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我们极容易嫉妒近在眼前的人,但不会嫉妒古人或遥远的陌生人。一个渴望往上爬的小职员并不嫉妒某个美国人一夜之间登上了总统宝座,对他的同事晋升科长却耿耿于怀了。一个财迷并不嫉妒世上许多亿万富翁,见他的邻居发了小财却寝食不安了。一个爱出风头的作家并不嫉妒曹雪芹和莎士比亚,因他的朋友一举成名却愤愤不平了。由于嫉妒的这一距离法则,成功者往往容易遭到他的同事、熟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接著我们再引用《大智度论》中龙树菩萨的开示,来了解贪著五欲的种种过患。由于论中龙树菩萨的开示简要明了且文辞易解,是故笔者只将论文作适当之断句并略述其要,余文读者稍作思惟即能理解,故于此不多赘言。首先来探讨如何观修贪著色法之过患,进而能厌离诸色。历史上倾国倾城的美女,往往是导致君王失去国家、失去城池乃至失去性命的祸端,因此贪著美色绝对是不好的,小则损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那么智慧之首呢?长养善根最重要,就是要知道三界生死的这个因,最重要就是在五蕴上面的我见我执。所以熏习佛法正知见以后,就会慢慢地降伏这些恶习恶念,因为恶习恶念就是与五蕴的我见我执相应,而任性地去让这个与我见我执相应的烦恼一直去现行;当然这样的话,就会不断地增长生死之苦。所以一定要在佛法中长养善根、熏习正知正见,最起码第一个要先断除三恶道的恶业,接下来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我们常说,遇事要懂得忍,忍是人生功夫。然而,忍字心上一把刀,可见自古以来忍对许多人来说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事实上,很多习惯了忍、坚持忍的好人,最终忍出了一身病,忍垮了自己的身体。可是,忍真的需要那么痛苦吗?其实,问题在于我们以怎样的方式去忍:是恨忍,还是乐忍?是硬忍,还是柔忍?也就是说,你遇到需要忍的事情之时,是带着怨恨不得不忍,压力的硬忍,还是懂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人活著要做什么?人生的意义是什么?芸芸众生中,为何每个人的命不同呢?我存在的目的与价值又是什么呢?从有记忆以来,在与人聊天说笑时,我似乎很喜欢问别人:你觉得人活著的意义是什么呢?年少以来的自己,也许是家庭开明、女儿多儿子少的环境关系,我的人生目标与价值并不是找一位家世好、多金、高学历、长的帅又高、爱我且钱都通通让我保管的老公,在家相夫教子当一名贤妻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最近家里决定买一处商住房,还没签合同,我和老公就因为房子装修的问题,意见相左而引起了争执。我一心想要一个供我拜佛、看书的理想中的环境,但老公却另有他想。争执中心里生起一个念头:人家都是以老婆意见为主,他为什么就这么小心眼?从来都不知道让一下!这个念头一出来,语言文字也马上从嘴里吐了出来:我还就是想要这个地方,就要这样装咧!老公不吱声了,我以为他妥协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有的人,他心目中有一个想法,他说:实际上,我做人也不是坏人啊,其实我算起来还算是个好人呢!我看到有穷苦的人,我在街头那边就会布施给他一点钱啊!我看到人家很痛苦的时候,我也跟着掉眼泪啊!我又不是十恶不赦的坏人,为什么你佛法一定要我来学佛呢?这样的话,听起来好象也有一分道理,但实际上我们检讨来说,真的是如此吗?我们平常对于看不惯的事情,没有办法接受的境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佛门里有不可思议这样的一句话语,是我们大家都耳熟能详的;其实,不只是佛家,我们一般人也常常会说如是的言语,举凡只要是遇到我们的智力所不能够了解的事情,我们总是会不自其然地说出:这真是不可思议的事这样的话语。然而,世间上有很多不可思议的事,这些事到底有没有答案呢?换句话说,我们的疑问就是: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生命的实相是什么?宇宙的真理又是什么呢?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根据善知识的开示,修行就是在各种境界中转化第七识末那(注释¹)的习气,是要趋入无我。只有我才会拣择,修行不是趋吉避凶,修行甚至不是把生活过的更好,修行更不是我要怎样。而是坦然接受生命呈现给我们的一切,因这一切都是我们自心如来藏所显现,如来藏本来无我,祂从不拣择,从不考虑要什么、不要什么,如此才是真随缘。若只是依照自己的性子在做,那只是随性而已,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一份爱,从来情有多深,承诺有多真,恨就会有多浓,毁灭自己、毁灭他人、毁灭世界的能量就有多大!这份无以言表的痛,竟然这样的触目惊心,这样地熟悉又熟悉,一定不止重复了一生又一生,曾经有多少世上演着这一幕一幕恨爱情仇——每一次每一次,牵手时爱的承诺,全变成了松开手时恨的伏笔,承诺背后的系缚,一个又一个的结,爱恨情仇,绵绵不绝、生生世世把彼此系缚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忙,会忙—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我们开始强烈的区分出人我,然后有了人我的区分之后,然后我去要求社会上的人,然后人也要求我,所以因此让我们忙得不可开交。我们后头也谈到了说,一种是知足常乐,一种是所谓的随缘因应。当然我们也跟大家提的就是说,少欲知足、随缘因应这个原则,的的确确就是许多人主张用这个方式,来帮助大家因应现在社会上忙的压力,甚至于因应社会上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我们众生在世间里面对于很多的事情都不如意。所以常说:十有不如意。我们要探讨这个不如意的根源是什么。即使有些菩萨他能够依于佛所说的道理来信受佛法,那他是不是可以万事如意呢?这也是一个问题。【(佛告慈氏):复次于无始际生死轮转,受五趣身,无量怨亲于我未曾获得毫厘利益之事,现在未来亦不可得,我于无始为彼怨亲,所作诸罪我愿自受,誓不扰他一切众生。】(《大乘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我」与「无我」是佛法里面一个很重要的题目,因为佛法在在处处都在讲「无我」,可是「无我」是不是究竟法呢?先来说明「我」这个题目,「我」可以分成二大类:第一类是佛所破斥的「我」--世俗的我一般人在小的时候,多半会以为身体就是我。譬如在学校里被同学欺负了,回家向爸爸妈妈告状说:某某人打我。这就是以身体为我的例子。渐渐长大以后,看见有人会因为年老、疾病,或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根据善知识的开示,修行就是在各种境界中转化第七识末那(注释¹)的习气,是要趋入无我。只有我才会拣择,修行不是趋吉避凶,修行甚至不是把生活过的更好,修行更不是我要怎样。而是坦然接受生命呈现给我们的一切,因这一切都是我们自心如来藏所显现,如来藏本来无我,祂从不拣择,从不考虑要什么、不要什么,如此才是真随缘。若只是依照自己的性子在做,那只是随性而已,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更可笑的是,这些推翻《心经》说法的法师、居士们每天早上都还课诵《心经》,这不是很奇怪、很颠倒吗?可是他们都没有警觉到,反而将宣说《心经》真实内涵的真善知识说之为邪魔外道,其法义有毒!其心颠倒无以复加,真的让人感慨万千!既然有很多人不知道乃至有人误解《心经》所说的真实义,今天刚好藉这个机会来说明:《心经》到底在说什么?《心经》全名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我们对不相干的人客客气气、彬彬有礼,对亲近、呵护自己的人却毫无顾忌、任性无礼。很多人对亲人发了脾气,事后很懊恼,可下次还会如此。究其原因,是亲人的包容让我们太放肆。假如对领导、同事等外人发脾气,很可能损害彼此的关系。因此,我们在沟通中会有意无意地注意方式方法。而亲人是比外人更稳固的一种关系,我们知道,即使言行出格,他们也不会计较、不会记恨;即使拿他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当我看到人们举止粗鲁,我很生气,因为这种行为刺激了我虚伪的素质。如果我是明白人,我就会透过行为看到他们心灵空虚。当我看到人们怒气冲冲,我很生气,因为它暴露了我心胸的狭隘。如果我是明白人,我就会看到他们其实是悲观失望。当我看到人们满腔仇恨,我很生气,因为它揭开了我曾经的伤疤。如果我是明白人,我就会看到他们内心深受的伤害。当我看到人们冷酷强硬,我不舒服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我们每个人都是无一例外哭着喊着来到这个世界上,如果有一天一位妈妈看到自己刚生下的孩子眉开眼笑,她一定会被吓跑。你对这一切都没有选择,只能默默忍受。第二种是说有了生身后,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老、病、死﹑求不得苦又接蹬而至.生苦不仅是说生的自体是苦,由生为因而印生种种身心的苦受,皆名为苦。(二)为老苦,一是增长的意思;由少至壮,由壮至衰,岁月不饶人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一般人学佛时总是想:我要得到更多、得到更多。得到的是什么呢?得到的是:我可以一次坐三天,让人家很恭敬我。或是:我可以进入四禅息脉俱断好几天,我出定了,人家就会恭敬我。或者说:我可以发起神通,让人家恭敬我,供养就跟着来了。这就是不能舍而想要得。但佛法不是这样的学的,在解脱道上只有舍而无得,佛菩提道也是舍,表面上看来有得,其实也是无得;因为解脱道中要你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里所说的管住自己,是指我们能按照自己的理智思维和判断去做某些应该做的事;管不住自己,是指我们好像被一种无形的强制性力量所牵引而不去做那些应该做的事,或者去做那些与自己的理智思维相违背的事。你能管住自己吗?这个话题看似不起眼,但是只要我们细心想想,其实非常重要。因为,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管不住自己的时候和事情:清楚地想要做某些善事、好事及应该做的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