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第一课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大藏经-阿含经上-第80卷)隋洋川郡守瞿昙法智译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佛告忉提耶子首迦长者言。首迦长者。我当为汝说善恶业报差别法门。汝当谛听。善思念之。是时首迦即白佛言。唯然世尊。愿乐欲闻。(1)佛告首迦。一切众生。系属于业。依止于业。随自业转。以是因缘。有上中下差别不同。或有业能令众生得短命报。或有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佛在经中有开示:「一念具足十二因缘」或者「于一念顷能摄广大无量善根」,同样的道理,念一声佛号就有无量种子现行流注,因为念佛的时候,我们的身口意三业(身三业,口四业、意三业)清净,不犯身口意三业,也就是成就一声佛号中的十善业道,因为种子的现行也是受报的一种,于恶业种子现行时,能由念佛的净行回熏到第八识当中成净业种子,如此也是消除恶业种子的功德;又因为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今天我们这个单元,想要来跟各位探讨:佛教的人天乘跟其他宗教的不同;以及有人说到有所谓的老母娘,说她是佛教里面所说的第八识如来藏,我们要来证明说这老母娘绝对不是如来藏。首先,我们要来探讨,佛教的人天乘跟其他宗教的不一样。很多人认为说:佛教的人天乘事实上跟其他宗教是一样的,因为其他宗教一样有所谓的天堂可以去往生,既然这个佛教的人天乘也是可以帮助人往生欲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今天我们要说,如果说要酬偿业果,就应该从这个地方来深思来思惟,真正的业是由自心种子的转异、转变、转化,这些透过正确的道理(正确的道理就是佛法的大乘第一义谛的圣教),透过第一义谛的圣教,就可以知道说,业它是被收藏的,所以业没有分这个人或那个人,没有分是我的、他的,只要在这种业性的染著这种情况下,阿赖耶性就会产生这样的业的种子,所以许许多多业的种子都是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成佛有三个很重要的法需要成就,那就是增上慧学、增上心学、增上戒学;我们不断的在教导,也不断的在写,在讲《优婆塞戒经》时也常常带进来讲,特别是在增上班教导《瑜伽师地论》;以前还讲《成唯识论》、《解深密经》,还讲别的经典,譬如《楞伽经》,都属于增上慧学;只有增上慧学成就,才能成就一切种智,才可能成佛,所以一切种智是成佛的必要条件。剩下两个成佛条件是属于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我们来介绍业是怎么来的呢?常常有人修学佛法时不断地埋怨自己,老是说自己的业重,所以听经也听不懂,学法也学不会,更别说开悟了。这种讲法其实是正确的,因为确实是“业”障碍了他,所以明明是一个很单纯、很容易懂的法呢,但是他老是听错,都无法理解。有时候明明是很容易入手的方法,他却始终没有办法,学完回家修行时总是没有办法用功;就算是听懂了也使不上力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请问这里所说的三障,是指事障、理障及性障吗?又性障与业障的主要差别在哪里呢?我们的回答是,这里所说的三障是指:烦恼障、所知障和业障。如果把业障用性障来取代,就会漏掉业障这一个法的障碍,而性障又属于烦恼障所含摄,所以二障之外的另一个障,应该是业障才合乎正理。烦恼障又称为见思惑,所知障又称为无明惑,事障就是性障。简单的说烦恼障就是障碍有情出离分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谓此心不能自知妄自谓有,起觉知想,计我我所,而实无有觉知之相,以此妄心毕竟无体,不可见故。若无觉知能分别者,则无十方三世一切境界差别之相。以一切法,皆不能自有,但依妄心分别故有。所谓一切境界,各各不自念为有,知此为自,知彼为他,是故一切法不能自有,则无别异,唯依妄心,不知不了内自无故,谓有前外所知境界,妄生种种法想,谓有谓无,谓彼谓此,谓是谓非,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在经文中也如是教导,《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卷1云:【世尊!我从今日乃至菩提,于他身色及外众具不起嫉心。】如果我们嫉妒别人,当然就与众生结怨;与众生结怨,就难与众生亲近,就无法摄受他们,当然成就佛国土自然就会很缓慢。倘若别人很优秀,我们应当抱持随喜态度,这样是与人为善的意业心行;你再口出赞美,这样就是身口意都有的善行。行善就在生活中,点点滴滴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百丈禅师就问他:“你是什么人啊?”那老人回答:“我并不是人,过去世在迦叶佛时代,我曾住在这百丈山中修行,因为有学人来请问:‘大修行人还会落入因果报应中吗?’我当时答复他:‘不落因果。’就因为这一答复,于是我就五百世都堕入畜生道成为一只野狐。如今请和尚您能给一个新的意涵,代为回答这个问题,让我能舍去野狐身,脱免畜生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我们可以观察到世间的因果的显现有三种的类别。哪三种类别呢?第一种世间因果显现的类别叫作物性的因果,第二种是现世心性的因果,而第三种类别则是三世心性的因果。首先我们来说明什么是第一种物性的因果呢?所谓物性的因果,就是说这个因和它所产生的果的关系,是属于物理性质的;例如我们将一颗球往空中丢出去,这颗球它飞得多高、飞得多远,然后落在什么地方,是完全由当初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今天我们在谈佛法的时候,比较难知道说什么叫因缘果报,众生也常听说因缘果报,但你知道因缘果报有多么细微吗?因为因缘果报的意思是说,在你运作的当下,这个种子就重新种植进去,有的种子是已经显露祂的功能性,然后再回熏回去。不管你怎么去思维那个字眼,你的种子它是经过如来藏运作的,很快的又产生在里面。比如说,同样两个人做同样的事情,乃至百千万人做同样的事情,所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可是,如果我们要谈到解脱,还要把六道里面的天扩大。天,除了天阿修罗、欲界天之外,还有色界四禅天,也就是初禅、二禅、三禅、四禅的色界天。往上还有无色界天,也就是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三界六道里,业是如何与之相应的?也就是做了什么样的事情,就会跟哪个业道相应,下一世就会出生到那个地方去。譬如:第一个最低的地狱,是造作了五逆十恶的恶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佛于是坐在这棵树下,告诉阿难侍者说:我看天地万物,各自都有他们的宿世因缘果报。阿难前来顶礼佛陀,双膝长跪请教佛说:是如何的宿世因缘果报呢,我们这些大家都想知道,请您慈悲演说,以开示教化不知道的众生。佛陀就告诉阿难说:善哉、善哉,人如果培福德的话,就像这棵树一样。它本来只种下一粒种子,后来渐渐长大,却能结成无量的果实。为人而能当国王,大臣,长者等,并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法界因果律,对于即将要下堕地狱的人,不会有机会给他预先知道内容的:这里是我要去的地方喔!这可眞是恐怖哩!我得赶快逃命!没有机会了,为什么呢?因为地狱有情的往生情形是:他在人间色身上舍报一分时,在地狱那边的地狱身就直接出生一分了;他在这边舍报五分,地狱那边就成就五分地狱身,直接在那边出现了,不经过中阴的。等到他的意识全部现起的时候,已经身在地狱中了,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也就是说,我们不管是经过多久的时间,过去所作的业是没有所谓的业会消失的道理;一旦到因缘会遇的时候,就会呈现果报。所以,《大宝积经》在这里,正是使用了因缘这两个字。希望各位观众好好把这一点记住:讲的是因缘这两个字。可是除了单纯的因缘观之外,我们从《大宝积经》这个里面,我们也要顺便跟各位菩萨说,我们从《大宝积经》里面的假使经百劫,所作业不亡,我们学到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既然谈的是因果这件事情,我们谈到的必然就是所谓的时间上要有所相续,时间上要有所相续。我们又进一步来看,这个时间上面,正如同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所感受到的许多的事情,其实每一天、每一天都在连续一样,在佛教里面看来,我们不是只有这一世而已,其实我们有无量的前世,我们也有无量的未来世;那么从过去世到这一世、到未来世,其实在时间上面是有所相续的,这个才能够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因果的这两个字看起来似乎再简单也不过了,一般人对于因果的印象是什么呢?我们说有一个名人说了一句有名的话,叫作要怎么收获先那么栽。这个在一般人的印象里面也正是如此。如果对于任何一个信因果——觉得因果是可信的人,往往就会觉得,我们种了什么样的因就好像是我们栽种了什么样的种子;这个种子在经过一段时间,经过适当的条件充分配合之下,自然而然就会长出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可是当我们问这一位导师:那么请问业种依何而住?他却说:这个是佛陀所不谈论的事情,不需要谈。他的为此还喊出了业果酬报系统,认为说,自然而然的就会有一套业果酬报系统来执行因缘果报。那么这不就等同于外道所说的吗?有一个不可见、不可知的大梵系统在作业果酬报一样的可笑!自己完全落入了当年世尊破斥的婆罗门大梵思想而不自知,穿着袈裟反过来批评佛所说的是外道思想;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可是当我们问这一位导师:那么请问业种依何而住?他却说:这个是佛陀所不谈论的事情,不需要谈。他的为此还喊出了业果酬报系统,认为说,自然而然的就会有一套业果酬报系统来执行因缘果报。那么这不就等同于外道所说的吗?有一个不可见、不可知的大梵系统在作业果酬报一样的可笑!自己完全落入了当年世尊破斥的婆罗门大梵思想而不自知,穿着袈裟反过来批评佛所说的是外道思想;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