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问一、何谓道共戒及定共戒?又见、执及身见的差异为何?在《丁福保佛学大辞典》中引用《成唯识论》(四)及《大乘义章》(六)解释「见」,据其说法则见即身见即执。又导师在《楞伽经详解》第五辑(第10~12页)中说:「俱生身见为俱生执?-?-妄想身见故名分别执,见道所断之见」,据此则身见即执。(第10页)「对于五阴之见闻觉知性及能取六尘性,生于见,执不舍 三摩地

2018-07-23

问、末学观行时往往不由自主地产生这样一种很令人沮丧的想法:当下的意识还有色身,都是假的,暂时存在必然会灭掉的;们所做的一切,包括修行、修福德,都是交给一个如来藏存放起来。可是既然是假的,们苦苦修行又有什么意义呢?意识死后就断灭了,虽然有一个不生不灭的如来藏在,但这与又有什么关系呢?不知道如来藏躲在什么地方;而且下一世的意识已经是另外一 三摩地

2018-07-23

见,不等于把意识断灭,是把意识所拥有的邪见断灭,不是连意识的正知正见也断灭,所以断见的圣人当然会于生活中生起意识心行,但不会再生起意识是常住不坏的真实的邪见(见)心行。断见的真实含义用现代白话语是否就是:是对人类执着自意识为常、为真、为永恒的这种虚妄想邪见的打破。见中,最主要的是执着意识是真实常住的,但是还有其他的见:把蕴处界中 三摩地

2018-07-23

诸位想一想:众生从无始劫以来不断的生死苦恼,无量世的生死就是众生最大的苦恼,而众生会受这些大苦恼,都是为了一个烦恼:见。单单只为了一个见烦恼,所以在无量生死中受大苦恼。四种住地烦恼就是:见一处住地(见烦恼),以及欲界爱、色界爱、无色界爱。这四种烦恼,归根究底仍是基于见而有的。譬如欲界爱是贪爱欲界法,就是贪爱欲界中的色声香味触;但是欲界的贪爱 三摩地

2018-07-23

们希望让学员在两年半的课程当中,详细了解施论、戒论、生天之论,并加以实行而满足见道所需福德因缘,继而不求生天而得以亲证解脱道的断见功德,更复培植大乘见道应有的福德资粮,早日明心证真,更能进修眼见佛性,进入初地,往成佛之道而增上。所以观行所证的功德成就,乃是需要以忆佛念之净念相继的定力为工具,使得自己在观行方面能更加深入,因为专注于忆佛之念,故不 三摩地

2018-07-23

辨正1、执着离念灵知心为实相心而不肯舍弃者,即是畏惧解脱境界者,即是畏惧无境界者,即是凡夫之人。谓离念灵知心正是意识心故,若离俱有依(意根、法尘、五色根),即不能现起故;若离因缘(如来藏所执持之觉知心种子),即不能现起故;复于眠熟位、灭尽定位、无想定位(含无想天中)、正死位、闷绝位等五位中,必定断灭故。夜夜眠熟断灭已,必须依于因缘、俱有依缘等法, 三摩地

2018-07-23

识蕴真义(连载十五)平实居士第十四章识蕴之观行与断三缚结取证初果造此一书,证明二乘菩提所证无余涅盘境界非是断灭,证明涅盘中实有阿赖耶识所改名之异熟识独存不灭,因此而成就二乘涅盘于不可诽谤、不被毁坏之胜境中;书末复又续写此章者,欲令当今已被严重误传之二乘菩提解脱道行门与知见,普得回归正道故,亦欲令大乘诸多大师与学人同得亲断见、同得亲断三缚结而证声闻 三摩地

2018-07-23

「了生死」与「断身见」和「断见」,是修行的大问题;许多人只注意修法而忽视正知见,这将造成「为何修法?」的困扰。们也许会说「的目标是想要成佛」,但「断见」这一关不能先通过的话,想要成就阿罗汉的解脱功德都难,那成佛就更不用说了。有了正确的知见才不会盲修瞎练,「正见指导修行」大家都知道;可是什么才是正见?想要真的了知可就难了!因为简择与辨别是要靠 三摩地

2018-07-23

证初果是永离异生性的,也就是从此世起,永绝于三恶道的受生;凡是真断见的人,一定会断除解脱道所摄的异生性,从此以后绝对不会诽谤解脱道的内容与行门,绝对不会诽谤解脱道中实证的一切圣者,也不会诽谤确实已亲证大乘佛菩提道的菩萨,更不会忘恩负义而不归依佛教三宝,继续奉事凡夫位的外道天神。正由于已断异生性的缘故,以后永不入三恶道中受苦,名为解脱道中已修除异生 三摩地

2018-07-23

解脱道者谓:断除见及执,于声闻法中即是初果至四果所断之烦恼也。初果所断之烦恼为三缚结,即是见、疑见、戒禁取见;二果所断烦恼为减低欲界烦恼之贪着,令贪瞋痴淡薄,名为薄贪瞋痴;三果所断烦恼为五下分结,即是欲贪、瞋恚、见、戒禁取见、疑见;四果所断烦恼为五上分结,即是色界贪、无色界贪、掉举、慢、无明。声闻人是怎么修解脱道的呢?他就是从行、住、坐、卧 三摩地

2018-07-23

】(~《摩诃止观》卷6)因此们可以知道,性障如果不除,初禅永远不会现前。什么是性障?们在前集有提到,那是无始以来的习气中,有五种会遮盖们禅定修证的障碍,因此性障又称为五盖。弥勒菩萨在《瑜伽师地论》卷89开示:【一、为在家诸欲境界所漂沦故,违背圣教立贪欲盖。二、不堪忍诸同法者,呵(hē)谏(jiàn)驱摈(bìn)教诫等故,违背所有可爱乐法立 三摩地

2018-07-23

在欲界中,们依顺着这个五蕴身,依着色身五根的种种变化和世间各种尘境的,这样相对应的就会产生种种的受;依着种种受,就会产生种种的追求。这是每个人一生下来就有的习性。因为这个身体,就是由过去世依着种种的追求满足下所造的种种业而成就的异熟果报;这个身体就是上一世身口意业造作的成果发表展(示)。依着阿赖耶识过去世受熏、持种的功能,异熟出此世的业报身;此世 三摩地

2018-07-23

你也应该普遍、周遍观察,从同修们到义工菩萨、助教、亲教师、乃至观察,都应该加以观察。这就是说你要有智慧去观察:什么人是习种性人?什么人离开习种性而进入性种性了?但是一般人不了解,就说:开悟了,当然就是圣人嘛!这是从外道的境界上来讲:明心的人就是圣人。从一般佛门中的凡夫来讲,明心的人也当然是圣人;但是在大乘别教里面来说,明心以后仍然还是凡夫,叫做内 三摩地

2018-07-23

们一般说的是,众生都可以成佛,而他说的是,斩钉截铁地要每个人都成佛。后来,这位菩萨终于成佛。那有人可能要问,他发的这个愿有没有兑现呢?经典上说,有。那时候所有人道的众生,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人道的众生,都成佛。那你说,这因地菩萨的本愿是不是很了不起?因为他让所有的众生乘载他这个般若船,甚至是超越们现在二转的般若船,直接成就了一切种智的大船,乘载的 三摩地

2018-07-23

沉不住气!这是同修对的指责!有天,在家里,看到同修又将木板床打的一个个洞似的,已经跟同修讲了好多次:不要将皮带放在床上,可以选择放在其他的地方。您若要将皮带放在床上,就轻一点放,这样皮带上的铁片才不会敲打在床板上,使木板上出现一个一个的凹洞。结果同修根本不把跟他讲的这件事情放在心上。所以有天在清理房间的时候,无意间看到床板上的凹洞越来越多,看到 三摩地

2018-07-23

人家一天念佛一万,偏偏比他多个三五千,所以可以在道场吹嘘:啊!一天念佛二万声!以前初学佛时接触某位善知识,听他常说阅藏三遍!还特别加重语气三遍哦!以前不懂佛法,还为他生起敬仰之心,这个不仅是胜他而且带有第二种的为利养故的气味。如果读诵经典、受持禁戒是为了突显的独特性,招感名闻利养,名闻是近益,利养是远利。现代社会龙蛇混杂,很多的出家人、在家 三摩地

2018-07-23

而修行契入的重点不在这里,面对一切事项上的随缘其实是一个结果,导致们不能随缘的原因在于坚固自己的种种不符合的想法,而这种坚持一定会违背事实,因这一份差距而造成自己内在的痛苦,差距越大越痛苦。修行的重点是借着发现自己内在的坚持信念,看破任何信念不过只是一个个念头而已,彻底认识到这一点,认知到所有念头其自身的生灭虚妄性,无论这个念头是关于什么的描述, 三摩地

2018-07-23

们就来讲一个因为嫉妒心而使得自己长劫在鬼道受苦的故事。在佛世时,有一次,尊者那罗达多在路上看到一个饿鬼母在一日一夜之中生下了五百个孩子,但是因为这个鬼母非常地饥渴,一个个孩子才刚生出来,自己就克制不住立刻把他们都吃掉了!那罗尊者就去请教世尊:这个鬼母她在过去世是因为造作了什么样的恶业,才会遭受到这样的苦报呢?佛陀就说:同样还是在贤劫之中的过去世, 三摩地

2018-07-23

可是当们问这一位导师:那么请问业种依何而住?他却说:这个是佛陀所不谈论的事情,不需要谈。他的为此还喊出了业果酬报系统,认为说,自然而然的就会有一套业果酬报系统来执行因缘果报。那么这不就等同于外道所说的吗?有一个不可见、不可知的大梵系统在作业果酬报一样的可笑!自己完全落入了当年世尊破斥的婆罗门大梵思想而不自知,穿着袈裟反过来批评佛所说的是外道思想; 三摩地

2018-07-23

例如:在王舍城就有了一件外道要陷害佛陀的事件,那时外道们去找信受他们的德护长者,对他说:大长者啊!瞿昙沙门还没有出现于世的时候,这里一切的阎浮提十六个大国,他们都归属于,而且都是随意自在的相信所说的话,都对非常的恭敬,而且供养、赞叹,供给各种的衣服、饮食、卧具、汤药。但是当沙门瞿昙出世出来弘法以后,这些大国都不再供给衣服、饮食、卧具、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