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你不要一始说话就想要教训人,因为你教训人,他也不会领情,你没办法摄受他;你要想,他们真的很可怜,就像我们刚才说的,他们这辈子完了,绝对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而且他们抛离了所爱,自己在中阴身里面,分分秒秒不知何去何从,实际上是很茫然的、很痛苦的!甚至许多人因为业果牵引,他就是直接要到地狱,根本不会经过中阴。那你说,你能帮什么忙?可以呀,你就是从你转依 三摩地

2018-07-23

比如说,常跟随在你身边的神,从你受佛法的皈依始,就有36位;乃至受五戒,每一戒有5位神,这样总共36+25就61。因此除非你不是真的想学佛,不然这些神就会跟着你,就61位。何况你今天受的是菩萨戒,这个是「不共二乘戒」,唯有大乘佛子真正能发、能持的殊胜戒,那这样的话,你已经没有办法数出到底有多少的神在你旁边了。因此在成就你皈依的功德的时候,他们大家就都已经知 三摩地

2018-07-23

不管你说是有情或是无情,你都是以这五种取来作为目标的,那现在就把它始转变过来。可是菩萨总是会想,这些境界法要舍弃,真的是很难,而我们在这里说的:是心舍,不是身舍。我们可以讲白一点,释迦如来现在也有在注意你,但是我们不说是监视你,如来是很关心你。所有全部的如来都很关心你,因为佛佛道同。那你知道全部的如来有多少?经典说是无量无边的阿僧祇的数量那么多, 三摩地

2018-07-23

比如说,拿一个杯子,你的念头就是「当愿众生如我一样得清净心,将自己的一切浊垢都予以清洗」,类似这样,那你门的时候就想,「愿众生一切善根门,然后呢,度一切众生,断尽众生的一切恶根本门。」这些东西的话,你会不断的回向,而且,你会真实地想要在这个过程中,让你生活的一切一言一行,日常生活中都可以作意来利益众生。因为你拿杯子看起来没办法利益众生,可是当你 三摩地

2018-07-23

或者是说,你始转变这心态,知道你不是为了增长自己的我所,不是扩大自己的我见的势力范围,而是单纯地为了修行自己的道业,因此虽然还是取用这世间,可是许多的地方,你的顺位调整了,你可以权当布施而给予别人;有的地方,你可以晚一点再来受用;有的地方,你可以受用世间人所认为的比较低劣的东西;乃至有的地方,你根本无有心思来受用。在许多的层面上,你也会去注意到: 三摩地

2018-07-23

这些呢,如来藏都已经完整地记录下来,没有一笔会漏掉的;那如果在这修学的过程中,你可以始想:你是不是应该回报众生?是啊!你是不是应该从一个时间点,要慢慢把亏负众生的地方给它补回来?如来藏可没有亏负我们,祂可是任何境地还是帮助我们;但是想想,我们都是拖着祂往这三恶道中奔驰,祂也从来没有叫屈过。也就是说,我们没有如来藏好,我们的体性实在是太污秽了,我们 三摩地

2018-07-23

比如说,你长久以来,无始以来,不管以前多么遥远,永恒的、永恒的、永恒的过去,永恒的永恒,没有始的日子,因为我们实际上是永恒的存在于过去直到现在,而且你会持续到未来。不管众生是怎么样,你还是个人一直在走。总有一天,我们在座的每一位都要成佛,所以你必须以这样来思维。因此呢,你还是要以如来藏的无我性来做基础,因为这无我性不是就停在无我,像是二乘的无我, 三摩地

2018-07-23

因为证悟的人都知道一点,下辈子因为你还没有离胎昧,你还是要重新再来,如果说再来到这个世界,你又恢复没有悟的样子,形同凡夫,新的意识心根本连佛法是什么都不知道,何况是佛法中所谓的「悟」呢?绝对不可能因为你累积了多少福德功德,救护了多少众生,下辈子生出来,就会悟,没有这回事!即使是导师也是40多岁始学佛以后,才有这个因缘,他经过18个月的苦参,苦 三摩地

2018-07-23

这个意思是说:如果你现在要取世间的东西,你要始懂得把顺位调整,以前你总是把自己排在第一,那你就从现在始慢慢地调整为第二或第三或第四;当你要做什么之前,你要先观察,这个东西是不是众生需要的?你要始考虑将这世间物品先让给他们,因为这世间法是他们要的,不是你真正需要的;这些世间法是他们所热爱的,可是却是佛陀所指责的。那你在这个学佛的历程中,是希望佛 三摩地

2018-07-23

并且特地打车门让我快下,他反复指给我看,直到我下了车,还看见他隔着玻璃向我指方向,内心感动得呀!我在这里得到过很多本地人的帮助,点点滴滴不胜枚举。我的中医医生,刚认识她的时候,曾经为钱的事情发生过不快,我发现她每次都收我诊费22元,而收别人只8元10元。问她的时候,她很诚恳地告诉我:我看病是量力收钱,有些附近的居民我认得,知道他们景况不好,我就少收, 三摩地

2018-07-23

4、令菩萨速证菩提:什么叫作证菩提呢?证菩提最少要从明心始,这是指佛菩提来说。那么什么是明心呢?明心,我打个比方,譬如说我们要去炼金,那么炼金的根本是什么?就是要有金矿。如果没有金矿,就不会有炼金这一回事,也不会有金子成就。所以一个人要成佛,就是要先找到成佛的根本,明心就是找到了成佛的根本。什么是成佛的根本呢?我们来看看禅宗的祖师怎么说:《洞山悟 三摩地

2018-07-23

世尊在《菩萨璎珞本业经》当中有示说,要想成就菩萨道的无量行愿的话,应当要「先正三业,习三宝教,信向因果」。也就是要先端正我们的身口意行,要三业清净,还要修习佛陀以及贤圣僧的教导与教诲,并且要深信因果,信受三宝,这样的话就可以深入佛陀的教诲,快速的成就佛道。所以我们要先来谈谈「先正三业」,这里所谓的三业就是指身业、口业以及意业。所以,先正三业就是说 三摩地

2018-07-23

如果以修福的行为去缠绕一个已经找到无门之门的修慧者,导致他不能修慧,妨碍他参禅悟,不但魔王魔子魔女是魔,我们自己本身就是魔。若遮障别人修慧,不论是出家人或在家人,都是魔的眷属。——本文节选自平实导师第二版《禅——悟前与悟后》第二章正修行第七节第五目(原标题:劝人修福报应观因缘) 三摩地

2018-07-23

在现在的社会想要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但是在正觉讲堂,我们一进来禅净班就始学习无相念佛,将自己所有的念汇归入忆佛的念,用这个法门当作是我们的行门,天天练习、时时锻炼,配合上福德的培植、慧力的增上。修学无相念佛的同学可以在半年、一年、两年半的课程当中,将定力培养上来。从欲界定的定力一直提升到未到地定的定力,我们培植定力但是不入定境,所以外面道场所难以 三摩地

2018-07-23

佛陀举的这个例子,祂说:好像一个人他是有眼睛嘛,外面有光明照的时候,眼睛张了我们就可以看到外面的色尘。那个时候,我们如果把眼睛闭起来,或者我们把身体转,我们就不用看到外面的那些色尘了。佛陀就说:你说这样子,如果我们把眼睛闭起来,或者把身体转,那我们前面那个色尘还看得到吗?比丘们回答:当然看不到!佛陀说这就叫作不念此念,当我们有这个恶念的时候, 三摩地

2018-07-23

止观的修学,如上一集谈到相关的前方便,以及平实导师示要去三种心,那身心就能够安顿,要修止观就很容易。欲界定的发起有三个进程:由粗住心、细住心、入于欲界定。以无相拜佛为例,学佛人若依于无相忆佛、拜佛,一始身体的动作会较硬、心识也粗,或起念能够有少分摄心,但是攀缘外境的声响一起,或者是末那识悄悄地冒出一个又一个念来,意识会依着习性自然地进入妄想纷飞 三摩地

2018-07-23

我们今天就以弥勒菩萨所示的九住心来看:如何依着这个九住心,来调我们无相拜佛的忆念的这一个心念?修止观,一定要有定的功夫,才能够作如实的观行,这是一个基本的原则;因此断我见,也一定要能够有定力的支持,这样断我见才不会退失。而大菩萨的示,也让学人更加积极于无相拜佛的功夫,以及断我见的观行。九住心就是在修定的过程中,这九种安住的心行变化。弥勒菩萨 三摩地

2018-07-23

因为这个境界当中的离念灵知能够寂照,这个寂照的体性乃是不离想阴的知,一样属于妄心的体性;而且这个境界当中定境很多,统统都是虚妄不实的,都是把这个离念灵知当作真心,都是执著当作悟的境界,其实那是一个错误的判断;如果继续执著,甚至还可能着于境界,乃至着魔。这是第三种以定为禅当作证悟禅宗的真心的一个案例,也就是说参禅的过程当中的一种歧路。我们再说第四种 三摩地

2018-07-23

而要修证初禅所容易忽略的最根本的问题,弥勒菩萨示说:【如是所有初修业者,蒙正教诲修正行时,安住炽然正知具念,调伏一切世间贪忧。】(~《瑜伽师地论》卷32)如果没有寻求真善知识的正确教导,不懂得调伏欲界世间五盖等贪忧而盲修瞎练的缘故,那是不可能证得初禅。所以正信的佛弟子应该知道:要修初禅,性障要消伏、五盖要修除,对定力的增长与修证是有很大的关系;性障以 三摩地

2018-07-23

当时舍利弗走在前面,就用温和的态度劝告他们,外道就用凶狠的眼光瞪着舍利弗让他离。可是当目犍连走过来的时候,他们又拿着武器迎上来,目犍连举起手说:等一下!我们两个刚才才从地狱回来,你们的师父晡剌拏正在那边受着极大的苦报,舌头上面被铁犁在耕耘,鲜血横流苦不堪言。他要我告诉你们,赶快停止伤害三宝,不要再宣传邪法了,希望你们不要步上他的后尘,同时也不要再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