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诸见当中最主要的就是恶见,恶见又叫作我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这五种邪见合起来就叫作恶见,属于见惑所断的恶见,是见道后就可以断除的。就像我们前面所说,断了三缚结就是初果人,但是恶见当中深细的部分,也就是思惑是修所断的烦恼,从这个烦恼当中会产生许多不如理作意的见解与私心;这些见解都要消除,要透过整理和思惟才能够达成。我们要知道烦恼主要是由意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如果是一个我见、我慢深重的人,则可以修学界分别观;也就是观察众生,都是由虚妄不实的五阴十八界等和合而成,如果能够如实现观的话,就可以破除深重的我见执着。再来,如果是一个心多散乱的人,则可以考虑用数息观来对治,让心念初步安止下来不再散乱。除了这五停心观之外呢,其实还有许多的对治法门。例如业障深重的人,可以用念佛观来对治;因为忆念诸佛的名号,或是观想佛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我认识的一位菩萨,正骑着电动车,一辆面包车停在接近路中央的位置,当她路过的一瞬间,正巧车门开了,人、车倒地,连磕带摔,当然很惨。疼痛、委屈瞬间涌上心头,眼泪马上下来了。但还没有伤筋动骨,她二话没说,扶起电动车,走了,扔下忐忑不安,正等着兴师问罪的车主。事后谈到这件事,师姐说她深信因果,她认了,知道是过去生亏欠车主,现在还债而已。因此没有再去质问对方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因为声闻人在菩萨僧团里面,很容易显发出他声闻的那种气息,也就是说他总是考虑到自己的道业而已;他不会考虑到:整个应该如何弘传?我应该如何来遵守菩萨僧团的种种的规定?所以说,一定是具有菩萨种性的人,他归依了三宝之后,还能够护持正教;因为能够护持正教,所以说他就逐渐具有广大的福德;因为有了广大的福德之后,他才逐渐能够进入性障的伏除,然后才具有修四加行的资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佛说:我不需要任何利养,但是利养经常伴随著我而来。随后一万两千位比丘闻讯,也赶到贪庄严深林;佛对一万两千位比丘开示:利养本身是个大灾患,它会障碍修行人难以成就,乃至于身为四果的阿罗汉,也会被利养所遮障。比丘问:利养会造成哪些遮障呢?佛开示:利养的危害,就像伤皮、伤肉、伤骨、伤髓一样,能毁坏修行的种种功德。为什么它会造成种种伤害呢?利养就像破坏戒的皮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我们的古德佛果圜悟禅师,他在《碧岩录》里面,引二祖慧可禅师的求法心,来为们开示,二祖慧可禅师说:【昔人求道,敲骨出髓,刺血济饥,布发掩泥,投崖饲虎,古尚若此,我又何如。】(《佛果圜悟禅师碧岩录》卷10)二祖的意思就是说,他那时候为了跟达摩祖师求道,他就想著说,古人他为了求道,他敲骨头让髓出来,刺血为墨这样子,甚至像释迦牟尼佛,曾经把头发铺在地上,让佛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这一个问题,我们说它不是正问,不是正确的一个问题,原因如下:很简单的,不可能所有的人都会出家。因为出家,最简单的你要断除人世间的财色名食睡;既然财色名食睡,世俗人来讲样样都想要,样样都片刻脱离不了,那怎么可能会说所有人都会想要出家呢?这就好像所有的人都要得诺贝尔奖、所有的人都想当董事长,这样子一个问题,这不是正确的问题。《杂譬喻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大部分瞋习重的人,他都是“我见”很重,他们都是非常好强、非常喜欢争胜、也非常爱面子;一般来说,我们就说这样人是“我见”非常重的人。例如说:有一次大迦叶尊者他前往拜会佛陀,佛陀因此就劝大迦叶说:“你是不是也来协助我,共同来教育这些新来的比丘。”可是大迦叶就回绝了,他说:“现在的比丘大部分都自以为是,很难教化!”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因为我们无始以来,不作这样的观察,你一定被末那就是意根所带着走。意根最会攀缘,祂是一切诸法在这其中的作主的心,我们真正作主的心是祂,而不是意识;意识提供很谨慎以及很伶俐的思惟,然而意识却没有办法左右意根。意根祂也是一个心,祂就是我们所说的第七识。理由为什么没有办法左右祂的行为呢?因为意识对于一件事情还不太清楚的时候,末那还是要作这个抉择;在那种情况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当时我的观察与实验,只要我发脾气我的身体就更不行。但是我放下我的脾气,我的身体才能平和。而且这样的事实,并不分对象。也就是说,即使我完全正确,对方完全错误,可是我只要升起一分脾气,坦白讲我的身体就受到一分的伤害;因此即使对恶人发脾气,其实也是伤害自己。经过非常多年非常多次的“实验”,末学自己得到一个结论:天下没有我不能与之和乐相处之人,并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菩萨道的过程中,需要很多善友帮助我们发现自己的过失,因为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身口意行!“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菩萨不应该犯五戒十善,不应该犯菩萨戒,乃至小小的行为但可能会危害正法的事情,也不应该犯!但我们在行菩萨道的过程中,有可能习惯不敢得罪别人,或者别人也不敢得罪我们,因此我们犯了一些小过失或大过失,有时候别人也不敢跟 | 三摩地 2018-07-23 |
![]() |
3)最近葛格我写文章比较「冷感」,都不知道要写什么?原因就是因为失去了一些热情,增加了一点声闻的味道!当然这个好处是有比较离开了一些!不过回过头来说,菩萨应该是热血沸腾的英雄好汉!菩萨是要能为众生抛头颅、洒热血,更何况对待身边的人!在道场中菩萨们彼此一直有不攀缘的政策,那不攀缘的政策好处是大家比较在法上用功,因为《阿含经》中都常提到比丘们只做两件事情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那么智慧之首呢?长养善根最重要,就是要知道三界生死的这个因,最重要就是在五蕴上面的我见我执。所以熏习佛法正知见以后,就会慢慢地降伏这些恶习恶念,因为恶习恶念就是与五蕴的我见我执相应,而任性地去让这个与我见我执相应的烦恼一直去现行;当然这样的话,就会不断地增长生死之苦。所以一定要在佛法中长养善根、熏习正知正见,最起码第一个要先断除三恶道的恶业,接下来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这个方式其实我们讲说,用固有的方式去了解它。什么是固有的方式呢?对于中国地区的人们来讲,固有的方式其实就是老庄的思想。所以,当时有非常多的人在翻译经典的时候,也都是采用老庄的术语来翻译。当然就是说,后来由于学佛教的人越来越多,并且也都是越来越知道佛教的全貌了;所以,这一种的全然用老庄的观点来解释,这种状况就减轻了不少。不过一直到今天为止,老庄的思想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众生都活在很可怜的世界里,每天为三餐忙碌!大部分的众生一生都要为柴米油盐酱醋茶奔忙,经济大概是众生一辈子烦恼的主因,大约占了七八成,以及健康也是众生很烦恼的!因为我们迟早都会面临老病死等苦!那只有少数人是生活在富裕的情况,因为俗话常说八成的资产集中在两成的人手中,现在可能是九成的资产集中在一成乃至更少人的手中,贫富差距越来越大!那辛苦的人们只会越来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佛陀虽然不要求菩萨们急证解脱道极果,但教导菩萨们在佛菩提道的修证次第中,是必须具备有相应的解脱果德之亲证及现观的,证悟的三贤位菩萨们,要进入初地的其中一个必要条件,就是要历经断我见、降伏我执具备永伏性障如阿罗汉的解脱功德!所以,菩萨仍然要能够离欲证得初禅,也因此世尊常常在经中细说观身不净的内涵,目的就是要让大家不要因为贪爱恋著于女色而障碍修道。例如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一直以来无相拜佛功夫无法上手,是因遮障太多所致,后来发现这些遮障原来是来自于对自我的执著引发现起。因执著自我,所以就以为觉知心我为真实,以为内我所、外我所乃至身心所及一切为真实,因执著自我存在而对一切我所知境界以为真实,导致对这些境界生起是否有违顺己意,又执著这些现象为真实导致生起种种遮障。后来就自己常常去观察十八界一切法缘起缘灭,观察这十八界一切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今天要略谈的题目是什么是烦恼障?在上一集中我们谈到了,了了正见真我才是真解脱,这个真我就是大乘解脱的密码。所谓大乘mahāyāna,找到了可以解脱生死烦恼的法教,而得到正等正觉智慧到彼岸的法则。因为在这个过程当中,一定要尽除二障——烦恼障及所知障,才是真正的解脱;而执持二障业种、惑种以及一切种的就是执受识。无着菩萨开示:惑种、一切种,由能缚二人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佛说佛名经》卷1)要灭除这烦恼障、业障、果报障,要生起这七种心才能够灭除,那么我们就一一来探讨,这七种心的内容。第一种就是要发起惭愧心。指的就是说,要自己思惟自己与释迦如来在无量劫以前都同样是凡夫,可是现在世尊成道以来,已经过了尘沙数劫这么久了,我们还是互相沉溺染着在六尘中,流浪生死永无出期。想到这件事情,应该感到这个是天下最为惭愧羞耻的事了。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譬如我退休前很长一段时间是财务主管,工作就是要达成任务,不能出错,尤其是上市公司的报表,如有错误会有很严重的后果。所以对于任何不合常理的数字、或是人员的行为,都要很注意。久而久之就变得特别敏感,只要觉得一个数字怪怪的,或是一个人看起来不对,一问之下果然就有问题。但是学佛之后,对人事物的敏感就会变成一种障碍。因为学佛之人来自四面八方,每人有每人的习性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