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一)爸爸,我到底做错了什么?有一个朋友,跟我讲述他的家族的痛苦。我想,也许这个可能会发生在每一个家庭中的故事,有可能帮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一个哪怕很不经意的习气和举动,会对周围的人造成那么大的伤害,乃至一个人的一生、很多人的一生。爷爷是战争年代的幸存者,仕途比普通人要强很多,但是因为性格刚烈,身居高位却没能长久,酗酒,常常对家人施暴,甚至对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国人为何如此忧心,从历史角度来讲,我们有忧虑的文化根子。从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的警句,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和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家国情怀,每天乐呵呵的人倒仿佛有点没心没肺,只有愁眉紧蹙方显深沉。从现实角度来讲,社会仍处于大变革时期,旧体制已打破,新体制尚未完善,人们对生活普遍缺乏安全感,难免对当下及未来充满担忧,害怕生活失控,担心突发事件超出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个人最近二十年的经历,以及不断的学习、思考、反思、验证,让我发现一件很沮丧的事情,就是你在别人身上看到的不欣赏乃至讨厌的问题,在你真的沉淀多年、平心静气的反观自己时,赫然发现,原来自己身上都同样存在。这个发现让人沮丧的同时,也不由得会陷入深思: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见色即见心;一切皆是你的内心。看来丝毫不错。不过我相信很多人看到我的这个叙述,恐怕已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记得一个朋友活得骄傲而有尊严:没有人可以威胁到我,因为我可以舍弃所有。无欲则刚嘛!还有另一个极品朋友总结自己的前半生:我靠斋戒、等待、思考活到今天的。这些朋友的世界里没有委曲求全这件事,活得刚烈而有血性。却慢慢觉得有些望而生畏,想来爱他们的人也真是不容易,除非他们不要活在这个世界上,跟任何人都没关系,既然没有离开人间,那在他们的身边一定有很多因为爱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随着在法道中浸润的时间越来越久,渐渐出生出家的想法,就这样一直延续到高中毕业,这期间也一直在犹豫是否需要出家,心里不时升起一个念头我一直是妈妈的骄傲,我出家妈妈一定就不幸福了,因此心中一直纠结着,生怕出家后会伤到母亲的心,生怕母亲因为自己出家而后半生一直不幸福。有一天,他突然质疑我出家妈妈一定就不幸福这个想法,看看现在妈妈就很幸福吗?这一看才发现, | 三摩地 2018-07-22 |
|
|
MM走在路上,云淡风清,心里什么记挂都没有,无忧无虑、坦然自若,不经意间走到街巷的拐角,猛然看到一家店写着清仓减价,原本平静的内心突然被这几个字刺激的喧闹起来:减价那意味着便宜,便宜意味着划算,划算意味着用更少的钱买到更多的东东,可以让我付出更少而拥有更多,那份更多的感觉拥塞过来,心里瞬间被填塞的满满,在这份渴望被填满的催逼下,兴高采烈地一头冲了进去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作为佛法讲师,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其他场合,遇见很多佛都是问我关于佛法知识的问题,请问什么是三法印?什么是心法尘?什么是色法尘?……很少有人会问一些关于自己的问题,彼此交流的时候似乎都已经完全没有了个人的问题所在,更多时候是关于学术上的交流,知识的思辨,而其中没有人,没有自己的存在。很多佛教的论坛上也更多呈现这样的局面,俨然成为一个个学术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因为我们无始以来,不作这样的观察,你一定被末那就是意根所带著走。意根最会攀缘,祂是一切诸法在这其中的作主的心,我们真正作主的心是祂,而不是意识;意识提供很谨慎以及很伶俐的思惟,然而意识却没有办法左右意根。意根祂也是一个心,祂就是我们所说的第七识。理由为什么没有办法左右祂的行为呢?因为意识对于一件事情还不太清楚的时候,末那还是要作这个抉择;在那种情况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若说实者,实何所嗔?若说虚者,虚自得骂,无豫我事,我何缘嗔?(《优婆塞戒经?羼提波罗密》)[今译]世间的骂,也有二种:一是骂的内容属实,二是骂的内容虚假。如果说的是真的,真的还有什么嗔恨呢?如果说的是假的,说假的人自得其骂,同我没有一点关系,我又为什么嗔恨?▲佛言:有人闻吾守道,行大仁慈,故致骂佛,佛默不对。骂止,问曰:子以礼从人,其人不纳,礼归子乎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五障或五漏不是指身相的,而是精神的障碍,多染、多欲、懦弱、善妒、烦恼也不是女人所专有,男人也多得是。如果从精神观点看,有多染、多欲、懦弱、善妒、烦恼具足性的男子都算“五障之身”,而女人能超越这些气,就成为“丈夫”了。从法身而不从肉体来分男女,是佛陀对男女真实的见解,在《涅盘经》里,佛陀说:“如来性是丈夫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对此我们应该深思,尽管神通可以使此类人信服,佛陀却不希望阿罗汉们任意展现神通;那是因为此类人通常离修道还非常遥远,阿罗汉们尽管能以神通摄之于一时,但因其心深着外相,必难以在解脱道上前进。三明六通大阿罗汉既已难度此类众生于解脱道中实修,作为菩萨道的初入门行者的我们,又如何能藉神通有效摄受此类深着外相的众生归于「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的菩萨道呢?是故,对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我们今天继续来作解脱道的这个演讲。今天要讲的内容就属于说你如何作观行,然后来证入初果。这个我们所根据的是弥勒菩萨的教授,在《瑜伽师地论》卷三十四,这边我们所看到的等觉菩萨对于证初果这地方是非常非常的重视。也就是说,如果今天你是自称是二乘的声闻人,那你应该要特别的留意这一份的数据、这一份的经卷。因为弥勒菩萨在里面说的实在是太过详细了,所以希望大家,你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在《佛说十善业道经》中,佛陀不仅讲授了十种善法,而且强调一切善恶业都是唯心所造,“而心无色,不可见取,但是虚妄,诸法集起,毕竟无主,无我我所。”——这就为宣讲般若智慧做了铺垫。经中还提到了四摄法、六度等等,这也是在为讲授菩提心做准备。在讲述果报时,佛又反复强调:“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我们今天将为各位介绍《大方便佛报恩经》卷3中所记载的一则故事。由于这个故事的比较长,因此在这里就不诵念,只以白话方式语译经中所记载的内容。故事是这样子的:那时,阿难就禀白佛陀说:世尊!摩耶夫人在过去世时,造作了什么业行,而使得她受生于畜生道中成为鹿女呢?佛陀告诉阿难:你好好的听著啊!我就要来为你分别解释说明,摩耶夫人往昔身口意行的业因、业缘。就是在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今天我们要来讨论的题目是真有自由意志吗?这个是有人提出一个问题说:在佛法里面,所有的果都是由因缘而来的,既然所有果都是由前面的因跟缘而来,那我们都被之前的因跟缘所限定了;我们在这个因缘果报的限定之下,我们还有所谓的自由意志吗?有人提出这个问题,其实这个是一个不容易回答的问题,也是很多人容易不了解的地方。所以在《长阿含经》的卷9里面,佛陀就有说到,佛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要思惟这个题目之前,我们应当先了解,佛教这个词是因为传法者是佛,所以才会有佛教。可是到了末后世以后,修学者又因为各自的偏好或是观点,因而分宗立派。但是其实分宗立派对真正的佛法来讲,是不适合的;因为对于菩萨而言,应当是要依照佛的施设,依六度万行乃至是十度万行,全面地来修证佛法或者是说修学佛法。再加上说,毕竟各个宗派它主要的法义其实都只是佛法中的一部分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是故我说五大施者,即是五戒。如是五戒,能令众生离五怖畏。是五种施易可修行,自在无碍,不失财物,然得无量无边福德。离是五施,不能获得须陀洹果,乃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善男子!若受戒已,当知是人,为诸天人恭敬守护,得大名称。虽遭恶对,心无愁恼;众生亲附,乐来依止。阿那邠坻长者之子,虽为八千金钱受戒,亦得无量功德果报;善男子!为财受戒尚得利益,况有至心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但是它必须在觉得异常时,先唤醒意识(令阿赖耶识流注出意识的种子),使意识出现,藉意识的分别性来判断应该作什么?浮生一大梦,在梦中你执着梦里的种种荣辱得失苦乐,可是等你醒来以后,你还会再执着梦中的一切们吗?往往是一笑了之!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总以为自己很清醒,总以为眼前的一切很真实,那是因为你还没有醒来,所以就像在梦里执着梦境一样去执着现实中存在的一切。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人生在世难免有痛苦,如何面对痛苦自古以来是人生一大命题,人人都曾有过痛苦的时刻,所以都希望知道造成生命痛苦的原因是什么?但是从来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不信您随便找一个人问问;你为什么活得痛苦,他可能会说;我没钱,所以感到痛苦;但你有了钱就没有痛苦了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企业家算是有钱人吧,可有报导说中国企业家的平均寿命低于普通人十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我们先来探讨一下,学佛者的无奈是什么?就是面对五花八门的各种说法,不知道哪一个是正确的;好不容易选了一个自己认为最合乎逻辑,最适合自己的想法的修行方法,然后来修行;这样一修就是二、三十年,有一天碰到一位善知识跟你说:你这样的修法,修到驴年也修不成。然后把经典拿给你看,说你这样的修行方法错在哪里,你终于了解到了:原来花了二、三十年的时间,所做的一切修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