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有一天,分儒达长者来找摩诃蜜,听说你的七位千金长得端正无双,如果你能带他们到全国各地展示,而没有人说他们不漂亮,就输你五百两黄金,如果有任何一个人批评他们不好看,你就输给五百两黄金。悭贪好财的摩诃蜜听了以后,信心十足地说:没问题,你就准备五百两黄金吧!摩诃蜜于是带着女儿到全国各地展示,经过九十天,所到之处,赞美之声不绝于耳,没有人说他们丑陋。于 三摩地

2018-07-22

当拔置于甘露地。复次欲界众生乐着不净如狗食粪。当度脱至清净道。复次当学求诸法实相。不有常不无常。非净非不净。当云何着此不净。观不净智从因缘生。如法者当求实相。云何厌患身中不净而取涅槃。当如大象度驶流水穷尽源底。得实法相灭入涅槃。岂可如猕猴诸兔畏怖驶流趣自度身。今当学如菩萨法。行不净观除却淫欲。广化众生令离欲患。不为不净观所厌没—&md 三摩地

2018-07-22

原来长得这么漂亮,为什么要抛弃美好的身体,而去出家修行呢?倒不如凭这副美貌,及时行乐。只有傻瓜才去做修行者!顷刻间,她的想法完全改变了。她返身回去。她的心念释尊早已知悉。释尊暗想:现在正是助长她的善心成长的好时机。于是,释尊运用神通,化身一位比她更漂亮的,在半路上等她来。当然,莲花对于此事一无所知,她内心里只浮现各种及时行乐的光景。当她从山上走下 三摩地

2018-07-22

从知道到这个原理之后,留心观察过许多人,比如女孩,一些个性特别强势、犟头、刚烈的女子,往往长相比较粗糙,而且逐渐向着更粗陋的方向发展;而一些特别柔美的女孩,往往不知脾气为何物,或很少有脾气。慈悲心也是一个特别重要的因素。比较有爱心的人,往往从内而外散发出一种过人的光华,让人越看越顺眼,特别耐看,越来越喜欢与其接触。而过于自私的人是很不耐看的,侥幸 三摩地

2018-07-22

这些年来们常常可以看到,因为酒后驾车、酒后争执,造成许多严重的伤亡事故,使得许多家庭在瞬间破碎,更造成家属哀痛、子女失养等身心创伤以及社会问题。从这里们就可以了解施设不饮酒戒的必要性了。反过来说,持守五戒则是一切善法的根本,如果一个人受持五戒的话,就可以不堕入三途恶道之中;所以一般来说,持五戒至少可以得人身。接下来们再来谈十善业,也就是生天之 三摩地

2018-07-22

然后依然素。一次村子里来了一位僧人,年轻人对僧人说了一句很不尊敬的话,别人批评这个年轻人,年轻人振振有词地说道:不就是几句话么,向他道歉不就可以了吗?僧人听了微笑着对年轻人说:给你讲个故事吧!好多人包括这个年轻人都围在了这个僧人的旁边,准备听僧人讲故事。僧人顿了一下开始讲故事:有一个人养着一只从小就从深山里捡回来的狗熊,他一直养着这个狗熊, 三摩地

2018-07-22

比如说,有人以暗示的方法,使人猜疑他已经开悟了,但是他自己并没有明讲,们也没有清楚地问明白,只是疑心他已经开悟了,就对别人说他已经开悟了,们的话就成为若有疑心,异本说者,这是妄语的轻垢罪。又比如说,以前有人这么说:开悟的人从来都不会说他已经开悟了。那三十分钟以后他又说:师父从来都没有说有开悟。们听起来的意思是说:他有开悟、他宣示他已经开悟 三摩地

2018-07-22

”以这个作为戒的总相来持:凡是恶的就远离,凡是善的就修行;见、执也是恶法,也该远离,这样心地就清净了;这样自净其意就是诸佛的教诲。如果智慧不够,当然就要依照戒相来持戒,那就要教导他忆念生前所造的一切善事,所以说要修念心。念就是于所经事忆持不忘。教导众生修持念心,忆念自己一生所做的善事;忆念时生起欢喜心,觉得将来死时有善业可以依靠,就会继续 三摩地

2018-07-22

」2这里所说的四力:一、悔过力者:由于往昔所造诸恶业习气种子无量无数,存于阿赖耶识中,此恶业习气种子随时都可能会现行,所以们要破坏它,不要让它现行;又往昔曾经于诸亲友作过很多伤害之事,成为怨亲债主,这些怨亲债主都会成为修学时的障碍;因此修学佛法时要用各种忏法真诚忏悔,如大悲忏、三时系念、八十八佛忏、水忏、梁皇忏等等方法忏悔。二、对治力者:要经常读 三摩地

2018-07-22

接下来,们再继续来说明修集福德资粮的第二部分,也就是如何行十善业道。各位菩萨,相信大家都知道,菩萨如果要成佛的话,就必须要行菩萨道,要行菩萨道,就必须要先求明心见性,唯有明心见性之后,才能渐次的修行而成就佛道。也就是说,在漫长的修道成佛的过程当中,必须要有许多善缘的帮助,才能减少修道过程中的障碍,也才能渐次的圆成佛菩提道的修证。菩萨为了使成佛之道 三摩地

2018-07-22

50,b9-10)平实导师说,修百福与们有切身利害的关系,百福修久了可以让们改头换面、换骨易髓,一个人修百福久了、习惯后就再也不是暴戾之人,别人再也不会觉得他不好或不清净,而会觉得他非常的安详!一个人努力修行百福两年,这个人说话就不会酸溜溜的,也不会谄媚和嫉妒别人,甚至别人一提到他就会觉得他是位大菩萨!因此他的修行是没有恶缘的,道业进展将会神速。当一个 三摩地

2018-07-22

于前诸经所说善恶业果决定的道理,学佛的人能够信受不疑,即是于佛法中生起了世俗道理的正见(胜义正见即无理)。得了这一正见,学佛就有了稳固的基础,知道掌握自己的业行,而断恶修善,乃至转染成净,园证无上的佛果、菩提。这也就是真正掌握了自己净化的命运。2明辨善恶对于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佛法里有明确的界定,而这个善恶的界定可能不同于世俗的认知。也即世俗认定 三摩地

2018-07-22

有的人这一生就爱怨天尤人,爱发牢骚,不是怨这个,就是怨那个,不是烦这个,就是烦那个,哎呀,的命苦哇,怎么这么倒霉呀。最后怨啥来啥,怨啥一定会来啥。7.喜欢表白自己的人,一生不得好报,越表白越不得好报。8.喜欢争辩的人,自己将成为是非人物,没有好的命运。越喜欢争辩的人,越得不到人家的认可,而且让人家反而议论你,拿你不当回事,甚至诬陷你,背后给你编点瞎 三摩地

2018-07-22

首先,们要来探讨,佛教的人天乘跟其他宗教的不一样。很多人认为说:佛教的人天乘事实上跟其他宗教是一样的,因为其他宗教一样有所谓的天堂可以去往生,既然这个佛教的人天乘也是可以帮助人往生欲界天,所以就认为说佛教跟其他宗教的生天是一样的。乃至就有一些宗教就把这个天道,当成是所有宗教共通的部分,然后以这个天道来贯串所有的宗教;他们就认为说,因为这样子,所以 三摩地

2018-07-22

昨天(2012年7月24日)的平实导师所讲述的《法华经》讲记实在太精彩了!葛格实在很想分享给大家,但是法华经讲记平实导师又还没出书,葛格不能违反著作权,加上不能把上课笔记借给别人看,所以葛格只好稍微简单介绍来分享给大众。昨天平实导师提到了百福的修行,中讲到了这里,《妙法莲华经》卷6〈19法师功德品〉:「十方无数佛,百福庄严相,为众生说法,悉闻能受持。」因 三摩地

2018-07-22

们可以用这一段佛的开示而知道要如何利益别人,譬如常造恶业的人,就告诉他:你应当忏悔呀!对谤法的人就告诉他:应当忏悔,不要常作而无悔。次生的果报就可以转变。又譬如谤法的人,要劝他们赶快远离,不要再专心去做谤法的事,果报就可以转。劝他们不要再作恶事、不要再谤法,对于谤法的事情应当生起厌恶之心;对谤法的事有了厌恶之心,恶业就可以转。还要劝劝他们不要发誓 三摩地

2018-07-22

《十善业道经》卷1说:如是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丘众,三万二千菩萨摩诃萨俱。尔时世尊告龙王言:「一切众生心想异故,造业亦异,由是故有诸趣轮转。龙王!汝见此会及大海中,形色种类各别不耶?如是一切靡不由心,造善不善身业、语业、意业所致,而心无色不可见取,但是虚妄诸法集起,毕竟无主,无所,虽各随业所现不同,而实于中无有作者,故一切法皆不思议 三摩地

2018-07-22

故《大般涅槃经》(卷40):佛云:仁者!若以断业因缘力故得解脱者,一切圣人不得解脱;何以故?一切众生过去本业,无始终故;是故说:修圣道时,是道能遮无始终业。-----因此,重罪也是可以消除的!2,《大般涅槃经》卷第三十一(佛言:)善男子。业有二种:定以(及)不定。定业有二:一者报定,二者时定。或有报定而时不定。缘合则受。或三时受。所谓现受生受后受。善男子。 三摩地

2018-07-22

佛说拔除罪障呪王经唐三藏法师义净奉制译如是闻。一时薄伽梵。在净居天上。为诸大众说微妙法。是时曼殊室利菩萨摩诃萨于大众中。即从座起偏露右肩。右膝着地合掌向佛。瞻仰尊容目未曾舍。白佛言世尊。此门甚深微妙实为希有。然于当来五浊世时。恶业众生具贪恚痴。欺诳不信乐行非法。不修戒品专行谄伪。彼于呪法所有威神力通变现。于诸国土随其方处。求者获益功德成就。念诵仪 三摩地

2018-07-22

佛说十善业道经唐于阗三藏实叉难陀奉制译如是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二千菩萨摩诃萨俱。尔时世尊。告龙王言。一切众生。心想异故。造业亦异。由是故有诸趣轮转。龙王。汝见此会。及大海中。形色种类。各别不耶。如是一切。靡不由心造善不善。身业语业意业所致。而心无色。不可见取。但是虚妄。诸法集起。毕竟无主。无所。虽各随业。所现不同。而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