜时,吃过了不会仍然是甜味,就可以再吃不同口味的冰或咸汤,这样子无常的变来变去,才会觉得快乐,所以众生都是要无常的快乐。如果是常,不管吃什么都是红豆汤的味道,他一定不喜欢的,当舌头上的味道 三摩地

2018-07-22

若人至心信不可败,亲近三宝、受善友教,如是之人则得三归,优婆塞戒亦复如是,若能观是优婆塞戒,多有无量功德果报,能坏无量弊恶之法;众生无边受苦亦尔,难得人身;虽得人身难具诸根,虽具诸根难得信心,虽得信心难遇善友,虽遇善友难得自在,虽得自在,诸法无常:‘今若造恶业,因是恶业获得二世身心恶报;以是因缘,身口意恶即是怨。设三业恶不得恶报,现在之恶 三摩地

2018-07-22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第一归依三宝品第一如是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大城迦兰多迦竹林精舍。时与众多菩萨摩诃萨。住不退转位阶十地。十波罗蜜多悉已圆满。复有众多诸大苾刍。皆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烦恼。逮得已利心善解脱慧善解脱。复有阿僧企耶诸有情等。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尔时慈氏菩萨摩诃萨。于此会中而作是念。此会众中诸有情类。贫穷孤露无所依怙。流转生死沉 三摩地

2018-07-22

佛说嗟袜曩法天子受三归依获免恶道经西天中印度摩伽陀国那烂陀寺三藏传教大师赐紫沙门臣法天奉诏译如是闻。一时世尊。在舍卫国。祇树林给孤独园。与大苾刍众俱。是时有一天子。名嗟袜曩法。天报将尽。唯余七日。而乃先现五衰之相。身无威德。垢秽旋生。头上花鬘。咸悉萎萃。诸身分中。臭气而出。两腋之下。悉皆汗流。时嗟袜曩法。由是之故。不乐本座。宛转于地。悲哀啼泣。而 三摩地

2018-07-22

 上跟们讲,供佛的时候就算你是供养佛像,或是佛塔,或是佛舍利,都跟供养应身佛(应身佛就是指供养佛本人,例如在两千五百年前供养当时的释迦牟尼佛)是一样的功德。弥勒菩萨教导们供佛的时候要有一个作意,也就是供养一尊佛就等于是供养了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供养一尊佛的佛塔或佛像,同时就等于供养了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的塔庙。因为弥勒菩萨说:「一如来的法性就等于过 三摩地

2018-07-22

供佛功德佛典故事选辑──波罗奈人身贫供养品《贤愚经》卷第一:【如是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国中有大长者,生一男儿,面首端政,既生数日,复能言语,问其父母:「世尊在不?」答曰:「故在。」复更问曰:「尊者舍利弗、阿难等,悉为在不?」答言:「悉在。」父母见子生便能言,谓其非人,深怪所以,便往问佛。佛言:「此儿有福,不足疑也。」父母欢喜,还归 三摩地

2018-07-22

歷史上有名的阿育王,在佛陀时代的时候,他还是一名童子在沙中嬉戏,他看到佛陀来了,起恭敬心拿沙去供佛,后世成为转轮圣王,可知供佛功德很大,但们应该迴向早日成就佛道,不要贪求世间有漏果报。《杂阿含经》卷23:「世尊顺邑而行。时。彼有两童子。一者上姓。二者次姓。共在沙中嬉戏。一名闍耶。二名毘闍耶。遥见世尊来。三十二大人相庄严其体。时。闍耶童子心念言。 三摩地

2018-07-22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光祿卿明教大師臣法賢奉詔譯 如是聞。一時佛在阿拏迦城菴羅園中。與大眾俱。爾時尊者舍利弗。食時著衣持鉢。入阿拏迦城。於其城中。次第乞已。復還本處。收衣洗足。敷座而食。飯食訖已。往詣佛所。頭面禮足。於一面立。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今於佛深起信心。何以故。謂佛神通最勝無比。所有過現未來沙門婆羅門等。尚無有能知佛神通。況復 三摩地

2018-07-22

如来所说真实不虚当顶受。譬如金刚珍宝异物。如佛所说是诸比丘当依四法。何等为四。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如是四法应当证知非四种人。[0401c02]佛言善男子。依法者。即是如来大般涅盘。一切佛法即是法性。是法性者即是如来。是故如来常住不变。若复有言如来无常。是人不知不见法性。若不知见是法性者不应依止。如上所说四人出世护持法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