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此智函盖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一切法界体性悉已具足了达;具足人法无。分段生死诸法及断分段生死之一切智,变易生死诸法及断变易生死之一切种智,悉皆具足了知,故名一切种智。佛以一切种智故,名为一切智者,非三乘无学之所知也。道种智者地上菩萨方得;大乘佛子以明心故,般若正观现前,初得大乘无生智忍,此名法智,唯知般若空之总相,不解别相;般若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说,情绪管理是一门学问,而智慧的观照,嗔行的制约才会使们真的不再受到伤害! (原标题:伤害你的,是你对事情的看法) 三摩地

2018-07-22

今天们要来探讨一个题目,有人问到:如何真正的放下?为什么会有人有这个疑问呢?因为很多人常常会听到要放下,但是如何才算真正的放下呢?要探讨这个问题之前,首先,们要来思考,为什么们需要放下呢?要放下,当然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因为们有所提起,而且所提起的这个东西,会造成一些负担,会造成一些困扰,甚至于会有让们造成一些不良的后果,所以们必须要把 三摩地

2018-07-22

什么都没做错,大家为什么要这么对?然而据了解,他晋升失败是因为能力不足;朋友变少是因为他脾气太暴躁;就连妻子也不能再容忍他毫无缘由地情绪波动,争吵无可避免地出现。电视剧《欢乐颂》里有一句台词是这样的:一个人不理你,有可能是对方的问题。但是如果大家都不理你,就要从自身找问题了。他人是你认识自己的一面镜子,别人对待你的态度,取决于你是个什么样的人 三摩地

2018-07-22

一直很喜欢菩萨之,声闻缘觉法虽也很好,但是太过狭隘,尤其听到善知识上课说:当天花散落,菩萨无妨任其落下而不沾黏,阿罗汉就是会黏沾的;就好羡慕这些大菩萨们,原来声闻人是害怕外法,想要远离外法;害怕烦恼,想要远离烦恼的。菩萨倒是无所谓,因为以菩萨深利的智慧来看,根本就无内外法、烦恼不烦恼的问题,就是唯一实相──如来藏。但究竟要如何行菩萨行呢?为何许 三摩地

2018-07-22

菩萨道的过程中,需要很多善友帮助们发现自己的过失,因为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身口意行!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菩萨不应该犯五戒十善,不应该犯菩萨戒,乃至小小的行为但可能会危害的事情,也不应该犯!但们在行菩萨道的过程中,有可能习惯不敢得罪别人,或者别人也不敢得罪们,因此们犯了一些小过失或大过失,有时候别人也不敢跟们讲,因为怕得罪 三摩地

2018-07-22

是为你好。是们常常用的借口。们不会为不相识的人好,不会为邻居好,也不会为一位泛泛之交好,们只为们所爱的人好。因为出发点是如此崇高,于是们可以理直气壮地说:你不要再跟那个人来往了,他讨厌。你不要穿这种衣服,难看死了。你不该上这个课程,只有傻瓜才会认为有用。你不可以看些比较有深度的书吗?这些全都是垃圾。们总是喜欢把自己的价值和喜好强加于喜 三摩地

2018-07-22

渐渐地,就有点熟了!一天在半途的凉亭休息时,凑巧,老先生夫妇也来了,一前一后,缓缓地就坐在的对面!礼貌性点了头,羡慕的语气赞叹:老先生。你很有福气喔!太太很漂亮!老先生:谢谢啦!太太是年轻的时候,以五千元向丈人买过来的,暂用的而已!听得一头雾水!用买的?暂用的?这时候有点嘟嘴的老太太说:你别听他在臭盖!是名正言顺娶的!有点纳闷的看着微 三摩地

2018-07-22

在黄州的苏东坡,自打佣人离开,便沾沾自喜地在等待着,他满以为佛印禅师看到那首诗时,一定会大大地赞赏,所以他一心一意在等着佳讯传来,好容易等到佣人回来了,他迫不及待地问:师父看了怎么说?佣人说:他没说什么?只在你的诗笺上写一些字,叫拿回,不懂写些什么。佣人说着,便把那封诗信交给苏东坡;苏东坡打开信封,抽出诗笺,看到那首诗的下端,写着放屁两个大字时 三摩地

2018-07-22

你每日的奔忙,每日的求索,乃至当下的思考,又何曾稍许暂离它分毫?没有,你做不到,你只是个附庸,你只是迷陷在这幻影中,以为自己真实的存在,真实的把握着生命,此时不妨抬起你的手看看,告诉,你看到什么了吗?究竟看到了什么?佛陀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看到虚妄了吗?没有。为什么看不到了?因为你感受不到真实,那种绝对的真实,乃至你都无须时时去感受它,都不会对 三摩地

2018-07-22

就是你自己呀!自己?小和尚抬起头,睁大了眼睛,好像明白了,又好像没明白,直直地盯着师父,渴求点化。是呀!老和尚笑了笑,其实你刚刚听说的孤独、误解、绝望等等,都是你自己内心世界的影子,都是你自己给自己的感觉罢了。你对自己说:‘这些真可怕,承受不住了。’那你就真的会被打败。同样,假如你告诉自己:‘没什么好怕的,只要积极面对,就能战 三摩地

2018-07-22

们的回答是:这个世界本来就是娑婆世界,是一个难以堪忍的世界,众生的根器差别非常的大,有的人他是属于贪比较炽盛,有的人则是瞋恚比较炽盛,有人是无明深重,他特别没有办法如理来思惟,与人家讨论的时候,他往往都流于情绪,而且许多的众生他是刚从三恶道而来,你也没有办法对他们作种种的奢求、苛求以及要求。所以遇到这样事情的时候,如果和人家起一些争执,就应当先想 三摩地

2018-07-22

如果觉知心不取种种六尘万法,则不了知万法,也就没有取支;能了别、能取的,与所了别、所取的六尘都消失了,后世的有就不会出现了。觉知心就是生命出现的大关键,没有觉知心就没有烦恼,所以睡著了就不知道烦恼。人为什么害怕死亡?因为死了就没有觉知心,没有觉知心就没有了。凡夫都是以觉知心的能取与所取来当作,这就是二乘法所说的无明。无明就是说众生不能理解三 三摩地

2018-07-22

一对小姐妹每天放学后,一定会一起到们的便利商店光顾,虽然这对姐妹乍看之下与其他人并无不同,甚至普通到让人过目即忘,直到见识到她们之间相处模式那一刻开始。这个姐姐的外表看来文文静静,但脾气却异常火爆,每次到店里来,总会看见她严厉的对妹妹进行「机会教育」。最常听见的有;「你是笨蛋吗?这个快要到期了,还拿?」要不然就是:「白痴呀!明明写买一送一,妳还 三摩地

2018-07-22

导读:重复制造痛苦的现象,们称之为对痛苦成瘾。越是幼年时经受的痛苦,越容易在将来的日子里被重复。因为这些痛苦会渗透在一个人的人格层面,在不容易被探测的深度潜藏着,持续而坚韧地寻找表达的机会。这种表达往往会给一个人所有方面打下痛苦的烙印:他的许多看法是令自己和他人都难受的看法,他的情绪大多处在低谷或者不和谐的亢奋中,而他的行为也不断地在伤害身心健康 三摩地

2018-07-22

们目前的生活或许很不如意,或许身体又很不好,或许经济状况又很糟糕,或许配偶不学佛又有种种让你无法接受的习气,或许共修的团体让你不满意,或许因为不能直接随菩萨修学而遗憾,或许因为无相念佛功夫一直不能成就而气馁,或许因为自己妄念纷飞无法修行而困扰,或许因为不能及时得到最新的书籍而埋怨(已有的书有几本认真照做?)虽然有这种种的烦恼,但还是请接受这一切, 三摩地

2018-07-22

想,所有人在遇见突然被刺的情况下,都会表现出极度的痛苦和惊恐,以及想着如何搏倒对方,就算不能杀死对方,也要尽可能的保护自己,大声呼救,毕竟众多就在屋外不远处。而恰在这时,在这巨大的痛苦降临的瞬间,就可以看出什么是真正的修行人,以及一个人可以达到的生命高度。提婆大师被刺后,没有呼唤自己的,而是忍着剧痛,看着眼前的凶手,说到:你真是可怜啊!罪业居然如 三摩地

2018-07-22

有这样一个很多人都听过的故事:一个人烦恼太重了,找到一位智者,询问道:如何才能放下呢?智者让他拿着一个杯子,往杯子里倒满了果汁。许久,那人问:可以放下了吗,手很酸,于是将杯子放下。当然,放下远不如这么简单。杯子是杯子,一个与们没有任何关系的物品,很容易就放下。而那些已经长在们心里,植入骨髓的种种种种,放下,谈何容易。真正要做到,们看看佛法 三摩地

2018-07-22

一小时后,回复了一条短信,问她:你希望这件事对你的伤害有多大呢?一小时后,这位朋友回短信说:你这么一问,一想,怎么就觉得这事也没什么了不起了呢?心理伤害跟身体伤害是完全不一样的东西。身体伤害是在物理层面发生的,在这个过程中,伤人者主动,被伤害者被动,而且受伤害者身上会留下肉眼或者仪器可以检测出来的创伤。而心理伤害是发生在心的层面,这个心看不到摸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一切有情众生从无始以来所接触到的,无非都是自己的如来藏所变现的内相分境,其实从来没有接触到外在的世界;也就是说,们每一位有情就像是坐在战车里开著战车一样,其实并没有直接看到战车外面的景象,只是透过镜面折射的潜望镜,来看车子外面的状况。而这个道理,在现代科技中其实早就已经被发现,所以生物学家、脑神经医学专家都会说:人不是用眼睛在看、用耳朵在听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